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第42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考纲要求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发展;②福利制度;③“新经济”的出现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②勃列日涅夫

改革;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本讲考点考点1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新变化考点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政策的变化(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a.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吸取了20世纪

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①凯恩斯主义

,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b.成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

期”。c.演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

象,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考点1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新变化误区警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概念阐释经济“滞胀”是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

济滞胀的新特点则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福利国家的发展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前提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提高特点(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2)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有立法和制度保证实质是由国家进行②国民收入

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评价(1)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社会稳定(2)造成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经济结构的变化(1)新经济的出现a.含义: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③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

增长模式。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

创新和管理创新。b.概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主要特征是低通货

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发展迅速。(2)第三产业的兴起a.概况:二战后,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

济的重要支柱。b.影响:第三产业的繁荣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思维启迪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

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

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在20世

纪90年代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什么?提示: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得到了长足

发展,赢得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术语必背(1)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2)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

担忧。主题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目的和影响◆史料呈现

史料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西方各

国的官方理论。……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①出于

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担忧。——《中外思想史》

史料2

②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

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史料3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

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③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

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

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读史指导(1)史料1摘自现代文献史料。史料主要说明了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另一方面是出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需要。①体现缓和社会矛盾。(2)史料2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强调维护公民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

责,从而进一步说明政府实行福利制度的必要性。②说明保证就业成

为政府的重要职能。(3)史料3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造成的消极影

响。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贫

困人群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③体现福利制度增加了财政负担,不利

于经济的发展。◆史料应用(1)史料1和史料2反映了福利制度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的

失业等问题,实质上是

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提示社会矛盾国民财富再分配(2)依据以上史料,分析福利制度的影响。提示积极作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稳

定社会秩序。弊病: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从而影响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全面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1.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1)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交纳、企业交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2)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各国发展不平衡,英国、瑞典、丹麦、德国等国水平较高。(5)发展程度较高,已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2.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实质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

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较低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

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实质上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

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3.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

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②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

部分来自社会福利,减少了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

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2)消极影响①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

担过重。②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典例

(2014北京文综)(节选)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

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

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

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

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

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

国家奠定了基础。(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

式。解题关键理解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实质。答案(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

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法: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解析(2)分析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应根据材料中的两

方面有效信息:一是二战对英国经济的破坏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二

是英国工党提出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民众支持。关于英国建立“福利

国家”的方式,据材料中的《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文

献,可以得出是通过立法和国家干预的方式。1.(2016北京东城测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接近5%,其中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更快,均创下

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经济保持高增长率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

率、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及较低的失业率,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

义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大繁荣时期”。造成这种经济发展局面的

原因是

()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效果②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促进③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的影响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答案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①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

是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取得一定成就后,为了抗衡大国干涉才开始兴起的

国际经济现象,与题干所述时间和背景不符,故②错误;战后美国主导建

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故③正确;从二战后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展,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2.(2016北京东城期末)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

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

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

)A.社会保障体系B.强化国防保障C.发展粮食生产D.劳动安全保护法答案

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的

“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反映了英国政府所采取的发展

经济、改善生活的措施;“安全网”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反映

了英国政府为防止社会矛盾激化而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故

选A。A3.(2016北京海淀查漏补缺)1981—1987年,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

有,国企职工减员60万,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1.5%下降到19

88年的6.5%。这可能发生于

(

)A.两极格局下的联邦德国B.处于经济滞胀时期的英国C.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D.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的苏联答案

B材料中“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体现了国家在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使经济出现了滞

胀,故B项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4.(2015北京西城二模)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

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

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

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B.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C.两极格局即将瓦解D.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答案

D由题干中的“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可知政府加强了对科技发展的干预,因此D项符合题

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于20世纪

90年代,A、C两项与题干中的“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间不符;B项不

符合史实。D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严重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严重困难,社会陷入危机边缘内容农业给予农民一定的生产资料,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开垦荒地;提倡种植①玉米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的收购指标,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

性计划指标;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工业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②重工业

发展较快,综合国力有所提高突破了旧经济体制消极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目标脱离

实际;急躁冒进,造成混乱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后来趋于保守,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国内局势失控特别提醒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

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

制度。思维启迪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

人”。请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掘墓人”是指他是一个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

家。“守墓人”是指他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术语必背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相继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方向性错误而最终导致苏

联解体。主题对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评价◆史料呈现

史料1

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

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①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

苏联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他对玉米的痴狂程

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

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黑

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②赫鲁晓夫

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史料2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

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③比前

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

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史料3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④党

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读史指导(1)史料1是现代评论史料。史料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综合评价,既肯定

其改革的积极作用,又认识到其改革的局限性。①反映了赫鲁晓夫改

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②说明赫

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最终还是做了“斯大林的守墓人”。(2)史料2属于现代评论史料。该史料是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认识。三

个阶段的增长率从横向看呈增长趋势,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从纵向看,数据递减,说明苏联经济出现严重下滑趋势。从侧面

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面临困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③体现改革成效

不大。(3)史料3属于现代评论史料。史料主要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失

误是不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

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④指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史料应用(1)史料1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没有突破

。史料2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

方面,

但改革后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提示斯大林模式工业(2)依据以上史料,谈谈苏联改革对我国改革的启示。提示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做

深入的剖析;同时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若不从国情出发,改革注定不

会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的缺失和经验教训(1)缺失: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

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

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

势逐渐失控。(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

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

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典例

(2017北京西城期末)1964年苏联政府宣布:部分重工业企业完成

国家下达的产量和盈利目标外,其他经济指标可自行制定,还可从利润

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苏联政府

(

)A.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B.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C.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D.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解题关键理解“其他经济指标可自行制定”的含义。答案

A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政府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所有制结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给部分重工

业企业以一定自主权,并不是下放管理权给加盟共和国,故C项错误;材

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故D项错误。A1.(2015北京东城期末)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下放企业管理权②大规模种植玉米③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④实施“加速发展战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实施“加速发展

战略”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与赫鲁晓夫执政的时间不符,排除含④的

选项,故选A项。A2.(2016北京丰台综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

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