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训练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训练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训练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训练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训练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2.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使用天然火 B.采集渔猎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3.《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A.元谋人 B.炎帝黄帝C.尧舜禹 D.三皇五帝4.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 B.统治阶级的等级意识C.天人感应的思想 D.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5.有学者认为,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A.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B.血缘宗族关系被打破C.天命观念遭到废弃 D.儒家思想影响力增强6.据《尚书》记载,周公担心后继的统治者忘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还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议政的氏族遗风 B.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C.敬天保民的治国方针 D.儒家仁政的民本思想7.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8.《周礼•地官司徒》载:“以廛里(民居)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矗(疆),西周时期(

)A.土地规划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B.田制改革已经广泛推行C.土地国有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D.采用多种分封土地标准9.《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A.土地买卖自由 B.铁犁牛耕出现 C.土地国有制度 D.重农抑商政策10.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11.《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A.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 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C.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 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12.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

)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 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 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13.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遗址出土铁农具分布(局部)表,这表明战国时期(

)出土地工具种类镈镰䦆铲齿耙锄掐刀总计河南洛阳战国粮仓4291513172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2602370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89181A.铁制农具在全国广泛使用 B.农业生产动力发生巨变C.工商食官局面已经被打破 D.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14.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1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6.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7.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18.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指出,当夏天出现寒冷天气,当冬天出现暑热的天气,那么这一年一定是恶年,“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在于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必当义乃出。”董仲舒这一论述意在(

)A.防止君主过度专制带来弊端 B.论证天人感应具有合理性C.表明君权神授应当顺应自然 D.强调君主治世应注重策略19.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设刺史,秩六百石(约为中下等县令级别),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如:强宗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等。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

)A.体现了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 B.扩大了中央的监察范围C.兼顾了行政与监察的高效能 D.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20.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没落 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D.豪强地主的发展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被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他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材料二唯九月,王在宗周,命盂。王若曰:盂,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畯正厥民。——大盂鼎铭文(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朝哪些社会状况。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怎样的思想观念?材料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怎样的研究方法?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股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求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材料三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题指导》(1)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哪些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材料二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刘辅传》材料三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设置中朝的做法和目的。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DACCD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DBADAAAB二、非选择题21.(1)状况:①出现王位世袭制;②宗法制雏形出现;③存在等级差异;④商与周边部族存在松散的政治联系;⑤王室与贵族间有联姻;⑥存在各种礼仪等。意义:①证实商朝历史存在;②印证文献史料或订正其错误;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2)强调天命的观念。注意采用第一手史料,将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相互印证,即两重证据验证历史真伪。22.(1)嫡长子继承制不健全;争夺王位的斗争激烈;政局动荡。(2)加强了对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