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目录H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H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1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17.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将其改名景德镇。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此设“浮梁瓷局”,明朝朱元璋在此设立洪武窑,顺治十一年(1654),设立景德镇官窑。材料反映出景德镇A.制瓷业源于北宋时期B.明清时期私营制瓷业衰败C.声名鹊起与官窑相关D.明清官营制瓷业发展迅速【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制瓷业【答案】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与史实不符,BD项与题意不符,材料表明北宋、元朝、明朝政府分别设立管理制瓷业的机构,反映了官府统一管理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题干三个王朝政府设立手工业管理机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5.“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主要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根据所学,“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反映的是重视商业的发展的主张,与重视农业发展的主张相矛盾。【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回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租佃关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盛行定额租制”“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中可知,江南地区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变化。所以答案选D。【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回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H1H2J232、(10分)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经济发展历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2分)(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2分)这种变化会引发哪些政治变化?(2分)【知识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宋代商业·古代经济政策·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第一问,结合材料信息“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纴”可知小农经济特点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第二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近代因素有纸币、票据、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第二小问可从经济政策、制度阻碍、自然经济角度回答。第三问,从陈启源投资办厂可知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兴起并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2分)(2)近代经济因素:纸币、票据、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2分)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封建制度的阻碍。(2分)(3)新变化: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分)政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兴起,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发展。(2分)【思路点拨】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和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3、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作为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正用焦炭炼铁的打铁铺,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A、3处B、4处C、5处D、6处【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中国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错误,这是雇佣关系,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这个时期是租佃关系;“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错误,玉米是明清时期才引进的;“有正用焦炭炼铁的打铁铺”错误,焦炭是南宋才使用的,这个时候是煤;“买了两块棉布”错误,棉布是元朝出现的,这时候是麻布或丝织品;“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错误,粉彩瓷清朝才出现,这时候应该是青白瓷或唐三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时在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基础上联系相关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10)】1、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元代户籍制度【答案】D解析: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户籍制度是古代中国统治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不具有缓和土地兼并、遏制社会贫富分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作用,A、B、C三项排除,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元朝的户籍制度的作用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11)】12.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所以答案选B。【思路点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很少有读书的机会;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甘薯、玉米的引进只能是提高男子的地位;明清时,我国经济重心已南移,D项不符合事实;宋朝,棉纺织业兴起,特别是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妇女地位提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11)】11.“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理解题干含义:一是土地兼并,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人民反抗与政府调整。题干所要求的正是政府的调整,并且是开创性的,北魏的均田制首开先河。北魏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应选C。【思路点拨】题干所要求的是政府的调整,并且是开创性的,北魏的均田制首开先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11)word版】3.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田主康海多租田人张文信知见人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土地制度【答案】D解析:题目中只涉及到敦煌地区的土地租佃,故A项错误;汉朝时期,农耕经济即在全国推广,与题目中的时间“唐代”不符,故B项错误;均田制彻底废弃于唐代中后期,与题目中的时间“唐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若……租价不了……罚”“若……不得田佃者……罚”等信息可说明当时蕴含着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租佃制度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浙江省温州十校(温州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11)】16.下列可以说明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技术的最早的材料应是A.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带B.古罗马《自然史》中记载的“中国产丝,织成绵绣文绮、运至罗马……”C.《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D.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知识点】H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AA项出现的含有蚕丝的绢片,是实物资料,反映了此时已经懂得了养蚕丝织的技术。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10)】26.A2H1H2O2(12分)学习历史,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很重要。这是一位学者整理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的书稿提纲。(1)请你依据他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6分)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1.生产新变化(1)农业:新农作物引进农业种植技术提高(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2.商品经济的发达:(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3)①(4)②(5)③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手工业:④(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⑤政治:⑥二.伊斯兰文明的扩展(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答案:工业文明的兴起·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一.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新变化1.生产新变化(1)农业:新农作物引进农业种植技术(2)手工业:纺织:棉纺织业取代桑蚕之业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2.商品经济的发达:(1)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构建(2)以日常消费品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发达(3)农业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4)巨大的商业资本活跃(5)白银成为主要货币(6)钱庄、票号等金融业务机构出现3.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手工业: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矿冶业(2)农业资本主义因素出现4.专制主义的统治:君主摆脱相权的纠葛,罢免官僚机构之首的宰相5.知识分子的新动向:从学术批判向政治批判转变,形成党、社6.城市居民运动:明:反对矿监矿税使的斗争清:苏州纺织工人罢工7.新思想的出现:经济:工商皆本政治:限制君权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2)请为他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简述理由。示例1:专制主义的统治应该抽出来,是中国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造成国人民主民权意识的缺失,不符合工业文明发展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趋势。示例2:应增加第8条,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气象或科技领域里的西学东渐,理由略。解析:(1)依据一定的视角观察整理历史脉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准确把握中国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结合明清之际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依据作者的思路补足空缺部分。(2)为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和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删掉第4条“专制主义的统治”,理由是明清君主专制强化不符合工业文明发展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趋势。也可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增加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气象或科技领域里的西学东渐等相关史实。【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10)】7.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北宋“不抑兼并”,农业渐趋衰退B.北宋“抑商”力度逐渐加大C.王安石变法“理财”,收效显著D.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繁荣【知识点】H1H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D解读表格信息,北宋时期农业税和非农业税的比重由60:40下降为28:72,这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北宋时期封建经济持续繁荣。北宋农业持续发展,A项表述错误;北宋时期“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是在熙宁二年实行的,不能体现天禧末年的变化,C项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10)】6.唐朝前期,大力推行均田制,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的土地,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关中农民均田所得最少最可能是由于A.关中不宜农业,土地、人口少B.关中动荡,农业人口大量南迁C.关中大量土地为地主占有D.贵族门阀干预,均田执行不力【知识点】H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答案】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均田制的基本内容。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关中大量土地为地主占有,所以政府无地可分,导致关中农民均田所得最少。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10)】5.汉字中许多形声、会意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读右图这个“耕”字,我们可以确知当时
A.土地私有得到发展
B.精耕细作开始确立
C.小农独立经营普遍
D.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知识点】H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答案】D解读“耕”字,左侧为耒,右侧为井。古代人耕曰耕,牛耕曰犁。据此可知当时使用耒为生产工具,使用人力耕作。这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H1H2J1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来源]——摘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材料三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论证毛泽东的“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知识点】古代经济·宋代商业·明清手工业·近代经济结构变迁【答案】第一问,首先找出材料一中的有用信息“汇票形式的纸币、私人金融家、票据、手续费(佣金)、经纪人、批发、零售、专业经理、公司、理财专家”等,这些都是近代商业因素。但要明确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中国没有实现从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第二问,由材料信息“民间私营手工业”“新型经营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进行概括即可。第三问,政治上从社会性质转变、经济上从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角度分析。参考答案:【思路点拨】高考注重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特点、影响;二是民族经济曲折发展历程;三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四是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4.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我国传统制瓷业、纺织业的高度繁荣,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符,排除;我国仍是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下列选项对研究汉代丝织业的发展,最具史料价值的是A.汉代字书《说文解字》有关纺织业的字中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三种典型的丝织刺绣:“乘云绣”、“信期绣”和“长寿绣”C.唐宋时代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和天鹅绒等都是对汉代纺织技术的沿袭与发展D.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称“中国产丝……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丝织业【答案】B解析:A项《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与题干信息无关。B项说明的是汉代纺织业的发展;C项涉及的是唐宋元明时期的丝织技术;D项《自然史》内容只是汉代丝织业发展的参考资料。故答案选择C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能力,解题时排除与题干信息无关选项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土地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田园山地,界至分明”,从本质上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D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小规模经营 B.分工简单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小农经济特点【答案】C解析:从材料描述中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就比较精细化管理了,故本题选C。ABD项俱与材料信息无关。【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依据所学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0)】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A.
穿着棉布的市民 B.
阅读《水浒传》的文士C.
吟唱京剧的艺人 D.
违反“海禁令”的囚犯【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棉纺织业【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时间属于元朝中期;棉布的使用是在宋元时期得到推广并且纺织技术提高;故选A。《水浒传》是明初的施耐庵著作的;京剧在清朝道光时期正式形成;明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10)】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耕作方式【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出现在春秋战国,所以A项错误。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在汉朝,所以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还是牛耕耕作方式,故C项错误;从春秋到清朝农耕仍旧采用传统的牛耕方式,所以D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理解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11)】H1H21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2分)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6分)材料三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3)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4分)材料四顺治年间本不“海禁令顺治年间本不“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人民版教材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黄遵宪《番客篇》广州十三行(4)根据材料一、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分)【知识点】古代对外贸易·唐朝对外贸易·明朝朝贡·清朝对外贸易【答案】第一问,从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特点有交通发达、范围广泛、政府机构等,第二小问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整体史观”,答题时可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角度思考回答。第二问,从“设置安西四镇……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可以得出政府设置机构对其保障作用,从“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他们不仅……重要作用”可以看出粟特人在其中的媒介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条件。第三问,由材料“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可知目的是政治目的为主;“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表明其影响为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即可。第四问,结合材料一、四及所学知识可从历史背景、政治政策、影响方面分析其不同点。参考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任3点6分)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2分)(2)条件:丝织技术先进,西方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唐前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政府设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等。(任意3点6分)(3)目的: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1分)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4分,答出2点即可)(4)不同:①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②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③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每点2分,共6分)【思路点拨】本题依托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考查古代商业及对外政策考点,隐性考查近代以来改革开放及历史巨变等社会热点。与此相关考点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11)】5、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上游中游下游西汉15.310.113.6东汉16.014.212.4唐代13.999.811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4.822.7明代11.124.293.6清代65.6132.8326.8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经济【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而我国政治重心是向东移、向北移的过程,排除C、D。A选项符合所学,但题干只涉及到长江流域(南方),并不能体现南北方的比较,所以,也不可选。因此,可以知道,我国经济重心不仅南移而且东移,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表格信息解读能力,解题时抓住表格涉及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人口密度比较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即可作出正确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10)】5.“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朱陈村村民从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机梭”“采薪”说明男耕女织,“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说明自己自足,所以D想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有效信息判断选项。【【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10)】4.《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资金耗费数量惊人)”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耗资多,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C【思路点拨】从材料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10)】3.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根源在于A.勤俭节约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知识点】H1O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材料表现了人们认为“种菜”(人事)会导致天降灾异(上天反应),这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表现。故选:B【思路点拨】根据材料描述现象提炼内在本质问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11)】A1H1R1R44.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周武王,始诛纣,八百栽,最长久”。——《三字经》“……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史记》(1)据材料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段时期经历了“有序——无序——有序”的历史趋势。(12分)材料二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此为楷模,建立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他说: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提出的法治主张及历史背景,(10分)指出为此进行的主要实践活动。(2分)材料三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为改变近代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民族备受欺凌,军阀混战不已,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中共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重建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民主革命期间是如何实践恩格斯的观点的?(2分)【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诸侯争霸·维新思想及实践·毛泽东思想【答案】第一问,材料一中文字信息“武王伐纣”等信息及“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康王即位,遍告诸侯”等表明西周实施分封制、宗法制,巩固了统治;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社会进入混乱无序状态;图片材料中“王者天下”及统一文字可得出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重建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第二问,由材料信息可直接概括出以西方法系为楷模,制定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为民立法,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实行法治必须做到“法立而必施,令出而必行”;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由专门独立的立法机构行使;司法独立。背景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回答。第三问,根据恩格斯“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等角度回答。参考答案:(1)趋势:①有序: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②无序:春秋战国由于铁农具、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出现诸侯争霸,社会陷入混乱无序局面;③有序: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重建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每点4分,共12分)(2)法治主张:以西方法系为楷模,制定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为民立法,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实行法治必须做到“法立而必施,令出而必行”;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由专门独立的立法机构行使;司法独立。(任答三点,6分)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民权思想的影响。(任答两点,4分)主要实践活动:戊戌变法。(2分)(3)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2分)【思路点拨】考点宗法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建立等在高考中有多省命题涉及,备考应关注;近代资产阶级寻求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实践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来源:全,品…中&高*考*网【【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11)】4.《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汉代A.勤俭节约是为官之道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D.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手段【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土地制度【答案】D解析:从身为丞相的萧何“置田宅”选择偏僻、不显眼的地方,以防后世被兼并势力“势家”夺走,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无关。【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10)】H1H225.(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6分)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4)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答案:(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管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主等早期“资本家”。(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然后注意语言组织。(2)本问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再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即可。(3)注意材料信息“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然后注意语言组织。(4)本问考查明清时期东西方对比,从表现和原因两个层次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展开阐述。【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宋朝、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10)】1.战国时期的韩非《韩非子·说林上》中指出:“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材料表明当时A.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B.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密切C.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鲁国的人善于编织麻鞋,其妻善于纺织素绢,想搬到越国去住的事。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只是强调鲁人对越国去没有用武之地,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后期,题干中涉及的时间是战国时期,D项排除。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的准确把握。H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18.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最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A.“列廛(chán居民区)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商业·市的发展【答案】D解析: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城区即市区”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A项“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表明商业活动有时空限制,排除;B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大街两边……至门十里,处处…各有…”关键信息表明商业活动无地域限制,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古代商业活动经历了有时间、空间限制到打破时空限制的历程,解题时对题干所给选学校进行正确解读并结合题眼“城区即市区”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政治环境(Political):官员致力于效法西方国家,引进西方工业企业模式。政治环境(Political):官员致力于效法西方国家,引进西方工业企业模式。经济环境(Economic):外国棉纺织品大量流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国内对机器生产的高质廉价的棉纺织品要求殷切。企业【【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H2I2J14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嘉靖《太康县志》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故宫博物院院刊》(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并谈谈你对“争言洋货”的认识。(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朝消费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外国商品入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答案】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恭逊),俭则固(寒酸)”“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的信息来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明朝历史发展历史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葡萄牙的高关税”“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以及工业革命后经济思想产生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参考答案:(1)消费观念:提倡等级、崇尚节俭到逾越等级、追求奢华的转变。(2分)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封建制度的衰落。(4分,任答对2点即可得4分。)(2)原因:邻国的高关税政策的影响;(1分)对殖民地掠夺的需求;(1分)重商主义的推行。(1分)影响;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金;(1分)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1分)(3)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商品产量增加;(1分)经济危机导致价格下跌;(1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评价:中国近代消费观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1分);存在一定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有利于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1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要完全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作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说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的史实,故本题选择D项。【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回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4.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说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的史实,故本题选择D项。【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回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H1H2J232、(10分)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并由此引发政治领域的相应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三:1872年,侨商陈启源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继昌隆缫丝厂。该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经济发展历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2分)(3)据材料三,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2分)这种变化会引发哪些政治变化?(2分)【知识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宋代商业·古代经济政策·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第一问,结合材料信息“农夫耕稼树艺……妇人纺绩织纴”可知小农经济特点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第二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近代因素有纸币、票据、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第二小问可从经济政策、制度阻碍、自然经济角度回答。第三问,从陈启源投资办厂可知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兴起并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2分)(2)近代经济因素:纸币、票据、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合同、利息、合股公司等、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2分)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封建制度的阻碍。(2分)(3)新变化: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分)政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兴起,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发展。(2分)【思路点拨】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和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已经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及【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材料中“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说明明代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其实质即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选C,AB两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D项“普及”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史实。【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要求“本质”进行分析。【【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10)】O2H2J1K129、(4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二: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1836-1838年(平均每年)1894年数量(万担)比例(%)数量(万担)比例(%)内销165.2976.78171.4844.32外销5023.22215.4455.68产量215.29100386.92100(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2分)材料三: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1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与失。(8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答案:(1)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4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壮大,经世致用思想兴起。(4分,任意一点)(2)现象:产生扩大,外销增长,比例超过内销。(4分)原因:列强侵略,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4分)影响:小农经济逐步瓦解(4分),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4分)(3)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4分)扩大工业品市场(4分)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4分)。得: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生产力发展。(4分)失:1958年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4分)解析:(1)“变化”据材料信息可分析出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初步确立答案。回答原因时,可结合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2)分析现象是要仔细观察茶叶在1836~1838年与1894年产量的变化,可分析出近代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再观察茶叶在1836~1838年与1894年内销和外销的比例变化,可分析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了内销。注意纵向横向的观察。回答成因时要考虑内因和外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考虑。影响据所学知识很好回答。(3)理由依据材料“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归纳出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概括出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概括出扩大工业品市场。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失时,要了解当时组织农民的具体做法包括三大改造中的对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据此评价分析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10)】4、《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答案】D解析:明朝初年,明太祖为防止海上的流亡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由题干材料可知,明成祖即位时即发诏令,“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随后又“下令禁民间海船”。材料可以证明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10)】3、河北邯郸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元代窑枕,上有“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A、商业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B、人们以财产来衡量人身份的高低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D、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人为财交见浅深”可知应为财产的多少可以窥见交情的深浅,显然是对封建社会中以商为耻观念的冲击,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B项中没有涉及身份高低的标准;C项中没有涉及货币;D项材料中没有表述。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正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10)】2、《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D、私营矿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从材料“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可以看出在保障官府优先的条件下是可以允许民间采矿的。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11)】13.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年)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外国文学史(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理论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植物压花实践艺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办公室礼仪与环境管理培训
- 徐州工程学院《手工艺产品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完善客户反馈机制计划
- 房屋按揭贷款合同三篇
- 邢台学院《高级英语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风险管理应对培训
- 信阳师范大学《计算方法与Matab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毕业设计——A2O处理城市污水
- 一年级语文多元性评价方案
- PIC单片机型号命名规则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第四单元第9课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制度
- 年产吨酸性蛋白酶的生产工艺设计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
- 变电站蓄电池更换作业指导书
-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