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 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在诸侯国封有一些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人有着世袭采邑和武装力量,对国君权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C项正确;民本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周天子并未对对地方实行集权统治,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政权与族权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国相约“无忘宾旅(保护过往的宾客和商旅)”“无遏籴(保障彼此之间的粮食买卖顺利进行)”;晋、楚弭兵之会,约定“同恤菑(农耕)危,备救凶患”。此类盟约()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制度 B.构建了全国性贸易网络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 D.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通过会盟方式保障商业交流,特别是粮食贸易,以‘备救凶患’”,体现了各地加强联系的迫切性,客观上也体现了政治上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趋势,C项正确;会盟只是强调保障盟国间商业往来畅通,无法体现商业行为的属性,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已被突破,排除A项;会盟发生在特定区域内,并非“全国性”,排除B项;春秋时期,封建小农经济属于先进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太宗贞观三年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明宣德皇帝令内阁大学士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若内容有不当者,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其做法旨在()A.限制宰相权利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实现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和明宣德皇帝作出决策前都有多部门参与,提出驳正、改正等,目的是避免决策失误,C项正确;决策前多部门参与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做出决策,不涉及限制宰相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决策机制,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权力制衡无关,且封建王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会实现权力制衡,排除D项。故选C项。4.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实施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姓名、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如图)。由此可见这一制度()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B.形式上明确了土地所有权C.是国家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D.减轻了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姓名、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及所学知识可知,鱼鳞图册中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有明确记载,体现了其对土地所有权的明确,B项正确;鱼鳞图册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不能“有效抑制”,排除A项;鱼鳞图册对土地归属进行明确规定,体现了土地的多少是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并非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排除C项;鱼鳞图册对土地的所有者等信息都有明确的记载,加强了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D.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粮食人均占有量最高的时期,而且此时粮食总产量在稳步增长,这得益于在宋代像加了“犁刀”的曲辕犁,“秧马”等各种先进的农具均已配套齐全,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到宋元,已到达了它的峰巅,C项正确;人口的不断增加会导致粮食总需求的上升,而不是所有朝代需求量的上升都是由政局的不断变动引起,排除A项;隋唐新物种的引进包括骆驼、马与葡萄等,与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无关,隋唐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使用,排除B项;明清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而不是频繁流动导致,排除D项。故选C项。6.读鸦片战争前后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类型构成表,如表反映出晚清时期()1840年前的构成1840—1911年的构成总数同业者%同乡者%总数同业者%同乡者%上海21157063071699723汉口201050105071679446(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A.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增长 B.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 D.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上海和汉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40年前的行会构成主要是同业者和同乡者组成的商人组织,而1840~1911年新增行会的构成主要是同业者组成的商人组织,同乡者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这说明同一行业的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的增长,A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表述有误,与史实不符,19世纪60年代中国才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的信息,“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使得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7.1895年8月2日,光绪帝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由此可知,光绪帝意在()A.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 B.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C.加强对洋务企业控制 D.变革官办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而当时许多官办企业经营困难,因此政府决定对官办企业进行改制,D项正确;材料涉及“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但未体现“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私营企业”,而是对“官办企业的改制”,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因此出现了材料中对“官办企业的改制”,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戊戌政变后,梁启超说:“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意在说明()A.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顽固势力太大导致变法失败C.除旧与布新必须用力相等 D.变法中反封建主义力度欠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改革一定要破旧立新,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如果不能彻底反封建,则“新政反增其害矣”,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对反封建的态度,没有涉及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顽固派的势力是否强大,排除B项;材料认为彻底除旧才可以立新,而非用力相等,排除C项。故选D项。9.在1946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这()A.体现了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 B.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C.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 D.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据材料“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可知,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排除A项;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0.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以来中国。据所学可知,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1992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经济类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此举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D项正确;立法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经济立法主要不是为了加强宏观调控而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A项;加强立法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措施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立法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B项;C项错在完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4至6世纪,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由此可知,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A.推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C.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 D.促进了多种新族群的诞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至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他们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未体现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排除B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建立起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未体现多种新族群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技术革命的成因 B.圈地运动与劳动力转移C.工人运动的影响 D.价格革命与物价的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项类单项选择题。据题干信息“据此判断”,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题干“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1660年至工业革命前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是逐渐增长,到工业革命爆发时达到顶峰;而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呈下降趋势。据此可知工业革命前后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趋势,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前是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后是机器生产,由此可以判断此位学者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技术革命的成因”问题,A项正确;题干主旨是“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与圈地运动无关,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工业革命前后“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工业革命前后“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而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英国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B.维护政府统治稳定C.维持政府机构分权制衡 D.缓和政党之间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的法令,体现的是要促进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维护政府统治稳定,B项正确;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并非英国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维持政府机构分权制衡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排除C项;文官不参与政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5年的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证,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提高专项税收,以及其他目的,特制订本法。”该法律()A.是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产物 B.缓解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D.促进了美国就业率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规定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使美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政府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采用“抑富济贫”的手段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是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的新模式,A项正确;“福利国家”的建设,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并非提供就业岗位,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就业率有所提高,主要得益于推行以工代赈,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联合国1960—1974年通过的部分文件。由此可知当时()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庄严地宣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1965年《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任何国家,不论任何理由,均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1974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这种秩序应当建立在一切国家待遇公平、主权平等、互相依存、共同受益以及协力合作的基础之上,而不问它们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如何。A.民族独立意识开始逐渐觉醒 B.新兴民族国家推动国际法发展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联合国1960—1974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可知,材料表明联合国1960—1974年通过的部分文件注重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与主权,说明新兴民族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开始”觉醒,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的相关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4分,17题15分,18题15分,19题11分,共55分。16.有人认为,明清时期,乡绅具有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双重代理人”的身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主要由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人物构成。材料二明清时期乡绅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以减代赈、减免赋税。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经常对地方诉讼、争斗事件进行公断和防护,维护乡村地区治安。——摘编自解亚珠《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乡绅形象研究》(1)据材料一分析乡绅能够成为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双重代理人”的原因。(2)概括材料一、二中乡绅参与乡村社会管理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答案〗(1)原因:封建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的通道;科举制度的发展;乡村宗法家族观念浓厚。(2)表现:教化民众、承担赋税、维持治安、承担乡村社会的公益事务。作用:加强了地方自治,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地方秩序;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凝结地方势力;有利于公共事务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传播文化,增强地方的福利事业。〖解析〗小问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中国。根据材料中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空间结构示意图中乡绅的作用可知封建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的通道;根据材料“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可知科举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宗法观念的影响可知乡村宗法家族观念浓厚。【小问2】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中国。表现:根据材料“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可知教化民众、承担乡村社会的公益事务;根据材料“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可知承担赋税、维持治安。作用:根据材料“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可知加强了地方自治,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地方秩序;根据材料“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可知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凝结地方势力;有利于公共事务的顺利开展;根据材料“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可知有利于传播文化,增强地方的福利事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晚清北京街道受战乱及财政状况恶化影响,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不少人批评道:“道路之污秽不洁、倾仄难行者,以京师为最。”1898年,各国公使知照总理衙门,希望“将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并声称如不亦理,将“自立公会,张议代修,自设巡捕,自收路税。”为避免路权旁落,变法期间,光绪帝谕令征集改造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皇帝采取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1902年清政府成立内城工巡局,“先修路,后巡捕及公共卫生”。1906年,工巡局合并至民政部下,路政进一步专责化并兼自来水、医院等公共工程。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修成后时人称道:“城中街道宽广,马路喧闻。近年建筑马路,四方通达,交通之具,旧惟肩舆骡车,近则马车、人力车咸备。文武衙署、大小学堂及王公府地、各国公使馆,错置其间,而市廛亦甚繁盛。”——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理解。〖答案〗理解: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城市治理尝试。由于战乱和财政状况恶化,北京街道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在各国公使的压力下,清政府开始考虑对北京街道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清政府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清政府采取了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折衷和妥协。改造后的北京街道宽广、整洁,交通工具多样,市廛繁盛,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清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路政和公共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治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然而,清末北京街道改造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财政紧张和政治动荡,改造工程进展缓慢,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此外,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如拆迁补偿、道路安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在城市治理中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和利益协调。总之,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晚清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为后来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清末(中国)。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有关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城市治理尝试。在阐述材料时应包含街道改造的背景,两种方案和改造后的效果以及改造街道的意义四方面。根据材料“晚清北京街道受战乱及财政状况恶化影响,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可知由于战乱和财政状况恶化,北京街道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根据材料“各国公使知照总理衙门,希望”可知,各国公使的压力下改造。根据材料“为避免路权旁落,变法期间,光绪帝谕令征集改造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皇帝采取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可知清政府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清政府采取了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折衷和妥协。根据材料“城中街道宽广,马路喧闻。近年建筑马路,四方通达,交通之具,旧惟肩舆骡车,近则马车、人力车咸备。文武衙署、大小学堂及王公府地、各国公使馆,错置其间,而市麈亦甚繁盛。”可知改造后的北京街道宽广、整洁,交通工具多样,市廛繁盛,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根据材料“1902年清政府成立内城工巡局”可知清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路政和公共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治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资金、拆迁补偿、道路安全等,还需要政府注意协调。最后,总结提升。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哈瓦那宪章》,依据其精神成立了关贸总协定,明确要求: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推行贸易自由化。1947年到1951年的“马歇尔计划”以后,美国和西欧打造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共同市场。同时,为避免日本因经济困难转向共产主义,美国向日本开放本国市场。1955年,美国帮助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材料二1974年,美国出台《1974年贸易改革法》,确定对进口物品一律征收10%的附加税合法。随后美国对欧洲航空、农产品等领域实行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手段进行制裁和限制,引发欧洲报复性关税措施。对日本钢铁业、彩电业、汽车业电子产品行业实施贸易保护。——摘编自《千年贸易战争史——贸易冲突与大国兴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不同时期的贸易政策加以阐释。〖答案〗贸易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通过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兴,促成冷战格局形成,削弱贸易壁垒,促成关贸总协定建立,并帮助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70年代后,受经济滞胀影响和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对欧洲进行贸易制裁和限制,对日本贸易保护,由此引发了欧洲的报复性关税措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贸易政策是美国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美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各自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现象阐释题。时空为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美国和西欧打造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共同市场。同时,为避免日本因经济困难转向共产主义,美国向日本开放本国市场”“随后美国对欧洲航空、农产品等领域实行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手段进行制裁和限制,引发欧洲报复性关税措施。对日本钢铁业、彩电业、汽车业电子产品行业实施贸易保护”可以拟定论题为:贸易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然后结合二战后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可知二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通过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兴,促成冷战格局形成,削弱贸易壁垒,促成关贸总协定建立,并帮助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体现了拥有经济优势的美国的意志和利益。70年代后,受经济滞胀影响和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对欧洲进行贸易制裁和限制,对日本贸易保护,由此引发了欧洲的报复性关税措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贸易政策是美国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美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各自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60年-1974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迁入欧洲的人口(万人)迁入地区迁出地区西欧和北欧发达国家1960年1974年移民主要类型亚洲40.02025劳工移民非洲475170.0劳工移民拉丁美洲22.545.0劳工移民——联合国《1950年以来国际移民的趋向和特点》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15-18世纪:方向:从欧洲、非洲迁前往美洲。理由: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方向:由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理由: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解析〗本题为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一“15--18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可知15-18世纪:方向:从欧洲、非洲迁前往美洲、大洋洲。理由:结合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相关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根据材料二“1960年--1974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迁入欧洲的人口”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方向:由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移居。理由:结合所学20世纪下半叶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可知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 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在诸侯国封有一些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人有着世袭采邑和武装力量,对国君权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C项正确;民本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周天子并未对对地方实行集权统治,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政权与族权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国相约“无忘宾旅(保护过往的宾客和商旅)”“无遏籴(保障彼此之间的粮食买卖顺利进行)”;晋、楚弭兵之会,约定“同恤菑(农耕)危,备救凶患”。此类盟约()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制度 B.构建了全国性贸易网络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 D.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通过会盟方式保障商业交流,特别是粮食贸易,以‘备救凶患’”,体现了各地加强联系的迫切性,客观上也体现了政治上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趋势,C项正确;会盟只是强调保障盟国间商业往来畅通,无法体现商业行为的属性,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已被突破,排除A项;会盟发生在特定区域内,并非“全国性”,排除B项;春秋时期,封建小农经济属于先进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太宗贞观三年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明宣德皇帝令内阁大学士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若内容有不当者,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其做法旨在()A.限制宰相权利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实现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和明宣德皇帝作出决策前都有多部门参与,提出驳正、改正等,目的是避免决策失误,C项正确;决策前多部门参与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做出决策,不涉及限制宰相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决策机制,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权力制衡无关,且封建王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会实现权力制衡,排除D项。故选C项。4.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实施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姓名、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如图)。由此可见这一制度()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B.形式上明确了土地所有权C.是国家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D.减轻了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拥有者的姓名、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及所学知识可知,鱼鳞图册中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有明确记载,体现了其对土地所有权的明确,B项正确;鱼鳞图册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不能“有效抑制”,排除A项;鱼鳞图册对土地归属进行明确规定,体现了土地的多少是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并非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排除C项;鱼鳞图册对土地的所有者等信息都有明确的记载,加强了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D.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粮食人均占有量最高的时期,而且此时粮食总产量在稳步增长,这得益于在宋代像加了“犁刀”的曲辕犁,“秧马”等各种先进的农具均已配套齐全,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到宋元,已到达了它的峰巅,C项正确;人口的不断增加会导致粮食总需求的上升,而不是所有朝代需求量的上升都是由政局的不断变动引起,排除A项;隋唐新物种的引进包括骆驼、马与葡萄等,与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无关,隋唐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使用,排除B项;明清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而不是频繁流动导致,排除D项。故选C项。6.读鸦片战争前后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类型构成表,如表反映出晚清时期()1840年前的构成1840—1911年的构成总数同业者%同乡者%总数同业者%同乡者%上海21157063071699723汉口201050105071679446(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A.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增长 B.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 D.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上海和汉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40年前的行会构成主要是同业者和同乡者组成的商人组织,而1840~1911年新增行会的构成主要是同业者组成的商人组织,同乡者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这说明同一行业的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的增长,A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表述有误,与史实不符,19世纪60年代中国才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的信息,“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使得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7.1895年8月2日,光绪帝下诏:“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由此可知,光绪帝意在()A.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 B.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C.加强对洋务企业控制 D.变革官办企业的经营方式〖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若商力稍有不足,亦可借官款维持。”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而当时许多官办企业经营困难,因此政府决定对官办企业进行改制,D项正确;材料涉及“一切仿照西例,商总其事,官为保护”,但未体现“引进西方的股份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私营企业”,而是对“官办企业的改制”,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因此出现了材料中对“官办企业的改制”,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戊戌政变后,梁启超说:“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意在说明()A.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顽固势力太大导致变法失败C.除旧与布新必须用力相等 D.变法中反封建主义力度欠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改革一定要破旧立新,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如果不能彻底反封建,则“新政反增其害矣”,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对反封建的态度,没有涉及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顽固派的势力是否强大,排除B项;材料认为彻底除旧才可以立新,而非用力相等,排除C项。故选D项。9.在1946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这()A.体现了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 B.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C.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 D.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据材料“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可知,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排除A项;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0.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以来中国。据所学可知,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1992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经济类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此举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D项正确;立法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经济立法主要不是为了加强宏观调控而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A项;加强立法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措施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立法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B项;C项错在完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4至6世纪,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由此可知,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A.推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C.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 D.促进了多种新族群的诞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至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他们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未体现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排除B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建立起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未体现多种新族群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技术革命的成因 B.圈地运动与劳动力转移C.工人运动的影响 D.价格革命与物价的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项类单项选择题。据题干信息“据此判断”,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题干“下图为西方某学者统计的英国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1660年至工业革命前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是逐渐增长,到工业革命爆发时达到顶峰;而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呈下降趋势。据此可知工业革命前后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趋势,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前是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后是机器生产,由此可以判断此位学者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技术革命的成因”问题,A项正确;题干主旨是“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与圈地运动无关,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工业革命前后“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与“工人运动”无关,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工业革命前后“不同年份纺织工人的平均日工资情况”,而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英国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B.维护政府统治稳定C.维持政府机构分权制衡 D.缓和政党之间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的法令,体现的是要促进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维护政府统治稳定,B项正确;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并非英国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维持政府机构分权制衡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排除C项;文官不参与政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5年的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证,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提高专项税收,以及其他目的,特制订本法。”该法律()A.是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产物 B.缓解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D.促进了美国就业率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规定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使美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政府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采用“抑富济贫”的手段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是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的新模式,A项正确;“福利国家”的建设,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并非提供就业岗位,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就业率有所提高,主要得益于推行以工代赈,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联合国1960—1974年通过的部分文件。由此可知当时()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庄严地宣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1965年《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任何国家,不论任何理由,均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1974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这种秩序应当建立在一切国家待遇公平、主权平等、互相依存、共同受益以及协力合作的基础之上,而不问它们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如何。A.民族独立意识开始逐渐觉醒 B.新兴民族国家推动国际法发展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联合国1960—1974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可知,材料表明联合国1960—1974年通过的部分文件注重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与主权,说明新兴民族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开始”觉醒,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的相关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4分,17题15分,18题15分,19题11分,共55分。16.有人认为,明清时期,乡绅具有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双重代理人”的身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主要由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人物构成。材料二明清时期乡绅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以减代赈、减免赋税。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经常对地方诉讼、争斗事件进行公断和防护,维护乡村地区治安。——摘编自解亚珠《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乡绅形象研究》(1)据材料一分析乡绅能够成为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双重代理人”的原因。(2)概括材料一、二中乡绅参与乡村社会管理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答案〗(1)原因:封建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的通道;科举制度的发展;乡村宗法家族观念浓厚。(2)表现:教化民众、承担赋税、维持治安、承担乡村社会的公益事务。作用:加强了地方自治,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地方秩序;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凝结地方势力;有利于公共事务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传播文化,增强地方的福利事业。〖解析〗小问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中国。根据材料中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空间结构示意图中乡绅的作用可知封建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的通道;根据材料“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可知科举制度的发展;结合所学宗法观念的影响可知乡村宗法家族观念浓厚。【小问2】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中国。表现:根据材料“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可知教化民众、承担乡村社会的公益事务;根据材料“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可知承担赋税、维持治安。作用:根据材料“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可知加强了地方自治,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地方秩序;根据材料“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可知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凝结地方势力;有利于公共事务的顺利开展;根据材料“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可知有利于传播文化,增强地方的福利事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晚清北京街道受战乱及财政状况恶化影响,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不少人批评道:“道路之污秽不洁、倾仄难行者,以京师为最。”1898年,各国公使知照总理衙门,希望“将京城道路仿照西式,一律修整”,并声称如不亦理,将“自立公会,张议代修,自设巡捕,自收路税。”为避免路权旁落,变法期间,光绪帝谕令征集改造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皇帝采取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1902年清政府成立内城工巡局,“先修路,后巡捕及公共卫生”。1906年,工巡局合并至民政部下,路政进一步专责化并兼自来水、医院等公共工程。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修成后时人称道:“城中街道宽广,马路喧闻。近年建筑马路,四方通达,交通之具,旧惟肩舆骡车,近则马车、人力车咸备。文武衙署、大小学堂及王公府地、各国公使馆,错置其间,而市廛亦甚繁盛。”——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理解。〖答案〗理解: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城市治理尝试。由于战乱和财政状况恶化,北京街道长期失于修治,路况脏乱不平,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在各国公使的压力下,清政府开始考虑对北京街道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清政府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主张西法者认为西式马路是富强的根基,主张古法者担心仿西法改造会扰乱礼制,有违伦理。最终,清政府采取了中式石路与租界马路型制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折衷和妥协。改造后的北京街道宽广、整洁,交通工具多样,市廛繁盛,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清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路政和公共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城市治理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然而,清末北京街道改造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财政紧张和政治动荡,改造工程进展缓慢,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此外,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如拆迁补偿、道路安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在城市治理中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和利益协调。总之,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晚清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为后来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清末(中国)。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有关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城市治理尝试。在阐述材料时应包含街道改造的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服务协议
- 股票配资投资者员工退休计划合同
- 进口货物代理运输合同书
- 政府采购网站建设服务合同
- 2024年小学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 老年外语学习协议
- 设备租赁故障响应与解决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热管式热风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进口货物运输合同书书
- 2022年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练习题答案2
- 超星尔雅学习通《就业指导》章节测试答案
- 月度会议ppt模板
- 成都银花丝首饰消费特征分析
- 当当网与电子商务47条标准
- 能力测试PPT课件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全生产自查表
- 不“管资产”,如何“管资本”
- 喷粉检验标准
- 【案例】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ansys建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