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专项训练(原卷版)-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1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专项训练(原卷版)-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2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专项训练(原卷版)-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3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专项训练(原卷版)-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4页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专项训练(原卷版)-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9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点分布重点难点备考指南

1.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结构2.群落的演替理解掌握群落的结构有哪些。

2.群落的演替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群丰富度的研究掌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的方

研究(实验)(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法和实验注意事项

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O

2.丰富度:«

3.: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

象。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的现象。

5.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

的现象。

6.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0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o

7.群落的空间结构:在群落中,各个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

一定的空间结构。

①结构:垂直方向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决定因素:植物:、温度等;动物:O

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

②结构:水平方向上常呈分布。

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因素:生物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8.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而变化,群落的也会

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9.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等。动

物生态位的研究内容:。植物的生态位研究内容:在研究区

域内的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

有利于。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同一时间

概念

群同一区域

落各种生物种群

概物种组成

特征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丕圆避落的重要特征

物逍足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成规律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

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3.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

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f个体数A

,个体数]个体数[个体数|个体数

匕上2

数量坐标图沁

0°时间0时间

时间o时间。时间

“你死我活”或

记忆口诀“同生共死”“X”型曲线“有先有后”

“势均力敌”

常见形式:鹏

营养关系图(

@=@

A寄生物B寄主

⑴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⑵种内斗争与竞争: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

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

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3)寄生与捕食: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

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生物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则为捕食关系。

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

1.“螟蛉有子,蝶嬴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蝉与树之间是寄生关系;蚕与桑

树之间是捕食关系。

2.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

模式。

3.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叩FJ叩凹

图1图2

⑴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

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

典例1.(2021•长沙检测)如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

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

判断中,错误的是()

A.图1中①〜④表示的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竞争

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典例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

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考点二群落的类型及演替

<;知识梳理二>

1.演替的概念:随着的推移,一个群落被的过程。

2.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

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有关。

4.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一一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

只能演替到草原或低矮灌木阶段。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6.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通过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

这为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群能取代地衣的原因

是O

(2)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填“取而代之”或“优势取代”),在森林

阶段

(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辞等其他植物。

(3)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是否存在垂直结构?(填“存在”或“不存在”)。

总结提高

1.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起点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经历时间较长较短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森林砍伐地、火灾过后的草原、弃

实例

上发生的演替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趋势

窗替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随时间而

累-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

或可测的

替邂里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特弗-生物种类越来壁,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谄3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

蟀隹1时ft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

越来越高

3.“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厂二起点J①无土壤条件或无生命体存在为初生演替

②有土壤条件且含有一些生命体为次生演替

/—、与E「①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引起的为

初生演替

〔②人类活动(如弃耕农田)引起的为次生演替

(二^时间,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

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分析

方向简单一复杂一稳定复杂一简单一稳定

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

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

有机物的重_有机物的量

物质变化厂V.

。时恂O时向

典例1.(2020•山东淄博一模)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

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衣会比苔野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能重现森林

C.甲地和乙地的演替类型相同

D.甲、乙两地随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典例2.(2020•广东广州二模)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

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

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

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

考点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梳理

1.实验原理

(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的活动能力,常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法。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

种群数量_______的群落。

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

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考点精讲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电灯(40-60W)

-灯罩

塑料袋

无底।

花盆'土

*吸气

漏斗金属网

试管(或烧杯)

酒精

诱虫器吸虫器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

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

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3)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

管中。

典例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典例2.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

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t物种丰富度口轻度放牧

30

囱中度放牧

23

□重度放牧

20

15

10

201620172018年份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1.(2020•山东,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

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藻(单独培养)

甲藻(混合培养)

乙藻(单独培养)

乙藻(混合培养)

024681012

时间(天)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I.OXIO'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

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

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3.(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栋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获杂草马尾马尾松、青口^

迹地L门J解落广逑生门松林L广JI冈栋混交麻门栋林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株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

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林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4.(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

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

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5.(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

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

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上蜗牛物种数就是该岛的物种多样性

B.该岛上所有蜗牛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6.(2023•山东烟台•统考二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作用不同。“关键种”对群落至关重要,

在群落中具有独特作用;“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个体数

量多,生物量高;“冗余种”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无太大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去除某物种并观察其它物种组合反应的方法来确定关键种

B.用去除某物种的方法来确定关键种,丰富度高比丰富度低的群落更易实现

C.群落的关键种一定是优势种,优势种也一定是该群落的关键种

D.冗余种对群落的作用较微弱,但它对群落仍然是有意义的

7.(2023•山东•高考真题)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

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

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

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

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

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0

⑶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

“不能确定”),原因是o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8.(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

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

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

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

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96~235

86-95—

76-85口

好66-75

■56~65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