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1.3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帝、黄帝雕像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授课人:甘胜开课程标准: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核心概念·早期国家早期国家通常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原始社会结束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政治组织形式。早期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在政治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重要进步。其特点包括:1.

出现了相对集中的权力机构,如君主或统治阶层,具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职能。2.

有了较为复杂的社会分层,不再是简单的平等部落社会。3.

发展出了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例如军事管理职能。牛河梁遗址出上的玉猪龙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家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5000年。遗址中有察坛、女神庙和理葬若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良渚古城出土的玉钺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①国家形成条件: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形成②国家形成的表现:社会分化加剧,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形成③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早期城市的代表:良渚古城、陶寺都城良渚古城示意图新石器时代是我国远古社会演进的重要阶段。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内涵丰富,被视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思考良渚古城有何特点何良渚古城发现的历史意义。特点: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占地面积大;建设了大型水利设施。意义:证实了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思考这些良渚古城出土的文物能证明什么?阶级分化明显;良渚古城具备了城市的管理职能。良渚古城①地点②距今时间:③特点:⑤良渚古城发现的历史意义:④良渚古城随葬品说明了什么?浙江余杭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占地面积大;建设了大型水利设施。阶级分化相当明显证实了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遗址这些出土文物,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实物史料看课本,思考陶寺都城有何特点及其发现的历史意义。特点:都城占地面积大;有宫城,有围墙。意义:表明黄河中游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陶寺都城①地点②距今时间:③特点:⑤陶寺都城发现的历史意义:④陶寺都城随葬品说明了什么?山西襄汾4300-4000年都城占地面积大;有宫城,有围墙。阶级分化严重;出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表明黄河中游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特点: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绝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洽,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远古传说材料:远古传说最初是通过人们口头讲述流传下来的,承载着早期人类对自身历史、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记忆和解释。虽然其内容可能包含想象、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等。远古传说经过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口述史料(或口传史料),广泛存在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对远古传说的认识:远古传说往往包含了大量超自然、虚构和夸张的元素,因此,远古传说可以为研究历史和文化提供一些线索和参考,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甄别和分析,不能将其直接视为确凿的历史事实。后人所绘黄帝画像后人所绘炎帝画像陕西轩辕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译文:华夏民族,不是由一个族群形成的。从远古以来,各个族群交错居住,相互接触交流,各自去除小的差异而走向大同,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民族的形态,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诸夏。特点:1.

多元融合:并非由单一族群构成,而是诸多族群错居交流融合而成。2.

渐进而成:是一个长期的、逐渐发展的过程,通过不断接触和交流,逐渐消除小的差异,走向大同,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族形态。3.

相互交流:诸族之间存在着频繁的接触、交通和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炎黄联盟1.时间五六千年前2.性质部落联盟4.相关战争①阪泉之战(黄帝VS炎帝)②涿鹿之战(炎黄部落VS蚩尤部落)影响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5.炎黄联盟形成的历史意义3.相关人物炎帝、黄帝①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②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7.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6.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三皇五帝三皇: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的名称,说法也不一。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顺序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译文:在上古时代,人口稀少而禽兽众多,人们不能战胜禽兽虫蛇。有位圣人出现,用树枝搭构建成巢穴来躲避各种灾害,民众为此很高兴,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民众吃瓜果蚌蛤,这些东西腥臭难闻并且伤害肠胃,民众大多生病。有位圣人出现,钻木取火来烧熟食物消除腥臊气味,民众为此感到喜悦,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文献史料(二手史料)中原地区及周围地区考古遗迹所出土的彩陶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禅让制指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画像)舜(画像)禹(画像)材料: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看材料,思考大禹因为什么而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治水有功尧舜禹的禅让黄河流域1.地点2.相关制度禅让制(概念: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禅让的顺序:尧、舜、禹3.尧舜禹三人对部落的贡献①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②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③禹采用疏导的方法,解除黄河水患4.禹建立的王朝:夏朝练习1.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2.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A.农业的起源B.手工业兴起C.商业的发展D.畜牧业繁荣CA练习3.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