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生物实验(原卷版+解析)3_第1页
专题四生物实验(原卷版+解析)3_第2页
专题四生物实验(原卷版+解析)3_第3页
专题四生物实验(原卷版+解析)3_第4页
专题四生物实验(原卷版+解析)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生物实验[考点导航]生物实验探究⭐⭐生物实验设计⭐⭐[生物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解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滤纸编号溶液成分1淀粉酶溶液2淀粉酶溶液+稀盐酸3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4稀盐酸5稀碳酸钠溶液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1号其次,2号清晰区面积最小,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填滤纸编号)进行对照。(3)实验结果表明,(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兴趣小组将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酸碱性强弱绘制成柱形图,请将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下的柱形图补充完整。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实验条件检测项目水分蒸腾量矿质元素含量变化N元素XY…甲较强的光照m1n1乙较弱的光照m2n2(1)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2)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数据处理】(3)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方式处理。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实验反思】(4)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来进行实验。=已知酶的活性会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请回答:(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37℃温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A.①④②④③⑤B.①④②③⑤C.①②④③⑤D.①③②④⑤(2)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号1%淀粉溶液1%稀硫酸蒸馏水碘液1号2毫升01毫升2滴2号2毫升1毫升02滴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第3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摄氏度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如果硫酸根离子不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两支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金老师认为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小金老师认为只要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其他保持不变就可以了。(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的溶液是。(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没有变蓝。请解释缘由:。[生物实验设计]为了研究“不同色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中垫有二层湿滤纸:②选取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莴苣种子400粒,随机平均分四组,分别放入培养皿中:③分别给予4个培养皿不同的光照,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周后结果如下表:培养皿甲乙丙丁光照条件用黑纸遮光照橘红光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照橘红光一周后萌发的种子数/粒0994098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2)实验中每个培养皿放入用100粒种子的目的是。(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最为全面的结论是。满江红、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满江红、金鱼藻联合种植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污水的净化效果。(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材料:满江红、金鱼藻若干,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无色透明塑料桶若干、便携式磷酸盐检测仪及其他实验所需的仪器。(2)实验前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的目的是。马铃薯是大家喜爱的一种食材,但马铃薯保存过程中常会变绿而导致其中龙葵素含量升高。查阅资料可知:龙葵素是一种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按照国家标准,每100克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超过20毫克就对人畜起毒害作用,那么表皮部分变绿的马铃薯能否食用呢?为了解决疑问,小明选取一个小面积表皮变绿和一个大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组别样品检验部位每100克样品中含龙葵素质量第一组小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绿色表皮34.12毫克除去绿色表皮后的表层(略有绿色部分)23.36毫克样品的中心部分(黄色)4.85毫克第二组大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绿色表皮112.5毫克除去绿色表皮后的表层(略有绿色部分)27.12毫克样品的中心部分(黄色)5.12毫克(1)小红认为实验存在缺陷,要使实验结论更可靠,该如何改进?。(2)结合实验可知,如何通过外观判断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的多少?。(3)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变绿的马铃薯能否食用并说明理由。。调查称,某些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服装采用的材料中存在全氟辛酸。全氟辛酸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可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近年最新研究表明全氟辛酸被确定为“对人类可能致癌”的物质。实验人员为了检测其毒性,利用小鼠进行研究。那么到底多少用量的全氟辛酸会对小鼠产生完全致命(十五天内100%死亡率)的毒性呢?研究小组对全氟辛酸毒性进行了检测:【实验材料】昆明种小白鼠40只。【实验步骤】①将小白鼠随机等分为A、B、C、D四组,常规喂养。实验前让小白鼠在同一实验环境中适应5天。②取全氟辛酸(以下写作PFOA)纯品,以1千克植物油为溶剂,分别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药剂。然后用灌胃针将各组药剂分别灌入小鼠体内。③染毒后继续禁食3小时,并记录动物出现的症状与死亡情况,观察期为15天。④实验结束时,将存活的小白鼠处死并解剖。【实验记录】组别剂量/(mg/kg)动物数/只死亡率/%A2151010B4641060C10001090D215010100(1)选取的昆明种小白鼠的要求是。(2)该小组在实验设计中存在明显漏洞,改进的方法是。(3)改进方法后,为了更精确得到使小白鼠半月内完全致命的毒性剂量,你的处理方法。

[猜押题专练]1.如图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①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将透明塑料袋、药品等按图示装置连接固定好;③光照4小时,取下叶片A和B,将叶片进行褪色处理、清洗;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现象。⑤选择几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重复以上实验。(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的目的是。(2)B为A的对照组,在B中应加入。(3)假如实验的结论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预测步骤④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如表中是该同学完成的实验及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做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幼鼠的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每组取1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完成实验,幼鼠的数目不能太少的原因是。(2)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的作用。(3)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为什么?。(4)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组幼鼠会提前成熟。组次处理方式幼鼠增重A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40%B不注射25%C饲喂与A组等量生长激素25%3.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甲组乙组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一株同种红叶石楠一株环境条件阴暗、适宜温度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1)此实验的甲组是(填“实验组”或“对照组”)。(2)老师看了小科的实验方案后,认为该方案还存在一点不足,请你帮助小科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3)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4.小科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稳定。②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内,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2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③若将该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在不考虑温度、大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交流与讨论】(1)若以每小时释放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则在有光的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mL/h。(2)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那么影响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实验反思】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小科用塑料薄膜将花盆中的土壤密封,以排除对实验的干扰。小科改进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5.海藻中所含维生素丰富,常作为美容产品的原料。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产量(注:产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除了所有无机盐外,还需要通入。(2)氧气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曲线中的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之一。(3)该种类的海藻在无光条件下仍能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物生长。其能适应环境存活至今,说明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4)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产量如表:葡萄糖浓度(g/L)00.10.20.40.61.0海藻生产量(g/L)0.840.931.001.030.790.67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了在0.2~0.6g/L葡萄糖浓度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的实验,其目的是。(5)综合上述实验,影响该海藻生产量的因素有。(6)某品牌牛奶,常压下的沸点是107℃,但这样的高温会破坏牛奶的部分营养成分,所以,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该品牌牛奶不到107℃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原理是。(7)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如下:据以上信息可知,操作②的名称及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6.小实同学听妈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因为黄瓜能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流失,小实同学决定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查阅资料]资料1;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资料2:维生素C能与碘反应,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实验操作]步骤一:配制淀粉碘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步骤二:榨取新鲜黄瓜汁。步骤三:各取20毫升维生素C溶液分别倒入甲、乙两锥形瓶中:,放置10分钟,中间每隔2分钟搅拌一次;步骤四:在甲、乙两锥形瓶中分别倒入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将步骤三补充完整:。(2)在步骤三中每隔2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3)实验中观察到甲、乙锥形瓶中的蓝色均褪去,与事实不符,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是:。7.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实验分析与评价:(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的。(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8.小欢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了如下方法。方法1: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请回答问题:(1)在方法1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质量,直至实验结束。①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②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填“>”“<”或“=”)mB﹣mA。(2)在方法2中,若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则图乙中关于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比叶片表皮细胞多了(填细胞内结构的名称),故能进行光合作用。9.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组别馒头碎屑或馒头块唾液或清水温度加入碘液1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37℃2滴2适量馒头碎屑2mL清水3适量馒头块2mL唾液4①2mL唾液0℃5适量馒头碎屑②100℃(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号试管。(2)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②。(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和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10.资料表明,果胶酶可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这为果汁生产厂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某科学兴趣为此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①分别取一定量果胶酶和苹果泥分装于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②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出果汁量(体积),如图C;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记录果汁量如表:温度/℃1020304050607080果汁量/mL81216251511106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性。(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专题四生物实验[考点导航]生物实验探究⭐⭐生物实验设计⭐⭐[生物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解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滤纸编号溶液成分1淀粉酶溶液2淀粉酶溶液+稀盐酸3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4稀盐酸5稀碳酸钠溶液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1号其次,2号清晰区面积最小,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1和4(填滤纸编号)进行对照。(3)实验结果表明,弱碱性(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兴趣小组将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酸碱性强弱绘制成柱形图,请将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下的柱形图补充完整。【解答】解:(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所以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故填: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1和4号对照,因1中只有淀粉酶溶液,4中只有稀盐酸,提供对照,可以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3)根据出现清晰区的大小判断催化效果。故答案为:(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2)1和4。(3)弱碱性;。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实验条件检测项目水分蒸腾量矿质元素含量变化N元素XY…甲较强的光照m1n1乙较弱的光照m2n2(1)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避免烧杯中水分蒸发,保证塑料袋内壁附着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避免引起实验误差。(2)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不同的矿质元素。【数据处理】(3)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A方式处理。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实验反思】(4)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叶面积)来进行实验。【解答】解:(1)油膜的作用是:避免烧杯中水分蒸发,保证塑料袋内壁附着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避免引起实验误差。(2)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因此表中的X、Y等不应该是同一种矿质元素,而应为不同的矿质元素。(3)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4)因为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来进行实验。故答案为:(1)避免烧杯中水分蒸发,保证塑料袋内壁附着的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避免引起实验误差(2)不同的矿质元素(举例也可)(3)A(4)叶片数目(叶面积)已知酶的活性会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请回答:(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A。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37℃温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A.①④②④③⑤B.①④②③⑤C.①②④③⑤D.①③②④⑤(2)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试管号1%淀粉溶液1%稀硫酸蒸馏水碘液1号2毫升01毫升2滴2号2毫升1毫升02滴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第3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摄氏度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将硫酸改为硫酸钠。如果硫酸根离子不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则实验改进后两支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两支试管的蓝色同时褪去。【解答】解:(1)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计实验,实验步骤的设计应为: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液→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2)①第三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②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镁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2号试管;③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因为硫酸根离子(SO42﹣)不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所以两试管中的淀粉同时被消化分解,蓝色同时褪去;故答案为:(1)A(2)将硫酸改为硫酸钠;两支试管的蓝色同时褪去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金老师认为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小金老师认为只要将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等量的清水,其他保持不变就可以了。(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的溶液是酒精。(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没有变蓝。请解释缘由:因为缺少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解答】解:(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无二氧化碳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色。故答案为:(1)等量的清水。(2)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3)酒精。(4)因为缺少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生物实验设计]为了研究“不同色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中垫有二层湿滤纸:②选取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莴苣种子400粒,随机平均分四组,分别放入培养皿中:③分别给予4个培养皿不同的光照,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周后结果如下表:培养皿甲乙丙丁光照条件用黑纸遮光照橘红光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照橘红光一周后萌发的种子数/粒0994098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适量的水分。(2)实验中每个培养皿放入用100粒种子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最为全面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解答】解:(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2)为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中每个培养皿放入用100粒种子。(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故答案为:(1)为种子萌发提供适量的水分(2)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其他条件不变时,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满江红、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满江红、金鱼藻联合种植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污水的净化效果。(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材料:满江红、金鱼藻若干,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的污水、无色透明塑料桶若干、便携式磷酸盐检测仪及其他实验所需的仪器。(2)实验前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的目的是清洗掉植物可能携带的微小生物、磷酸盐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解答】解:(1)该实验是探究满江红、金鱼藻联合种植对含磷酸盐(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污水的净化效果。实验步骤:第一步: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第二步:取4个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桶,编号为①、②、③、④。在②、③、④组中各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5~10根幼苗,使每组植物重量相等。每组另外增加2个重复组。第三步:①~④组均加入等量上述污水,然后放在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晚上补光,连续培养4周。第四步:每周最后一天同时从各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其中磷酸盐的含量,然后计算去除率。每组磷酸盐的去除率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实验结果: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单位:%)。(2)第一步:用蒸馏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目的是清洗掉植物可能携带的微小生物、磷酸盐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故答案为:(1)实验步骤:第一步:用流水将植物洗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第二步:取4个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桶,编号为①、②、③、④。在②、③、④组中各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5~10根幼苗,使每组植物重量相等。每组另外增加2个重复组。第三步:①~④组均加入等量上述污水,然后放在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晚上补光,连续培养4周。第四步:每周最后一天同时从各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其中磷酸盐的含量,然后计算去除率。每组磷酸盐的去除率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实验结果: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单位:%)。(2)清洗掉植物可能携带的微小生物、磷酸盐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马铃薯是大家喜爱的一种食材,但马铃薯保存过程中常会变绿而导致其中龙葵素含量升高。查阅资料可知:龙葵素是一种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按照国家标准,每100克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超过20毫克就对人畜起毒害作用,那么表皮部分变绿的马铃薯能否食用呢?为了解决疑问,小明选取一个小面积表皮变绿和一个大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组别样品检验部位每100克样品中含龙葵素质量第一组小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绿色表皮34.12毫克除去绿色表皮后的表层(略有绿色部分)23.36毫克样品的中心部分(黄色)4.85毫克第二组大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绿色表皮112.5毫克除去绿色表皮后的表层(略有绿色部分)27.12毫克样品的中心部分(黄色)5.12毫克(1)小红认为实验存在缺陷,要使实验结论更可靠,该如何改进?样品数目、实验次数偏少;应该增加马铃薯的数量,多次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2)结合实验可知,如何通过外观判断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的多少?绿色颜色深、绿色区域大的马铃薯,含有的龙葵素高。(3)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变绿的马铃薯能否食用并说明理由。我们最好不要食用变绿的马铃薯,如果要食用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最好只吃中心黄色部分。【解答】解:(1)本实验只选取了大小两块变绿的马铃薯,样品数量太少,且只做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数据缺乏说服力,应该增加马铃薯的数量,多次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2)从表格的数据可知看出:大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的绿色表皮、除去绿色表皮后的表层、中心部分(黄色)三部分的龙葵素含量都比小面积表皮变绿的马铃薯高;同时,颜色越绿,龙葵素含量越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马铃薯的表皮绿色的面积和程度对马铃薯内含有多少龙葵素做出初步判断,即:绿色颜色深、绿色区域大的马铃薯,含有的龙葵素高。(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可知:我们最好不要食用变绿的马铃薯,如果要食用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最好只吃中心黄色部分。故答案为:(1)样品数目、实验次数偏少;应该增加马铃薯的数量,多次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2)绿色颜色深、绿色区域大的马铃薯,含有的龙葵素高(3)我们最好不要食用变绿的马铃薯,如果要食用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最好只吃中心黄色部分调查称,某些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服装采用的材料中存在全氟辛酸。全氟辛酸很难在环境中降解,可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近年最新研究表明全氟辛酸被确定为“对人类可能致癌”的物质。实验人员为了检测其毒性,利用小鼠进行研究。那么到底多少用量的全氟辛酸会对小鼠产生完全致命(十五天内100%死亡率)的毒性呢?研究小组对全氟辛酸毒性进行了检测:【实验材料】昆明种小白鼠40只。【实验步骤】①将小白鼠随机等分为A、B、C、D四组,常规喂养。实验前让小白鼠在同一实验环境中适应5天。②取全氟辛酸(以下写作PFOA)纯品,以1千克植物油为溶剂,分别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药剂。然后用灌胃针将各组药剂分别灌入小鼠体内。③染毒后继续禁食3小时,并记录动物出现的症状与死亡情况,观察期为15天。④实验结束时,将存活的小白鼠处死并解剖。【实验记录】组别剂量/(mg/kg)动物数/只死亡率/%A2151010B4641060C10001090D215010100(1)选取的昆明种小白鼠的要求是昆明种小白鼠的年龄、身体状况相同(健康)。(2)该小组在实验设计中存在明显漏洞,改进的方法是缺少对照组。(3)改进方法后,为了更精确得到使小白鼠半月内完全致命的毒性剂量,你的处理方法在药品剂量1000mg/kg到2150mg/kg之间多设几组实验。【解答】解:(1)为了控制变量,除了数量以外,选取昆明种小白鼠还应该要求昆明种小白鼠的年龄、身体状况相同(健康).(3)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该小组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明显漏洞是缺少对照组,应该增加一个不注射全氟辛酸药剂的对照组.(3)“改进方法后,为了更精确得到使小白鼠半月内完全致命的毒性剂量”,你的处理方法是在药品剂量1000mg/kg到2150mg/kg之间多设几组实验.故答案为:(1)昆明种小白鼠的年龄、身体状况相同(健康)(2)缺少对照组(3)在药品剂量1000mg/kg到2150mg/kg之间多设几组实验

[猜押题专练]1.如图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①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将透明塑料袋、药品等按图示装置连接固定好;③光照4小时,取下叶片A和B,将叶片进行褪色处理、清洗;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现象。⑤选择几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重复以上实验。(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B为A的对照组,在B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3)假如实验的结论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预测步骤④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叶片变蓝,A叶片不变蓝。【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首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放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A组装置与B组装置的区别是B里面是等量的清水,A里面是25%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清水没有此功能,故A、B两装置内B里面有二氧化碳,A里面没有二氧化碳。因此AB唯一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所以AB形成对照实验,B组对A组起对照作用。(3)假如实验的结论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加碘变蓝;A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加碘不变蓝,因此预测步骤④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叶片变蓝,A叶片不变蓝。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等量的清水(3)B叶片变蓝,A叶片不变蓝2.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如表中是该同学完成的实验及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做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幼鼠的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每组取1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完成实验,幼鼠的数目不能太少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2)A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3)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不能。为什么?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分解了,失去了生理作用。(4)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A组幼鼠会提前成熟。组次处理方式幼鼠增重A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40%B不注射25%C饲喂与A组等量生长激素25%【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生理盐水的镉含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相同(填相同或不同)。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每组取1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完成实验,幼鼠的数目不能太少,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2)A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A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3)C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饲喂生长激素,C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生长激素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液分解,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了。(4)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组和B组实验,则A组幼鼠会提前成熟。故答案为:(1)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2)A;促进生长发育。(3)不能;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分解了,失去了生理作用。(4)A。3.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甲组乙组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一株同种红叶石楠一株环境条件阴暗、适宜温度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1)此实验的甲组是实验组(填“实验组”或“对照组”)。(2)老师看了小科的实验方案后,认为该方案还存在一点不足,请你帮助小科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每组同种红叶石楠10株。(3)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甲组叶片不变绿,乙组叶片变绿。【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表中甲与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甲组探究的实验条件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实验组,乙组探究的条件未改变,因此是对照组。(2)表中每组实验材料太少,具有偶然性,建议改为每组同种红叶石楠10株。(3)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乙组因为有光照,所以乙组的叶片会变绿,而甲组的叶片不会变绿。故答案为:(1)实验组;(2)每组同种红叶石楠10株;(3)甲组叶片不变绿,乙组叶片变绿。4.小科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稳定。②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内,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2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③若将该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在不考虑温度、大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交流与讨论】(1)若以每小时释放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则在有光的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1.8mL/h。(2)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那么影响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实验反思】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小科用塑料薄膜将花盆中的土壤密封,以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的干扰。小科改进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解答】解:(1)根据步骤②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2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说明20min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为0.6﹣0.2=0.4(mL),但光合作用进行时,植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消耗的氧气也是光合作用释放的,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以根据步骤③来计算。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说明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每10min,消耗氧气:0.2﹣0.1=0.1(mL),那么每20min消耗氧气0.1mL×2=0.2mL。根据以上所述,该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每20min实际释放的氧气为:0.4+0.2=0.6(mL)。一个小时(60min)释放的氧气为:0.6mL×3=1.8mL.故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1.8mL/h。(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可知,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密闭容器二氧化碳的稳定,因此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实验反思】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也会影响瓶内气体的体积;为排除微生物的代谢对实验的影响,应用塑料袋等将烧杯口扎紧、密封,是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排除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1)1.8;(2)光照强度【实验反思】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5.海藻中所含维生素丰富,常作为美容产品的原料。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产量(注:产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除了所有无机盐外,还需要通入二氧化碳。(2)氧气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曲线中的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之一。(3)该种类的海藻在无光条件下仍能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物生长。其能适应环境存活至今,说明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4)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产量如表:葡萄糖浓度(g/L)00.10.20.40.61.0海藻生产量(g/L)0.840.931.001.030.790.67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了在0.2~0.6g/L葡萄糖浓度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的实验,其目的是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5)综合上述实验,影响该海藻生产量的因素有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6)某品牌牛奶,常压下的沸点是107℃,但这样的高温会破坏牛奶的部分营养成分,所以,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该品牌牛奶不到107℃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原理是减小液体表面气体压强,降低液体的沸点。(7)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如下:据以上信息可知,操作②的名称及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蒸发;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解答】解:(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除了所有无机盐外,还需要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海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2)氧气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曲线中的B点光照强度时,放氧速率最高,进行的光合作用最强,因此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海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之一。(3)该种类的海藻在无光条件下仍能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物生长。其能适应环境存活至今,说明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4)根据坐标图,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数据知需添加适宜浓度葡萄糖。因此,综合上述实验,影响该海藻产量的因素是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5)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用“低压锅”煮牛奶,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低于107℃,就是利用了降低液体表面的气体压强,降低沸点的。(6)要除去茶渣,茶渣是不溶性固体,可以使用①过滤的方法除去,要从茶多酚的水溶液中得到茶多酚晶体,可以使用②蒸发的方法。经过②蒸发可得到茶多酚较纯的固体,其中玻璃棒在蒸发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B;(3)定向的;(4)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5)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6)减小液体表面气体压强,降低液体的沸点;(7)蒸发;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6.小实同学听妈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因为黄瓜能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流失,小实同学决定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查阅资料]资料1;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资料2:维生素C能与碘反应,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实验操作]步骤一:配制淀粉碘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步骤二:榨取新鲜黄瓜汁。步骤三:各取20毫升维生素C溶液分别倒入甲、乙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新鲜黄瓜汁和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10分钟,中间每隔2分钟搅拌一次;步骤四:在甲、乙两锥形瓶中分别倒入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将步骤三补充完整:再分别加入新鲜黄瓜汁和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2)在步骤三中每隔2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3)实验中观察到甲、乙锥形瓶中的蓝色均褪去,与事实不符,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是:①混合液放置时间过短,黄瓜没有使维生素C完全分解;②黄瓜汁含量过少,维生素C没有完全分解。【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实验探究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问题的探究,步骤三补充完整为:各取20毫升维生素C溶液分别倒入甲、乙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新鲜黄瓜汁和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10分钟,中间每隔2分钟搅拌一次。(2)在步骤三中每隔2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3)控制变量以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实验中观察到甲、乙锥形瓶中的蓝色均褪去,与事实不符,其中可能的原因是:①混合液放置时间过短,黄瓜没有使维生素C完全分解;②黄瓜汁含量过少,维生素C没有完全分解。故答案为:(1)再分别加入新鲜黄瓜汁和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2)使混合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3)①混合液放置时间过短,黄瓜没有使维生素C完全分解;②黄瓜汁含量过少,维生素C没有完全分解。7.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实验分析与评价:(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不透光的。(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2)甲组装置菠菜细胞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装置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不变。因此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多,消耗的氧气少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少,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故答案为:(1)不透光;(2)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3)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8.小欢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了如下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