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三锋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三锋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三锋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三锋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三锋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橹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他在歌剧的史诗剧实验中,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创作了《四川好人》。(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近年来,话剧演出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这说明话剧艺术广受观众的欢迎,也反映话剧舞台上一些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话剧作品赢得包括年轻观众在内的更广泛观众群体的认可。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英模人物在话剧作品中展现出愈加鲜明的个人特质。话剧《桂梅老师》开篇即通过桂梅老师之口明确了“人”的主题,剧中所塑造的“时代楷模”张桂梅,性格坚毅,言行之间流露为孩子们深思熟虑的关爱。编剧王宝社谈到,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引进国外经典话剧作品时,基于本土文化语境的转译是连接观众与作品的重要桥梁。具有汉语言文化色彩的表达,不仅让中国观众拥有亲切的观剧体验,也发挥了话剧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助世界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艺术创作,既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亦有助于艺术家从全球视野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中央戏剧学院曾通过排演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对我国民族化演剧风格进行探索。其中的一版《麦克白》由5名演员完成,分别依托传统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5个行当来呈现。舞台美学侧重写意,旨在追求舞台空间兼容百态的可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如今,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话剧艺术,成为其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之相融共生。这种融合体现在诸多方面。当科学技术成为创作者表达人物内心的手段时,话剧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释放出更加震撼、感人的能量。科学技术为话剧艺术提供了多彩的表现手段,更在不断发展中,催生更多新的演剧可能。它一方面体现在科技对作品传播与传承功能的开发,另一方面展现了科技与艺术创作结合的潜力。创作者对科技带来的丰富性与便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有机地对其进行运用,强调“精而巧”。与科技相融的戏剧艺术开创出多样的创作方法与演出形态。当人们尝试运用屏端设备实现“虚拟在场”,具有实验性质的数字戏剧作品纷呈涌现。创作者开发了不同的演艺空间,通过各类先进的科技手段,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观演新趣味。包含动态追踪、实时捕捉等功能的XR技术,让演员所处空间可以被实时渲染,即刻呈现相宜的舞台效果。(摘编自陈刚《话剧艺术的创新力从何而来》)材料三:《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此次苏州昆剧院演出的曲目是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该版本根据现代审美观将五十五折的原本删减成八折,凸显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将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柳梦梅与杜丽娘分别由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和青年演员刘煜饰演。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即使不看舞台两侧的中英文双语字幕,现场观众也能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致,被情真意切的演绎感染,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告诉人民网记者,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成为一部经典作品,曾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演出,所到之处均获得高度赞誉。这部唯美的剧作超越语言的隔阂,让东方典雅的戏曲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自2004年首演以来,已上演过350多场。此次演出最精彩的部分是在下半场。为了让当地观众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剧情,理解经典唱词所表现的情景交融,苏州昆剧院与荷兰一个现代舞团首度合作,共同演绎《牡丹亭》经典片段《游园惊梦》。男女主人公轻歌曼舞,含蓄典雅,与此同时,一对男女舞蹈演员以极富张力的肢体语言表达爱情的缠绵悱恻,投影的运用使舞台上人物的刻画在视觉上变得更加细腻且更具冲击力,大提琴的加入则增加了旋律的维度,使配乐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掌声不息。“以前也看过《游园惊梦》,但一直看不太懂,这次借助于两名舞蹈演员的同步‘解读’,我不仅对剧情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对中国文化高雅含蓄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海牙一位老人丽雅・罗斯曼在演出结束后对人民网记者说,现代舞与昆曲混搭,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有助于西方观众体悟昆曲的意境,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摘编自人民网《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惊艳荷兰》)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的观念差异,中国戏曲的演员专业素养普遍高于西方戏剧演员。B.《奥赛罗》这部戏剧中非常注重演员有关“无中生有”的表演的真实性。C.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融入戏剧表演,成为戏剧表演中的主要部分。D.青春版《牡丹亭》的亮点在于下半场现代舞与昆曲混搭的部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人物在戏剧中有严肃、一定长度的行动,就可以称为悲剧,比如《哈姆莱特》中主角哈姆莱特想要行动,却又不知如何行动,就属于悲剧。B.《四川好人》这部戏剧在实践中吸收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经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了她想象的内容C.当下的年轻观众群体更加认可有个性、有戏剧张力的角色,他们更期待话剧作品能够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话剧艺术形象。D.科学技术为话剧带来新生契机体现在科技与艺术创作结合后,戏曲表演上能够有更多表现手段、创作方法和演出形态。3.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材料一中传统中国戏曲理论侧重点的一项是()A.王国维认为元曲之佳何处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B.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表演的意义就在潜台词上,创作时台词来自剧作家,而潜台词是来自演员的。C.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D.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4.请简要论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近年来,中国戏剧推陈出新,海外传播影响力与日俱增,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以《牡丹亭》为例,谈谈中国戏剧转型成功的原因。〖答案〗1.D2.A3.B4.①首先,指出话剧艺术广受观众欢迎,话剧舞台上出现了可喜变化。②其次,分析话剧形象的塑造符合审美需求。③接着,论证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话剧的本土化艺术创作。④最后,指出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5.①注重培养演员的专业技能,比如青春版《牡丹亭》中两位主演通过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②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提高中国戏剧的辨识度。比如改编后的《牡丹亭》的延续了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或:《牡丹亭》的主题没有变动,延续了中国文化高雅含蓄的特点)③充分考虑当下观众(海外观众》的审美需求,让舞台表演更具有张力,比如新版《牡丹亭》中加入现代舞或大提琴。④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新版《牡丹亭》融入了一些科技元素,投影的使用使得舞台现场更具客观真实性。〖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中国戏曲的演员专业素养普遍高于西方戏剧演员”错,“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文中没有比较两个国家演员的专业素养。B.“《奥赛罗》这部戏剧中非常注重演员有关‘无中生有’的表演的真实性”错,“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奥赛罗》这部戏剧属于西方戏剧,强调情节上的客观真实性,不追求“无中生有”的表演。C.“科学技术融入戏剧表演,成为戏剧表演中的主要部分”错,“如今,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话剧艺术,成为其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之相融共生”强调的是科技与戏剧相辅相成,并未指出科技成为戏剧表演的主要部分。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哈姆莱特》中主角哈姆莱特想要行动,却又不知如何行动,就属于悲剧”表述不完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要求行动“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且《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最后也付诸了行动,选项表述不完整。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传统中国戏曲理论阐述的重点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A.强调元曲的特色在于自然: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机是自然的;作者“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因而文章中有“真挚之理”“秀杰之气”;元曲的文字(或语言)也很自然,元曲作者或用俗语,或用自然之声音,语言明白如画。B.强调演员的表演能力。C.强调剧本的重点在于刻画人物形象。D.强调悲剧的意义。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首先,文章由话剧“一票难求”的盛况,指出“话剧艺术广受观众的欢迎,也反映话剧舞台上一些可喜的变化”。②其次,分析“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也就是话剧形象的塑造符合审美需求。③接着,论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助世界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艺术创作,既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亦有助于艺术家从全球视野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话剧的本土化艺术创作。④最后,指出“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能力。①“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因此要注重培养演员的专业技能,比如‘柳梦梅与杜丽娘’分别由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和青年演员刘煜饰演。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即使不看舞台两侧的中英文双语字幕,现场观众也能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致,被情真意切的演绎感染,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青春版《牡丹亭》中两位主演通过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②“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因此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提高中国戏剧的辨识度。比如“此次苏州昆剧院演出的曲目是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该版本根据现代审美观将五十五折的原本删减成八折,凸显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将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改编后的《牡丹亭》的延续了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或:《牡丹亭》的主题没有变动,延续了中国文化高雅含蓄的特点)③“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因此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海外观众》的审美需求,让舞台表演更具有张力,比如“为了让当地观众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剧情,理解经典唱词所表现的情景交融,苏州昆剧院与荷兰一个现代舞团首度合作,共同演绎《牡丹亭》经典片段《游园惊梦》……大提琴的加入则增加了旋律的维度,使配乐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新版《牡丹亭》中加入现代舞或大提琴。④“与科技相融的戏剧艺术开创出多样的创作方法与演出形态”,因此要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投影的运用使舞台上人物的刻画在视觉上变得更加细腻且更具冲击力”,新版《牡丹亭》融入了一些科技元素,投影的使用使得舞台现场更具客观真实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火者萧红①从五月一号那天起,重庆就动了,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要纪念好几个日子,所以街上有不少人在游行,他们还准备着在夜里火炬游行。街上的人带着民族的信心,排成大队行列沉静地走着。②“五三”的正午,日本飞机二十六架飞到重庆的上空,在人口最稠密的街道上投下燃烧弹和炸弹,那一天就有三条街起了带着硫磺气的火焰。③“五四”的那天,日本飞机又带了多量的炸弹,投到他们上次没有完全毁掉的街上和上次没可能毁掉的街道上。④大火的十天以后,那些断墙之下,瓦砾堆中仍冒着烟。人们走在街上用手帕掩着鼻子或者挂着口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气味满街散布着。那怪味并不十分浓烈,但随时都觉得吸得到。似乎每人都用过于细微的嗅觉存心嗅到那说不出的气味似的,就在十天以后,发掘的人们还在深厚的灰烬里寻出尸身来。断墙笔直的站着,在一群瓦砾当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没法拆掉它,拉倒它,它站得十分坚强。断墙就这样站着,很远就能够听到几十人在喊着,好象拉着帆船的纤绳,又象抬着重物。⑤“唉呀……喔呵……唉呀……喔呵……”⑥走近了看到那里站着一队战士,穿着绿色的衣裳,腰间挂着他们喝水的瓷杯,他们像是要出发到前线去。但他们手里挽着的绳子的另一端,系在离他们很远的那独自站着的一动也不动的断墙处。他们喊着标语一同拉,但那断墙不倒,连倾斜也不倾斜,它坚强地站着。步行的人停下了,车子走慢了,走过去的人回头了,用一种敬仰的眼光,人们凝视着它,⑦被那动静招引着,我也回过头去看它,但是它不倒,连动也不动。我就看到了这大瓦砾场的近边,那高坡上依旧站着被烤干了的小树。有谁能够认得出那是什么树,彻底脱掉了叶子,并且变了色彩,好象是用赭色的石头雕成的。靠着小树那一排房子窗上的玻璃掉了,只有三五块碎片,在落日中闪着金光。走廊的门开着,全部能够看得到,门帘扯掉了,墙上的镜框斜垂着。显然在不久之前,他们是在这儿好好地过着日子,那墙面日历上还露着四号的“四”字。⑧大街是哑默的,全部店铺关了门,在黑大的门扇上贴着白帖或红帖,上面坐着一个脸色苍白的恐怖的人,那人用水盆子在洗刷着弄脏了的胶皮鞋、汗背心、毛巾之类,这些东西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⑨被炸过了的大街,飞尘卷着白沫扫着稀疏的行人,行人挂着口罩,或用帕子掩着鼻子。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日子次序被破坏了,饭店关起了门。⑩大瓦砾场一个接着一个,前边是一群人在拉着断墙,这使人一看上去就要低了头。不管你心胸怎样宽大,但你的心不能不跳,因为那摆在你面前的是荒凉的,是横遭不测的,千百个母亲和小孩子是吼叫着的,哭号着的,他们嫩弱的生命在火里边挣扎着,生命和火在搏斗。但最终生命被谋杀了。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臂膀,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这些最终都被火给杀死了。孩子和母亲,祖父和孙儿,猫和狗,都同他们凉台上的花盆一道倒在火里了。这倒下来的全家,他们没有一个是战斗员。⑪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显然是一家洋铁制器店被毁了。洋铁店的后边,单独一座三楼三底的房子站着,它的两边都倒下去了,只有它还歪歪趔趔的支持着,楼梯分作好几段自己躺下去了,横睡在楼脚上。窗子整张的没有了,门扇也看不见了,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那摆在二楼的木床,依旧摆着,白色的床单还随着风飘着那只巾角,就在这二十见方丈大的火场上,同时也有绳子在拉着一道断墙。⑫就在这火场的气味还没有暂停、瓦砾还会烫手的时候,坐着飞机放火的日本人又要来了,这一天是五月十二号,⑬警报的笛子处处叫起,不论大街或深巷,不管听得到的听不到的,不管加以防备的或是没有知觉的,都卷在这声浪里了⑭那拉不倒的断墙也放手了,前一刻在街上走着的那一些行人,现在狂乱了,发疯了,开始跑了,开始喘着,还有拉着孩子的,还有拉着女人的,还有脸色变白的。街上像来了狂风一样,尘土都被这惊慌的人群带着声响卷起来了,沿街响着关窗和锁门的声音,街上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跑。我想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若看见这一刻的情景,他们一定会满足的吧,他们是何等骄傲呵,他们可以看见……⑮十几分钟之后,都安定下来了,该进防空洞的进去了,躲在墙根下的躲稳了。第二次警报(紧急警报)发了。⑯听得到一点声音,而越听越大。我就坐在公园石阶铁狮子附近,这铁狮子旁边坐着好几个老头,大的是他们没有力量挤进防空洞去,而跑又跑不远的缘故。⑰飞机的响声大起来,就有一个老头招呼着我:“这边……到铁狮子下边来……”这话他并没有说,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因为他向我招手。⑱为了呼应他的亲热,我去了,蹲在他的旁边。后边高坡上的树,那树叶遮着头顶的天空,致使想看飞机不大方便,但在树叶的缝隙看到飞机了,六架,六架。飞来飞去的总是六架,不知道为什么高射炮未发。也不投弹。⑲穿蓝布衣裳的老头问我:“看见了吗?几架?”⑳我说:“六架。”㉑“向咱们这边飞?”㉒“不,离咱们很远。”㉓我说瞎话,我知道他很害怕,因为他刚说过了:“我们坐在这儿的都是善人,看面色没有做过恶事,咱们良心都是正的……死不了的。”㉔大批的飞机在头上飞过了,那里三架三架的集着小堆,这些小堆在空中横排着,飞得不算顶高,总共四十几架。高射炮一串一串的发着,红色和黄色的火球象一条长绳似的扯在公园的上空。㉕那老头向着另外的人而后又向我说:“看面色,我们都是没有做过恶的人,不带恶相,我们不会死。”㉖因说着他就伏在地上了,他看不见飞机,他说他老了。大约他只能看见高射炮的连串的火球。㉗飞机像是低飞了似的,那声音沉重了,压下来了。守卫的宪兵喊了一声口令:“卧倒。”他自己也就挂着枪伏在水池子旁边了。四边的火光蹿起来,有沉重的爆击声,人们看见半边天空全是红光。㉘公园在这一天并没有落弹。在两个钟头之后,我们离开公园的铁狮子,那个老头凄惨的向我点头,并且和我说了很多话。㉙下一次,五月二十五号那天,中央公园便炸了。水池子周围连铁狮子都被炸碎了。在弹花飞溅时,那是混合着人的肢体,人的血,人的脑浆。这小小的公园,死了多少人?㉚我不肯说出它的数目来,但我必须说出它的数目来:死伤XXX人,而重庆在这一天,有多少人从此不会听见解除警报的声音了……(该篇散文作于1939年6月19日,题名为《轰炸前后》,后改为《放火者》,收录在《萧红散文》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章通过描绘人们在洗着从火场里抢救出来的物品、警报声响起时老弱者还坐在公园里铁狮边上等场景,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的苦难生活。B.文章中多次强调时间,突出了日军轰炸重庆密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局势的紧张。C.我对穿蓝布衣服的老人故意说日本鬼子的飞机离我们还很远,是因为我知道他害怕,想安慰他。D.文章结尾写到死伤数字时,突出了作者不愿说出又必须说出来的矛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奈之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看到遇难者尸体时通过联想与想象,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大瓦砾场中民众的哭号,与重庆被轰炸后街面的寂静形成对比。B.本文叙述富有特色,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如两次对中央公园被轰炸状况的描述,叙写详尽,充分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C.文中细节之处不乏隐喻和象征。比如“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暗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D.文中通过想象写了“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满足”和“骄傲”的心理,形象地写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8.萧红的文章文笔细腻,用意深刻。文章第10段划线的句子在内容上和前面的文字语意相近,但读来没有冗余之感,反而深显作者的匠心。请从手法及其效果的角度对划线句进行赏析。9.本文题目为“轰炸前后”,后被作者改为“放火者”。请从文章内容、作品主题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推测作者这样修改的理由。〖答案〗6.D7.B8.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力度和感染力,连续使用“曾经……”的句式描写了一家人在火中挣扎的场景,突出了生命在战火中的脆弱。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火以人的行为和情感,火被描绘成有意识的实体,主动“杀死”了这些生命,从而突出了火的残酷和无情,也表现了主人公对侵略者和战争的痛恨。③运用了细节描写,聚焦于母亲的嘴、父亲的臂膀、祖母的眼睛和吃乳的婴儿,更加具体细致地刻画了家庭成员们挣扎时的恐慌和无助,懵懂无知的婴儿与其悲惨的遭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突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毁灭性伤害。9.①在内容上,文章有多处关于火的场面的描写,比如“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那高坡上依旧站着被烤干了的小树”等,以“放火者”为题更契合文章内容;②在主题上,“轰炸前后”只是一种客观陈述,“放火者”蕴含着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改为”放火者”更为形象地刻画出侵略者的可憎面目,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③在表达效果上,以“放火者”为题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揭露侵略者的罪恶,激起读者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奈之情”中“无奈”错,结合文意,应是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叙写详尽”错,应是“有详有略”或“详略得当”,第一次详写,第二次略写。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臂膀,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四个“曾经……”的句式构成排比,效果上,整齐的句式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内容上,写了母亲、父亲、祖母和吃奶的婴儿,这是一家人,他们原本都是鲜活的生命,但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之下,他们无法逃脱,只能狂喊、挥舞手臂、恐惧的面对大火或者依然懵懂地偎在妈妈怀里吃乳,最终“都被火给杀死了”,这些句子描写了一家人在火中挣扎的场景,突出了生命在战火中的脆弱。②“被火给杀死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火”原本是没有意识和行动的,这里赋予了火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它可以主动“杀死”这些生命,无论男女老少都逃不过它的魔掌,从而突出了火的残酷和无情,其实“火”原本无所谓好坏,操纵“火”的是日本侵略者,此句表现了主人公对侵略者和战争的痛恨。③运用了细节描写,“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臂膀,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聚焦于母亲的嘴、父亲的臂膀、祖母的眼睛和吃乳的婴儿,这是他们在面对敌人的轰炸的挣扎时惊恐无助的表现,尤其是“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最后也免不了被杀死,懵懂无知的婴儿与其悲惨的遭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突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毁灭性伤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在内容上,文章有多处关于火的场面的描写,比如“千百个母亲和小孩子是吼叫着的,哭号着的,他们嫩弱的生命在火里边挣扎着,生命和火在搏斗”“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那高坡上依旧站着被烤干了的小树”等,以“放火者”为题更契合文章内容;②在主题上,“轰炸前后”只是一种客观陈述,“放火者”指的是日本侵略者,他们利用飞机轰炸放火,杀死了无数中国百姓,这个称呼蕴含着对侵略者强烈的仇恨,改为“放火者”更为形象地刻画出侵略者的可憎面目,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③在表达效果上,读者看到“放火者”,自然联想到侵略者给百姓造成的伤害,会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控诉他们的罪行,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②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教。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较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③也,君无尤焉④。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备注〗①哄:即哄斗,交战。②莫之死:即莫死之,没有为他而死的。之,代长官。③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④无尤焉:不要怪罪百姓。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之民A老弱B转乎沟壑C壮者D散E而之F四方者G几千人矣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如文中的“罔民而可为也”,“罔民”译为陷害百姓。B.“岁”,在古代有木星的含义。古人因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故通过观测木星在哪个星次来纪年。“岁”可译为“年”,如本文的“乐岁终身饱”。C.“疾”,本义为伤病、外伤,可引申译为“憎恨”,如文中的“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也可译为“损害”,如《齐桓晋文之事》的“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D.“凶”,本义为凶险、灾难、不吉利。又可引申用于描述农作物收成不佳的情况,如本文的“凶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百姓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犯了罪就应该处罚他们,这是明君的做法。B.孟子游说齐宣王所言反映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C.让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死了一批官员,但是没有一个百姓愿意为长官效死。孟子认为这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13.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14.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君王实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答案〗10.ACG11.C12.A13.(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申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2)然而您的贮藏粮食的仓库充实,贮藏财货的库房充足,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给您),这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14.①君主要有仁爱之心,施仁政,行王道,不陷害百姓;②规定百姓的产业,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养民);③教化百姓,使民心归服(教民);④任用贤才,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从而赢得百姓支持。〖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君之民”是句子的主语,后面分出“老弱”和“壮者”两类人,此处为总领,A处断开;“老弱转乎沟壑”和“壮者散而之四方者”是两类人的不同结果,C处和G处断开。故选AC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B.正确。句意: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C.错误。“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的“疾”解释为“憎恨”,不是“损害”。句意: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天下憎恨自己君王的人,都想跑来向大王您申诉。D.正确。句意:饥荒年头。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对应文本“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百姓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因而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容易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百姓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不是明君的做法。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谨”,慎重办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申”,告诫;申诫;“颁白者”,头发花白的老人。(2)“有司”,主管的官吏,官吏;“慢”,怠慢;“是”,这;“……也”,判断句。【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君之民,老弱较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可知,君主要有仁爱之心,施仁政,行王道,不陷害百姓;②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可知,规定百姓的产业,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养民);③由“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知,教化百姓,使民心归服(教民);④由“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可知,任用贤才,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从而赢得百姓支持。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蓄养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申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材料二: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贮藏粮食的仓库充实,贮藏财货的库房充足,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给您),这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怪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①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备注〗①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作于这个时段。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B.“千里澄江似练”至“酒旗斜矗”由近及远,由静至动,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C.“念往昔”一句由实转虚,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16.词本倚声,但王安石“一洗五代旧习”,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从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答案〗15.B16.①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奢靡无度,荒淫误国,感慨历史悲剧在此一次次重演。

②“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③“六朝旧事……寒烟衰草凝绿”由虚转实,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④“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典故,但将矛头对准统治者而非黎民百姓,警告北宋当局如再不改弦易辙,富国强兵,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千里澄江似练’至‘酒旗斜矗’由近及远”错,“江”是远景,“酒旗”是近景,应该是“由远及近”。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两句,“门外楼头”引自杜牧的诗歌《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此处作者通过陈后主和张丽华的典故,有感于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交替覆亡的历史,作者表达了对六朝历史兴亡的感慨悲叹。“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两句,是对当时世人的批评,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但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去反思,没有想到从中吸取历史教训。作者此处是借古比今,指出当时人们空谈误国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忘记六朝亡国教训的批评。“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两句,是说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曾经的繁华如今让时间磨洗得不留一点痕迹,不觉让人有沧海桑田的感觉,所以此处是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三句,是化用了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至今”和“时时”两个词说明了到现在为止,这种竞逐繁华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虽然外患频仍,但国内仍是一片歌舞升平之态,统治者们只陶醉于表面的繁华,而不去警惕繁华背后的危机,忘掉了先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遗训,此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价公西赤说的宗庙祭祀也是国家大事,不过讲得谦虚罢了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八百里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登岳阳楼》以“____________”赞叹洞庭湖举重若轻的动态美。《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月下洞庭的清亮明净。(3)诗歌的意象具有暗示性,如“木”是自然界寻常之物,也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提起“木”,想起学过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2)乾坤日夜浮玉鉴琼田三万顷(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有时,他的叙述中出现了较完整的情节,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几乎像一则则话本小说了……把《史记》作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我的回答是,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散文的范本应该比寻常散文开阔得多,才能摆脱琐碎技巧而获得宏大神韵。除了内容,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笔。司马迁的文笔,是对他周围流行文字的艰苦挣脱。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18.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传奇、策论、杂剧”,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9.白先勇曾评价余秋雨:“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思索天下的灵魂。”所谓散文的诗化,是以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基石,借鉴诗歌的语言特点使散文以多样化的手法,在表达上更具诗意和美感。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选段的“诗化”特点。〖答案〗18.①原文使用短句,构成排比,节奏紧促有力,更有气势;②连用五个“不是……”,增强了否定的语气,从而突出强调作者对“历史就是散文”肯定的判断;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原句连用“不是……”构成排比的表达方式,与前后文“没有……”“有……”的语言风格一致。19.①手法方面:运用比喻,使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等,引人联想;运用排比,使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律感。如“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等,星现出一种整饬之美;运用对偶,如“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对仗整齐,增强了语言的结构美、韵律美。②句式方面:长短结合,整散结合,句式错落有致,使语言摇曳生姿,具有诗歌的美感。③情感方面: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情感渗透进作品,使其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如“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等抒发了自己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式上,原句有五个短句,由四个“不是……”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和节奏感;语气上,“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用四个“不是”增强了否定的语气,用否定的形式强化了“历史就是散文”肯定的判断;语言风格上,采用“不是……”的句式,与前后文“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没有……”“有……”的语言风格一致。【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①手法方面:运用比喻,使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把“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比作“躲避瘟疫”,引人联想;运用排比,使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律感。如“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一组短句句式整齐,星现出一种整饬之美;运用对偶,如“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对仗整齐,增强了语言的结构美、韵律美。②句式方面:长短结合,如“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为长句,“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为短句;整散结合,如“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是整句排比,“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是散句,句式灵动。句式错落有致,使语言摇曳生姿,具有诗歌的美感。③情感方面: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情感渗透进作品,使其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如“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用否定强化语气,情感强烈;如“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等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它要经过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诗人要经过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另一方面,要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①。比如,由“云”这一物象所构成的意象,有“孤云”“暖云”“停云”等。“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②,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③,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找出错误处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是()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B.“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C.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里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D.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答案〗20.①一个物象可构成意趣不同的意象(一个物象可构成多个意象)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③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21.它要经过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要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要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22.B〖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是第二段的开头句,对后文进行总括,依据后面的所举的具体例子,“云”是一个物象,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构成“孤云”“暖云”“停云”等不同的意向。所以此处可以填:一个物象可构成多个意象。②处,此处解释同一个物象构成多个不同意象的原因,依据前文“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带着春天的感受”“带着对亲友的思念”等内容,可知原因是诗人的不同情意。所以此处可以填: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③处,依据后面的“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是结果和目的,可知填入的句子应该是方法和手段,再依据“三千丈”“天上来”等,带有明显夸张的成分。所以此处可以填: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处有两处语病:①中途易辙,“它要经过两方面的加工”的主语是“它,冒号后面主语变成了“诗人”,应改为“要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也可以理解为结构混乱,“一方面”引出的句式为“诗人要经过……”,而“另一方面”却变成了“要经过诗人”,需要调整语序。②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应该对应“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应该对应“人格和情趣”,改为“要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要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为表示强调。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专有名词,即特定称谓。故选B。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成功展现了孔子四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的形象特点。子路的直率鲁莽而充满自信,冉有的谦虚谨慎而有分寸,公西华的恭敬委婉而娴于辞令和曾晳的洒脱高雅又从容淡定等,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的事迹和智慧一直在一代代读书人的内心理下了理想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人生路途中生根、发芽、结果,成就了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社会有用之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更欣赏其中的哪种性格。要求:有辩证分析,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橹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他在歌剧的史诗剧实验中,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创作了《四川好人》。(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近年来,话剧演出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这说明话剧艺术广受观众的欢迎,也反映话剧舞台上一些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话剧作品赢得包括年轻观众在内的更广泛观众群体的认可。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英模人物在话剧作品中展现出愈加鲜明的个人特质。话剧《桂梅老师》开篇即通过桂梅老师之口明确了“人”的主题,剧中所塑造的“时代楷模”张桂梅,性格坚毅,言行之间流露为孩子们深思熟虑的关爱。编剧王宝社谈到,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引进国外经典话剧作品时,基于本土文化语境的转译是连接观众与作品的重要桥梁。具有汉语言文化色彩的表达,不仅让中国观众拥有亲切的观剧体验,也发挥了话剧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助世界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艺术创作,既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亦有助于艺术家从全球视野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中央戏剧学院曾通过排演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对我国民族化演剧风格进行探索。其中的一版《麦克白》由5名演员完成,分别依托传统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5个行当来呈现。舞台美学侧重写意,旨在追求舞台空间兼容百态的可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如今,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话剧艺术,成为其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之相融共生。这种融合体现在诸多方面。当科学技术成为创作者表达人物内心的手段时,话剧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释放出更加震撼、感人的能量。科学技术为话剧艺术提供了多彩的表现手段,更在不断发展中,催生更多新的演剧可能。它一方面体现在科技对作品传播与传承功能的开发,另一方面展现了科技与艺术创作结合的潜力。创作者对科技带来的丰富性与便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有机地对其进行运用,强调“精而巧”。与科技相融的戏剧艺术开创出多样的创作方法与演出形态。当人们尝试运用屏端设备实现“虚拟在场”,具有实验性质的数字戏剧作品纷呈涌现。创作者开发了不同的演艺空间,通过各类先进的科技手段,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观演新趣味。包含动态追踪、实时捕捉等功能的XR技术,让演员所处空间可以被实时渲染,即刻呈现相宜的舞台效果。(摘编自陈刚《话剧艺术的创新力从何而来》)材料三:《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此次苏州昆剧院演出的曲目是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该版本根据现代审美观将五十五折的原本删减成八折,凸显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将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柳梦梅与杜丽娘分别由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和青年演员刘煜饰演。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即使不看舞台两侧的中英文双语字幕,现场观众也能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致,被情真意切的演绎感染,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告诉人民网记者,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成为一部经典作品,曾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演出,所到之处均获得高度赞誉。这部唯美的剧作超越语言的隔阂,让东方典雅的戏曲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自2004年首演以来,已上演过350多场。此次演出最精彩的部分是在下半场。为了让当地观众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剧情,理解经典唱词所表现的情景交融,苏州昆剧院与荷兰一个现代舞团首度合作,共同演绎《牡丹亭》经典片段《游园惊梦》。男女主人公轻歌曼舞,含蓄典雅,与此同时,一对男女舞蹈演员以极富张力的肢体语言表达爱情的缠绵悱恻,投影的运用使舞台上人物的刻画在视觉上变得更加细腻且更具冲击力,大提琴的加入则增加了旋律的维度,使配乐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掌声不息。“以前也看过《游园惊梦》,但一直看不太懂,这次借助于两名舞蹈演员的同步‘解读’,我不仅对剧情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对中国文化高雅含蓄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海牙一位老人丽雅・罗斯曼在演出结束后对人民网记者说,现代舞与昆曲混搭,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有助于西方观众体悟昆曲的意境,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摘编自人民网《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惊艳荷兰》)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的观念差异,中国戏曲的演员专业素养普遍高于西方戏剧演员。B.《奥赛罗》这部戏剧中非常注重演员有关“无中生有”的表演的真实性。C.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融入戏剧表演,成为戏剧表演中的主要部分。D.青春版《牡丹亭》的亮点在于下半场现代舞与昆曲混搭的部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人物在戏剧中有严肃、一定长度的行动,就可以称为悲剧,比如《哈姆莱特》中主角哈姆莱特想要行动,却又不知如何行动,就属于悲剧。B.《四川好人》这部戏剧在实践中吸收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经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了她想象的内容C.当下的年轻观众群体更加认可有个性、有戏剧张力的角色,他们更期待话剧作品能够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话剧艺术形象。D.科学技术为话剧带来新生契机体现在科技与艺术创作结合后,戏曲表演上能够有更多表现手段、创作方法和演出形态。3.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材料一中传统中国戏曲理论侧重点的一项是()A.王国维认为元曲之佳何处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B.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表演的意义就在潜台词上,创作时台词来自剧作家,而潜台词是来自演员的。C.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D.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4.请简要论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近年来,中国戏剧推陈出新,海外传播影响力与日俱增,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以《牡丹亭》为例,谈谈中国戏剧转型成功的原因。〖答案〗1.D2.A3.B4.①首先,指出话剧艺术广受观众欢迎,话剧舞台上出现了可喜变化。②其次,分析话剧形象的塑造符合审美需求。③接着,论证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话剧的本土化艺术创作。④最后,指出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5.①注重培养演员的专业技能,比如青春版《牡丹亭》中两位主演通过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②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提高中国戏剧的辨识度。比如改编后的《牡丹亭》的延续了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或:《牡丹亭》的主题没有变动,延续了中国文化高雅含蓄的特点)③充分考虑当下观众(海外观众》的审美需求,让舞台表演更具有张力,比如新版《牡丹亭》中加入现代舞或大提琴。④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新版《牡丹亭》融入了一些科技元素,投影的使用使得舞台现场更具客观真实性。〖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中国戏曲的演员专业素养普遍高于西方戏剧演员”错,“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文中没有比较两个国家演员的专业素养。B.“《奥赛罗》这部戏剧中非常注重演员有关‘无中生有’的表演的真实性”错,“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奥赛罗》这部戏剧属于西方戏剧,强调情节上的客观真实性,不追求“无中生有”的表演。C.“科学技术融入戏剧表演,成为戏剧表演中的主要部分”错,“如今,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话剧艺术,成为其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之相融共生”强调的是科技与戏剧相辅相成,并未指出科技成为戏剧表演的主要部分。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哈姆莱特》中主角哈姆莱特想要行动,却又不知如何行动,就属于悲剧”表述不完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要求行动“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且《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最后也付诸了行动,选项表述不完整。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传统中国戏曲理论阐述的重点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A.强调元曲的特色在于自然: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机是自然的;作者“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因而文章中有“真挚之理”“秀杰之气”;元曲的文字(或语言)也很自然,元曲作者或用俗语,或用自然之声音,语言明白如画。B.强调演员的表演能力。C.强调剧本的重点在于刻画人物形象。D.强调悲剧的意义。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首先,文章由话剧“一票难求”的盛况,指出“话剧艺术广受观众的欢迎,也反映话剧舞台上一些可喜的变化”。②其次,分析“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也就是话剧形象的塑造符合审美需求。③接着,论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助世界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艺术创作,既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亦有助于艺术家从全球视野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话剧的本土化艺术创作。④最后,指出“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能力。①“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因此要注重培养演员的专业技能,比如‘柳梦梅与杜丽娘’分别由国家一级演员、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和青年演员刘煜饰演。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即使不看舞台两侧的中英文双语字幕,现场观众也能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致,被情真意切的演绎感染,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青春版《牡丹亭》中两位主演通过华丽婉转的唱腔,顾盼生辉的眼神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昆曲的细腻和雅。②“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因此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提高中国戏剧的辨识度。比如“此次苏州昆剧院演出的曲目是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该版本根据现代审美观将五十五折的原本删减成八折,凸显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将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改编后的《牡丹亭》的延续了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或:《牡丹亭》的主题没有变动,延续了中国文化高雅含蓄的特点)③“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因此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海外观众》的审美需求,让舞台表演更具有张力,比如“为了让当地观众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剧情,理解经典唱词所表现的情景交融,苏州昆剧院与荷兰一个现代舞团首度合作,共同演绎《牡丹亭》经典片段《游园惊梦》……大提琴的加入则增加了旋律的维度,使配乐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新版《牡丹亭》中加入现代舞或大提琴。④“与科技相融的戏剧艺术开创出多样的创作方法与演出形态”,因此要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投影的运用使舞台上人物的刻画在视觉上变得更加细腻且更具冲击力”,新版《牡丹亭》融入了一些科技元素,投影的使用使得舞台现场更具客观真实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放火者萧红①从五月一号那天起,重庆就动了,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要纪念好几个日子,所以街上有不少人在游行,他们还准备着在夜里火炬游行。街上的人带着民族的信心,排成大队行列沉静地走着。②“五三”的正午,日本飞机二十六架飞到重庆的上空,在人口最稠密的街道上投下燃烧弹和炸弹,那一天就有三条街起了带着硫磺气的火焰。③“五四”的那天,日本飞机又带了多量的炸弹,投到他们上次没有完全毁掉的街上和上次没可能毁掉的街道上。④大火的十天以后,那些断墙之下,瓦砾堆中仍冒着烟。人们走在街上用手帕掩着鼻子或者挂着口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气味满街散布着。那怪味并不十分浓烈,但随时都觉得吸得到。似乎每人都用过于细微的嗅觉存心嗅到那说不出的气味似的,就在十天以后,发掘的人们还在深厚的灰烬里寻出尸身来。断墙笔直的站着,在一群瓦砾当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没法拆掉它,拉倒它,它站得十分坚强。断墙就这样站着,很远就能够听到几十人在喊着,好象拉着帆船的纤绳,又象抬着重物。⑤“唉呀……喔呵……唉呀……喔呵……”⑥走近了看到那里站着一队战士,穿着绿色的衣裳,腰间挂着他们喝水的瓷杯,他们像是要出发到前线去。但他们手里挽着的绳子的另一端,系在离他们很远的那独自站着的一动也不动的断墙处。他们喊着标语一同拉,但那断墙不倒,连倾斜也不倾斜,它坚强地站着。步行的人停下了,车子走慢了,走过去的人回头了,用一种敬仰的眼光,人们凝视着它,⑦被那动静招引着,我也回过头去看它,但是它不倒,连动也不动。我就看到了这大瓦砾场的近边,那高坡上依旧站着被烤干了的小树。有谁能够认得出那是什么树,彻底脱掉了叶子,并且变了色彩,好象是用赭色的石头雕成的。靠着小树那一排房子窗上的玻璃掉了,只有三五块碎片,在落日中闪着金光。走廊的门开着,全部能够看得到,门帘扯掉了,墙上的镜框斜垂着。显然在不久之前,他们是在这儿好好地过着日子,那墙面日历上还露着四号的“四”字。⑧大街是哑默的,全部店铺关了门,在黑大的门扇上贴着白帖或红帖,上面坐着一个脸色苍白的恐怖的人,那人用水盆子在洗刷着弄脏了的胶皮鞋、汗背心、毛巾之类,这些东西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⑨被炸过了的大街,飞尘卷着白沫扫着稀疏的行人,行人挂着口罩,或用帕子掩着鼻子。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日子次序被破坏了,饭店关起了门。⑩大瓦砾场一个接着一个,前边是一群人在拉着断墙,这使人一看上去就要低了头。不管你心胸怎样宽大,但你的心不能不跳,因为那摆在你面前的是荒凉的,是横遭不测的,千百个母亲和小孩子是吼叫着的,哭号着的,他们嫩弱的生命在火里边挣扎着,生命和火在搏斗。但最终生命被谋杀了。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臂膀,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这些最终都被火给杀死了。孩子和母亲,祖父和孙儿,猫和狗,都同他们凉台上的花盆一道倒在火里了。这倒下来的全家,他们没有一个是战斗员。⑪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显然是一家洋铁制器店被毁了。洋铁店的后边,单独一座三楼三底的房子站着,它的两边都倒下去了,只有它还歪歪趔趔的支持着,楼梯分作好几段自己躺下去了,横睡在楼脚上。窗子整张的没有了,门扇也看不见了,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那摆在二楼的木床,依旧摆着,白色的床单还随着风飘着那只巾角,就在这二十见方丈大的火场上,同时也有绳子在拉着一道断墙。⑫就在这火场的气味还没有暂停、瓦砾还会烫手的时候,坐着飞机放火的日本人又要来了,这一天是五月十二号,⑬警报的笛子处处叫起,不论大街或深巷,不管听得到的听不到的,不管加以防备的或是没有知觉的,都卷在这声浪里了⑭那拉不倒的断墙也放手了,前一刻在街上走着的那一些行人,现在狂乱了,发疯了,开始跑了,开始喘着,还有拉着孩子的,还有拉着女人的,还有脸色变白的。街上像来了狂风一样,尘土都被这惊慌的人群带着声响卷起来了,沿街响着关窗和锁门的声音,街上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跑。我想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若看见这一刻的情景,他们一定会满足的吧,他们是何等骄傲呵,他们可以看见……⑮十几分钟之后,都安定下来了,该进防空洞的进去了,躲在墙根下的躲稳了。第二次警报(紧急警报)发了。⑯听得到一点声音,而越听越大。我就坐在公园石阶铁狮子附近,这铁狮子旁边坐着好几个老头,大的是他们没有力量挤进防空洞去,而跑又跑不远的缘故。⑰飞机的响声大起来,就有一个老头招呼着我:“这边……到铁狮子下边来……”这话他并没有说,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因为他向我招手。⑱为了呼应他的亲热,我去了,蹲在他的旁边。后边高坡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