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问:1、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专制主义vs中央集权

相对于民主政治而言,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东汉西汉新朝

(BC202年———

————220年)

9年——

25年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汉高祖刘邦:如何保我江山永固呢?“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储藏的财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初,实行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和政治制度?经济上与民休息政治上汉承秦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思想上奉行黄老无为思想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①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③指导思想: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减轻赋税,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1)背景:(2)措施:2.汉初经济(文景之治)(3)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国力强盛。问题探究“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采取的措施及表现?(1)汉承秦制,有所损益。(2)郡国并行制:3.汉初政治:◎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诸王在自已国内拥有较重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路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廷直辖郡县。

文帝在位时,诸候难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还发生了数次王国叛乱事件。王国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前154年,吴、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七国叛乱

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景帝三年(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此时西汉国势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七国的分裂活动不得心。汉朝以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不足三月,七国之乱即被镇压。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措施目的(作用)政治经济思想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构建官僚体系监察豪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收入(重农抑商)儒学独尊(正统)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朝牵制外朝)(选官标准:孝廉)(解决了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确立察举制设刺史(监察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候,归郡管辖,往后王国就会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措施:地方官制——“推恩令”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二、西汉的强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酎金夺爵: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附益之法: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或者自己受贿,为附益,重者也至于弃市。

武帝还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或“内朝”的小团体,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相对称为“外朝”。皇帝通过中朝更方便地实施统治,君主的权力因而也明显地加强了。【中外朝制】政治措施:中央官制——中外朝制(内外朝制)【察举制】——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标准:“孝”和“廉”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制度利弊: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招徕各类人才,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政治措施: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征召制自上而下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巡视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其监察工作以诏书规定的“六条问事”为范围,一方面弹压不法豪强,另一方面纠举违法、腐败的地方官。

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位低权重。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以卑临尊”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刺史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督导与控制。东汉末演变为州的行政长官。(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政治措施:监察制度——刺史制

汉代的地方豪强大多是分布在各地的地方豪族,这些豪族凭借其强大的宗族势力,在地方上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些豪强甚至武断乡曲,欺凌农民,破坏封建法度。因此,从高祖刘邦到汉武帝,西汉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打击地方豪强。措施:①重用酷吏打击豪强②运用政府强制手段,迁移豪强③设置刺史监察强宗豪右政治措施:打击豪强(1)改革币制①措施:取消郡国铸钱权力,五铢钱统一由中央铸造。②意义:结束币制混乱,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地方郡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③废除:唐朝建立后,铸行开元通宝钱,代替了五铢钱。

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史记·平准书》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经济层面)(2)盐铁官营①内容: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产铁区设置铁官,由盐、铁官主持生产、销售,严禁私产私售。②性质:政府垄断盐铁③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大手工业者。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经济层面)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经济层面)【均输平准】桑弘羊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①内容: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算缗:是向工商业者征收的一种资产税。告缗:鼓励民众告密和揭发隐瞒不报或者少报的,一经查实,奖励告密者。②意义:积极:

充盈国库,沉重打击富商兼并之徒;

缩小了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的稳定。消极:“告缗”之风遍及全国,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沉重打击了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3)【算缗告缗】(经济层面)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1)简介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四

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汉书·董仲舒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主张材料五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发挥“仁政”:轻徭薄赋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

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①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的新儒学体系;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实质);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浮生未歇(3)特点:(4)董氏儒学的内容及作用治国思想针对问题评价“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君主专制既加强了君权,又起到了抑制暴政实施仁政的作用“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政治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仁政”土地兼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

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主要内容:强化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缓和矛盾——“施行仁政维护统治——“三纲五常”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由纯粹的思想发展成统治工具:即由开创之初的思想学术的研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②由“民本”发展成“君本”:即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君为本”,讨论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君主的政治统治。由批判君主暴政宣扬仁政,逐渐转向承认现存的统治秩序。③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反映了董仲舒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者和创造者,是人间道义最终的根本依据,规定了人性的来源和本质)。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讲经图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开疆拓土(民族关系)(1)平定匈奴:(2)河西四郡:(3)张骞出使西域(4)管理西域:影响:(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3)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5)经营东南和西南: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比以前更加有效。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措施目的(作用)政治经济思想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构建官僚体系监察豪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收入(重农抑商)儒学独尊(正统)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朝牵制外朝)(选官标准:孝廉)(解决了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确立察举制设刺史(监察地方)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复习提问:①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的新儒学体系;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实质);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浮生未歇(3)特点:(4)董氏儒学的内容及作用治国思想针对问题评价“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君主专制既加强了君权,又起到了抑制暴政实施仁政的作用“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政治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仁政”土地兼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西汉的崩溃与王莽代汉

汉武帝在完成了辉煌事业的同时,也耗尽了文、景以来的府库积蓄,加重了农民的困苦。贫困破产的农民,多沦为豪强地主的佃客、佣工,受地主残酷剥削。武帝中后期,流民愈来愈多,各地起义更是成愈演愈烈之势。汉武帝认识到要稳定统治,光靠镇压是不行的,还要在施政上有所转变,决心与民休息,同时还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这样,暂时缓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西汉时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

汉昭帝、汉宣帝还算称职,能够维持先前的鼎盛局面。以后的继承人每况愈下,相继即位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一代不如一代。终于导致外戚在宫廷政治中的作用逐渐扩大,王莽篡夺政权就是这种形势的产物。——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五讲西汉的崩溃与王莽代汉

哀帝、平帝之时,西汉王朝的危机更加严重,农民战争迫在眉睫。在西汉王朝摇摇欲坠之时,来自外戚王氏家族的王莽,利用权术,树立党羽,笼络儒生,在朝中的力量不断壮大,居摄三年(初始元年,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昭宣中兴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新朝(1)背景:(2)建立:(3)改制:(4)灭亡: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社会—沦为奴婢,社会动荡。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2.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实现“光武中兴”。措施目的(作用)政治经济文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①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②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作用,“事归台阁”;③严格控制外戚干政;④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⑤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影响: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结局东汉政局体现出什么特点?3、东汉的衰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序号皇帝即位年龄死亡年龄4和帝10275殇帝126安帝13317顺帝11308冲帝239质帝8910桓帝153611灵帝123412少帝141413献帝954平均值9.524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呈现什么特点?皇帝即位年龄小(2)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一些正直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清议”抨击时政,遭到宦官严厉镇压。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庄园经济:

东汉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称作田庄经济。特点:规模大,多种经营,集体劳作,自给自足;

聚族而居,宾客相附,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

拥有私人武装——部曲。

田庄主既是占有整个庄园的大地主,又是宗族长。虽然在庄园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都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关系——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补充:东汉的田庄经济庄园经济的影响:(1)田庄组织督查生产,兴建水利事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前期支持东汉政权,维持了地方的安定,但后期又削弱了中央集权。(3)田庄主与国家争夺农民与赋税,减少财政收入,成为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田庄经济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他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土质,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有能力兴建一些相应的水利事业,也有条件制造、推广新式农具,积累生产经验和提高生产技术平。——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3)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表现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园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称雄一方文化: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位结果: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4)黄巾起义与军阀割据

(1)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2)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3)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太平道”★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1.匈奴问题:两汉时期,匈奴长期居住中国北方,中原强大之时,匈奴一般与中原维持和平的局面,但是,东汉后期,国力衰败,匈奴又趁机发展起来,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外部力量。2.豪强地主: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地主而建立,东汉建国后,豪强势力进一步膨胀。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东汉王朝构成巨大威胁。3.外戚宦官专权:东汉后期,由于皇帝年幼,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角逐的局面,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4.土地兼并严重:东汉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或依附于豪强地主,或成为流民,阶级矛盾尖锐,这是造成张角黄巾军起义的最主要原因。四、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书名:《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

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评价: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书名:《汉书》作者:(东汉)班固内容:以本纪、表、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卷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评价:语言工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后世史书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纪传体的断代史两汉的文化2.文学成就:3.医学成就:张仲景4.数学成就:(1)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2)东汉:《九章算术》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五言诗,民间流行,语言朴实,传播广泛。(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3)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4)华佗——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6.天文成就:候风地动仪7.农学成就:5.造纸术(四大发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