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讲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017·江苏单科,T1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把中国经济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解读我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2.从纵向的角度梳理近代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实现民族富强道路上经历的曲折,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民族富强的根本。(2015·江苏单科,T13)改革开放的背景(2014·江苏单科,T10)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2013·江苏单科,T12)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点一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________
为中心。3.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构图解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二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 (1)背景:_______________的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人民公社体制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2.城市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挫伤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2)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___,把企业搞活。(4)意义: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活力【深化理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1)解放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_____________”,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2)明确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南方谈话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意义: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奇迹,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有制【构图解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考法1新时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典例』(2017·江苏单科,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解析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可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B项正确;股份制是1992年之后企业改革措施,A项错误;中国1986年才提出“复关”,C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D项错误。答案
B【方法突破】★明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抓关键
“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定方法信息解读型试题:(1)根据设问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史料,提取历史有效信息;(2)对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对比,联系和比较;(3)依托教材相关知识把图像信息与历史事实相结合。【史论链接】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1.都扩大了经营自主权。2.都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都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考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典例』
(2013·江苏单科,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之后我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1990~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故C项正确;1978年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不符合题意;新时期,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故B错误;D是国际形势,不属于经济理论,错误。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关键从材料中可看出甲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定方法数据型试题解题的注意事项:(1)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语言,包括名称和出处。(2)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表格数据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3)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4)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则: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史论链接】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质的区别项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积极作用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经济提高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消极作用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生产力发展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认识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考法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史料研读]史料一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造已经没有出路了。”史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1.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2.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3.史料三中“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提示: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
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①安徽、四川。②针对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论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 (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海南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_________
为主。3.影响: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市场调节【知识拓展】
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知识点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______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闽东南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相继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_________________。(2)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1984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密集知识点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民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_____________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表现: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3.成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__________的重点和标志。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知识点四对外开放格局1.表现: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_________、宽领域。多层次【图解历史】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法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及作用『典例』
(2012·江苏单科,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1949~1976年中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下,中国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开展经济建设,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体现了中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变化。答案C【方法突破】★明考点对外开放★抓关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定方法
“表明类”试题的解题技巧(1)定时空:从题干所述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时间、地域角度判断其时空范围。(2)紧扣时代背景:将重要历史现象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思考。(3)区分现象与本质:从题干所述情境出发,迁移所学知识,深度思考,抛开现象,深究历史本质。如本题的1979年就是关键词,联系改革开放知识即可作答。【史论链接】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及阶段1.开放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2.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2018·盐城模拟)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全文转载,由此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A.“文革”阶级斗争依旧存在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左”倾思想亟待消除D.媒体舆论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解析
“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表明思想上还有分歧,“左”倾思想亟待消除,故C项正确。答案
C考点二经济体制改革2.(2018·东台模拟)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解析材料中“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表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不符,错误;这种责任制克服过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留了公有制,与材料中“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没有涉及生产的巨变,故D项错误。答案
C3.(2017·如皋调研)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分配方式C.巩固公有制的地位
D.增强企业活力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是1984年我国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目标,故A项错误;“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目的是要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改变分配方式是方法,故B项错误,D项正确;巩固公有制的地位也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答案
D考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2017·启东质检)2016年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开②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③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并非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故①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符合史实,故②正确;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符合史实,故③正确;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史实,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
B5.(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年)
中国对美出口中国对美进口顺差1994387.8792.82295.051995455.43117.54337.901996515.13119.93395.201997625.52128.05497.471998711.56142.58568.98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解析1992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6.(2018·盐城模拟)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是上海,故B项错误;雄安新区对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故C项正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
C7.(2018·南京模拟)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材料二
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三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调查研究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联企业合同范例
- 2025年上海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2025年崇左货运上岗证考试考哪些科目
- 2025年邯郸货车丛业资格证考试题
- 低压车回收合同范本
- 农村建房装修合同范本
- 养殖合作加盟协议合同范本
- 农耕地出租合同范本
- 传媒签约合同范本
- 加气站合同范本
- 生物-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四省联考(陕晋青宁)试题和解析
- 小学科学新课标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 DeepSeek科普课件深度解析
- 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5年驻村个人工作计划
-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管理解决方案
- 供电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标)
-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一模)文综试题 附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及答案
- AI赋能供应链优化-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