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4次,在F4中纯合体的比例为A.1/16 B.15/16 C.7/16 D.9/16【答案】B【解析】【分析】设题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则Aa自交一次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杂合子(Aa)占1/2;F1自交时,纯合子的后代还是纯合子,杂合子(Aa)的后代如上所述有1/2为杂合子,即F2中杂合子的比例是1/2×1/2=1/4;同理,F2自交时,F3中杂合子的比例是1/4×1/2=1/8,依次类推,可知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n,求出杂合子后再求纯合子。【详解】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n,将n=4代入,求得杂合子的概率为1/16,所以纯合子的概率为:11/16=15/16,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①错误;②杂种子一代为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②正确;③杂种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③正确;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为1:2:1,④错误;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为1:1,⑤正确。综上,②③⑤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3.基因型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1/8 B.5/8 C.3/4 D.1/4【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根据分离定律,Aa×Aa后代能稳定遗传的(AA、aa)比例为1/2,Bb×bb后代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2;两对综合考虑,后代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1/2×1/2=1/4,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4.下面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D.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3、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种类多样性的主要原因,配子种类多样性的原因还有交叉互换、基因突变等,B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两者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C。5.一个基因型为AaBb动物,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了一个Ab基因组合的卵细胞,与之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合是A.AB、ab、ab B.Ab、aB、aBC.Ab、aB、ab D.AB、AB、AB【答案】B【解析】【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基因AaBb)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基因型为aaBB)1个卵细胞(基因型为Ab)+3个极体(基因型为Ab、aB、aB)。【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与次级卵母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分裂产生的两个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因此,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6.能保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命活动过程是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7.母亲患病,儿子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致病基因是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没有明显关系,患病男女比例相当。题上明确说母亲患病,儿子也一定患病,所以可以排除常染色体遗传,故A、B错误;C、D中伴X隐性遗传的判断口诀是: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为伴性。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若为伴X显性遗传,母亲患病,其基因型可能为纯合,也可能为杂合,所以母亲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即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伴X显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对于几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如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表示患者)。已知控制该对性状基因是A、a,则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A.1/3 B.1/6 C.1/4 D.1/2【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Ⅰ1和Ⅰ2正常,而Ⅱ3是女性患者,则黑尿症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且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则Ⅱ4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详解】Ⅰ1和Ⅰ2正常,而Ⅱ3是女性患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黑尿症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则Aa×Aa→1AA、2Aa、1aa,而Ⅱ4号表现型正常,其基因型为1/3AA、2/3Aa;Ⅱ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则Ⅲ6为患病男孩的概率=2/3×1/2×1/2=1/6。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伴性遗传均有隔代遗传现象C.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都是同型的D.红绿色盲女性的父亲一定患此病【答案】D【解析】【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个体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详解】只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体细胞中,A错误;伴X隐性遗传有隔代遗传的现象,伴X显性遗传具有连续遗传的现象,B错误;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不一定是同型的,如家蚕,雌性是ZW,C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女性的父亲一定患此病,D正确。故选D。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一个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结果产生的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答案】B【解析】【详解】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都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用32P标记一个噬菌体的DNA,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2个32P标记的DNA,绝大部分不含32P。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11.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依次是①DNA②RNA③DNA和RNA④DNA或RNAA.④④④B.④①①C.③③①D.③②①【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生物和原核细胞的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具有D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具有RNA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详解】病毒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因此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是DNA。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D.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DNA是遗传物质,但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B。【点睛】大多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13.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DNA分子中A+T的量等于G+C的量B.DNA是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C.每个DNA分子均含有A、T、G、C四种碱基D.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不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分子中A和T配对,C和G配对,因此每个DNA分子中A+C的量等于G+T的量,但是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A错误;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是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B正确;每个DNA分子均含有A、T、C、G四种碱基,C正确;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而不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直接相连,D正确。故选A。14.某DNA分子中有2000个碱基对,已知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所需要的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A.800个 B.1600个 C.2400个 D.3200个【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中胞嘧啶C与鸟嘌呤G相配对,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相配对,相互配对的碱基数目相等;每一个脱氧核苷酸上只含一个碱基,因此脱氧核苷酸数目与碱基数目也相等。已知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则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40%。所以该DNA分子中A=2000×2×40%÷2=800。据此答题。【详解】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0个碱基对,已知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则该DNA分子中A+T占40%,由于DNA分子中A=T,所以该DNA分子中A=2000×2×40%÷2=800,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个数为:(221)×800=2400个。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和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记DNA分子结构中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相等、DNA分子的复制过程。15.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胸腺嘧啶,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腺嘌呤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鸟嘌呤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腺嘌呤【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脱氧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的含N碱基,连接两个互补碱基之间的是氢键,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形成氢键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详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胸腺嘧啶,则另一个碱基为腺嘌呤,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故这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可表示,可见它的其他组成应是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腺嘌呤,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及其化学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答案】A【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T+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由于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因此,G与C之和占每条单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也为34%,每条单链上A与T之和占66%,又因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66%32%=34%,C=34%18%=16%,A正确。故选A。17.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有()A.8种 B.7种 C.5种 D.4种【答案】B【解析】【分析】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详解】大豆根尖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碱基A、G、C均可参与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故可以组成6种核苷酸,T只能参与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故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7种,B正确。故选B。18.关于DNA分子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B.碱基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C.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碱基的数目等于脱氧核糖数与磷酸的数目之和【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DNA含有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A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由于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严格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AT、GC),所以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正确;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所以碱基的数目等于脱氧核糖数等于磷酸的数目,D错误。故选C。19.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A.能够精确地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使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C.使DNA分子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D.能保持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由于复制过程中为半保留复制且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的遗传信息与DNA相同,子代DNA分子被分配到子细胞中,可保持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详解】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使DNA自我复制能够精确进行,同时能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

故选D。20.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等位基因A和a本质区别的是()A.基因A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控制隐性性状B.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基因A和基因a分离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D.A对a起显性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等位基因概率的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详解】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A与a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碱基序列不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DNA,在正常情况下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B.②为tRNA,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D.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T【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图中①为DNA分子,其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②为tRNA,其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①为DNA,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形成两个相同的DNA;A正确;B、②为tRNA,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错误;C、遗传信息位于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D、DNA和tRNA共有的碱基为A、C、G,D错误。故选A。22.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 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 D.甲硫氨酸(AUG)【答案】A【解析】【分析】1、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2、反密码子:是指tRNA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详解】氨基酸是由密码子决定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UA,编码的氨基酸是缬氨酸。因此,该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是缬氨酸(GUA)。故选A。【点睛】tRNA是一种核糖核酸含有许多碱基,只是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密码子)配对,而显得这三个碱基作用很大。23.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发生在()A.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C.细胞质、核糖体、细胞核 D.细胞质、细胞核、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故选B。【点睛】24.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为19%、C为26%、G为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占()A.19% B.21%C.23% D.42%【答案】B【解析】【详解】艾滋病病毒的一段RNA中,A=19%、C=26%、G=32%,则U=2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此段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的DNA单链中,A=23%、T=19%,进而推知DNA的另一条单链中A=19%。所以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A=(23%+19%)÷2=21%,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A”是指占DNA双链的比例,而没有将计算结果进行换算,将答案写为A=23%+19%=42%。25.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1、tRNA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tRNA的作用是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2、密码子的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tRNA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一定改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其上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后,它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会发生改变。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A.1500个和1500个 B.500个和1000个 C.3000个和3000个 D.1500个和3000个【答案】D【解析】【详解】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有碱基500×3=1500个,转录时以一条DNA单链为模板,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中碱基数应为mRNA的2倍,应含有1500×2=3000个碱基,选D。【点睛】转录、翻译过程中常用数量关系:DNA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27.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无关B.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C.基因与性状之间都是一一对应关系D.基因不能控制酶的合成【答案】B【解析】【详解】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A错误;基因控制性状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生物的性状与基因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错误;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D错误。28.如图表示真核细胞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分别代表转录、DNA的复制和翻译B.甲、乙过程需要的原料和酶均不同C.三个过程都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D.三个过程在细胞中时刻都在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DNA复制的模板为DNA的两条链,转录的模板为DNA的一条链,分析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A错误;甲过程为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乙过程为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所以甲、乙过程需要的原料和酶均不同,B正确;甲、乙、丙分别代表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C错误;DNA复制发生在分裂的细胞中,不分裂的细胞一般不进行DNA复制,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9.某婴儿不能消化乳糖,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导致乳糖酶失活,其根本原因最可能是()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至少有一个碱基对改变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对缺失了【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由于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乳糖酶失活,不能消化乳糖。【详解】A、乳糖酶失活是由于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而不是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A错误;B、因为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所以不是细胞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B错误;C、由于乳糖酶分子中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所以很可能是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C正确;D、乳糖酶基因如果有一个碱基缺失会造成遗传密码的解读偏移,造成多个氨基酸的改变,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30.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以下不属于随机突变特点的是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C.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D.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其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的不同部位,A、B、C项正确,无论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属于基因突变的普遍性,D项错误。考点:基因突变特征点睛:基因突变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熟记基因突变的特征要点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31.果树的叶芽若在早期发生突变后,可以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到抑制而枯萎。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A.随机性 B.低频性 C.不定向性 D.多害少利性【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果树的叶芽发生基因突变,且突变后长成的变异枝条的长势一般较弱或受到抑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即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性,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2.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是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②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④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的导入也是基因重组。【详解】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①正确;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②正确;③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③错误;④大肠杆菌细胞中导入了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④正确。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3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A正确;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C、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C正确;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D正确。故选B。3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引起基因重组,A错误;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错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可引起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叙述中变异的类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35.利用某种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则该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注:图中“<”“∣”表示染色体)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说明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花粉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所以该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为4个,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根据相同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数来判断染色体组,细胞中同一形态的染色体现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二、非选择题36.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7是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答案】(1)半保留复制(2)解旋DNA聚合(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4)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与脱氧核糖氢键碱基互补配对【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详解】(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2)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