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卷(八)(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卷(八)(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卷(八)(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卷(八)(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年宁波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模拟卷(八)(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题(八)考生须知:

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O:16Na:23S:32Cl:35.5Fe:56Cu64试题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0年7月2日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下列行为与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相违背的是()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 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 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2.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展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B.奥斯特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牛顿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D.帕斯卡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3.樟树是宁波市的市树。如图是宁波的一棵千年古樟树,被称为“浙江第一樟”。下列有关樟树的说法错误的是()A.樟树的根是直根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种子有2枚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 C.樟树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两次换叶,这是樟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樟树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4.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中“明月”通过酒看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5.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浓硫酸有脱水性,所以浓盐酸也有脱水性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6.如图把体积为300cm3、密度为0.8×103kg/m3的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木块先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10N/kg)()A.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3N B.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不变 C.木块浸没与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样大 D.如果把漂浮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余下部分仍将漂浮7.手持式铝箔封口机能实现用铝箔将瓶子快速封口,其结构包括顶部带有按钮的手柄和一个用铜线制作成的电感线圈,如图所示。工作时给封口机通电,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磁场,当磁感线穿过封口铝箔材料时,瞬间产生大量感应电流,致使铝箔自行发热,熔化复合在铝箔上的溶胶,从而粘贴在瓶口上达到迅速封口的目的。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A.电动机原理 B.发电机原理 C.电流的热效应 D.电流的磁效应8.一颗番茄从手中由静止开始下落,撞击水面时溅起许多水珠(如图),同时番茄仍有较大速度并继续下沉。若不计一切机械能损耗,番茄从开始下落至刚好浸没时减少的势能()A.等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撞击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 B.大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撞击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 C.等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 D.小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9.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微小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微小放大法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转换法 D.丁: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5欧姆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等效替代法10.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甲和乙是岸边的树木在水面的倒影和地面上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人能看到甲是因为从水中射入空气的光进入人眼 B.甲的亮度比真实景物暗一些,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小一些 C.乙中出现圆形光斑,是因为叶片间的缝隙是圆形的 D.随太阳西下,甲的大小不变,乙的大小改变11.2021年2月,俄罗斯发现7人感染了H5N8禽流感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该型禽流感病毒。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治疗各型流感均具有一定疗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H5N8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5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12.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除杂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BNaCl固体混有少量泥沙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检验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D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鉴别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A.A B.B C.C D.D13.鱼类能够在水中看物,这是因为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故有足够的折射能力。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到模糊的景象。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则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鱼在岸上是“远视眼”,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B.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D.高度远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14.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做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CuSO4→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8V 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48W C.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可能为10Ω D.滑片在a点时,10s内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180J试题卷Ⅱ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4分)16.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他把一个纸筒底部蒙上橡皮膜,橡皮膜上贴一小片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在平面镜上,小科对着纸筒说话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小科在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在月球上,该实验(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17.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标签上写有:使用时,建议用橡胶手套。小科查阅资料后获悉:“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其水溶液呈碱性,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1)请写出“爆炸盐”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2)为验证另一种产物是否为过氧化氢,应选择装置。18.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利用水、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制成水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甲可知水透镜的焦距,如果将该水透镜放在图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倒立的实像。(2)若在图乙的水透镜中再注入少量水,这是在研究(填“远视眼”或“近视眼”)的成因,要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移动。19.如图所示,拉力F为20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表面足够长的物体B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右8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2N。拉力F的功率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20.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居民常用的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填物质名称)(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溶液。(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如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填“增强”或“减弱”);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3)A装置中的种子变成B装置中的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完整的活胚。(4)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处理。2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体重力G物(N)弹簧测力计示数F(N)物体受到浮力F浮(N)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水ρ水=1.0g/cm3121.55021.01.010030.51.5150酒精ρ酒精=0.8g/cm3421.60.45051.20.810060.81.2150(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N。(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原理。(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选填字母序号A.寻找普遍规律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2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1)小江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2)小南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3)要验证B装置中的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下一步的操作是:。24.同学们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所用电源电压为3V,RX阻值约为5Ω。(1)实物电路如图甲,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好。(2)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I=A,计算出RX=Ω。(3)利用现有的器材和电路,在已经规范使用器材的前提下,如何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25.新冠肺炎已席卷全球绝大数国家,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亿2千多万,为此宁波市积极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工作,同时将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工作,让疫苗惠及广大的人群,尽快建立起免疫屏障。(1)传染病具有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给重点人群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26.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结合。(2)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最终产物进入到C系统的过程叫。(3)在D系统中,是形成尿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5分)27.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就越弱。(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8.如图为河豚鱼,河豚鱼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河豚毒素,人即使摄入极少量,也容易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但河豚鱼味道鲜美,因此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河豚毒素主要分布于河豚内脏中,肌肉中不含毒素,但河豚鱼死后内脏中的河豚毒素会渗入肌肉中。因此食用河豚鱼需非常谨慎,以免中毒。河豚毒素的化学式为C11H17O8N3。请回答:(1)河豚毒素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河豚毒素的式量是。(3)自然死亡的河豚鱼能不能食用(填“能”或“不能”)。29.某新冠肺炎患者因未佩戴口罩由飞沫传播患病,医生对其进行雾化治疗。雾化治疗是指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1)药液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2)严重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某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发生了病变。(3)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请写出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图中各器官的顺序:D→→C(填字母,可重复填写)。30.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31.在如图细玻璃管两端固定铁圈和银圈,将细线系在玻璃管中点悬挂起来,使之恰好水平平衡,然后小心地把装置浸入盛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不考虑金属圈体积、溶液密度的变化),片刻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32.小科五一假期从四明山区捡回一块岩石,通过实验证明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他将这块石灰石粉碎成粉末后与稀盐酸反应,记录了如表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①②③④稀盐酸质量/g8080100100岩石质量/g1012.51015剩余固体质量/g24.52m(1)小科将石灰石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2)表中m的值是。(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4)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3.音乐喷泉是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装置,一方面通过电脑采集音乐的声音频率特征,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控制水泵喷出水柱,形成喷泉;另一方面,让红、绿、蓝三种色灯照射到水柱上,通过电脑控制三种色灯亮暗让水柱变换颜色,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1)图甲为光的三原色示意图,某段时间喷泉一组色灯的红、绿、蓝色灯亮暗变化规律如图乙,图中第10~15s喷泉的颜色是。(2)如图丙为控制喷泉工作的模拟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a。呈周期性变化(如图丁所示),定值电阻R1=2Ω,E为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子元件,当Ua<6V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当Ua≥6V时,E两端电压恒为6V。当线圈中通过的电流I≥2A时,电磁继电器衔铁被吸下,水泵启动喷水。(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①t=3s时,求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写出计算过程);②已知水泵每秒可喷出水的体积为5×10﹣3m3,在图戊中画出0~12s水泵喷水的总质量m变化曲线?(ρ水=1×103kg/m3,g=10N/kg,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宁波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题(八)考生须知:

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O:16Na:23S:32Cl:35.5Fe:56Cu64试题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0年7月2日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下列行为与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相违背的是()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 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 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解答】解: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补充维生素,减少油脂的摄入量,可以防止人体肥胖,有益于健康,不合题意;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会浪费电能,不如在户外运动还能呼吸新鲜空气,符合题意;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减少因燃油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与烟尘,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既节能,又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合题意。故选:B。2.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展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B.奥斯特探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牛顿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D.帕斯卡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解答】解:A.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不符合题意;B.最先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并得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欧姆,不符合题意;C.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惯性定律,这条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符合题意;D.最早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不符合题意。故选:C。3.樟树是宁波市的市树。如图是宁波的一棵千年古樟树,被称为“浙江第一樟”。下列有关樟树的说法错误的是()A.樟树的根是直根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种子有2枚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 C.樟树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两次换叶,这是樟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樟树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解答】解:A、樟树属于双子叶植物,根是直根系,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A正确。B、樟树的茎能逐年增粗,种子有2片子叶,因此属于双子叶植物。B正确。C、樟树每年在春夏之交和深秋时节进行两次换叶,是它随着季节的改变做出对应的改变,因此是樟树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D、樟树的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不是组织。D错误。故选:D。4.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中“明月”通过酒看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解答】解:A、“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A错误;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中通过酒看到月亮,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C正确;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A。5.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浓硫酸有脱水性,所以浓盐酸也有脱水性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解答】解:A、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则酸溶液pH一定小于7,故选项推理正确。B、浓硫酸有脱水性,但浓盐酸不具有脱水性,故选项推理错误。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D、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6.如图把体积为300cm3、密度为0.8×103kg/m3的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木块先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10N/kg)()A.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3N B.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不变 C.木块浸没与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样大 D.如果把漂浮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余下部分仍将漂浮【解答】解:A、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300×10﹣6m3=3N.故A正确;B、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变。故B正确;C、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木块浸没时水的深度大于木块漂浮时水的深度,所以,根据p=ρ水gh可知,木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C错误;D、由题知,木块先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所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如果把漂浮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木块的密度不变,仍然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余下部分仍将漂浮。故D正确。故选:C。7.手持式铝箔封口机能实现用铝箔将瓶子快速封口,其结构包括顶部带有按钮的手柄和一个用铜线制作成的电感线圈,如图所示。工作时给封口机通电,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磁场,当磁感线穿过封口铝箔材料时,瞬间产生大量感应电流,致使铝箔自行发热,熔化复合在铝箔上的溶胶,从而粘贴在瓶口上达到迅速封口的目的。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A.电动机原理 B.发电机原理 C.电流的热效应 D.电流的磁效应【解答】解:工作时给封口机通电,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当磁感线穿过封口铝箔材料时,瞬间产生大量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电流通过铝箔会产生热量,熔化复合在铝箔上的溶胶,从而粘贴在瓶口上达到迅速封口的目的,这是电流的热效应;综上所述,A没有涉及到。故选:A。8.一颗番茄从手中由静止开始下落,撞击水面时溅起许多水珠(如图),同时番茄仍有较大速度并继续下沉。若不计一切机械能损耗,番茄从开始下落至刚好浸没时减少的势能()A.等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撞击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 B.大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撞击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 C.等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 D.小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解答】解:番茄从开始下落至刚好浸没时,此时番茄仍有较大速度,末状态与初状态相比,番茄的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番茄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同时溅起许多水珠,则这些水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即所有溅起的水珠的机械能增大);不计一切机械能损耗,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此过程中番茄减少的势能=番茄增加的动能+所有溅起的水珠在撞击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所以番茄减少的势能大于所有溅起的水珠在撞击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总和。故选:B。9.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微小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微小放大法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转换法 D.丁: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5欧姆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等效替代法【解答】解:A.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正确;B.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采用的是类比法,故B错误;C.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正确;D.用10欧姆的电阻来代替两个5欧姆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正确。故选:B。10.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甲和乙是岸边的树木在水面的倒影和地面上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人能看到甲是因为从水中射入空气的光进入人眼 B.甲的亮度比真实景物暗一些,高度比真实物体略小一些 C.乙中出现圆形光斑,是因为叶片间的缝隙是圆形的 D.随太阳西下,甲的大小不变,乙的大小改变【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是平面镜成像现象,路人能看到甲是因为水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眼,故A错误;B.光射到水面上,会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反射回来的是一部分,所以甲的亮度比真实景物暗一些,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故B错误;C.乙中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D.甲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物体大小不变,甲大小不变,随太阳西下,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发生变化,乙的大小改变,故D正确。故选:D。11.2021年2月,俄罗斯发现7人感染了H5N8禽流感病毒,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该型禽流感病毒。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治疗各型流感均具有一定疗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H5N8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5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根据宿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A正确。B、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进入人体的H5N8禽流感病毒属于抗原,B正确。C、为预防传染病,对H5N8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错误。D、耐药性病毒的大量出现,是药物对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D正确。故选:C。12.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CO2气体中混有HCl气体除杂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BNaCl固体混有少量泥沙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检验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D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鉴别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结晶(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C、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D、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13.鱼类能够在水中看物,这是因为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故有足够的折射能力。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到模糊的景象。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则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鱼在岸上是“远视眼”,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B.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C.正常人在水中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 D.高度远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鱼在岸上由于折射能力太大,鱼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戴高度近视眼镜才能看清晰,故A错误;B、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减小,因此,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时,像不再成在视网膜前,而是可能更好成在视网膜上,因此更清晰,故B正确;C、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减小,正常人在水中就成了远视眼了,应戴高度远视眼镜才能看清晰,故C错误;D、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变得比较凸,因此,高度近视的人的晶状体与鱼的晶状体相似,都比较凸,故D错误。故选:B。14.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做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CuSO4→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解答】解: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和硫酸反应生成CuSO4;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Cu,该选项说法正确;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实验条件下,立即出现红色固体,说明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是因为氧化铜先和稀硫酸反应,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说明随着硫酸浓度减小,稀硫酸更容易和铁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8V 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48W C.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可能为10Ω D.滑片在a点时,10s内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180J【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电路中的电流较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小;滑片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电压表V1的示数逐渐变小,故df图象为电压表V1与电流表示数的图象,ec为电压表V2与电流表示数的图象。A、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1A,此时R1两端的电压U1=12V,R2两端的电压U2=2V,所以电源的电压:U=U1+U2=12V+2V=14V,故A错误;B、由乙图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最大=3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P=UI=14V×3A=42W,故B错误;C、滑片P在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A,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值为12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UI=12V1AD、滑片在a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最大=3A,电阻R2两端电压U2=6V,10s内电阻R2消耗的电能W=U2I最大t=6V×3A×10s=180J,故D正确。故选:D。试题卷Ⅱ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4分)16.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他把一个纸筒底部蒙上橡皮膜,橡皮膜上贴一小片平面镜,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在平面镜上,小科对着纸筒说话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小科在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在月球上,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解答】解: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声音的振动引起胶膜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这里使用了转换法;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答案为:转换法;不能。17.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标签上写有:使用时,建议用橡胶手套。小科查阅资料后获悉:“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其水溶液呈碱性,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1)请写出“爆炸盐”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Na2CO3。(2)为验证另一种产物是否为过氧化氢,应选择装置B。【解答】解:(1)“爆炸盐”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是碳酸钠,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故填:Na2CO3。(2)为验证另一种产物是否为过氧化氢,应选择装置B,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如果瓶内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进一步说明另一种产物是过氧化氢。故填:B。18.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利用水、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制成水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由图甲可知水透镜的焦距,如果将该水透镜放在图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在图乙的水透镜中再注入少量水,这是在研究近视眼(填“远视眼”或“近视眼”)的成因,要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52.0cm﹣40.0cm=12.0cm;由图乙可知,物距u=30.0cm﹣10.0cm=20.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在图乙的水透镜中再注入少量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会聚能量变强,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这是在研究近视眼的成因,要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故答案为:(1)放大;(2)近视眼;左。19.如图所示,拉力F为20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表面足够长的物体B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右8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2N。拉力F的功率为4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解答】解:(1)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绳子自由端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则拉力做功的功率:P=W(2)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则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弹簧测力计向右的拉力与地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之和等于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则物体A对B向左的摩擦力:fA对B=22N+8N=30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fA对B=3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故答案为:4;75%。20.新时代,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利用资源。生活中居民常用的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填物质名称)(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硝酸银溶液。(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解答】解:(1)从设备Ⅰ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故填:石墨。(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是硝酸银溶液,是因为硝酸银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铵,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故填:硝酸银。(3)设备Ⅲ中,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故填: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21.如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填“增强”或“减弱”);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减弱(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3)A装置中的种子变成B装置中的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完整的活胚。(4)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遮光处理。【解答】解:(1)、向A中加入水后,种子经过呼吸作用种子里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玻璃管通入B中,B中的幼苗又把二氧化碳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促进光合作用。(2)、堵住漏斗使空气不能进入就使得种子缺少氧气抑制其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减弱放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又堵住玻璃管,使得B中的幼苗因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减弱。(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活力的完整的胚。因此,A装置中的种子变成B装置中的幼苗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完整的活胚。(4)探究呼吸作用需要避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影响,因此,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遮光处理。故答案为:(1)增强;增强;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2)减弱;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3)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4)遮光。2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体重力G物(N)弹簧测力计示数F(N)物体受到浮力F浮(N)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水ρ水=1.0g/cm3121.55021.01.010030.51.5150酒精ρ酒精=0.8g/cm3421.60.45051.20.810060.81.2150(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0.5N。(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0.5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A。(选填字母序号A.寻找普遍规律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2N﹣1.5N=0.5N。(2)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即所受的浮力变大;故可得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②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结合表格可知1、4或者2、5或者3、6符合。(3)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m排g=ρV排g=1.0×103kg/m3×50×10﹣6m3×10N/kg=0.5N,因F浮=G排=0.5N,所以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偶然性,使实验得出的实验规律更具有普遍性,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故A正确。故答案为:(1)2;0.5;(2)大;1、4(或2、5或3、6);(3)0.5;阿基米德;(4)A。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2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1)小江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CO2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内部气压降低。(2)小南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CO2可溶于水,造成内部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进行上述实验。(3)要验证B装置中的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下一步的操作是:向B装置中的液体内滴加稀盐酸。【解答】解:(1)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2被吸收,造成内部气压降低,A装置中大气压就会将液体压入试管内,B装置中气球变大,故答:CO2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内部气压降低;(2)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都含有水,CO2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也会造成气体被吸收,内部气压降低,因此,为了排除水溶解CO2造成的影响,采取对比实验,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加入水的体积要与氢氧化钠体积相等,消除水的影响,使上述实验合理可行;故答:CO2可溶于水,造成内部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进行上述实验(3)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2CO3,为了验证此反应发生,只要验证有Na2CO3生成即可,借助稀盐酸与Na2CO3的反应中有CO2生成,观察有无气泡就可以验证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或者借助氯化钙溶液与Na2CO3的反应中有CaCO3生成,观察有无沉淀验证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故答:向B装置中的液体内滴加稀盐酸或者向B装置中的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24.同学们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所用电源电压为3V,RX阻值约为5Ω。(1)实物电路如图甲,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好。(2)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I=0.5A,计算出RX=4.8Ω。(3)利用现有的器材和电路,在已经规范使用器材的前提下,如何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解答】解:(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测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应使用0﹣3V量程;电流表串联入电路中,电流中的最大电流I=U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如图所示:(2)电流表量程0﹣0.6A,分度值0.02A,由乙图电流表示数为0.5A,所以RX=UI=(3)实验中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电流和电压并求出电阻值,计算电阻的平均值。故答案为:(1)见上图;(2)0.5;4.8;(3)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电流和电压并求出电阻值,计算电阻的平均值25.新冠肺炎已席卷全球绝大数国家,累计确诊人数超过1亿2千多万,为此宁波市积极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工作,同时将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工作,让疫苗惠及广大的人群,尽快建立起免疫屏障。(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给重点人群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1)传染(2)保护易感染人群26.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2)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最终产物进入到C系统的过程叫吸收。(3)在D系统中,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答】解:(1)在A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是由红细胞运输氧气,大部分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2)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最终能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3)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2)吸收。(3)肾单位。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5分)27.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答】解:(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的种群集合,称为群落;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2)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即: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4)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故答案为:(1)群落(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3)自动调节能力(4)物质循环28.如图为河豚鱼,河豚鱼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河豚毒素,人即使摄入极少量,也容易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但河豚鱼味道鲜美,因此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河豚毒素主要分布于河豚内脏中,肌肉中不含毒素,但河豚鱼死后内脏中的河豚毒素会渗入肌肉中。因此食用河豚鱼需非常谨慎,以免中毒。河豚毒素的化学式为C11H17O8N3。请回答:(1)河豚毒素属于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河豚毒素的式量是319。(3)自然死亡的河豚鱼能不能食用不能(填“能”或“不能”)。【解答】解:(1)根据化学式C11H17O8N3可知,河豚毒素含有碳元素,为有机物。(2)根据化学式C11H17O8N3可知,河豚毒素的式量为:12×11+1×17+16×8+14×3=319。(3)自然死亡的河豚的毒素会渗入肌肉中,因此不能食用。故答案为:(1)有机物。(2)319。(3)不能。29.某新冠肺炎患者因未佩戴口罩由飞沫传播患病,医生对其进行雾化治疗。雾化治疗是指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1)药液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左心房。(2)严重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某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3)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请写出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图中各器官的顺序:D→A→B→A→C(填字母,可重复填写)。【解答】解:(1)由于药液是由呼吸道吸入,因此它的路线是:药液→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那么药液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左心房。(2)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只有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蛋白质和血细胞才会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进行重吸收,这些物质会随着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的肾炎病人,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3)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胃,小肠吸收来的氨基酸送到脑部利用并将细胞产生的含氮废物转变成尿素,送至肾脏排出的过程是:小肠→体静脉→心脏→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体动脉→脑→体静脉→心脏→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体动脉→肾。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请写出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下图中各器官的顺序:D→A→B→A。故答案为:(1)左心房。(2)肾小球。(3)A→B→A。30.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解答】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6点到10点左右由于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10点左右到13点左右,由于气温升高,植物会快速失水,引起气孔的保护性关闭,阻止了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因原料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