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二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二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上海二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上海二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二中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该文件的发布A.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B.配合了工业领域大跃进运动的展开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D.成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2.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 D.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3.如表是中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查所占比例对比统计据如表推知,1960年到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A.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B.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 D.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4.1982年邓小平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指出了A.要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B.新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迫切性C.推翻现存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必要性D.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5.下图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际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夕C.“三大战役”打响之后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之时6.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削弱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1980年该集团成员国达119个这主要反映了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B.联合国是实现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C.经济区域集团突破地域限制D.新兴国家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7.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A.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C.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8.“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9.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这反映出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 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10.小吴经常以“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等为关键词搜索有关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是A.欧洲君主专制 B.欧洲封建制度 C.德国宗教改革 D.中世纪城市自治11.在中国历史上,东周、东汉、曹魏、北魏诸朝都于此设置都城的城市是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建康12.相传,7世纪初期,某人在山洞沉思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应该奉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自此他便以天启警告者的身份开始宣传,进而创立A.佛教 B.婆罗门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13.孔子不仅懂得当时现行的礼,他还注重礼的沿革和本源。“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类的孝悌之心,推广孝悌之心就是“仁”。由此可推知,孔子主张A.统治者应发扬祖先崇拜以维护统治B.百姓应接受现实维护政治秩序C.把“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D.把诸子百家学说融进儒家思想14.“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这句话出现在如下哪一情境中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面 B.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C.周恩来与尼克松总统会面 D.乔冠华与联合国秘书长会谈15.秦代郡级政区的幅员与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或者是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或者数郡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少数情况下一郡包含几种不同的地貌类型。这一划分A.侧重于军事和边防管理 B.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C.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D.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16.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17.一战后,在列强的争吵与妥协中达成的重建欧洲政治秩序的重要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海军协定》C.《慕尼黑协定》 D.《九国公约》18.1920年,李大钊先生代表“少年中国学会”发言时说:“今日世界之潮流,极其显然,凡为一个团体,必须有其明确主义”他提出恳切希望,“要同工农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二十世纪的革命,必定是滔滔滚滚的群众运动”。李大钊意在A.促进社会主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B.推动工农运动以配合北伐战争C.建立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政党D.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方向19.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最终通过设立军机处而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的境界。如图是军机处的运作流程,由此可见军机处最初的只能充其量不过是A.执行皇帝决策的行政机构 B.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C.皇帝旨意的草拟传达机器 D.皇帝意志的领受传递班底20.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即A.“强干弱枝”B.“重内轻外”C.“重文轻武”D.“冗官冗费”21.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A.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C.扶清灭洋,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22.曾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的郑观应:认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据此可知,郑观应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先驱 B.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思想已经突破“器物"限制 D.对器物变革的失败作出反思2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24.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A.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问苏联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5.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26.据《国语·晋语九》记述,晋国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在与赵氏斗争中失利,其子孙流落到齐国,变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后来,流落到齐国的子孙,学文习武后有一技之长和有功业者又被授官。这主要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传统的宗法制走向崩溃 B.世袭任官制度遭到了冲击C.诸侯争霸斗争异常激烈 D.各诸侯国官制均发生质变27.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下列选项中,能够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8.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C.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D.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29.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30.如图名为“完美大会”的漫画,是对哪一时期历史现象的美化A.二战前期B.二战中期C.二战末期D.冷战时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世界文明发展材料一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材料二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问题:(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欧洲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决定性优势”。(2)20世纪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转变的因素有哪些?32.棉花王国的危机材料一北美独立后,棉花迅速取代烟草成为美国南部主要的现金作物,其产量从1791年的0.5万包增长到1820年的72.2万包,到1840年增加到100万包,并使南部获得了“棉花王国”的称号。材料二据统计:1859年~1860年南部销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棉花分别为2344000包和1069000包,而销往北部的棉花只有94300包。1814年从外国输入美国的商品为1300多万美元,而1816年增加到14700万美元。材料三众议院保护关税表决情况1816年1828年1842年东北部17—1016—2326—7大西洋中部42—556—650—8东南部16—354—488—41西南部9—412—176—32西北部4—017—1013—11说明:表中的每组数字前面为赞成票,后面的数字为反对票。——以上均摘自《美国史通论》问题(1)简述独立后,促成美国南部获得“棉花王国”称号的主要因素。(2)美国南部为什么把棉花大量输往英国和欧洲?对美国经济和社会有何影响?(3)从材料三看,赞成和反对保护关税呈现怎样的趋势?赞成和反对主要目的是什么?33.古代世界的法律材料一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鞭之六十下。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明那。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汉穆拉比法典》材料二“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问:(1)材料一中的法典产生于什么时间、哪一文明区域?(2)材料一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3)与《汉穆拉比法典》相比,材料二所述古罗马的“公民法”体现出哪些人类法制的新特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0年11月”“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可知,该文件的发布是为了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失误,这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的展开是在1958年,故B错误;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错误。2、D【解析】

据材料“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可知,晚清时期地方财政为地方汉族官僚把持,中央难以调度地方财政资金,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威下降,故D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盐税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A选项错误;B项中“异常尖锐”说法过于夸大,故B选项错误;题干不能明显体现洋务运动资金匮乏问题,故C选项错误。3、D【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人民日报》在60年代对美报道语以消极报道为主,1975年至1985年,消极报道减少,中性报道比例上升,积极报道比例略有提升,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中美建交,因此《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受到中国对外政策变化影响,选项D正确;1960年到1985年中国的社会制度未发生变化,排除A;此时依然是两极格局,选项B排除;中国对美国的报道受到中苏关系恶化影响较小,而且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并未有明显好转,这是一个常量,不能作为中美关系这一变量的原因,排除C。4、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南北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南南问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这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和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无关,故A错误;世贸组织建立是在1995年,故B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现存的世界经济秩序,不知政治秩序,故C错误。5、B【解析】

根据图片中“中共第七次党代表大会”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召开时间为1945年,此时正值抗战胜利前夕,选项B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A;“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选项C、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中共七大召开时间。6、D【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从1963年开始联合国大会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有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宣言,组建七十五国集团,后来扩展到77个国家和地区,到1980年成员国达到了119个,这种联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联合国的作用,B项错误;材料的七十五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C项错误。故选D。7、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要联合苏联,争取英、美、法等国家的支持,孤立敌人,阐明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3日毛泽东作此文并非是预见战争;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而非外来援助。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工业革命时期,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运行规则”,即“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故本题应选B项;A、C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工业城市的生活方式,故排除D项。9、B【解析】

根据材料“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可知,执掌决策职能的中书省地位上升,封驳诏奏权力逐渐分散,说明君权进一步加强,相权受到削弱,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书省地位上升,没有体现中书省决策权扩大,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宰相权力的削弱,而不是其议政职能的加强,D项错误。10、B【解析】

根据题干“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现象,由此可知,小吴关注的是欧洲的封建制度,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不能概括题干全部信息,排除A项;德国宗教改革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中世纪城市自治属于欧洲封建制度的一方面,排除D项。故选B。11、B【解析】

洛阳是历史的名都,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故B项正确;长安是现在的西安,不符合题意,排除A;开封是宋朝在此建立都城,排除C;建康是南京,三国时候吴国在此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1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以先知身份,创立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D选项正确;佛教、婆罗门教和基督教,均在此前已经诞生,ABC三选项不符合题意。13、C【解析】

孔子认为礼是最大的祭,认为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的孝悌之心,而孝悌之心与仁相关,由此可知,孔子将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C正确;A脱离题干主旨,排除;题干体现了孔子将礼和仁结合,未对百姓提出要求,排除B;诸子百家局面是战国时期,排除D。14、C【解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符合“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25年没有交往了”,故选C;田中角荣是日本首相,日本是君主立宪制,没有总统,排除A;1984年邓小平接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首相,排除B;联合国秘书长不符合“总统先生”,排除D。15、D【解析】

材料表明秦代郡级政区的划分尊重自然区域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D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当时的划分是以山川地理为依据,排除;C项当时国家已经实现了统一,排除。故选D。16、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主旨有以下两点:1.明朝时是漕运带动了天津的发展;2.清朝时解除了海运,这是关键词,还有就是“从海舶来”和“洋货街”,这可以体现出清朝解除海禁使海上运输贸易繁荣,这是清朝时天津商贸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管是漕运还是海运,都是水运,正是天津处于水路交通的便利位置,所以水运便利,不管是漕运还是水运都可以较好的发展,从而带动天津发展。材料中既讲了明朝时的状况,又讲了清朝时的状况,所以在做答时,就要将这两个方面涵盖进去.所以,只有D是比较全面的,相比之下ABC虽然都是正确的,但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全面的概括出材料所给的内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天津商贸发展17、A【解析】

《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在列强的争吵与妥协中达成的重建欧洲政治秩序的重要条约,A正确;《五国海军协定》是华盛顿会议中签订,规定了美、英、日、法、意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故B与材料无关;《慕尼黑协定》是二战前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以牺牲捷克利益为代价的慕尼黑阴谋,C与材料无关;《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中签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错误。18、A【解析】

由材料“要同工农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必定是滔滔滚滚的群众运动”可知,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要和群众运动相结合,故选A;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排除B;材料中李大钊只是强调了革命团体应当如何做的问题,没有说明要建立革命政党,排除C;新文化运动在1920年前就已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已经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D项不会是李大钊说这番话的意图,排除。19、B【解析】

军机处职能是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跪奏笔录,所以军机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时皇帝独揽军政大权的工具,故选B;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不是行政机构,A错误;CD两项是B想皇帝独揽大权的工具的具体表现,排除。20、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臣危害更大,所以要重用文臣,即要“重文轻武”,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强干弱枝”以及“重内轻外”,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用文臣而非冗官冗费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在强调文臣危害远远低于武臣,所以要“重文轻武”。21、A【解析】

根据晚清小说,梦想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这一军政侵略势力,没有外国招牌这一经济侵略形式,有的只是中国人的工厂学校即社会的文明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希望国家独立和富强,A选项符合题意;反抗清政府统治,实现民主共和政体等主张,在材料里没有体现,B选项错误;“扶清灭洋,排斥一切外洋事物”与希望中国人由工厂学校不符,C项错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开始逐渐成为中国思想主流的,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是晚清小说里能提出的社会改造方案,D选项错误。22、C【解析】

依据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来看,郑观应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必须设置宪法,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表明其思想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到学习西方的制度上。C正确;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而郑观应要求改变封建制度,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材料信息不能反映,D错误。故选C。23、D【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两位史学家的视角有很大不同,史学家甲更关注历史发生的新的变化,史学家乙更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史学家甲侧重的是历史的变迁;B选项错误,史学家乙关注的是历史的延续和连接;C选项错误,两位史学家解释的视角有很大不同,存在着明显差异。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4、B【解析】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新中国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为此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且毛泽东访问苏联,故B项符合题意;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的外交原则,不是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外交活动,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但也不是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外交活动,排除C项;参加万隆会议在中苏建交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25、A【解析】

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无论是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峙还是轴心国的形成,抑或是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反映的共同问题是大国之间的结盟都会威胁到世界和平,故选A项;BCD项只符合部分题意,排除。26、B【解析】

范氏、中行氏在齐国学文习武后再次获得官位,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选拔官员注重才能的倾向,这种情形对世官制有一定冲击,选项B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尚未崩溃,排除A;选项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体现了齐国选拔官员标准的转变,不能看出所有诸侯国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排除D。27、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孩儿枕是宋代定窑著名作品,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盛世滋生图》描绘的是清代盛世境况。由此可知,能够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①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28、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星期制在中国推行后,国人对星期制有着一定的抵制态度,有人主张取缔星期制;有人主张用中国古制“旬日”代替星期制;还有人认为这一制度在中国早已存在,从国人对星期制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心态,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人抵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星期制,没有体现国内思想的自由多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大众舆论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星期制不是对中国文化的排斥,而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故D选项错误。29、B【解析】材料表明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均存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发展和综合,B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更多的来自于工人的生产实践,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运动对科技发展的影响,C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理论的继承和综合,没有涉及科学实验的作用,D不正确。30、C【解析】

由漫画的形象可知,反映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情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败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可见该漫画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故排除AB,C符合题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政治: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增强。或君主专制推行重商政策(2分)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专制开始衰弱,出现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观念产生。(2分)(2)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欧洲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一批国际组织的完善和强化等;(2分)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网络的发展等。(2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提供的时间线索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的“决定性优势”。(2)20世纪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转变的因素可以借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比如: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跨国公司、科技革命、交通通讯网络等。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2、(1)因素: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领域爆发工业革命,对棉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美国的棉织业在引进英国的技术和设备基础上,并进行了创新,如1793年怀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提高了脱棉工效率数十倍,对棉花需要求也在增加。如答出下面的内容,每答出一点给,总分不超过。美国政府扩展领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等,也为植棉的扩展(压缩烟草)提供了条件;美国南部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是美国植棉的重要条件。(2)原因:英国等西欧国家,工业革命开始得较早,生产率水平较高,棉花价格高,能获得更高利润(其它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也可),或答英国与美国有悠久的贸易传统,全答。影响:导致美国失去了南方的原料和市场;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