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主讲人:王钊磊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社会发展,认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选择性必修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录壹贰叁儒学与佛道的发展文艺与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吸收与传播壹儒学与佛道的发展2.发展1.佛教的发展(1)创立: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2)传入、发展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武则天:形成不同的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相关史料南朝梁武帝四次出家,人称“菩萨皇帝”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3)佛教传入中国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②对中国人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柳公权《金刚经碑》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

——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2)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1)佛教盛行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引发统治危机会。消极影响:政府——三武一宗灭佛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事件的合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唐武宗李炎民间——南朝范缜《神灭论》(4)反佛斗争的表现:“行存则神存,行谢则神灭”,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抨击佛教。2.发展2.道教的发展(1)创立: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源于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2)兴起、发展

东汉末:兴起魏晋南北朝: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相关史料福建泉州清源山宋代道教石刻——老君岩齐梁时期道学家陶弘景被称作“山中宰相”

萧梁时,陶弘景将儒学中“中庸”、“至忠”、“至孝”等观念和佛教中“生死轮回”、“地狱”、“顿悟”等学说,略加变化,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去,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从而形成了他的“三教并重”、“三教合一”的新道教理论,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朱绍侯张海鹏《中国古代史》2.发展3.儒学的发展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受重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佛教、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历史纵横竹林七贤图魏晋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玄学兴起(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1)背景: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许多士人希望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2)内容:思想上: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张“无为”;

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

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蔑视礼教,不拘法礼的“任诞”(任性、放纵、叛逆)社会风气。

原因: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垮台使继任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总结教训,为维护社会秩序、纲常名教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这在客观上促使了玄学的产生。曹魏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在现实政治的压力下,知识分子被迫转而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悉心研究三玄之学,倾向于“玄虚淡泊”。东汉后期盛行的清议、清谈之风和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以及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都为玄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基础。2.特点(1)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张扬个性。(2)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批判与抗议封建礼教的压制。(3)蔑视权贵,无所畏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3.内容(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4.影响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象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东汉末年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道教最受尊崇“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思想特点:1、思想活跃,呈现出多元共生特征。2、三教合一。3、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但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思考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的地位会受到挑战,佛道盛行?

材料:汉朝独尊儒术后,儒学一直在思想界占有统治地位。可是,儒家思想以社会、家庭的道德规范为主体,理论性不强。另外,古代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只注重对儒家经典作咬文嚼字式的考证和注解,结果儒学渐渐变得僵化和流于琐碎。到了魏晋南北朝,玄学和佛教盛行。玄、佛都提倡心灵的解脱,对人性的探究,也比烦琐的儒学更深入和更理论化。不少知识分子因而研究玄学、佛学,儒学在思想界的地位日渐下降。宋朝理学的变革,正是在儒学备受挑战的背景下出现的。——《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内因)1、儒学思想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缺乏创新与活力。材料: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内因)2、儒学思想无法适应动荡的社会形势的需要。(如无法维系正常的统治秩序,也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思考材料: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材料: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外因)3、佛、道思想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外因)4、统治者利用佛、道思想维系社会秩序

。例1(2019·课标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变式(2014·课标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DC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二、文艺与科技的发展(一)文学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民歌唐朝初唐盛唐边塞诗山水诗“诗仙”“诗圣”中唐晚唐曹操《观沧海》《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庾信《哀江南赋》吴均《与朱元思书》《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孟浩然《春晓》王维《终南别业》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田园诗歌:以陶渊明为代表逃避现实,探寻个体的理想人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归田园居》北朝民歌:语言质朴,风格豪迈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南朝骈文:注重韵律与对仗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因利乘便。

庾信《哀江南赋序》二、文艺与科技的发展《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755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将进酒》节选李白(736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题》

李商隐(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主观认识)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帝国的日渐衰弱。思考不同时期的唐诗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二、文艺与科技的发展(二)艺术书法绘画雕塑舞蹈魏晋南北朝隋唐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代表王羲之“书圣”融汇、创新: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代表人物吴道子被尊为“画圣”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特色,代表胡旋舞李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曹全碑》怀素《自叙帖》王羲之《兰亭集序》小篆隶书草书行书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云冈石窟莫高窟《胡旋舞》

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二、文艺与科技的发展(三)科技领域朝代人物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农学北朝贾思勰地理学西晋裴秀建筑隋李春印刷术隋唐火药唐天文学唐僧一行医学唐孙思邈唐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唐朝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最早火药武器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特点:领域广泛、实用性强、世界领先三国至隋唐时期“吉尼斯纪录”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建设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法典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人世界领先领域众多补充拓展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2)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人才基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群体。(3)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4)文化: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文化基因。(5)中国与亚非欧国家频繁的来往,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6)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材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原因:①文化传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②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③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④交流融合:民族交融与外来文化的传播促进技术之间的交流为科技繁荣提供社会基础;⑤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特点:①在科技内容上:重实用,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轻视规律的探究,缺少实验。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④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学等方面。⑤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涉及饮食烹饪的内容占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童、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据此可知,《齐民要术》()A.是古代工艺技术著作的精品 B.体现出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C.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D.反映了北魏农民生活的安逸B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食品加工的技术在《齐民要术》中占据了四分之一还多,这是中国古代科技实用特征的突出表现,故答案为B项;A项错在本身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本身正确,但与材料角度不符;D项错在本身不符合史实,古代农民整体上生活艰辛。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三、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自信中交流方式中印交流中日交流特点、影响外国高僧来华中国高僧出国特点:兼收并蓄影响:(1)对中国: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2)对世界: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重要贡献从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印度高僧来华东晋法显、唐朝玄奘前往天竺求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法1.思想文化交流:法显、玄奘至天竺,求得真经万世传鉴真东渡日本传佛法求法长安学问僧高僧空海归东瀛2.其他文化交流(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伊斯兰教传入唐朝。(经贸交流)(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政治交流)三、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自信中交流中华文化圈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1、交流范围广泛、国家众多。2、交流领域全面、政经文教。3、交往渠道众多、贸易佛教。4、交流的双向性、兼收并蓄。5、交流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意义:为隋唐文化的繁盛奠基,唐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做出贡献。3.中外文化交流特点和意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唐代的艺术,在绘画与书法、雕塑与石刻以及音乐与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其中既有对于南北朝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域外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创新。——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艺术家创造的才能是与民族的活跃的精力为比例的。”帝国的统一和空前强盛,使这一时代的士子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时代豪迈感。李白激情吟咏:“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在鼎盛国势的活力拥抱中,唐人胸襟热情洋溢,充满文化创造的饥渴与激情。——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下卷

由于实行科举考试,大量中下层庶族士人进入上层参与政治,彻底打破了门阀垄断的政治局面,从而使唐王朝的统治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之上。最高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相对说来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而在新进的士人当中也有不少人敢于直言极谏,遂使唐朝的政治呈现相对开明的状态,诗人们也敢于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矛盾,

讽喻时政。——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探究隋唐时期文艺繁荣的原因?①国家大一统与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环境安定等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②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了人才基础。③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域外文化的吸收④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链接·选择性必修3·P52-53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传出(1)养蚕和_____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3)瓷器主要经过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缫丝物质文化传入(1)西汉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_____、葡萄等作物(2)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3)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精神文化(1)_____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2)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苜蓿佛教【链接·选择性必修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史料一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

——冯友兰《哲学史》史料二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英】汤因比《历史研究》史料三

中国古代,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而法家则更注重于制度规范,以法的严密强化为治理的出发点。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史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史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史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中国古代资料史选集》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链接·选择性必修3】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强化关键能力重难突破佛道盛行与反佛道斗争——范缜和韩愈的反佛思想材料一

(范缜)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浮屠害政,桑门蠹俗(浮屠和桑门指佛教)……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堕游,货殚于泥木。

——《梁书·范缜传》1.提炼信息材料二

韩愈从财赋方面指出僧道浪费了封建国家的财富;从封建伦理方面指出佛教“弃而君臣,去而父子”;他通过总结历代皇帝如梁武帝等崇佛祸国亡身的史实,认为:“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旧唐书·韩愈传》);他不相信佛教的因果报应,大胆地声称“佛如有灵,能作祸焉,凡有殃咎,宜加原省。(——《原道》)。韩愈模仿佛教的传法世系,编造了一个儒家的“道统”。该道统由尧开其端,一直传到孔孟,与佛老的“道统”不同,而在时间上更早,且更具正统的权威性。韩愈以孟子之后儒家唯一的道统继承人自任。韩愈还在《原道》中指出了儒家“道统”的具体内容,这就是孔孟所讲的仁义道德。“道统说”的提出,为封建伦理纲常的永恒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得以重新确立。

——摘自周晓光《中国传统文化史概论》依据材料,概括范缜和韩愈二人反佛思想的相同点,并指出韩愈思想的新内容。材料导读相同点:都指出佛教违背了伦理道德,浪费大量财富,危害政治统治和

社会秩序,还都对佛教教义内容进行了批判。新内容:创立“道统说”,并以儒家道统传人自居,通过维护封建纲常

和恢复儒学独尊地位,来消除佛教的影响。拓展深化全面认识东亚文化圈中华文化向朝鲜、日本、越南的传播有三个层面并衍生出维系东亚文化圈的四根纽带。三个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是中国向这三国的民族迁徙所伴随的汉字以及稻作文化的传播精神文化主要是儒学和佛教的传播制度文化主要是官制和法制的传播四根纽带汉字的使用奠定共同心理基石儒学促进精神文化整合汉传佛教维系共同信仰天朝礼治体系维系区域政治秩序材料一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材料二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三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摘编自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3.观点讨论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材料是有关唐朝文化的演变及其特点。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示例一: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丰富了人民的生活。示例二: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阐述:唐代的官职(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