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公园黑臭水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公园xx黑臭水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年xx月.区域概况2.1地理位置xx公园地处xx县东北部,位于xx线西南侧,距离xx县境内资水的支流夫夷水约1.5km。xx公园内xx水体面积5800平方米左右,水深最深2.6米,淤泥深度最深1.5m,塘体为自然形成。xx地理位置图如下:图2.1-1受污染xx位置卫星图及交通图2.2自然条件2.2.1气象xx县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均气温16.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4.9℃,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3℃。雨季出现在汛期4-6月,历年平均降水为545.4mm。7-9月是干旱时段,历年平均降水273.1mm。无霜期平均为286.4天,最长的1961年有30.8天,最短的1969年只有23.3天。冬季少严寒,夏季少酷暑。冬季,xx县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南下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湿冷。若以候平均气温≤0℃为严寒期标准,历年平均有0.8候,1969年最多有6候,自1960年以来,有11年没有出现。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平均为5.6天。从极端最低气温来看,≤-5℃的天数平均不到一天。但个别年份仍较寒冷,为1976年降霜18天,1977年1月30晚,出现极端最低气温-10.1℃。夏季,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和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据,温高湿重。若以候平均气温≥30℃作为酷热标准,历年平均为18候,1966年最有6候,也有少数年份未出现。从最高气湿≥35℃的天数来看,历年平均有18.6天。极端最高气温40.1℃出现在1963年9月1日,创历史最高记录。春末夏初多雨,盛夏初秋多旱。春末,副热带高压抵达华南,北来冷空气受阻于长江以南,配合南支西风旋活动的影响,xx县经常出现持续阴雨或大到暴雨天气,称为雨季。盛夏到初秋,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挺西伸,雨带北移,我县转受稳定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称为旱季。xx县雨季出现在汛期4~6月,历年平均降水为545.4mm,占年降水量46%,并强度大,平均每年3.5次暴雨,有2.6次出现在这一时段,如1988年6月16日,1994年7月18日,曾出现日降水量达163.3mm与180.5mm的特大暴雨。7~9月,是xx县干旱的主要时段,降水过程少,特别是暴雨少,历年平均降水273.1mm,占全年降水的21%,加之没温炎热,地面蒸腾都很大,以致辞不同程度的过干旱,几乎年年发生。据统计1960~2003年的44年资料,只有11年基本无旱。1998年6月29日~1999年4月24日,该县遭受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在长达301天的干旱内,没有出现过一次大雨降水过程,致使全县所有水库的水位都下降到死水位以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水荒。2.2.2地形地貌xx县地处xx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南部xx山脉与东部xx山脉相接;中北部xx岭石灰岩低山突起,喀斯特地貌发育,背部地势低缓,红土岗地发育。地势南高北低,xx山脉越城岭余脉伸入县境东南部,最高峰xx海拔1454.9米,北部资江河滩海拔210米。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山地、平原、岗地兼有。丘陵占总面积43.7%,山地占20.62%,平原占23.66%,冈地占10.92%。2.2.3水体规划区域周边为城市建设用地,无水系经流或汇入,长期处于不流动状态。3.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项目背景xx公园地处xx县东北部,位于xx线西南侧,距离xx县境内资水的支流夫夷水约1.5km。xx公园内xx水体面积5800平方米左右,水深最深2.6米,淤泥深度最深1.5m,塘体为自然形成,该塘长期处于不流动状态,加上公园生产用水直排、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经过长年累计,最终使该塘水体成为黑臭水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及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xx现状水质为Ⅳ类偏Ⅴ类,根据xx市政府和环保督察组的要求,该水体治理目标为IV类水标准。3.2项目建设必要性3.2.1水体自净能力低xx公园xx水域生态脆弱,自净能力较低,其水域生态群落未完全建立,公园生产用水直排、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且水体长期不流动,水质恶化情况较为严重,已形成黑臭水体。3.2.2满足景观环境用水的需求xx公园为市民公园,其水体作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结合公园实际情况,xx水质应达到娱乐用水的要求,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娱乐用水区需满足地表水IV类的要求,即总磷≤0.3,氨氮≤1.5,总氮≤1.5,COD≤30,溶解氧≥3.0,粪大肠杆菌≤20000,而目前xx公园整体水质评价为水质为IV类偏V类的死水,且随着散排和雨水的泻入,湖水有恶化的倾向,亟待改善。3.2.3满足群众的强烈愿望目前xx公园整体水质为IV类偏V类的死水,目前水体生态脆弱,存在有生活污染、地表径流等的持续性污染源,已形成黑臭水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及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xx县的整体形象。随着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xx公园白水塘的治理亦是群众的强烈愿望。

4.水质分析受污染xx水体面积5800m2,平均水深约2.6m,淤泥深度平均深度1m,最深1.5m。水质为IV类偏V类的死水,目前河道两岸垃圾遍布,水体污浊不堪。图4.1-1受污染塘体现场照片4.1外源污染(1)点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垃圾的直排、散排;公园废水排放;散养畜禽或公园飞禽类废水排放等。(2)面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包括暴雨径流、农业面源污染、道路初期雨水等。(3)二次污染水域的二次污染包括植物残体腐烂等。4.2内源污染xx经过多年的承包渔业养殖及周边外源污染,淤泥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污染的底泥层超过水体自净负荷,直接导致了该水体“黑臭”的表现;同时,xx水体为自闭水体,该水系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水体流动性极差,溶解氧不达标等等原因导致了xx污染现状。4.3生态系统受损自然水体是一个具有自我补偿、自我修复功能的自然生态体系,平衡稳定的生态群落结构具有可持续性,可实现系统的自愈和循环,其构成包括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藻类等。水域水质恶化,且自然条件下不可逆时,说明其生态系统的某一链节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系统的破损。

5.技术方案5.1水质净化机理受污染水体水质得以净化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自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狭义的水体自净作用指的是水体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净化的作用。水体自净可以发生在水中,如污染物在水中的稀释、扩散和水中生物化学分解等;可以发生在水与大气界面,如酚的挥发;也可以发生在水与水底间的界面,如水中污染物的沉淀、底泥吸附和底质中污染物的分解等。水质净化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种类型。5.1.1物理净化水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混合和沉淀等过程而降低浓度。污水进入水体后,可沉性固体在水流较弱的地方逐渐沉人水底,形成污泥。悬浮体、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释,浓度逐渐降低。5.1.2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降低浓度。如水中铁、锰等重金属离子氧化生成难溶物质,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随水漂移而稀释;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质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污物,随水流移动或逐渐沉降。5.1.3生物净化生物净化又称生物化学净化,是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后,即产生分解转化,并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中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用于自身的繁殖,转化为微生物机体;另一部分转化为无机物。微生物又成为原生动物的食料。这样,有机物逐渐转化为无机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净化。影响水体自净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域水文、地形等条件;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水温和复氧(大气中的氧溶于水体中)状况;水化学条件,以及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这几种过程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体净化以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综合过程为主。由于生态的破坏、污染的侵蚀等造成生态失衡,微生物生境受损,导致自净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微生物是水体得以自净的主要功能机体,自然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其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微生物菌群共同作用,实现水体污染成分的分解、降解和消耗,确保水质清洁。其作用机理如下:图5.1-1微生物作用机理图5.2水生态重建与恢复过程水质净化与水环境生态系统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完善、协同的水生态系统有助于水质净化和水体改善。自然条件下,水域水质的改善,其实质是通过恢复植物群落,提供生物生存环境,通过微生物来消解污染,通过底栖动物及节肢动物清理残体实现自净,再利用食物链顶层结构来控制下层链组织的过程。因此,植物、微生物、动物及水生环境都成为水域生态环境重要的链节。上述组成要件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即会被打破。依靠其自我修复能力,该平衡即会恢复,问题持续的话,生态系统即会走向某个极端,进而造成水环境系统的崩溃,造成水质的恶化。因此保障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实际上就是维系水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可持续。水域生态五段理论是指导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的经典理论,其正反两序即是水域生态修复或者损毁的阶段进程,因此在指导项目实施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图5.2-1黑臭阶段图5.2-2藻型浊水稳定态图5.2-3藻-草共存阶段图5.2-4草-藻共存阶段图5.2-5草型清水稳定态5.3xx工艺设计本方案推荐使用塘体周边生态拦截+曝气增氧+水下生态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逐步改善水质。5.3.1底泥清淤本次设计清淤范围为xx公园xx塘体,清淤面积为5800m2,清淤深度0.8-1.2m不等。设计原则本工程工艺技术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工程底泥综合利用以及安全处置技术、环保、安全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论证,为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本工程坚持以安全处置为主、综合利用为辅的原则进行底泥治理;3.方案实施后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污染等);4.方案设计时必须以不影响xx防洪泄洪为前提;5.底泥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高效节能、管理方便;6.一次规划、一次建设,以节省前期投资,降低建设成本;7.底泥回填与岸堤建设要与区域地形、地貌相协调;8.注重底泥处理的安全卫生与施工组织设计,缩短建设周期,减轻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二、底泥治理技术湖泊底泥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底泥清淤、脱水干化等技术。(1)底泥清淤技术底泥清淤技术方案的选择主要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底泥成分等因素。池塘常见的底泥清淤方式有绞吸船清淤、反铲挖机清淤、人工清淤3种方式(3种清淤方式对比见表5.3-1)。通过对适用范围、清淤彻底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等因素,本方案拟在xx采用反铲挖机清淤结合人工清淤方式。表5.3-1清淤方式对比表序号项目绞吸船清淤反铲挖机清淤人工清淤1适用范围水域面积较大的湖泊或河流水域面积相对较小的湖泊或河流小型溪流或河道,淤泥量较少2清淤彻底性彻底无法清除含水率高的淤泥不彻底3作业连续性连续断续断续4对水体搅动小大大5底泥输送方式管道泵送罐车运送罐车运送6作业快速性快慢慢7作业成本低高较高8底泥输送成本低较高较高9二次污染问题采用环保绞吸船方式,很水体搅动小,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枯水季节施工,尽量减少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严重三、底泥脱水技术xx底泥含水率中等,表层为淤泥,中层为粘性土质,底层为岩土。底泥必须经过脱水处理后才能继续进行其他处理。目前,常用的底泥脱水技术包括:1、机械脱水机械脱水技术原理就是利用过滤介质两面的压力差,强制性地使污泥水分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形成滤液,使固体颗粒物质截流在介质上,形成滤饼,从而达到深度脱水的目的。主要的机械脱水技术有真空过滤、板框过滤、带式过滤等。真空过滤机连续进泥、连续出泥,运行平稳,但附属设施较多,投资较高,脱水率20~40%;板框压滤机为污水厂常用污泥脱水设备,过滤推动力大,泥饼含水率较低,进泥、出泥具有间歇性,生产率较低,脱水率20~55%;带式过滤机是新型的过滤机,有多种设计,脱水原理也不同(重力过滤、压力过滤、毛细管吸水、造粒),但均设有回转带,一边运泥,一边脱水,或只有运泥作用;离心脱水机,由内、外转筒组成,转筒一端呈圆柱形,另一端呈圆锥形,转速一般在3000转/分左右或更高;离心脱水机连续生产和自动控制,卫生条件较好,占地小,脱水率为15~20%。2、物理热干化脱水天然气干化、热油干化和太阳能干化是最常用的底泥干化技术。由于天然气干化和热油干化需要建设专门的工厂和设施,投资较高,不适合应用于本项目采用。太阳能干化的占地面积较大,干化时间过长,难以满足本工程实施的要求。3、生物干化技术通过在底泥中加入稻草、秸秆等纤维素含量高的物质以及发酵菌种,采取生物发酵方式实现底泥干化。该方式适用于小型池塘及河道的淤泥干化处理,投资小但干化时间长,适合应用于本项目。综合考虑经济性、脱水效果和时效性等因素,本方案考虑采用生物干化技术。生物干化技术将设置干化沉淀池,干化沉淀池可设置于后期建设生态沟渠区域,与xx之间设置围堰,形成沉淀池,用于自然沉淀干化淤泥;淤泥干化池底部需布滤水管道及铺设10cm碎石及滤布加快干化效率。总体治理路线综合以上技术方案的比选,本工程拟采取“反铲挖机清淤和人工清淤+生物干化+回填河滨护岸”的技术路线,具体如下:选在当地枯水期(每年10月到来年2月),首先去除岸坡周边的植被、杂草,采用反铲挖机清淤,用淤泥泵或挖机送至淤泥干化池。脱水后添加药剂处理,回填至环塘护岸工程,回填岸坡,稳固坡面,作为种植土,同时用于附近岸坡需要整修处,回填覆绿。该技术方案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工程可操作性强、成本控制有力等特点。5.3.2生态拦截1、清淤根据现场的情况,拟采用分段围堰法施工。围堰后,将围堰上游的溪水,经提升后采用临时管线排入下游河道,并采取措施减少对下游河床措施的扰动。以50m为一个工作渠段上一个渠段的清理完工后,再转入下一个渠段,逐段完成清理。图5.3-1围堰施工示意图由于该工作河段总长仅500米,清淤污泥量也较少,在小溪沟附近寻找便利场地经简易处理后即可作为上岸淤泥的暂时存放地,淤泥需要及时由拖运车辆运走。2、生态沟渠针对xx入塘水沟改造成生态沟渠,沟渠两侧采用生态护坡的形式,沟渠内种植湿地植物。(1)生态护坡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人工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平铺草皮、生态袋护坡、网格生态护坡等。表5.3-1主要生态护坡技术优缺点对比序号护坡类型简介优点缺点1人工种草护坡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2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①固土保水能力低,容易形成径流沟和侵蚀;②施工者容易偷工减料做假,形成表面现象;③因品种选择不当和混合材料不够,后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冲沟。3客土植生植物护坡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将保水剂、粘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植物纤维、泥炭土、腐殖土、缓释复合肥等一类材料制成客土,经过专用机械搅拌后吹附到坡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层,然后将选好的种子同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营养液经过喷播机搅拌后喷附到坡面客土层中。①可以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②客土与坡面的结合牢固;③土层的透气性和肥力好;④抗旱性较好;⑤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施工简淡,工期短;⑥植被防护效果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就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法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岩基坡面、风化岩及硬质土砂地,道路边坡,矿山,库区以及贫瘠土地要求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边坡坡度大的地方,已经长期浸水地区均不适合。4平铺草皮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成坪时间短、护坡功效快施工季节限制少。适用于附近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由于前期养护管理困难,新铺草皮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灾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5生态袋护坡生态袋护坡,是利用人造土工布料制成生态袋,植物在装有土的生态袋中生长,以此来进行护坡和修复环境的一种护坡技术。透水、透气、不透土颗粒、有很好的水环境和潮湿环境的适用性,基本不对结构产生渗水压力。施工快捷、方便,材料搬运轻便。由于空间环境所限,后期植被生存条件受到限制,整体稳定性较差。6网格生态护坡网格生态护坡,是由砖、石、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等材料形成网格,在网格中栽植植物,形成网格与植物综合护坡系统,既能起到护坡作用,同时能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网格生态护坡将工程护坡结构与植物护坡相结合,护坡效果非常好。其中现浇网格生态护坡是一种新型护坡专利技术,具有护坡能力极强、施工工艺简单、技术合理、经济实用等优点,是新一代生态护坡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由表5.3-1各类型的生态护坡优缺点对比,本工程最终选择网格生态护坡。实施步骤大致为:1)坡面清理平整;2)钢筋铺设;3)网格模板套至于钢筋上;4)浇铸网格并养护;5)植物种植。(2)沟渠建设本项目的生态沟渠设计参照了《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构建技术规范》(DB3205/T157-2008)。渠体的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宽1.5m,底宽1.0m,深0.6m。两侧沟壁和沟底均由蜂窝状水泥板组成(见图5.5)。水泥板规格为60.0cm×50.0cm×5.0cm(长×宽×厚)。植物是生态拦截型沟渠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沟渠中的植物可由人工种植和自然演替形成。沟壁植物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辅助种植如狗牙根(夏季)、黑麦草(冬季),沟中种植夏季如空心菜、茭白,冬季如水芹。也可全年在水底种植菹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渠底渠底1.0m渠壁渠梗0..6m正常水位0.5m加大水位0.55m最低水位0.2上宽1.5m图5.3-2生态沟渠断面示意图图5.3-3蜂窝状水泥板图5.3-4小溪河生态沟渠效果示意图5.3.3曝气增氧(联排式潜水曝气及微生物循环)该技术通过激活、培育、扩繁原位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在线循环系统,均匀投配至项目水域,以提高水域中微生物菌群的数量,提高污染物降解效果,解决水体COD、氮、磷不能达标等问题。图5.3-5联排式潜水曝气图5.3-6提水式喷泉曝气设备工艺设备特点a、占地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简单;b、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节省管网投资c、远程监控及自动化设计,运营维护成本低;d、模块化组装设计,安装、运输、升级高效;e、针对地区温度低的特点,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保温措施;f、封闭式设计,防止气味挥发,杜绝二次污染;g、专业化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5.3.4水生态构建通过工程手段恢复水下生态系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解氧(DO)含量,提高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污染物与沉水植物之间的关系是:*1微生物:利用溶氧,分解污染物,产生CO2,降低悬浮物(SS)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提供条件。*2植物体系:吸收营养物质,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增长。微生物与植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PIMA-oline技术基于微生物供给、循环和植物群落构建,解决了水体自净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微生物、植物、溶解氧、水体透明度,且通过循环,实现了几相的动态平衡。xx公园xx水生态构建主要3部分组成,包括沉水植物系统、微生物系统及水生动物系统。(1)沉水植物系统根据沉水植被中适应低光照、耐污染先锋种的选择,并考虑景观水体要求和将来的欣赏需要,设计水域周边种植80%面积的常绿苦草作为沉水植被修复的优选种。图5.3-6水下植被群落常绿苦草植株高度20-70cm不等,根据水深、透明度等生长条件而又差异。根据前期工程经验,在水深2.5m左右的水域环境下,常绿苦草的植株高度约70-80cm,其植株不出水,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净化处理效果,易管理。常绿苦草不仅具有较强耐污、净化功能,具备纤维含量少、叶面脆嫩的优点,也是一种观赏水草,而且是各种水生动物最好的植物性饵料。其配置比率为80%面积,植株规格为10~20cm,配置规格为10~12株/丛,16丛/m2。为强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净化吸收能力,根据季节性变化,在水域边缘与中部之间区域配置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该种水下森林植被相对水下草皮体型较高,并且颜色鲜艳,在净化水质的前提下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够提高水下植物景观的立体性。该类群沉水植物包括在冬季有较好处理效果的黑藻、金鱼藻、水盾草等。为配合公园整体生态景观的构建,本项目设计会在不同区域配置点缀一些景观植物如睡莲、皇冠草等。(2)微生物系统工程上,一般采用微生物菌源接种的方式快速培育水中的微生物群落,使其迅速满足工程需求和效果。常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颤菌、黏菌或综合性EM菌等。传统的微生物接种,是通过向底泥或水中投放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落,通过微生物的呼吸发酵,将有机物等容易造成底泥的物质迅速分解成CO2和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使污染水体得以净化。(3)水生动物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完善的生物链群,水生动物是水域食物链的顶层结构,起到主导、调控整个生态群落的作用。控制鱼类的数量,构建健康的食物网结构,是建立水态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依据完善生物链、提升景观效果原则,同时注重生态的安全性,以本地具有的鱼类品种为主,包括草鱼、青鱼、鲢鱼、乌鳢、鳜鱼、黑壳虾、沼虾等。5.4xx方案布置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考虑布置如下:图5.4-1系统布置图1.生态拦截沟2.滨水植物带3.沉水植物带4.曝气增氧设备5.植物浮床6.环保清淤(绿圈面积2000m2,清淤深度1.2m,外圈面积3800m2,清淤深度0.8m)7.生态游步道6.项目风险分析xx公园xx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实施的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6.1工艺的选择xx公园水质保障的途径多样,项目工艺选择的基本原则应明确为:技术成熟、造价成本低、后期维护成本低、维护管理简便、水质达标、环境无害、可实现持续发展。综合分析xx公园水质保障实施方案,采用生态技术方式,技术成熟,后期维护成本低,管理简便,造价适中,环境恢复期短,改善后的水体人体可接触,辅助以良好的后期维护管理,可实现水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符合xx公园发展规划和实施原则的。6.2技术可靠性分析环保生态领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质保障的技术多样,针对xx公园水质保障这种市政、公益项目,项目的技术可靠性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简单、无技术壁垒、无专利产品、无特殊零部件、有众多的实施案例等方面。6.3施工操作性分析本项目为生态环保项目,实施过程应多考虑绿色、低碳。综合分析推荐的生态方案无大型构建或构筑物,带水施工,无额外的试剂药剂添加,无环境和施工安全的风险,具有施工可操作性。6.4运行管理可靠性分析项目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关系到后续的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等,因此需选择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维护管理简便的项目工艺。综合分析所推荐的生态工艺,其后期维护主要为水面保洁、植物残体的收割、水质监控与突发情况的应对。一般的运营维护公司或园林养护公司均可完成操作。

7.环境保护7.1设计依据及标准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⑺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⑻国环字(87)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⑿《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2项目概况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个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建设项目,是一个从县城现状出发,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考虑县城的发展需要,使黑臭水体的治理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建成后能真正起到保护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惠民工程。本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规程和标准要求,把“清洁生产”落实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和资源,严格按照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实到设计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减轻以至避免对环境的影响。这里仅从工程的角度对此做初步的定性的评价,以供决策参考。7.3污染因素和防止措施(1)水环境影响: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产生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项目为市民公园,项目实施应避免投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试剂、制剂等;本项目实施无大面积的场内运输,无扬尘。(3)固体废弃物:项目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处理;(4)噪声:项目实施过程噪声污染小;(5)二次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垃圾等,对工地污水应搞好导流、排放,清洗材料或设备的污水经沉淀后,尽可能循环利用。工地食堂污水应进行隔渣隔油初步处理后排放;对于粪便污水应排入临时化粪池进行处理。(6)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组织文明施工,减少建设期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严格实施上述建议措施,使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到城市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8.劳动保护与水土保持8.1劳动保护8.1.1设计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及其附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编写提要;⑵《有色金属工厂安全卫生设计规定》(试行);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⑷《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007);⑸《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⑹《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⑺相关专业设计依据中有关安全技术的规程、规范。8.1.2安全生产制度施工期间要求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操作规程》(JGJ33-86)、进行施工,并建立如下安全制度:⑴、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施工生产纪律,成立以各层主要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领导小组,由专职安检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⑵、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坚持每天进行班前安全生产讲话,确保施工生产安全。⑶、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单位应编制适用于本项目的安全技术交底书,下发项目队严格执行,并由安检工程师负责监督执行。⑷、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作业班组安全员坚持每天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施工队安检工程师每周进行一次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上级安监部应每月派监察人员到各施工现场检查安全施工落实情况。⑸、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8.1.3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包括建设期及运行管理期,其内容如下:⑴、建设期的安全防范措施①编制和执行各种有关施工安全的政策大纲,明确各方面应负的责任;②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对事故和偶发事件作报告;③颁发和使用安全设备和安全帽、安全鞋等;④制备安全工作实物(如脚手架、壳子板和开挖支撑等);⑤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检查员。⑵、运行维护期的安全防范措施①制订紧急反应计划;②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检查员;③制订安全管理系统(体制);④定期对所有职工作医疗检查;⑤颁发和使用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耳护套、工作服、气体检漏器等。⑥在注重业务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操作人员要熟知安全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应坚守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遇到维护保养需要下井进行维护工作,必须经安全交底后方可进行;下井工作前,首先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报警仪进行监测,采取必需的通风措施,安全条件具备后方可工作。作业中连续监测池内井下毒气浓度,不符合工作要求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井下作业必须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人、安全道、抢救人员,作业人员不少于2名到4名;特别强调井下池内作业过程中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确实需要明火作业时,必须经运行部安全主管批准后,才能进行。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措施⑴、防止电气伤害为保证检修人员和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对各种等级的电气设备的对地距离,操作廊道尺寸,严格按规程规定设计,在高压电气设备的周围,按规程规定设置栅栏和遮拦,为防止雷电击伤应设有避雷装置及接地保护装置。⑵、防止机械及其它伤害在转动机械设备的外露部分应设有防护罩或遮栏,在容易发生烫伤的设备管道上加保温措施,楼板的吊装孔和地坑的周围设有围栏。各生产性构筑物均设置便于行走的操作平台、走道板、安全护栏和扶手,栏杆高度和强度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以上措施能有效的防止人身伤害。对各种剧毒品、易燃品和强腐蚀性药品储存在危险品库中,库房内设置必要的通风、防潮、防火等安全设施,由专人保管。保管、使用和失效处理均严格按照国家公安部门的规定执行,确保万无一失。⑶、防振及卫生措施对于转动设备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本工程由于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运行人员可大部分时间在控制室操作,对控制室的设计,拟采用隔音处理。⑷、工作休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考虑安全、防火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将全厂办公值班区与生产区、污泥处理区分开,并用绿化带将其隔离。为保证运行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设计有专用的休息室和倒班宿舍,同时设计中考虑男女职工分别同时使用的专用浴室,以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卫生条件。⑸、防暑防寒当环境温度超过或低于一定范围时,会对人体及设备产生不良影响。为防范暑热,在值班室设置必要的风扇空调装置。为防范冬季低温严寒,对设备及管道则采取必要的防冻保温措施。采取了上述一系列安全措施和卫生防护措施后,工程场所能满足工程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标准。8.2水土保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要求,防治水土流失。8.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2005年修订);(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8.2.2防治目标(1)根据工程建设特点,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目标为:(2)扰动地表治理率:100%(3)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100%(4)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1.0(5)水土流失控制率:95%(6)植被恢复系数:100%8.2.3水土保持措施修建临时性围墙封闭施工,将水土流失尽量控制在项目区内进行防治。既有利于阻挡水、土外流,防止对四周造成危害,又有利于施工管理。划定表土临时堆置区。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表土资源,提高工程绿化时的造林成活率,减少工程绿化的造林成本,须设置表土临时堆置区。并对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在项目场地平整前,剥离场内部分表层腐殖土并集中堆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护,待工程基本建成后将腐殖土覆盖在绿化区域。

9.节能9.1工程特点施工过程和运行过程节地、节电、节油、节水和节材工作,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项目本身是澧南镇道水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治理重点在沟渠清淤及岸坡整治,在节能降耗方面应该突出重点,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示范。9.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77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改委2016年第44号令);4、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的通知(湘发改环资〔2017〕22号);5、《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6、《xx省用水定额》(DB45/T388-2014)9.3施工期能耗分析根据工程特点,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首先立足于国内现有的施工水平,同时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在有条件的区域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根据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强度和施工难度以及工程区地形和地质条件,择优选用电动、液压、柴油等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机械设备,避免设备的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机械设备的功效,以满足工程进度要求,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施工的连续性、资源布置的均衡性和合理性,在分段清淤、治理沟渠过程中,应总结施工过程中工程经验,通过反复论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使进度计划更趋合理。该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以油耗和电耗设备为主。其中沟渠清淤工程以油耗设备为主,施工抽水、排水、曝气增氧等项目以电耗设备为主。9.4施工期建设管理的节能措施根据本项目的施工特点,在施工期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搞好施工组织设计,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合理布置施工机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2)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联系运行。(3)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做好资源平衡,避免施工强度峰谷差距过大,充分发挥施工设备的能力。(4)内源治理的清淤和构筑物基础开挖,要做好施工场地便道,确保道路畅通,减少堵车、停车、刹车和陷车事件,从而节约燃油。(5)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节能教育;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节能管理机构,实时检查监督节能降耗执行情况,根据不同的施工时期,明确相应的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和节能目标。

10.组织机构及人力配置资源10.1组织机构10.1.1实施原则与步骤1、项目的实施首先应符合国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2、建立专门机构作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3、项目实施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执行以及对内、对外谈判、联络等各项工作;4、项目的履行单位应与项目执行单位签订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5、项目执行单位应与项目履行单位协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并于履行前通知有关各方。6、项目执行单位应为履行单位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项目履行单位也应服从项目执行单位的指挥和调度。10.1.2组织机构由于本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xx公园xx黑臭水体进行治理,相应运行时间较短,且运行时间较为集中,建设期内需要较为齐全的人员投入,其余时间所需养管维护人员较少。如果按照河流清淤的建设标准确定人员编制,势必造成非施工人员的浪费,增加不必要的工资成本。针对以上特点,本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下设技术部、工程部和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负责财务、行政、运行调度、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技术部负责技术管理及安全环保工作;工程部负责施工组织、施工人员的管理、设备及构筑物的维修保养等。10.2人力资源配置本项目设项目经理1人,下设技术负责1人,工程管理1人,综合管理1人。结合实际需要,确定现场巡查定员1人,1组,确定具体岗位人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详见表10.2-1。表10.2-1项目定员表单班人数每日班次合计人数项目经理111技术负责人111工程管理111综合管理111现场巡查员111合计5

11.投资估算11.1编制说明本投资估算包括项目的土建及相应的配套设置的工艺设备、公用工程及工程所需的其他费用、预备费等全部费用。11.1.2编制依据(1)《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四册排水工程HG247-104-2007)(2)《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xx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及<xx省建设工程消耗量标准>的通知》(湘建价〔2014〕113号)(3)《xx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2014年)(4)《xx省建设工程消耗量标准》(2014年)(5)《xx省安装工程消耗量标准》(2014年)(6)类似工程概算技术经济指标及概算资料1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建筑材料:采用xx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的《建筑材料市场指导价格》;(2)设备购置:按设备生产厂家报价,综合考虑设备运杂、安装费;(3)管材:按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