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目录0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02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0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五色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五色旗、阳历中华民国纪年因人设法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政党政治尝试:国民党改组后,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大权独揽。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原因:革命派成分复杂上海被杀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府院之争党派名称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代表大买办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上下公愤,护国运动随之爆发。……悍然称帝,也使原本依附于他的进步党人大失所望。……1916年3月,面对如火如荼的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护国运动爆发以来,袁世凯为国人指骂,众叛亲离,终于在1916年6月6日暴亡。——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复辟帝制护国战争政治特点:①军阀混战割据②专制色彩浓厚③政治混乱不堪探究一·政党政治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形成条件、影响及失败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③近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形成条件①是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推动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转型,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②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材料一: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世凯是不会让步的。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材料二:民初的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①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基本国情。②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③政党仓促成立,党争不休。④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⑤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⑥缺乏群众基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8)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9月,“宁汉合流”,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1928年,国民党二次北伐,日本制造“济南惨案”,蒋介石绕开济南继续北上。1928年,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国民党取得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为何只是形式统一?内部因素:①军阀派系林立,内乱不止。②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势力干涉。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8)1948国民政府政治演变

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军政”时期

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训政”时期

孙中山认为,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1948年)“宪政”时期主权在民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料汇聚:

制宪国大: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排斥民主党派,一党包办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非法!

行宪国大: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宣布进入“宪政”时期,因副总统“选举”之争而使党内派系斗争激化。国民党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阻挡不住崩溃的命运。——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独裁!革

命程序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井冈山根据地1927.10月,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创建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创建特色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土地革命(核心)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基地)内涵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10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探究二:观察右图,想一想为什么要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呢?①农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②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③在北伐战争的影响下,有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931年11月,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瑞金)。会议通过宪法大纲等法令,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3.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性质:工农民主政权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2.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3.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探究三:三三制材料: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农民和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1.背景及目的①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2.含义及内容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②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广大小资产阶级③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此前仅是工农民主政权);民主协商。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如何评价“三三制”原则?

①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②团结开明地主和民主人士,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保

证抗日战争的胜利

③三三制原则让共产党积聚了力量,同时也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④为此后新中国建立民主政权(政协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8)探究: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的原因?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边区政府(民国地方政府)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根据三三制原则,团结党外人士,组成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参议会选举产生不同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和国民党独裁统治作斗争。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最广大的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做出了调整。探究四·比较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比较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比较项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不同点指导思想斗争对象分布地区政权性质最终结果相同点工农武装割据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主要在江南地区主要在华北地区人民革命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丧失抗击大部分日寇,根据地发展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着眼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力量,都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三、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5)

截至1945年底,原伪满各省均接收完毕,东北解放区共成立10个省和2个特别市。……1947年5月至1948年末是东北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建设中,明确提出了解放区政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田茂纯《东北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东北解放区纸币(1945年发行)1.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先后在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地区建立。行政区设军事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2.《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小结角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背景1927—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逐步扩大。根据地初期称“边区”,后期称“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解放区日益扩大政权建设⑴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起来;⑵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制度探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⑴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⑵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制度苏维埃代表制度抗日民主制度,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大行政区制度历史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这些措施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光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届政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49★一届人大: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19541957★反右、左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革★文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被进一步削弱★82《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198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一院制;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1、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2、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的特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意义:①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人民的意志。②保证了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④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了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49195619781982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确立发展继续发展完善1993,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协商制度被载入宪法,走上了制度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的历史意义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3.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探究五: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不同点性质职能产生方式相同点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立法、任免、决定、监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①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明确规定:1949年《共同纲领》正式确认:1954年宪法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既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评价: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加强制度建设——如何认识?为、是、怎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③具体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知识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中国近代和当代政治制度演变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题型精准精练

精讲精练1.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精讲精练2.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治理能力的强弱B.社会制度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高低D.自然因素的影响精讲精练3.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精讲精练4.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精讲精练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