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课件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4/09/wKhkGWbiTMCAdTvHAAE8_4uUc34793.jpg)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课件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4/09/wKhkGWbiTMCAdTvHAAE8_4uUc347932.jpg)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课件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4/09/wKhkGWbiTMCAdTvHAAE8_4uUc347933.jpg)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课件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4/09/wKhkGWbiTMCAdTvHAAE8_4uUc347934.jpg)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课件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4/09/wKhkGWbiTMCAdTvHAAE8_4uUc347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博览“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诗的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意,是新课博览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知识目标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能力目标
1.分析段落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行文脉络。
2.掌握理解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技巧。
3.学习文章运用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培养并提高热爱中国文化的思想意识。新知目标第10课谈中国诗课前自主预习·导与学课后知能提升·练与悟课堂名师点拨·思与用新课全景预览基础全面落实文本全程解析写法全新借鉴阅读全优选粹训练全程跟踪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以后,获博士学位。之后随杨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在北京逝世。作品
《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评价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夏志清)
“我觉得有两种文人:一种是思想型的文人,一种是学者型的文人。钱钟书是属于后者的。”(刘川鄂)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钱钟书的幽默读过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传记或有关的纪实文章的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的他是位极善幽默的人,而且他的幽默往往出语超凡,令人耳目一新,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一、婉谢拜访者。拜访者众多,钱先生深以为苦,极力躲避。有一次,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求见,钱先生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回答风趣而委婉。
二、不慕钱财。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先生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专门派人远涉重洋,叩开钱府的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迷信这东西吗?”出语诙谐蕴藉,耐人寻味。三、谢绝祝寿。八十大寿,谁都想热闹一番,社科院要给钱先生去祝寿,他却谢拒了。他说:“增一岁,当然可贺,减一岁则应吊之。一贺一吊,不是互相抵消了吗?”说得妙趣横生而又富于哲理。有人说智慧超过需要时可能产生幽默,我以为先生的幽默既得益于他的睿智、博学,也源于他淡泊名利的恬静心境、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项,tán/dàn,yè/yàn,nàn;B项,xiān/xiǎn,bó,xié/yè;C项,dù/duó,zhǎnɡ/chánɡ,jiě/xiè;D项,cēn/shēn,mǐ,xù/chù。答案:
C(2009·湖南高考)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解析:嘻戏—嬉戏。答案:
D三、用准词语(一)词语解释1.数见不鲜:即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觉得新奇。2.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亦写为“荡气回肠”。3.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4.惊天动地:既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可以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5.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6.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7.一傅众咻:一个人教他这样做,许多人扰乱他,使他无法这样做。后用以表示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二)词语辨析1.鉴别辨别例句如何
新茶和陈茶,有关专家介绍,消费者可以通过观色、闻香和品味等方法
新茶、陈茶。辨析
“鉴别”指对某个事物仔细审察,判断真假、好坏,只能用于事物,常与“文物”、“笔迹”、“香花”等搭配。
“辨别”指对多种事物加以分辨、区别,主要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加以比较,予以区分,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辨别鉴别2.妨碍妨害妨害例句
①基因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影响水中有机物污染处理技术的深化,可以通过对水中生物基因的检测,寻找更为有效的药剂对
人体健康和有着潜在危险的有机物质进行无害化的改变。②目前,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了我国精神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积累。妨碍辨析
“妨碍”着重指给人或事物造成一定障碍,对象常是工作、学习、进步、交通、视线、活动等。“妨害”着重指使事物受到损害,对象除了工作、学习外,还可以是革命、和平、团结、健康、安全、利益、荣誉等。3.情调情趣例句
①如今,要想在家门口感受到异国
,很多人会马上想到海河意式风情旅游区。②齐白石以花鸟画见长,他善于将民间艺术的审美
融进传统文人画,以质朴率真之气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境界。辨析
“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情趣”①指性情志趣;②指情调趣味。情调情趣解析:
A项,“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使用恰当。C项,“格格不入”指有抵触,不投合。D项,“林林总总”指繁多。B项,“一挥而就”指一挥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文章、写字绘画时,构思敏捷,技巧纯熟,很快就完成。应改为“一蹴而就”。答案:
B对应能力目标1
整体阅读全文,试填写下列空缺处内容。一、阅读文本第2至6段,完成下列问题1.对应能力目标2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大量丰富生动的比喻,使文章“雅而不奥,俗而不庸”,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含意和表达作用。(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2)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3)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4)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1)这几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几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2)这个句子用“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巧妙地比喻了中国艺术和思想体构的“高”,也写出了它没有什么根基。(3)这两句话里,作者用“闪电战”、“轻鸢剪掠”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中国诗的“快”和中国诗的“短”。(4)这一连串的比喻,使人很直观地了解作者要阐明的“中国诗笔力轻淡”这一观点。解答比喻句的含意的方法技巧作为重点句子之一的比喻句,往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所以深受命题者青睐,是学习修辞的重点。怎样解读这类句子呢?
(1)寻找本体,解释比喻义。比喻是由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将含蓄的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2)联系语境,概括比喻义。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紧扣主旨,理解比喻义。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比喻句的含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要在通读全文、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来解释比喻句的含意。
(4)体会情感,感悟比喻义。理解需要结合语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才能抓住比喻句的精神内核。请你参考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训练全程跟踪”中第10题。[明确]对这句话中的“可惜”的理解要结合下文所谈的中国诗之短小,体会到作者之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明确]
“暗示”已经比较形象地表现出中国诗歌的特点了,而作者竟然还能创造出更形象、更生活化、更准确的词句:“怀孕的静默”。这样就更加形象生动。言外之意不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种言外之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正像胎儿在母体之中了。这里用这种生活中的现象比喻诗歌的暗示性分外妥帖,且别具幽默感。3.对应能力目标2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作者为什么要“换个说法”?“怀孕的静默”应怎样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4.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具有哪些特点?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比较论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原因或表现比较对象简短而有悠长的意味原因: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旨在使读者从“易尽”里望见“无垠”。爱伦·坡特征原因或表现比较对象
魏尔兰、济慈、维荣、拜伦
荡气。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语气安和表现:引诱读者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不了了之,引得读者遥思远怅;问而不答,以问为答,令读者回肠原因:与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英语、法语、德语和惠特曼二、阅读文本第8段,完成下列问题5.“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这句话中的“特别‘中国’”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特别‘中国’”是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6.对应能力目标3作者举“哈巴狗儿”这一事例,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的人”的什么特点?借此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以“哈巴狗儿”进行比喻,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就充西洋的特点。借此说明中国诗里有所谓的“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的“中国的”成分。7.对应能力目标2“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为什么说读外国诗“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因为中国诗与西洋诗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我们读外国诗的时候会经常发现外国诗里有中国诗的成分,所以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8.对应能力目标2本段运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请找出并说说它们的含意和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文本句比喻句的含意作用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
这些比喻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解释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文本句比喻句的含意作用我们一切情感、理智……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这些比喻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解释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文本句比喻句的含意作用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这些比喻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解释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9.中国诗与西洋诗是相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还要研究外国诗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研究外国的诗会使我们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如到外地旅游能增加对家乡的爱恋一样。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列举和对比,对中国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什么问题?表明了什么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列举和对比,对中国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以抒情诗为主、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语气安和等。同时对中西诗本位思想提出批判,表明了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本课借鉴:类比论证的妙用议论文中类比论证是认识和说明事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谈中国诗》一文中,除了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之外,还运用类比的手法,看似味淡而实则味厚,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内容。怎样才能用好类比论证呢?
进行类比的对象必须是同类,具有可比性。如“两个朋友在电影院外正考虑看哪部电影。一个提议某部港产喜剧,却遭另一人反对:‘几个月前我看过这电影导演的另一部喜剧作品。整部电影不单无令人发笑处,内容更粗俗无聊之极。简直侮辱观众的智慧。我看还是选另一部吧。’”这人劝说他朋友不要观看那部港产喜剧所用的技巧正是类比论证(或类比推论)。这人指出他朋友提议的电影与前段时间他看的另一部电影有两个相似点:两部电影由同一导演执导,且同属喜剧,再由此推论出前者将如后者般差劲。
尽量和其他论证方式结合使用,避免单调性。如:“当丑小鸭展翅升空,划出令人陶醉的飞影流形时,这便是成熟;当蛾破茧化蝶,舞出生命的灵动时,这便是成熟;当雏鹰扑扇着翅膀搏击长空时,这便是成熟。”“成熟包括两方面,即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生理成熟固然重要,但心理成熟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中之重。唯有心理成熟才能舞出生命的灵动。名落孙山的张继孤独地伫立江边,是思念家中的老母,还是因无颜回去而想轻生?就在他茫然理不出头绪时,雄浑的钟声响起,这一响便响出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佳句,这一响便响出了一个成熟的张继,这一响也响出了人们心中那晚蜕变的少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与苏轼也算是两相邂逅吧,虽萍水相逢,可风因为东坡而更精彩,东坡因风而更成熟。成熟的苏轼更加睿智,更加豁达闲适。‘左牵黄,右擎苍’,不顺时‘乘风归去’,情动时穿越‘十年生死两茫茫’与亡妻‘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意气勃发时,面江而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便是苏轼,这便是成熟的苏轼,这便是舞出生命灵动的苏轼。”
作者在论述“成熟”时,举出了张继和苏轼两个例子,这是例证,并且这两个例子还具有相似的地方:遭遇不幸而变得成熟,这又是论证中的类比论证。除了例证和类比论证外,还大量地引用了诗句,内容丰富,富有文采,引证也非常突出。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果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要求:①根据这个材料,联系实际,写一个议论片段,200~300字;②写作时,展开类比联想,可用“胡杨树”作比喻论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逆境成才,风雨的洗礼可以让心更加坚韧。胡杨树在缺水、缺肥的环境下,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怎能轻易被风刮倒?中国清代作家吴敬梓在家徒四壁、三餐难继的情况下坚持创作,最后便有了享誉文坛的《儒林外史》;贝多芬耳聋后坚持创作,才有了《命运交响曲》;黑泽明在跌入人生低谷后,不停创作反思,终于在七十岁时于戛纳电影节中获得大奖。如果说成功后的花环最艳,那我说成功前的风雨最美,因为是它激发了“胡杨树”委靡的心,给了“胡杨树”扎根深处的勇气。2.“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环境日益安适的今天,我们需要“自讨苦吃”。“一箪食,一瓢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孔子一个有名的弟子,他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缩着身子,但他却能在这一逆境中“自得其乐”。孔子赞扬他“士志于道而不胜恶衣恶食者”。然而今天,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大学生军训时,学校的体育馆全住满了因“不放心”而来陪着打地铺的父母。试问,这些受到过度保护的“胡杨树”今后怎样成为国之栋梁?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甚至,将如何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美丽,却不知道它的芽儿浸透了牺牲的泪雨和奋斗的血雨!”胡杨树在缺水、缺肥的环境下,逼得自己不得不把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怎能轻易被风刮倒?只有经历磨难,在磨难中成长,我们才能创造幸福的明天。经
典
片
断对
照
译
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在攻坚克强的战斗力上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名家讲坛]老子的一种处世智慧,便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因此他对以柔弱的形态展现出来的水极为推崇,赞颂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家庄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
- 食品购销合同协议范本
- 柑橘购销合同范本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数学分析实践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项目咨询服务协议书
- 图书约稿合同参考范文
- 虾苗购销合同范本
- 黑龙江工程学院《代数与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解析几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应急预案目标与职责分析
- 明代文学绪论
- 通用税务自查情况说明报告(7篇)
- 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
- 分析化学(高职)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晚熟的人(莫言诺奖后首部作品)
- m拱顶储罐设计计算书
- 2023外贸业务协调期中试卷
- 新人教鄂教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
- GB/T 29361-2012电子物证文件一致性检验规程
- GB/T 16475-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