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7/3B/wKhkGWbjlCGAUfnNAALqVqcppLg688.jpg)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7/3B/wKhkGWbjlCGAUfnNAALqVqcppLg6882.jpg)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7/3B/wKhkGWbjlCGAUfnNAALqVqcppLg6883.jpg)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7/3B/wKhkGWbjlCGAUfnNAALqVqcppLg6884.jpg)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7/3B/wKhkGWbjlCGAUfnNAALqVqcppLg68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TOC\o"1-2"\h\u15442第一章智能建筑概述 26206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与发展 259351.1.1智能建筑的定义 2108621.1.2智能建筑的发展 2102161.2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350001.2.1信息技术 3182911.2.2自动控制技术 378051.2.3网络通信技术 3315951.2.4安全技术 3202701.3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387571.3.1绿色可持续发展 3216001.3.2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3147331.3.3城市与建筑的深度融合 3242341.3.4个性化定制 323123第二章智能建筑设计理念 3111452.1绿色建筑设计 371082.2节能建筑设计 4200152.3人性化设计 424971第三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 5194133.1BIM技术概述 5295153.2BIM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539913.3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629080第四章智能建筑施工管理 666844.1智能施工管理理念 670194.2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7132134.3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 712445第五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7233035.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述 7248245.2系统架构与功能 8172285.3监控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829895第六章建筑安全监控系统 9307536.1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97986.2系统架构与功能 9198956.2.1系统架构 9274386.2.2系统功能 969616.3监控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1012638第七章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 10322357.1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1097257.1.1监测系统概述 1050647.1.2监测系统构成 10109637.1.3监测系统功能 11197467.2能耗数据分析与优化 11219717.2.1数据分析方法 11151267.2.2能耗优化策略 11252747.3节能措施实施与评估 1195297.3.1节能措施实施 11129057.3.2节能措施评估 1218945第八章智能建筑运维管理 12200178.1运维管理概述 1218928.2智能运维系统 12221328.3运维管理优化策略 1321881第九章建筑行业智能化标准与规范 13161919.1智能建筑标准体系 1328499.2设计与施工规范 1448139.3智能建筑评价体系 1425861第十章智能建筑未来发展展望 152894910.1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151879410.2行业政策与发展前景 153195110.3智能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 16第一章智能建筑概述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建筑设备、能源、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与优化,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提升居住与工作环境质量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1.1.2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建筑智能化改造阶段:此阶段主要通过在传统建筑中添加智能设备,实现部分智能化功能。(2)互联网建筑阶段:此阶段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建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3)智能建筑生态圈构建阶段:此阶段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建筑与城市的智能化互动,构建智能建筑生态圈。1.2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1.2.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基础,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智能建筑提供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能力。1.2.2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实现设备自动化管理的关键,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控制算法等。1.2.3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建筑实现信息传输的基础,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1.2.4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智能建筑保障建筑物及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视频监控技术、门禁技术、火灾报警技术等。1.3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1.3.1绿色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智能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1.3.2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将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建筑智能化程度。1.3.3城市与建筑的深度融合智能建筑将逐步实现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1.3.4个性化定制智能建筑将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居住与工作需求。第二章智能建筑设计理念2.1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在智能建筑设计理念中,绿色建筑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节约: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降低资源消耗。(2)环境保护:在设计过程中,关注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健康舒适: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噪音等指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4)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长远发展,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2.2节能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实现建筑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建筑能耗。节能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被动式设计:利用自然条件,如阳光、风向等,实现建筑的节能效果。(2)围护结构优化: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空调、供暖等能耗。(3)能源利用:合理配置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耗,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2.3人性化设计(1)功能分区:合理划分建筑空间,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提高空间利用效率。(2)室内环境优化: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噪音等指标的优化,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3)智能化设施:引入智能化设施,如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提高生活品质。(4)无障碍设计:关注特殊人群的需求,实现无障碍通行,提高建筑的包容性。通过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及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智能建筑设计旨在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第三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3.1BIM技术概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方法,以三维模型为基础,集成了建筑物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及管理信息。BIM技术将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多个专业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管理。BIM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三维可视化: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设备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沟通效率。(2)数据集成:BIM技术将建筑物的各种信息集成在一个模型中,便于各专业协同工作,提高设计效率。(3)可持续性:BIM技术支持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对建筑物的能耗、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4)管理优化:BIM技术可实现建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提高项目管理效率。3.2BIM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协同:BIM技术支持多专业协同设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设计错误和遗漏。(2)设计优化: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对建筑物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和优化,提高设计质量。(3)模拟分析:BIM技术可对建筑物的结构、能耗、光照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4)设计可视化: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展示设计效果,便于业主和设计师沟通,提高满意度。3.3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组织:BIM技术可根据设计模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过程。(2)施工模拟:通过BIM技术,施工方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3)施工协调:BIM技术支持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冲突和问题。(4)质量控制: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保证施工质量。(5)安全管理:BIM技术可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和分析,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6)成本控制:BIM技术可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降低成本风险。(7)施工资料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方便查询和追溯。通过以上应用,BIM技术在施工阶段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在未来,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第四章智能建筑施工管理4.1智能施工管理理念智能施工管理理念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基础上,运用智能化手段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其核心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智能施工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与传递,实现施工过程的透明化和实时监控。(2)智能化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为施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协同管理:通过搭建智能化平台,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提高项目执行效率。4.2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是指在施工现场运用智能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现场监控系统: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施工安全。(2)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RFID等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如材料使用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3)智能调度系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智能化算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施工效率。4.3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是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调整。(1)施工进度控制:利用智能化技术,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时发觉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证项目按期完成。(2)质量控制:通过智能化检测设备,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3)质量追溯:利用智能化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找出问题根源,提高施工质量。(4)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监测数据,运用智能化分析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第五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5.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述科技的发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现代智能建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系统通过集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对建筑内各类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它的核心目的在于保证建筑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同时降低能耗,提高用户舒适度。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对供电、供水、供气、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的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后,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并自动或人工地采取措施进行调整。5.2系统架构与功能系统架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常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由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组成,负责收集和执行设备运行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感知层收集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平台层:集成数据处理、存储、分析等功能,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应用层: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实现监控、控制、管理等应用功能。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实时监控:对建筑内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问题。预警与报警: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对紧急情况发出报警。自动控制:根据预设参数,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优化设备运行策略。远程管理:通过远程访问,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5.3监控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该商业综合体建筑采用了一套先进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供电、供水、空调、照明等设备的全面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有效预防了电力负荷过大导致的设备故障,同时通过优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运行,大幅降低了能耗。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能够立即发出报警,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人员安全。案例二:医院建筑医院建筑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更加注重对医疗设备的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系统还能够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为医院提供设备维护和采购的决策支持。在紧急情况下,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第六章建筑安全监控系统6.1安全监控系统概述科技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建筑安全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安全监控系统是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建筑内外的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处理和反馈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的安全运行,提高建筑的安全功能,降低安全发生的概率。6.2系统架构与功能6.2.1系统架构建筑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建筑内外的安全信息,如温度、湿度、烟雾、火焰、视频等。(2)数据传输层:负责将数据采集层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层,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预警和决策支持。(4)数据展示层: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了解建筑安全状况。6.2.2系统功能建筑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实时监控:对建筑内外的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安全状况得到及时掌握。(2)预警预报: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警预报。(3)事件处理:当发生安全事件时,系统自动启动应急预案,指导相关人员及时处理。(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建筑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远程控制:通过远程控制功能,实现对建筑内外的安全设备进行远程操作。6.3监控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建筑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案例:案例一:某大型商业综合体该商业综合体采用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系统通过实时监控、预警预报和事件处理等功能,保证了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安全运行。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系统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火源信息,一旦发觉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导人员进行灭火和疏散。案例二:某住宅小区该小区采用了智能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等,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智能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有效防止非法人员进入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则对小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电梯运行监控系统则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一旦发觉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居民出行安全。案例三:某医院该医院采用了一套全面的建筑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医疗设备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医疗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消防报警系统则实时监测火源信息,保障医院内部消防安全。入侵报警系统则对医院内的重点区域进行监控,防止非法侵入,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第七章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7.1建筑能耗监测系统7.1.1监测系统概述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是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建筑内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收集、传输和分析。该系统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传输网络及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全面监控。7.1.2监测系统构成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传感器:包括电力、水、热力等能源消耗的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2)数据采集设备: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传输网络: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从采集设备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4)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能耗优化提供依据。7.1.3监测系统功能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建筑能耗情况,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分析能耗数据,找出能源浪费环节,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3)评估节能措施效果,优化能源管理策略。7.2能耗数据分析与优化7.2.1数据分析方法能耗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统计分析:对能耗数据进行汇总、排序、筛选等操作,找出能耗分布规律。(2)趋势分析:分析能耗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能耗情况。(3)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能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找出能耗异常原因。7.2.2能耗优化策略根据能耗数据分析结果,可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调整用能设备运行策略,降低能耗。(2)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提高保温隔热功能。(3)引入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能源消耗。(4)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3节能措施实施与评估7.3.1节能措施实施根据能耗优化策略,实施以下节能措施:(1)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如节能灯具、变频空调等。(2)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3)加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降低能耗。(4)引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7.3.2节能措施评估对实施后的节能措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评估节能措施实施效果,如能耗降低比例、投资回收期等。(2)分析节能措施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3)评估节能措施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4)总结节能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第八章智能建筑运维管理8.1运维管理概述运维管理是指对智能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系统等进行全面监控、维护与管理的过程。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施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监测等。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智能建筑在运行过程中达到高效、安全、舒适、环保的目标。智能建筑运维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建筑、电子、信息、能源等,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2)动态性:智能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各种设备、系统及环境因素会发生变化,运维管理需实时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3)智能化:智能建筑运维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设备、系统、环境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提高运维效率。8.2智能运维系统智能运维系统是智能建筑运维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建筑内各种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类报表、图表,为运维决策提供依据。(3)故障预警与处理:智能运维系统可对设备、系统运行中的潜在故障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降低故障风险。(4)能源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建筑内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配置,降低能源成本。(5)安全管理:对建筑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8.3运维管理优化策略(1)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管理职责、流程和标准,保证运维工作有序开展。(2)强化运维人员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建筑运维管理的技术和方法。(3)优化运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运维资源,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4)引入智能化运维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5)加强运维数据挖掘与分析:充分利用运维数据,挖掘潜在问题,为运维决策提供有力支持。(6)建立运维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运维监控与评价体系,对运维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持续改进运维管理。(7)推进运维管理信息化:加强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运维数据的实时传输、处理和分析,提高运维效率。(8)深化运维服务外包: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合理选择运维服务外包方式,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质量。第九章建筑行业智能化标准与规范9.1智能建筑标准体系建筑行业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立完善的智能建筑标准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智能建筑标准体系旨在规范建筑行业智能化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标准:包括智能建筑术语、符号、代号等基础性规定,为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2)设计标准:涵盖智能建筑各子系统设计原则、技术要求、设备选型、接口规范等,保证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3)施工标准:规定智能建筑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要求等,保证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效率。(4)验收标准:明确智能建筑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标准等,保证智能建筑系统达到预期功能和功能要求。(5)运行与维护标准:规定智能建筑运行与维护管理要求、操作规程、故障处理等,保障智能建筑系统的正常运行。9.2设计与施工规范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导设计人员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时的技术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优化。(2)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架构、功能模块、设备选型、接口设计等,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实用性。(3)设计深度:明确设计文件编制要求,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技术说明书等,以满足施工和验收的需要。智能建筑施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审查等,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2)施工工艺:明确智能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包括设备安装、线路敷设、系统集成等,提高施工质量。(3)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4)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9.3智能建筑评价体系智能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智能建筑功能、功能、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评价指标: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全面反映智能建筑的功能。(2)评价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学习与研学活动安排计划
- 社会实践小班社区活动的开展计划
- 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计划
- 2025年企业管理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四联制剂合作协议书
- 跨国业务数据转换合规指南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设计合作协议
- 服装设计行业服装设计版权协议
- 2025年抗帕金森病药项目建议书
- Pipemidic-acid-trihydr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现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协议书(2篇)
- 2024黑龙江公务员考试【A类、B类、省直、笔试】四套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高价HPV疫苗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医院感染与医疗器械消毒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四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智能客服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2025年公司年会活动总结样本(3篇)
- 2024年公务员考试青冈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深度预测试卷含解析
-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 村卫生室2025年初工作计划
- 派出所校园安全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