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以前种过植物吗?凤仙花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出示凤仙花图片)2.蒲公英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出示蒲公英图片)绿豆的生命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二)研讨种子发芽的条件预测:阳光、空气、营养(土壤)、水分、温度。(二)以“土壤”条件为例完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预测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分、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3粒、阳光、空气。不同的条件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实验方法A.准备两个盆;B.在一个盆里铺上一层土壤,另一个盆里放纸巾;C.在两个盆里各放3粒绿豆种子;D.给两个盆里定期浇同样多的水。(一)研讨其他实验计划(二)种植绿豆(1)小组按照实验计划将绿豆放置好。(2)每个实验请一组学生介绍并展示操作过程。学生活动手册说明1.1种子发芽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并写绿豆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计划发言,针对不同的想法开展独立思考来完善自己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日期种子的变化1号组2号组日日日()月()日日期种子的变化1号组(在土壤里)2号组(无土壤)3月14日种子膨胀,数量3种子膨胀,数量33月15日种皮破裂,数量3种皮破裂,数量33月16日出现根,数量3出现根,数量33月17日长出子叶,数量3长出子叶,数量3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2号组()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有土壤)0土壤的有无对种子发芽2号组(无土壤)1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18度)1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2号组(3度)2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有光照)0光照的有无对种子发芽2号组(无光照)1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有空气)0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空2号组(无空气)0【温馨提示】【讨论】2、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二是水分。一般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2、移植的材料(2)⑤号种子不能发芽的原因是种子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学生活动手册说明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2号组()中1号组与2号组直接写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如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实验中,如果1号组是没有土壤,那么2号组就是有土壤。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用?(一)设计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我们的预测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研究的问题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的预测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空气、土壤、绿豆苗的长势、绿豆苗的数量实验方法一盆绿豆苗有阳光照射,另一盆绿豆苗没有阳光照射(2)将两杯绿豆苗按对比实验的实验计划放置好。(二)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1.我们怎么知道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呢?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比较?绿豆苗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我们的解释阳光下的绿豆苗黑暗处的绿豆苗(三)阅读资料,提高认识(一)绿豆苗生长需要的条件件?(二)植物适应环境样?【作业要求】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我们的解释阳光下的绿豆苗黑暗处的绿豆苗本课要求学生记录绿豆苗分别在两种不同环境下(阳光下和黑暗处)生长一周后的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每组一份:1个长方形盒子(带一边镂空的盖子,内侧黑色)、1个底部铺满干土的长方形盒子(带盖,内侧黑色)、1杯水、1个滴管、手电筒、计时器、蚯蚓10条、1双一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植物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那么动物呢?(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二)猜测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谁来说说,你在哪见过蚯蚓?你觉得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一)研讨实验计划活动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根据同学们的推测,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蚯蚓对光和水分的选择。2.在前3课的学习中,同学需要先自己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再展开实践活动。本课老师先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请同学们分析这个实验方法哪些条件改变了,哪些条件保持不变。3.出示实验方法:将5条蚯蚓放在长方形纸盒中间,盖好一边带孔的盖子,把亮着的手电筒放在孔上,让手电筒的光透过孔进入到盒子里。5分钟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4.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改变了?哪些条件保持不变?预设:改变的条件是光照,一边有光照一边黑暗。相同的条件是同一个盒子、相同的土活动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出示实验方法:在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一端铺上湿润的土壤,另一端铺上干燥的土壤。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2.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改变了?哪些条件保持不变?设计意图:本环节基于学生已经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流程,直接出示实验计划,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控制变量上,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对比实验的公平性,同时提高实验的效率,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和研讨节约出更多时间。(二)完成实验过程(1)实验中为什么不只用一条蚯蚓?实验做一次,还是做多次?(2)时间没到,能不能打开盒盖?引导:时间没到,如果蚯蚓爬出盒子,也不能打开盒盖。(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预设:轻拿轻放,不要伤害它们。引导:为了避免蚯蚓受刺激,可以戴手套拿。2.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活动时间为8分钟。(一)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2.蚯蚓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说说依据。2.教室的环境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吗?为什么?【板书设计】(下表是实验数据班级统计表)蚯蚓对光照环境的选择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组别明亮中间黑暗组别干燥中间潮湿第10组第10组1.4蚯蚓的选择实验次数待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待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123实验次数待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待在潮湿土壤里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123本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就蚯蚓对光照和环境湿度的选择两个实验进行如第5课当环境改变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出示一年四季的景色图片: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一)青蛙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气候草木食物青蛙的行为春温暖发芽小虫子孵化出来了,以植物为食捕食夏秋冬(1)某一季节,气候怎么样?(2)对青蛙的食物会有什么影响?(3)对青蛙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动物)等。(三)其他动物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行为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呢?2.(出示丹顶鹤图片)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丹顶鹤并不熟悉,让我们一起阅读教科(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已有认知。(2)教师用图文、视频等资料补充(如迁徙、冬眠、换毛、洄游等行为)。(1)世界上是否存在不随环境改变而发生行为改变的动物?为什么?(2)引领分析:你们觉得“环境的变化”和“动物行为的改变”之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的生活。我们在什么时候帮助它们最合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业要求】【板书设计】当环境改变了自身身体特征无法适应非生物环境或生物环境的改变时,为生存而自身身体特征无法适应非生物环境或生物环境的改变时,为生存而季节气候草木蝴蝶青蛙春夏秋冬本课要求学生针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草木、蝴蝶、青蛙四个方面进行交流并记录其中的关键词。其中气候主要记录温度,草木主要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蝴蝶作为青蛙的食物之一记录它的生长阶段,青蛙则记录其行为。第6课食物链与食物网【教材简析】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动物都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其中有机物(营养、能量)的获得就是其中之一。但植物、动物对于有机物的获得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能量,动物则通过进食获得。因此,在自然界中,动物或植物之间都会由于有机物或能量传递的关系,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动植物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构成食物链、食物网。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在学生的认知中这些环境主要为非生命环境,很少有学生能系统地认识到生物生存也需要生物环境。本课就是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科学态度目标能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保护一种动植就是保护很多种动植物。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绿豆苗与周围的生物有什么关系呢?请举例说明。(2)在绿豆苗丛发现的动物中,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3)以蚜虫为例,蚜虫能从绿豆苗那里获得什么?蚜虫又会被瓢虫吃掉,为什么?论“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一)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字”和“→”表示这四种食物关系,你会怎么表示?理由是什么?2.学生活动(约8分钟)。(1)你是怎么用套筒表示这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理由是什么?套筒连接方法这样连接的理由食物关系式蚜虫体型最小,绿豆芽是植物。体型大的动物一般比较厉害,会吃比它小的动物,而蚜虫是吃植物的。蜘蛛一瓢虫一蚜虫一绿豆苗方法二:最厉害的动物放在绿豆苗被蚜虫吃,绿豆苗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蚜虫;蚜虫被瓢虫吃,蚜虫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瓢虫;瓢虫被蜘蛛吃,瓢虫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蜘蛛。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2)汇总食物链。(3)交流食物链的特点。(三)自主建构“食物网”第7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条件肥料肥料栖息地、氧气、食物空物辉路动物生卷系鱿(二)设计生态瓶(1)生态瓶中放什么?放多少?态税设计方(1)准备放什么生物?数量是多少?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2)设计的理由是什么?(3)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1)提问:非生物环境是怎样的?选择自来水,还是池塘水?(2)提问:生态瓶中放什么生物种类?为什么?(3)提问:生态瓶中水量是多少?各生物数量是多少?(1)观察记录哪些方面?(2)生态瓶要放在哪里?日期植物的情况动物的情况水的情况其他情况【作业】【板书设计】生物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非生物生物种类平衡稳定生态瓶设计方案种类、数量草图生物非生物2022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交流关于船的知识(二)探索活动2:探索船的历史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思考“船在哪些方面发展了”,了解船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这些发展特征是推进单元后续学习的主线。(三)探索活动3探究独木舟1.谈话:船行驶在水中,首先要保证稳定、不侧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让我们动手操作,继续研究船的稳定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材料,1只独木舟,1盒钩码和1个水槽。提示:关于独木舟的制作,我们可选择直径约5cm、长度约20cm的小杉木,用直径3.5cm的钻头开槽,这样制作出的独木舟可承载两至三个钩码。但木制独木舟成本高、制作过程繁琐,还有吸水性太强、容易开裂等缺点,建议采用注塑独木舟来完成本课的探究。在动手操作前,请同学们先思考:可以怎样开展探究?实验时要注意什么?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放钩码时要轻轻放,放置要均匀;做实验三次,取最大值。3.学生分组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我的独木舟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根据实验操作反思:在船中放置重物时,怎样才能做到保持稳定、不侧翻?独木舟在装重物时,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不难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船——独木舟,存在装载容易倾覆等缺点,让学生感知不断改进和完善独木舟的必要性。5.设问:我们的独木舟船首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样形状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比较小?为什么?6.出示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木船模型,比较不同,设计对比实验。7.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总结实验方法,用演示实验验证预测或者播放视频《船首形状与阻力大小的关系》8.交流什么形状的船受到的阻力更小,讨论减小船在行驶中受到阻力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简单验证探究发现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有利于实现科学的“实践—总结—理论”探究过程。1.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2.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3.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内容,这些问题也可以穿插在探索环节中。【板书设计】2.1.船的历史关于船的知识(班级记录表)我们已经知道的我们还想研究的比较两种船的特点摇橹木船轮船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第2课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教学目标】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2.5cm)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0.8cm,高度0.8cm)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0.4cm)4根、钩码1盒等。【教学过程】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作竹筏(1)画出设计图;(3)牢固、不散架。(二)探索活动2:测试竹筏的载重量(三)探索活动3: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板书设计】2.2.用浮的材料造船独木舟竹筏体积小体积大载重量小载重量大不稳定稳定学生活动手册说明独木舟竹筏体积载重量稳定性第3课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材简析】到19世纪初铁船才在欧洲出现,这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用沉的材料造船吗?(引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一)用橡皮泥、铝箔造船(二)测试用橡皮泥和铝箔制作的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圈况如何呢?用了什么方法?【板书设计】体积变大体积变大浮力增大设计图测试记录橡皮泥船铝箔船第4课增加船的载重量【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张12×12厘米的铝箔(厚度70微米以上更易操作)、垫圈、弹珠、刻【教学过程】36363(二)制作铝箔船并计算其体积(二)测试铝箔船【板书设计】裁重量裁重量船的体积组号12345678我的发现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也越学生活动手册说明船型1船型2船型3示意图最大载重量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1项内容。表格中的“示意图”一栏对应探索活动1和探索活动2,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展示第5课给船装上动力【教材简析】为第6课、第7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小风扇、小电动机(带风轮)、电池盒(带电池)、螺旋桨、金属管、塑料管、注射器、【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给小船装上风帆(二)探索活动2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1)讨论:如何能够提供持续的动力?(2)交流:如果给小船安装电动风轮或蒸汽装置,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安装?记录在(三)探索活动3如何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2)观看视频:关于船舵的介绍和安装方法。(3)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活动记录,强调重复实验。【板书设计】2.5.给船装上动力蒸汽装置第6课设计我们的小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装上动力)2.提问:想不想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造一艘船?作为小小造船工程师,在动工之前,4.出示材料以及价格表格(课件展示:材料的名称、图片和价格)材料名称参考价格(造船币)材料名称参考价格(造船币)泡沫板电池5桐木板导线5铝箔开关泡沫胶喷气装置小电动机纸张5小风扇木条5用。5.小组合作,完成船的设计图。6.教师巡视,关注小组是否合理分工,是否全员参与讨论设计,并提醒小组不要遗漏标注结构的名称、计算费用等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制订方案,帮助学生将脑海里简单的创意转化为工程设计的图纸,明确绘制工程图纸的具体要求。小船设计图上标有1平方厘米的网格线,这与真实的工程网格图很接近,学生在制图时教师应提醒他们关注小船尺寸。三、交流与改进1.提问:同学们都自主完成了设计,有很多创意,想不想让自己的设计更合理?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组间交流的新方式——“画廊走”。在展示过程中,每组选1名推广员,向参观者介绍你们组的设计方案及设计理由,及时记录对方好的建议。学生按顺时针顺序观摩其他组的设计,学习设计的优点并给其他组提出合理的建议。3.学生根据观摩的收获以及其他组同学提出的建议,小组讨论,改进本组设计,在记录单上修改设计图。4.教师邀请一到两组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介绍内容包括:我们原来是怎样设计的?通过“画廊走”活动,我们有怎样的收获?我们对设计做了哪些改进?5.提问:小工程师们,你们太厉害了!都有自己的设计与思考。下节课,我们就要动手制作了,期待吗?设计意图:怎样用最少的费用造出一艘理想的船,整个交流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方案论证的过程,这也是真实的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完成交流后,各团队集思广益,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完善。【板书设计】2.6.设计我们的小船船的大小船体材料载重量动力系统制作费用学生活动手册说明画出小船设计图,并标上材料、结构等名称(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第7课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教材简析】在第6、第7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应用了本单元前5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地(5米外的渔人码头)。”号的测试记录单 载重量(克)行驶距离(米)是否抵达码头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改进测试一测试二测试三【板书设计】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修改方案学生活动手册说明一施(分二我重凿第输圆槐器地凯29事我得命真。。命物提臂残想一础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1项内容。2022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件?”(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三)阅读资料(一)学生讨论: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板书设计】地球提供的生存条件地球提供的生存条件食物能源栖息地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聚焦(1)河流、湖泊的水污染。(2)空气污染。(3)野生动植物灭绝。(4)森林被乱砍乱伐。(5)沙尘暴。响?(1)缺少食物的危害。(3)找不到栖息地的危害。(4)难以呼吸的危害。【板书设计】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水污染水污染学生活动手册说明第3课珍惜水资源【教材简析】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然而,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5%,生态系统和【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流的水资源)总量约为多少?(4)请家庭人均用水量少的同学介绍他们家节约用水的方法。(1)在学校里,我们如何节水?(2)怎样节约家里的生活用水?(3)怎样减少水的污染?三.研讨(3)喷灌技术,该技术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地上。喷灌(4)雾灌技术,是通过有压管网将加压的水输送到田间,再经过特制的雾化喷头将水(1)要求缓慢滴水,在一定时间内滴水不超过多少毫升。(2)能半自动化灌溉。【板书设计】3.3.珍惜水资源(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少)(节约用水节水技术)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教学过程】哪里去了?”(2)模拟分类:学生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粘贴到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3)阅读资料:阅读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行的(1)不剩菜剩饭,按量取餐。(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2)节约用纸,双面书写。(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3)减少购买新衣服、新学习用品。(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4)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板书设计】3.4.解决垃圾问题解决方法再利用(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第5课合理利用能源【教材简析】【学情分析】2.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利用能源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研讨能源的利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关注能源问题。难点: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理解气候变暖的原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活动手册、塑料袋、温度计、记录表。【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我们家里有没有停电的情况?停电了会怎样?我们家里有没有停燃气的情况?停燃气了会怎样?预设回答:夜晚停电了,家里一片漆黑,很不方便;所有的家用电器都不能用了。停燃2.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使用了能源?如果停止能源供应会发生什么状况?预设回答:做饭、开车、看电影、使用电脑等都使用了能源。如果停止能源供应,这一些都无法实现。1.教师提问:我们每天使用的电、燃气都源于什么?它们来自哪里?预设回答:电来自发电厂、水电站;燃气来自燃气公司。2.教师介绍:我们每天使用的大多数电来自火力发电厂,通过烧煤发电,燃气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常用的煤、石油等都是化石燃料。讨论:使用这些化石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吗?学生通过讨论并确定,使用这些化石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进而提出“怎样解决这些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能源的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能热电(化石类能源发电)依然在所有能源中占最大比重。(1)实验材料:2支一样型号的温度计、1个透明塑料袋。(4)在5分钟内,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计的计数,并完成塑料袋内、(1)节约每一度电。计算一个季度(3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度电。(2)开发利用新能源。各组学生选择衣食住行的一个方面开展研讨,主要从节约能源、利用新技术、利用新能【板书设计】3.5.合理利用能源_环保清洁时间密封袋内℃密封袋外℃我们的发现初温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第6课让资源再生【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资源再利用节约原材料。(2)资源再利用节约水和能源。(3)资源再利用节约减少废气排放。设计意图:以再生纸为例,让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视角来分析资源再生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资源再利用的好处,培养学生强烈的节约资源的意识。1.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调查家庭废弃物回收情况,做一份统计表,在下节课进行调查汇报。2.教师引导:你们还知道哪些与资源回收和利用的有关情况。(1)玻璃制品可以回收,再生玻璃使用广泛。(2)金属制品可以回收,比新开采矿石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资源再生的认识,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进一步感受资源再生的意义。【板书设计】3.6.让资源再生学生活动手册说明节约用纸我践行,看看谁的办法最多。12345本课的手册内容是探索活动4的记录。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做好记录,还可以在班级交流后再补充一些内容,使记录更加全面。第7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科学概念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3)湖景区游船会排放燃油引起的废气、废液,也会排放生活污水,一些游客可能会(4)房地产开发商可能会围湖造田,改变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商还可能会把小区3.统计哪些解决方法被不止一次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是相互冲突的?被不止一次提到【板书设计】学生活动手册说明发商),并用自己的话填写下面的记录表。2.小组讨论:我们哪些行为会加剧城中湖的环境污染程度?2022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热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简析】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C。温度变化会造成水的形态【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4)揭示课题:温度与水的变化。(板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板书设计】受冷温度变化,0℃受热水蒸气【记录单】停止加热继续加热1分钟2分钟3分钟1分钟2分钟3分钟温度变化水的变化热热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1分计2分钟温度受化水的交化1分钟3分种第2课水的蒸发和凝结【教材简析】热是物体微粒的机械运动。然而到了18世纪,随着化学、计温学等的发展,有人提出在上一课中,学生观察到水加热到100°C时会沸腾,形态由液体转变为水蒸结成水——那么,水的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本课探究水的蒸发现象,推测水温高低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①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4)全班研讨: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板书设计】水蒸发(吸热)<凝结(放热)水蒸气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记录单1:起始质量最终质量取值第2次第3次取值烧杯一烧杯二我们经过测量发现相同时间内,烧杯一中水减少了克,烧杯二中水减少了 烧杯内加冰块烧杯内加冰块和盐时间温度计的示数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教材简析】热传递是基于各部分温度不一致而发生的能量的传递。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会降温,温度低的物体会升温。热量的概念只有在涉及能量的传递两个热力学系统进行热接触时,系统原来的平衡状态一般都将发生变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之后,热交换停止,这时可以认为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如果两个系统热接触时,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两个系统已是互为热平衡。我们可以认为互为热平衡的两个系统的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等。温度计能够测量物体的温度,就是这样的道理。热平衡定律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定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科学定义温度概念的基础,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依据。本课安排了不同温度的水相互接触后温度如何变化的探究活动。教科书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热水加热牛奶现象来聚焦问题:热水是怎样使牛奶由凉变热的?通过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热水接触后的温度变化研究,探究热量的转移和平衡。【学情分析】许多学生都有过热牛奶的经历,他们知道冷的物体和热的物体接触后,可以使冷的物体变热,热的物体变冷。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过程实质是热的传递过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到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思考热量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理解两个系统在发生传热的条件下趋向于热平衡。3.发现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生活中存在各种热现象。科学探究目标2.通过测量获取证据,根据温度变化的记录,制作数学折线图。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4.获取多个证据支持提出的观点,尝试多方式认识事物。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师生一起交流,将简单的猜测具体化:牛奶温度如何变化?热水温度如何变化?从而形(1)教师先提出问题:如何来证实我们的假设?(3)试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怎样控制实验材料更简单有效?(1)课件出示实验的材料(凉水、热水、试管、烧杯、温度计)和实验装置的组装示(2)课件出示课堂实验的记录单,师生交流。(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表,交流探究实验后的发现。(2)引导学生交流:凉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热水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3)教师引导提问:凉水的温度会一直上升吗?热水的温度会一直下降吗?【板书设计】凉水温度热水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12分钟14分钟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为思考并探究温度不同物体在相互接触后温度变化的实验设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材简析】热传递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在没有做功而只有温度差的条件下,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它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导是内能在固体中传递的主要传热方式,例如将金属条的一端放在火上加热,另一端也逐渐变热,这表明有热量沿着固体进行传递。在本课中,学生主要观察和探究与“热传导”相关的问题。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通过综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充分探究了与水有关的温度变化实验。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份制改革方案设计报告
- 油罐制作安装合同
- 智能金融风控与反欺诈技术合作协议
- 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合同协议书
- 企业间人才培训合作协议
- 新能源农业项目开发合同
- 工程建筑工程中介合同
- 建筑施工机械租赁合同
- 公对公借款合同
- 工程补充协议
- 202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题(南通一模)(含解析)
- 梅大高速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及安全警示学习教育
-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含答案)
- 神经外科患者卧位管理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版)
- 民航服务心理学教案
- 起重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 DB15T3127-2023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评价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 胫腓骨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