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与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交配,F1雌性个体全为灰身红眼,雄性个体全为灰身白眼。子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为()A.1:1:1:1 B.3:0:1:0C.9:3:3:1 D.3:3:1:12.人体活细胞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低氧环境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下降B.长期缺铁可能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上升C.不同信号可能引发同种细胞产生相同的效应D.相同信号可能引发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的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4.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B.HIV的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但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昆虫等途径传播5.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通过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可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保持相似性D.培养洋葱根尖时添加适量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可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6.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B.搅拌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7.“细胞学说”被认为是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列文虎克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红细胞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魏尔肖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8.(10分)如图所示,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血管紧张素Ⅰ是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含有7个肽键C.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二、非选择题9.(10分)患者男,48岁,发热伴寒战,入院进行血液B超及CT检查,疑似肝脓肿。其中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菊球菌、厌氧菌等。近年来,克雷伯杆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比例有增高的趋势,为确定致病原因需要进行细菌的培养及药敏实验检查病原体种类。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培养一般在30~37℃,pH调至____________,进行无菌操作。对接种环等金属用具,直接在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法。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都是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区分细菌种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生化试验IMVC试验可用于肠道杆菌鉴定,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鉴定结果分别是++--.--++;还可以通过菌落特征,如菌落的____________等的不同来区别。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测定细菌数量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_法,无论哪种方法得到的细菌数量都是____________值。10.(14分)为了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科研人员从其他植物中得到矮杆基因C(图1),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水稻中。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__________构建重组质粒;一般使用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2)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的__________,将C基因导入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筛选被转化的水稻细胞;要得到相应的水稻植株,要利用__________。(3)用__________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此外,还需要在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如果检测显示C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但水稻并没有矮化,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11.(14分)下图表示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神经末梢和肌肉的接头形成突触)标本,实验过程中需要在标本上滴加接近两栖动物组织细胞内环境的液体——任氏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标本上滴加的任氏液相当于体液中的___________。任氏液中的Na+浓度/K+浓度的值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液的。配制任氏液时需要加入的HCO3-、HPO42-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给予①处适宜的刺激,连接在坐骨神经上的腓肠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缩,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刺激②处,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12.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X、Y、Z代表信号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1)瘦素合成后,以________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_________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__结合。(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使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抑制,此时神经元A膜外的电位为________,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加,同时信号分子Z的释放减少,从而使饱中枢兴奋、饥中枢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食欲失去控制而检测发现其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___________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相对稳定。(4)饮水不足会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增加,同时使兴奋传到________,使人主动饮水。某些肥胖患者自身抗体会攻击神经元A上的瘦素受体,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用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与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交配,F1雌果蝇全为灰身红眼、雄果蝇全为灰身白眼;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灰身红眼(A_XBXb+A_XBY)的概率率为3/4×1/2=3/8,灰身白眼(A_XbXb+A_XbY)的概率为3/4×1/2=3/8,黑身红眼(aaXBXb+aaXBY)的概率为1/4×1/2=1/8,黑身白眼(aaXbXb+aaXbY)的概率为1/4×1/2=1/8,比例为3:3:1:1,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綜合运用能力。2、A【解析】

1、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例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升高体温。(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详解】A、长期低氧环境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A错误;B、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严重缺Fe,血红蛋白合成速率降低,运输氧气的能力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中乳酸含量上升,并会导致乳酸中毒,B正确;C、不同信号可能引发同种细胞产生相同的效应,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D、相同信号可能引发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如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了解不同激素的相互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C【解析】

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或子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或女正)非伴性”。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母病所有子女均病。【详解】ABC、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与女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而题图中只要是母亲为患者,其所有子女均为患者,而只要是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其子女均正常,可判断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AB错误;C正确;D、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应为患者,而题图中患病女儿的父亲均正常,所以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4、B【解析】

A、人体对抗艾滋病靠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吞噬细胞表面以及T细胞表面都有受体,A错误;B、HIV的遗传物质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B正确;C、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降低,C错误;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艾滋病不会通过昆虫传播,D错误。故选B。【点睛】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5、D【解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详解】A、分裂间期所占时间最长,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B、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成正比例,B正确;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保持相似性,C正确;D、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培养洋葱根尖时添加适量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可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D错误。故选D。6、C【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其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A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D【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正确;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B正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C正确;D、魏尔肖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即可正确答题,需要考生了解课本中所列举的一些科学家及其成就。8、C【解析】

根据题意“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说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催化作用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为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三者氨基酸的数量不同,功能也不同。【详解】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Ⅰ是由十个氨基酸构成的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是由八个氨基酸构成的八肽化合物,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故含有7个肽键,B正确;斐林试剂只能检测还原性糖,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都是多肽,可由双缩脲试剂检测,C错误;根据题意,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可转化形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从而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中性或微碱性充分燃烧层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培养物的纯度大小、形状、颜色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估计【解析】

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要借助显微镜,且统计的数目也包括死亡的细菌。【详解】(1)微生物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pH,细菌生活的温度一般在30~37℃,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霉菌一般在25~28℃,pH调至酸性培养。接种时,对接种环等金属用具通常用灼烧灭菌法,具体做法是:直接在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2)微生物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包括斜面接种和穿刺接种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3)区分细菌种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鉴别菌落的特征或通过生化试验完成,故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鉴定结果可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等的不同来区别。常用来统计活菌数量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也可以测定细菌数量,但都是估计值。【点睛】熟知微生物培养的有关操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懂得菌落的含义以及菌落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DNA连接酶感受态法/Ca2+处理法愈伤组织潮霉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杂交方法/DNA分子探针法整合到染色体上的C基因没有表达(转录)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没有相应的功能【解析】

分析题图:图1矮杆基因C的两端有EcoRI酶识别位点,图2质粒有EcoRI和BamHI酶识别位点,所以对基因C和质粒用同一种酶EcoRI酶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成重组质粒,通过感受态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让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应用同一种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成重组质粒。用感受态法/Ca2+处理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2)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的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根据重组质粒中的抗生素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水稻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水稻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3)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采用分子杂交方法/DNA分子探针法。如果检测显示C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但水稻并没有矮化,则可能是整合到染色体上的C基因没有表达(转录)或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没有相应的功能。【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2.目的基因插入点应在运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以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11、组织液大于维持任氏液pH的相对稳定能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解析】

图示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据此答题。【详解】(1)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时组织液,任氏液相当于体液中的组织液。组织液中Na+浓度高,细胞内液中的K+浓度,故任氏液中的Na+浓度/K+浓度的值大于细胞内液的Na+浓度/K+浓度的值。HCO3-、HPO42-是细胞外液的缓冲物质,能维持任氏液pH的相对稳定。(2)给予①处适宜的刺激,既能往左传到肌肉,也能往右传导,先传到电流计左边的微电极,再传导右边的微电极,因此给予①处适宜的刺激,腓肠肌能收缩,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神经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②处,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点睛】本题以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素材,结合“神经-肌接头”示意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审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12、胞吐体液(或血液)特异性受体负电位其体内神经元B缺少瘦素受体增加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