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河婆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临时政府既然代表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这就把两个阶级同时推到十月革命对象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月革命是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2.二战后,“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还有学者认为: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Times(现代)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材料表明这一“现代化”概念A.就是“西方化”“工业化”,专属于西方社会B.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世界近代以来的深刻变化C.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D.其本质就是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3.如图为1975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支农列车到山村》。该作品A.说明了经济形式全面好转 B.以政治思想宣传作为主题C.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表明当时文艺方针已转变4.《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映了法典A.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B.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的要求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集原有各国法律之大成的特点5.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之前的国际体系中,西方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现在.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表明A.全球治理的主体日趋多元化B.西方定制的世界规则已退出国际舞台C.南北问题影响着东西方关系D.合作取代对抗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6.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这反映了孙中山A.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B.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变化C.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D.明了彻底的反帝决心7.近代史学术界对李鸿章的评价可谓争议颇多,研究资料也是种类繁多。下列材料中有助于接近历史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8.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巾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A.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B.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C.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9.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10.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赞成将成吉思汗陵榇(棺)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民族发展 B.民族团结,共同抗日C.保护历史文物 D.消除隔阂,国共团结11.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 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 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12.据史书记载:九品中正制下,选择中正的权力在中央,政府选择中正非常慎重,多数中正都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中正必须认真负责,不负责者都要受到弹劾。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强化中正官的道德意识 B.方便中央自上而下地管理C.安抚了世族的不满情绪 D.消除了士族对吏治的影响13.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14.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 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 D.白银大量流人影响经济秩序15.抗战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共党)唯一阴谋,在激怒我向匪进攻;如我进攻时迁延不决,则匪势更张,国际舆论对我更劣;如果速战速胜……而我国内战既起,复不能根本解决,则国家威信仍有损失。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彼之目的达矣!”据此可推知,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名存实亡B.国民政府对国共冲突被迫以政治解决为主C.国民政府失去美国等国际支援D.国共两党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16.恩格斯在分析某次战争时,指出“它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早已行不通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这一战争A.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C.加速资产阶级投身政治 D.促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17.梁启超在1902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首次将马克思介绍给中国人;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从1918年的第五卷第五号开始,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并率先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述史实表明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系统研究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18.124年前,一次海战击碎了中华民族自强求富的梦想,从此山河破碎,国将不国:70年前,预告胜利的隆隆炮声中,一支新生的人民海军诞生,结束了近代中国有海无防、任人欺凌的历史,寄托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材料中的两大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下图中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9.图1和图2分别为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分布示意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当今世界A.国际霸权的转移 B.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C.生产社会化加剧 D.石油资源分布的差异20.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21.李艳辉《扼杀精英的雅典民主》中指出:“(惩罚)不施于穷人,只施于名门望族,往往由于家庭的威望惹人妒忌才受到这样的惩处;这种表面上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要是那种卑鄙下流的人碰上这种惩罚……就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办法”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实行“陶片放逐法”22.图中所示交通工具,出现在中国大致在什么时期(有轨电车)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同意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试办经济特区时,中央有关机构搞了一个文件,叫《旧中国租界的由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广东省的改革模式 B.说明特区试办需谨慎C.阐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 D.剖析西方侵华的历史24.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 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 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25.丁文江在《五十年来之中国矿业》中指出:民国3至7年,南方金属矿与北方煤矿在产额产值上均有了飞速发展。“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作者认为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B.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C.技术与组织管理落后D.工人的整体素质较低26.“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这里的“大炮”是指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27.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28.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29.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间,担任丞相的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汉武帝时,他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后来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还任命平民出身的儒生担任丞相。这一措施A.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 B.削弱了诸侯的势力C.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30.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脸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贡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官员久任法。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材料一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材料二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33.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是表面现象之下,这时期的西方在几个关键方面发生了变化,标志着18世纪是一个西方人即将到来的大转变奠定基础的时期。问题(1)在如图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的历史大事件时间表:大事件图示①1733年—1789年英国的革命和内战(1643—1687年)③1760—1850年科学革命(1543—1687年)18世纪中期战争②1776—1783年④1789—1815年170017501800(2)美国革命及其原则是以什么方式预示将要爆发在法国的政治动荡?(3)为什么法国的君主制特别容易遭遇一场革命?(4)你认为法国革命和18世纪的政治趋势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是民主革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十月革命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符合部分信息,故AC错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的,故B错误。2、B【解析】试题分析:A项就是“西方化”“工业化”显得单一,“专属于西方社会”是错误的;C项“与苏联、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既相近又相背离”与材料、史实均不符;D项“强调世界范围内全面资本主义化”与材料、史实均不符。故B项正确。考点:世界近代化•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名师点睛】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发展进程

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力量

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一开始时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来源

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的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的次序

西方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中国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3、C【解析】

《支农列车到山村》中描绘的国家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各种机械和物资,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故选C项;1975年处于“文革”时期,国家经济形势并未“全面”好转,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鲜明地政治口号和标语,B项错误;文艺方针的转变是在十一届三中以后,D项错误。4、B【解析】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反映了《汉穆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奴隶主的信息,排除A;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A【解析】

根据题干“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全球治理的主体不再是欧洲或者是欧美国家,而是趋向多元化,故A项符合题意;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制定的规则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故排除B项;南北问题影响着东西方关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国际社会相互合作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取代对抗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故选A。6、B【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解题的关键是“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根据所学知识,五四之前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基本上脱离了人民群众,而题干说孙中山对于五四运动的支持,可知他对人民群众力量认识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D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7、D【解析】

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留下的日记或者手稿等,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属于当事人留下东西,应该是第一手史料,D正确;A、B和C均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8、D【解析】题干说到罗马法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这些成果对后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地位立法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见其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故选D;罗马法的出发点是维护罗马的奴隶制度或者说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不符合史实;古代罗马法规定中,奴隶和公民之间是有严格界限的,没法保证奴隶的利益,故B不符合史实;题干只体现了妇女的法律地位和条文,故不能说兼顾了各个群体,故排除C。9、A【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正确;B项从图中体现不出,故错误;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错误;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有了,故D项错误。10、B【解析】

材料说明国共两党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爱护,表明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故B正确;民族发展不是这一行动的主要意义,排除A;保护历史文物是表现的行为,不是重要的意义,排除C;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此行为显然不是消除两党的隔阂,排除D。故选B。11、A【解析】

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可知,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A符合题意;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故B错误;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C说法错误;材料中只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D错误。12、B【解析】

由于选择中正官的权力在中央,中央对中正官有严格的要求,故方便了中央自上而下地控制官员的任选,B项正确;选择中正官的要求是“贤有识鉴”“认真负责”,强调除了道德,更重要的是“鉴人”能力,A项不全面,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族”的不满情绪,九品中正制并非意在“安抚”世族,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对官员的考核任用的影响贯穿始终,排除D项13、A【解析】

由图可知,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模式开始寻求突破,其执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选A。赫鲁晓夫实行的依然是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排除B;降低生产积极性的说法显然不符合苏联1953年到1958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排除C;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的是勃列日涅夫,排除D。14、C【解析】

由明代钱币铸造总量、技术劳动力和士兵的工资相对宋代减少,流通货币从宋代的金、银、钱发展到明代的米、谷、布等实物和白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明代江南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C项正确;明代前中期国家统一安定,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民众收入的增减无关,B项错误;白银流入影响经济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15、B【解析】

根据“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彼之目的达矣!”可知,国民政府不主张以军事手段解决国共冲突,而以政治手段解决为主,故选B;抗战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排除A;材料信息与国际支援无关,排除C;抗战胜利期间,中日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16、C【解析】

据“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可知,本次战争时间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且在此次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放寬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可知本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资产阶级投身政治,主张变法维新,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排除ABD三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联系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17、A【解析】

据材料“梁启超在1902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可知,无论是梁启超、还是同盟会成员以及资产阶级激进派都在20世纪初期介绍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A正确;据所学可知,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者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各派别,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是保皇派、同盟会成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青年》最初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派,这些资产阶级各派别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C错误;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也属于西方文明,故D说法错误。18、A【解析】

根据材料“124年前”“一次海战击碎了中华民族自强求富的梦想”“国将不国”并结合所学可知,题中的“海战”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威海卫在山东,所以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70年前”“一支新生的人民海军诞生”“结束了近代中国有海无防、任人欺凌的历史,寄托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并结合所学可知,题中的事件是指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人民海军的成立,所以②符合题意。材料中③是江西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④是洋务运动的海军基地之一福建马尾,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③或④,排除。19、B【解析】

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俄和第三世界国家日炼油能力的提高,说明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B项正确;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的变化,与国际霸权的转移无关,不能体现生产的社会化,AC两项错误;世界主要国家日炼油能力的分布与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同,D项错误。20、C【解析】

从材料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了国家机构前面,体现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結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1、D【解析】

“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要是那种卑鄙下流的人碰上这种惩罚……就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故D正确;ABC都与陶片放逐法无关,排除。2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6月第一条公交线路白牌环城有轨电车开通运营,天津成为中国第一个建设和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因此有轨电车大致出现在20世纪初,故C项正确;电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排除;19世纪80年代,有轨电车还没有传入中国,故B项排除;D项晚于C项,排除。23、B【解析】

当“中共中央同意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试办经济特区时”,中央有关部门却下发文件《旧中国租界的由来》,显然是不同意试办经济特区,认为特区试办需谨慎,故选B,排除A;该文件的主旨明显不在于阐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和剖析西方侵华的历史,而在于强调试办经济特区要谨慎,排除CD。故选B。24、A【解析】

地理环境会影响文明,如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A正确;并非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地理环境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地理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早期社会价值观念,排除C;地理环境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从地理环境角度不能细致展现历史发展进程,排除D。25、C【解析】

依据材料中“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可以看出,南方金属矿业技术、管理比较落后。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列强卷土重来的信息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南方金属矿业主要是用土法来开采,并没有强调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排除;D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工人的素质低,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26、D【解析】

根据材料“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表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批评与改造当时社会制度的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兴起,其中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等,因此“大炮开火”预示的是一个新的开端,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于14-17世纪,A项错误;启蒙运动主发生于17-18世纪,B项错误;材料中“乌托邦式的”是指空想社会主义,C项错误。27、C【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英国在1894—1914年期间,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不断减少,而日本在这时期对中国外贸总值不断增长,说明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对比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无法得出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急先锋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和英国对中国外贸总值百分比,没有体现英日的国际地位,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而不是商品输出,D项错误。28、D【解析】

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29、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且组成了中朝分割丞相的决策权,进而加强了专制君主的权利。D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削弱丞相的势力,而不是诸侯,B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使儒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材料未反映,C排除。故选D。30、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可以看出,希罗多德书写历史秉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故选D。ABC三项材料均未体现。考点:史学研究:写史的原则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一般的方法。记载历史要从历史的本来面貌出发,如实的记载历史。同时史学研究也要注意采用客观的标准,即史识,就是根据资料得出结论,要注意对资料的考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对待史料的问题也需要掌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2)评价: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有利于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未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解析】

(1)特点:根据“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责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可知张居正久任法的特点主要有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2)根据“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等信息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张居正的久任法进行评价。该法一方面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而且没有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