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
下册(一)单篇梳理2齐桓晋文之事含答案单篇梳理2齐
桓晋文之事
I1微点夯实
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齐宣王问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第2段)孟子对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
(),则王乎?”
(第3段)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第4段)日:“俘氏()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5段)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第6段)曰:“可。”
(第7段)目:“何由知吾可也?”
(第8段)日:“臣闻之胡敞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
冬®()?'对日:,将以衅钟。'王日:,令②()之!吾不忍其愁解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日:'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
®()之。,不识有常@()?”
(第9段)日:“有之。”
(第10段)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第11段)王日:“然,谓二)有百姓者。齐国虽板!、②(),吾何爱
一牛?即不忍其毂稣,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第12段)日:“王无号®()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佟②()
a®()知之?王若隆@()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存⑧()
焉?”
(第13段)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第14段)日:“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
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也耳()也。”
(第15段)王说,目:“《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岑)之。,夫子之谓也。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熟熟®()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第16段)曰:"有)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艺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等帝⑧()。'则王洋®()之乎?”
(第17段)曰:“否。”
(第18段)“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逑()何与?然则一羽之不
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
为也,非不能也。”
(第19段)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第20段)日:“挟太山以超北海,羊①()人日:,我不能。'是牛②()
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
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
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
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极④(),然后知轻
重;息@(),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尽*)之!
(第21段):打®()王兴甲兵,危士臣,构冬②()于诸侯,然后住
®()于心与?”
(第22段)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第23段)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第24段)王笑而不言。
(第25段)日:“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即①()为采色不足视于
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
岂为是哉?”
(第26段)日:“否,吾不为是也。”
(第27段)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莓()中国而抚
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第28段)王曰:“若是其甚与?”
(第29段)日::号()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
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第30段)日:“可得闻与?”
(第31段)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第32段)日:“楚人胜。”
(第33段)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
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
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
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港②()其君者皆欲世班®()于王。芳
®()若是,孰能御之?”
(第34段)王曰:“吾僧©(),不能遗于重气)矣。愿夫子辅吾志,
明以教我。我虽不里二),请学愁@()之。”
(第35段)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
茗①()睁②()邪修®(),无不为)。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喇⑤()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⑥()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
善,故民之从之也华寰)o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
岁终身苦,中手®()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修®(),奚暇迨
®()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f®()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
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第2段)不得已
(第4段)安民,养民
(第8段)①往②释放③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④替换⑤“之乎”的合音
(第11段)①的确②狭小
(第12段)①对……感到奇怪②他们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④痛惜,哀怜⑤区别
(第14段)厨房
(第15段)①揣测②这样③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第16段)①禀报②视力③整车的柴火④相信
(第18段)偏偏,却
(第20段)①告诉②实在③拿④称量⑤丈量⑥考虑
(第21段)①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②结怨
③痛快
(第25段)①或者,还是②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第27段)统治
(第29段)恐怕,可能
(第33段)①回到②憎恨③奔走求告④如果
(第34段)①不明事理,糊涂②达到这一步③愚钝④试行
(第35段)①放纵②不正③过度④同“矣”⑤规定⑥养活⑦容易⑧荒年⑨足
⑩讲求⑪申诫,告诫
L重点梳理
1.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王训,0:……
②为长者折茗
③刑于寡妻
④革亦反其本矣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⑥然后从而刑之,是用民也
⑦刨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①同“悦”,高兴②同“肢”,肢体③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
做榜样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⑤同“途”,道路⑥同“网”
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⑦同“斑”,“斑白”即花白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至于兄弟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件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妻子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中国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①从而推广到②推广到③妻子儿女④中原地区
3.多义词语
⑴爱
义项例句
①齐国虽褊小,吾何蒙一牛
②蒙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明智而忠信,宽厚而蒙人(《过秦论》)
④予独蒙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⑤羡慕,欣赏吾黑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⑵若
义项例句
①其惹是,孰能御之
②以着所为,求若所欲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④若民,则无恒产
⑤不者,荐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⑧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⑨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3)徒
义项例句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③妾不堪驱使,循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非使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拔苗助长》)
⑤门徒,弟子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证・先进》)
⑥随从日与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⑦步兵帅徒以往(《左传》)
⑧步行舍车而徒(《周易》)
(4)御
义项例句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以御于家邦
③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⑤御旨、御膳
答案(1)①吝惜,舍不得②疼爱③爱护④喜爱,喜欢
(2)①像②如此③如果④至于⑤你,你们⑥比得上⑦相当,差不多⑧如果⑨
用于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
(3)①某一类人②囚徒,服役的人③徒然,白白地④只,仅仅
(4)①抵御,抵挡②治理③驾驭,统治④驾⑤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
4.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例字例句释义
①然后从而刑之
(1)名词作动词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老吾者,以及人之考;幼吾
(2)形容词作名词级以及人之助
③为胆甘不足于口与?春用
不足于体与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②者吾老,以及人之老;金吾
(3)形容词作动词
幼,以及人之幼
③学庠序之教
①抑王当甲兵,危士臣
(4)使动用法②朗秦楚
③以一眼八
(5)意动用法王无导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答案(1)①处罚②穿③称王,统一天下(2)①视力②两个“老”,意思均为“老人”/
两个“幼”,意思均为“小孩”③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3)①远
离,不接近②老,敬爱/幼,爱护③慎重办理(4)①兴,使……兴起/危,使……处于险
境②使……朝见③使……臣服(5)对……感到奇怪
5.特殊句式
句式特点
句式例句
或标志词
①是乃仁术也
⑴判断句②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
/是罔民也
(2)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
①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
(3)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②牛何之
③夫子之谓也/一羽之不举
①王坐于堂上/使天下仕者皆
欲立于王之朝/王无异于百姓
(4)状语后置句
之以王为爱也/吾何快于是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⑴①“乃”表判断②“也”表判断⑵“见”表被动(3)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前置,正常语序分别为“臣未闻之也”“莫能御之也”和“未有之也”②疑问代词作宾
语时前置,正常语序为“牛之何”③标志词为“之”,正常语序为“谓夫子也”和“不举
一羽"(4)①标志词为“于”,“于”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词组)构成状语,修饰前面的动
词或形容词,正常语序分别为“王于堂上坐”“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王于百姓之
以王为爱也无异”和“吾何于是快”②标志词为“以”,“以”与后面的名词性词组构成
状语,修饰前面的动词“申”,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5)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
我爱也宜乎”
6.常识梳理
⑴将以"般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衅钟”。衅,血祭。
(2)吾力足以举百号)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3)谨序序之教
“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序”是商代学校的名称。“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
指学校。
U考点巩固
1.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
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养民而施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得分点:保、王、御,宾语前置句)
(2)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得分点:
爱、易,主谓倒装句)
(3)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
动啊!(得分点:乃、反、戚戚)
(4)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
时能丰衣足食,荒年时也不致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得
分点:制、畜、妻子、凶)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日:“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
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廖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
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多?离于祸患也。何以
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
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图,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以异于织绩A而食B中道C废D而不为E宁能衣其F夫子G而长H不乏粮食哉!
答案BEG
解析“织绩而食”中,“而”是表修饰的连词,中间不应断开,“何以异于织绩而食”语
意完整,B处应断开。“中道废而不为”指中途废弃而不做,语意完整,E处应断开。“其
夫子”作“衣”的宾语,G处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正在,与《赤壁赋》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的“方”字含义不同。
B.废,停止、荒废,与《岳阳楼记》中“百废俱兴”的“废”字含义不同。
C.无以,没有(办法),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的“无以”含义相同。
D.息,停止,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夜夜不得息”的“息”字含义相同。
答案D
解析D项“夜夜不得息”的“息”指休息。A项“方其破荆州”的“方”意思是当。B项
“百废俱兴”的“废”指衰败的事业。
【参考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
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
“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用剪刀把织好
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这样。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
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
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
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没有办法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
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
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
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她(他)
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很害怕,
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
有名的大儒。单篇梳理3庖丁解牛
II微点夯实
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庖丁乃©()文惠君解②()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
履③(),膝之所停④(),害然向然,#®()刀骁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令©()o
(第2段)文惠君目:“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第3段)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①()也,<®()乎技矣。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被?©()行。依乎天理,#®()大郤,号@()大窿
®(),S®()其固然,技经营号⑧()之未尝,而况大领
®()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
矣,而刀刃若新岑二)于则⑪()。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
有间,性佟手叫)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虽然,每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为当⑬()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回()o
^然已解,如土岑®()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净漫懑有®),
善⑰()刀而藏之。”
(第4段)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答案(第1段)①替,给②剖开,分割③踩④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⑤进
⑥合乎⑦节奏
(第3段)①天道,自然的规律②超过③精神活动④击⑤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⑥
空隙⑦顺着⑧筋骨相结合的地方⑨大骨⑩出⑪磨刀石⑫宽绰的样子⑬戒惧的
样子⑭轻
⑮散落,卸落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⑰揩拭
重点梳理
1.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义
①吉然何然
②技事至此乎
③批大郃
④我经肯繁之未尝
答案①同“响”,声响②同“盍”,何、怎么③同“隙”,空隙④同“枝”,支脉
2.古今异义词
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理依乎不理
今义:天然的道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然因其圉然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
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然虽然,每至于族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难为吾见其举为
今义:使人为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行为视为止,行为迟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未尝技经肯繁之事尝
今义:副词,未曾
答案①牛体的自然结构②本来的结构③虽然这样④很难做⑤动作因此⑥不曾尝
试
3.多义词语
⑴族
义项例句
©原庖月更刀
②每至于冰
③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聚康而谋之曰(《五石之瓠》)
⑤士大夫之本(《师说》)
⑵释
义项例句
庖丁骨刀对日
②怀王竟听郑袖,复祥去张仪(《屈原列传》)
③涣兮若冰之将将(《〈老子〉八章》)
④解除,解
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曾宋之围(《左传》)
脱
⑤解释乃使行人奚斯曾言于齐(《国语》)
⑥佛教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樗老义(《周书》)
⑶盖
义项例句
©技裁至此乎
②事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③屈平之作《离骚》,聿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④聿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
⑤今已亭亭如章矣(《项脊轩志》)
⑥枝枝相覆击,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
⑦器物上的盖子圆径八尺,合击隆起(《张衡传》)
⑧胜过、超出力拔山兮气量世(《项羽本纪》)
⑷乃
义项例句
①乃中《经首》之会
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齐桓晋文之事》)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⑦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
⑧仅仅,只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垓下之战》)
答案(1)①众②(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③灭族④家族,指同姓的亲属⑤类
(2)①放下,舍弃②释放,赦免③融化,消散
(3)①同“盍",何、怎么②同“盍”,何不③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④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⑤伞盖⑥遮盖,掩盖
(4)①又②这样③是④你的⑤竟⑥才,再⑦于是,就
4.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例字例句释义
(1)名词作状语良庖岑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2)动词作名词视为止,行为迟
(3)形容词作名词而刀刃者无序
(4)形容词作动词视为止,行为理
答案(1)岁,每年/月,每月(2)视,目光/行,动作(3)厚度(4)缓慢下来
5.特殊句式
句式特点
句式例句
或标志词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
⑴判断句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①技经肯繁之未尝
(2)宾语前置句
②是以十九年……
(3)状语后置句刀刃若新发于硼
答案(1)①“……也”表判断②“……者……也”表判断(2)①标志词为“之”,正常语
序为“未尝技经肯紫"②“是”是介词“以”的宾语,正常语序为“以是十九年
⑶标志词“于”,“于硼”是“发”的状语
6.成语积累
成语释义
①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②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
③
成就非常得意。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
④
法。
从骨头接合处劈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
⑤
利解决问题。
⑥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色的才干。
答案①游刃有余②目无全牛③踌躇满志④切中肯繁⑤批郤导嶷⑥新硼初试
II考点巩固
1.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宝鸡中北职业学院《影视音乐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新华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中药文献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当代文学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兽药与兽医生物制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中医药大学《化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西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测验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空白房地产租赁合同管理研究
- Unit 2 Know your body(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
- 酒店的突发事件及案例
- 【农学课件】瓜类蔬菜栽培
-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练习200题有答案
- 护士生涯职业生涯规划
-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4年版)
- DB14∕T 2163-2020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指南
- 交换机调试报告范文
- 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卫龙食品公司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优化的案例分析71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