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共234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共234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共234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共234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共234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共4套)(共234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倡导的“三中心”指的是()A、教师、教材、经验B、儿童、活动、经验C、教师、活动、经验D、儿童、教材、活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学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科技功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教育权威是一种表现为以合法强加的权利形式实施符号暴力的权力”,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的再生产也是权力的再生产,即“符号暴力”的再生产。该理论出自于()A、教育独立论B、筛选假设理论C、人力资本理论D、再生产理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A、遗传、环境B、教育、后天因素C、遗传、环境和物质条件D、教育、遗传、环境与活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教育的本土化要求我国应当()A、否认外来文化B、尊重外来文化C、全盘吸收外来文化D、渗透中式文化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局限于科学一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的弊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主观印象为主,客观性不够B、强调环境中的非典型情况C、局限于可以测量的目标,忽视难以测量的重要目标D、难以归纳评价结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下列哪一个为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矛盾()A、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D、学生与学生的矛盾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下列不属于学科课程特点的是()A、课程内容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B、强调多学科的联系和综合C、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关联D、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因材施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C、理论联系实际D、在集体中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双轨学制最早产生并大量实行于()A、西欧B、苏联C、美国D、中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B、上好课C、做好课后的教导工作D、搞好教学评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西周时期的辟雍、泮宫等教育机构,属于()A、小学B、私学C、国学D、乡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中国儒家经典四书是()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范仲淹庆历兴学主要以()为宗旨A、尊孔崇儒B、明体达用C、文以载道D、居敬穷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明末因“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而被禁封的著名书院是()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东林书院D、南菁书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面向将官子弟的比较正规的学校是()A、石鼓书院B、城南书院C、育才书院D、育才学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广州同文馆D、福建船政学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A、军国民教育B、公民C、世界观D、美育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下列关于“抗大”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大”是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B、“抗大”始终把提高学员的文化知识放在首位C、“抗大”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D、“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被称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A、胡适B、蔡元培C、晏阳初D、梁启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二十世纪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A、黄炎培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古埃及没有设立的学校类型是()A、僧侣学校B、宫廷学校C、骑士学校D、书吏学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在古代欧洲教育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全面教育的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者,最早提出分班教学初步设想的是()A、夸美纽斯B、昆体良C、赫尔巴特D、亚里士多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家是()A、弥尔顿B、培根C、斯宾塞D、洛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下列教育家中不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派别的是()A、夸美纽斯B、福禄贝尔C、赫尔巴特D、卢梭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下列四个教育学家中,最先在大学里系统讲授教育学课程的是()A、狄尔泰B、赫尔巴特C、康德D、第斯多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阿斯蒂埃法案》被誉为法国历史上的()A、艺术教育宪章B、技术教育宪章C、师范教育宪章D、学前教育宪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进行了旨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课程改革,其主要指导思想是()A、杜威的进步主义B、布鲁纳的结构主义C、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D、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教育B、社会主义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自然主义教育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在下列教育思潮中,最强调教师权威的是()A、进步主义B、改造主义C、永恒主义D、要素主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B、冲动型与沉思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分析型与综合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加涅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D、运动技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下列关于罗杰斯的学习观与教育观,表述不正确的是()A、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联系B、学生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他觉得有趣和需要的知识C、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D、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两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会影响观察者的行为。如果榜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观察者就会从中学会扬善抑恶,这种行为学习的动机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内部强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A、引起求知欲B、理解知识C、巩固知识D、形成技能技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食堂饮食的评价,某高校从每个年级分别抽取l%的学生随机抽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某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教育学学科发展情况、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最可靠的数据来源是()A、学术会议论文B、教育法令集C、教育年鉴D、教育专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中,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在确定观察目的、范围、被试的数量及需要观察的时间后,将发生的次数、时间记录在纸上,这一记录方法是()A、时间取样记录法B、事件取样记录法C、行为核查记录法D、轶事描述记录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某次考试,将考生的考试成绩结果分为:90分及以上的记为A,80—89分的记为B,60--79分的记为C,59分及以下的记为D,这种测量属于()A、定名测量B、等距测量C、区间测量D、比率测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在某次考试中,某试题的方差极小,表明该试题存在的问题是()A、难度过高B、效度低C、信度低D、区分度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相比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自然情境中进行B、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C、关注结果重视数据展现D、采取的方法灵活多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对立的。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实质上,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意味着人的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和谐,使人的身与心、灵与肉、情与理、才与德、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健康发展。(3)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实际上,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个性发展总是和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也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的很好发展。德、智、体、美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4)综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对立的”观点是错误的,二者并不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稷下学宫与之前的官学和同时代的私学相比都显得独具特色。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正确的。(2)稷下学宫的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相比之前的官学,稷下学宫具有自由讲学、自由听讲、学术自由、鼓励争鸣、“不治而议政”的独特特点;相比同时期的私学,它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且规模显著、影响巨大。(3)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4)综上,稷下学宫与之前的官学和同时代的私学相比都显得独具特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也高。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呈线性正相关。这种关系体现于高创造力者,智力一定很高;但高智商者,创造力可高可低。(3)综上,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性、动机,又如大脑两个半球的发展程度。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故“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也高”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述劳动起源说。标准答案:(1)代表人物有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2)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3)综上,劳动起源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教育起源的确切提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简述榜样示范法。标准答案:(1)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2)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虽然学生大多积极向上,但对人生问题却考虑很少,没有确立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与巨大动力。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敬佩之情。这样,外在的学习榜样才能转化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抓住时机,及时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不这样,对榜样产生的感情就不能巩固、深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标准答案:(1)1947年,法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正式向议会提交的《教育改革方案》(又称《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成为战后初期法国教育改革的依据,是整个法国教育史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文件。(2)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出二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六条原则。一是社会公正,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只能以能力为依据;二是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三是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学生先接受学校教育的一般方向指导,然后接受职业方向的指导;四是在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适当注意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五是各级教育实行免费;六是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②实施6~18岁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首先,第一阶段为基础教育。儿童在尽可能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上,于6岁开始进人初等学校,接受同样的普通课程教育,到11岁时结束。其次,第二阶段是方向指导阶段。在完成初等教育之后,所有学生不必参加考试即可全部升入中等教育机构。在中等教育的前四年(12~15岁),为所有学生设置同样的课程,但由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禀赋、兴趣等进行系统观察,对其发展方向予以指导。再者,第三阶段为决定阶段。在四年方向指导性的中等教育阶段之后,学生分别进人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一类是学术型学校、一类是技术型学校,一类是艺徒制学校。三类学校均为三年制。学生在18岁时结束免费义务教育。③对高等教育进行了设计。按教育改革委员会建议,在义务教育第三阶段之后,在学术型学校结业的学生可进入一年制大学预科接受教育,然后进人高等学校学习。(3)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历史条件的影响,《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并未付诸实施。但在它的影响下,法国开始大力扩充初等教育,同时把较好的初等学校升格为中学,极大地促进了中等教育的普及,基本实现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衔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标准答案:(1)主观因素①智力:它对迁移的质和量都有重要的作用。②年龄:不同年龄的个体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从而迁移的条件和机制有所不同。③认知结构:由个体的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质量高低影响迁移的发生。④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对学校与学习的态度的好坏,也影响迁移。⑤心向或定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当个体具有利用已有知识与获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时,能够促进迁移;而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既能促进迁移又能阻碍迁移。(2)客观因素①学习材料的特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之间是否具有共同的成分和要素,以及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逻辑层次的实用价值。②教师的指导:教师有意识的指导能够促进迁移。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场所、环境的布置以及学习或测试时的人员配置等越相似,越有利于迁移,迁移发生越容易。④迁移的媒介:借助一定的媒介使两个学习之间产生迁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3、简述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标准答案:(1)基本格式:RXO1RO2其中,R表示随机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2)特点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仅实验组接受本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没有前测。(3)优点①能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②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人力和物力。③由于随机取样、随机分组以及设控制组,这种设计可控制历史、成熟、测验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变量的影响。(4)缺点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要注意取样总体的特征,在总体不够大,被试数目较少的情况下,两组或多组相等的假设就难以保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4、有位中学校长说:“如果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我也想好好做德育工作”。请结合学校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标准答案:(1)该校长的说法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即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只关注了学生的智育的发展,拿高分、上名校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的培养。(2)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德、智、体、美、劳五育不可偏废,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不应当只注重学生的智育的培养,德育等其他各育也需要注重。①首先,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各育之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另一方面,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因为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任何一育都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是,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处于引领的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德育工作。②其次,学校教学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这种思想忽视了与社会实际尤其是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是片面的。③再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除了德育的直接教学如思想政治课等,还需要渗透于各个方面如课外活动等。总之,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素质性人才绝对不能忽略德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5、试析书院产生的原因及书院的特点。标准答案:书院产生于唐,发展于五代,而繁荣和完善于宋代。它承担起了培育人才和传播、发展中华文化的双重任务,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书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官学衰落,士人失学。唐末战争不断,官学日益衰落,以致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些好学之士便在山林名胜僻静之所建屋读书讲学。②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早在先秦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当社会发生动乱,官学无法维持时,私学往往能以强大的生命力生存下来,甚至补充官学衰落而造成的教育不足。③受佛教禅林的影响。佛教讲究清修,寺院往往修建在山林僻静之所。佛教中高僧讲经说法的教育形式也为书院所承袭和发展。(2)书院的特点主要是:①书院既是教学机构,也是学术研究机构,有的学派往往以一所书院为研究教学的基地。②书院中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交流、争辩,特别是南宋后书院盛行的“讲会制度”,成为了书院重要的教学形式。③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的限制,加强了不同地区文化和学术的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发展。④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重视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院的教学中重视问难和辩论的方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⑤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深厚。书院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德高望重的当世名儒,他们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人格魅力影响学生。⑥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⑦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山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⑧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⑨促进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提倡自由讲学,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分析论述题(选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6、论述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过程。标准答案:乔纳森把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为以下几个环节。(1)厘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首先,解决者需要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有时所寻找的信息实际上就隐含在情境中。其次,问题解决者要查明问题的实质。厘清问题时,问题解决者还要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还要对问题进行识别和分类,重新组织有关信息,具体分析当前问题中的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制约条件。(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问题的解决者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解决者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从问题的条件和原因出发,来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问题情境的不太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思路。(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解决者需要对各种不同的解法思路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也需要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反思自己的基本假定和信念,需要预测某种方案可能导致的后果,事物、现象将会由此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做出预测所依据的证据和理由。(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对结构不良问题的元认知监控尤其重要,也更为复杂。首先不仅要对自己的理解状态进行监控,还会涉及我们的认识论信念。这种监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包括各种具体的个人经验和概括的原理性知识。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监控贯串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之中。(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问题解决者需要认真监察问题的效果,看能否达到期望的目标,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以及是否还有更有效、更便捷的解决方案等。(7)调整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针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反馈信息,解决者需要调整解决方案,或者改变理解同题的方式和思路。在找到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后,还需要反思解题思路,总结出启示,获得了什么新知识、新策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7、论述两个教育实验的真实验。标准答案:(1)真实验,指能严格地随机分配被试,系统操纵自变量并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它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能准确、充分地说明白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①基本格式:RO1XO2RO3O4②特点: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3)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①基本格式:RXO1RO2②特点: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没有前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在教育起源这一问题上,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被称为()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因素是()A、教师与学生B、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C、教师、学生、教学方法D、教师、学生和教材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下列哪一项是教育的本体性功能()A、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环境B、推动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C、建国君民D、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学制中开始设各种职业学校,这表明学制受()制约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状况B、人口状况C、社会制度D、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什么的问题()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A、课程大纲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教学中使用的课程主要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科学课程D、人本主义课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A、以道德情感为中心地位B、以道德认知为中心地位C、以道德行为学习为中心地位D、以道德价值观的获得为中心地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现代教育具有()A、民族性B、长期性C、世界性D、永恒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这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A、教育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A、知识取向模式B、生态取向模式C、实践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我国教育史上成书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中庸》B、《学记》C、《劝学》D、《论衡》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孟子曰:“庠者,养也。”“庠”的主要教育任务是()A、德教B、乐教C、礼教D、智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汉代太学的教授通称为()A、博士B、太常C、鲁生D、部官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既是中央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又是国家最高学府,标志着学校管理走向专门化的是设立了()A、国子学B、国子监C、国子寺D、太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唐代“六学二馆”是指()A、地方官学B、图书馆C、中央官学D、私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在唐代学校教育中,一定不会出现的启蒙教材是()A、《百家姓》B、《千字文》C、《急就篇》D、《开蒙要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近代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倡导改“教授法”为“教学法”的教育家是()A、梁启超B、陶行知C、陈鹤琴D、杨贤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五四运动前夕采用宣讲实用主义教育达两年之久的美国教育家是()A、桑代克B、克伯屈C、帕克D、杜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清末省级教育行政机关为()A、劝学所B、提学使司C、学部D、礼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根据对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观察,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西塞罗D、亚里士多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创立“三艺”的古希腊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派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下列不属于中世纪大学的类型的是()A、教师型大学B、学生型大学C、教师与学生混合型D、校长型大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文艺复兴时期,弗兰西斯·培根在其哪本著作中有关“泛知识”的建议是夸美纽斯“泛智论”的先声()A、《新工具》B、《巨人传》C、《新大西岛》D、《知识论》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教育小说《爱弥儿》宣传的核心观念是()A、博雅教育观B、普及教育观C、职业教育观D、自然教育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法国《费里法案》确定的初等教育三大原则是()A、义务、免费、实科化B、民主、免费、实科化C、民主、免费、世俗化D、义务、免费、世俗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恩物”是()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A、蒙台梭利B、福禄贝尔C、杜威D、裴斯泰洛齐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罗宾斯原则”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A、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B、初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C、中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D、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被誉为苏联“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教育思想的泰斗”的教育家是()A、巴班斯基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D、马卡连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以下学习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个体的头脑内部,忽略了学习的外部条件,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是哪一种()A、社会建构主义观B、信息加工理论C、行为主义心理学D、情境认知理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内部动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以生理为基础,受先天遗传影响较大,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的认知能力是()A、观察智力B、语言智力C、流体智力D、晶体智力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斯金纳C、苛勒D、托尔曼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A、文化历史学派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某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定为“21世纪以来国民身高与收入关系的调查研究”。这一选题最容易被质疑的是其()A、可行性B、创新性C、价值性D、规范性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研究者想要详细研究某一学术大咖的学术理论、科研成果,最可靠的来源是()A、论文集B、教育辞书C、教育年鉴D、学位论文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某研究者想要全面大量地查询文献,应该查找的文献是()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某研究者想针对聋哑幼儿园的学生生活情况进行研究,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访谈法C、实验法D、观察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某研究者在“关于学习方式偏好的调查问卷”中,某题目“传统教学(教师主导)存在历史悠久,你认为传统教学更好么?”。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涉及敏感问题B、过于书面化C、专业术语过多D、带有暗示性倾向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某初中期末考试中,不同学科的平均分、方差如下,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低的学科是()A、语文70,4B、数学75,6C、英语80,8D、政治90,10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下列选项中,符合课题表述规范的是()A、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研究B、如何指导小学生自学英语C、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D、高中某班写作能力提高的研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整体性及差异性等规律。其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各个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或者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均衡。(3)综上,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并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故本题中“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采用地方分权式。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制,它确立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所谓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部门,帝国大学的总监是负责全国教育的最高首脑,由皇帝亲自任命。②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全国教育分为27个大学区,每学区设一总长,负责管理大学区的各级学校。③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④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3)综上,“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采用地方分权式”是错误的,实行地方分权式的国家是美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所有的接受学习都是机械的。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方式,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性质,即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各自存在许多过渡形式。有意义学习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3)但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没有高级、低级之分。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4)综上,“所有的接受学习都是机械的”是错误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标准答案:(1)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一些方面以及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等。代表人物主要有杜威、罗杰斯和马斯洛等。(2)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是课程活动的中心。学生应该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课程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和活动为基础。②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强调课程的个人意义,强调意义学习,重视个人经验和感受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强调人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的统一,并要求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③设置并行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课程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人格整体的多方面发展。(3)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致于对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简述师生关系的特点。标准答案:(1)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以一定的方式结成的相互之间的动态联系。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存在的,同时,师生关系又具有相互影响和建构的互动性。(2)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教师知之较多,学生知之较少;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有待于发展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②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动着的个体。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对其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师生关系。③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简述1922年“新学制”。标准答案:(1)1922年的“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2)“新学制”的标准为: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这7项标准正式取代民初的教育宗旨,其体现出来的主流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尤其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它对其后民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纵向看,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横向看,与中学校平等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学制还有《四项附则》: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4)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议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必修课程有社会、国语、算学、自然、艺术和体育6科。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此课程纲要虽未经政府正式颁布,只是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会议议决刊布,但由于该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故各地都依次施行。(5)该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以儿童身心发育阶段划分学级之大体标准;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改革师范教育制度;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标准答案:(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地被“革命”,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建构的过程主要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①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②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来完成。③情境性。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知识是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者主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经验,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并提出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3、简述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标准答案:(1)选题。选题是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即为一项具体的研究工作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它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2)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根据研究目标的要求对研究工作进行的总体安排,是确定实现研究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并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与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时需要先查阅文献,看前人是否已经提出了类似的问题、结论是否可靠、方法是否可靠。资料分数据、文字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等。(4)整理与分析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法来整理分析资料,进行归纳,进而形成科学事实或作出事实判断的过程。(5)撰写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就是对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按规范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以展示研究成果。(6)总结与评价。总结与评价阶段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评价的内容有:评价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以及研究活动的科学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论述题(必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据《光明日报》(光明网2016年4月19日)教育周刊一则报道,2015年中国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数约2400~2500家,拥有数十万门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达到了近亿人次。人们在感到互联网的巨大力量的同时,每一个教育当事人都意识到,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已有的学校、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如何应对互联网也成为决定其自身未来状态的转换关键。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54、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下,国内近些年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教育课程,试分析这类教育课程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标准答案: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它使得教育资源开放,教育机会扩大。国内近些年出现的大量的互联网教育课程具有传播力度强、范围广等特点,一方面它有利于未成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并且能学到很多传统课堂上无法呈现的知识,扩充自己的学习内容。此外,还能针对性地学习课堂教学中比较难的知识,专攻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效率。但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课程的教师的门槛较低,教师素质方面有待监管与提高,一旦在网络上有不当的言论,容易传播,且极易败坏学生的道德。而且,网络学习一旦成为学校教育的替代品,学校教师的教学就容易滋生各种问题,如学生不愿听讲等。同时,网络课程不利于系统性的学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5、置身于互联网时代,谈谈自己作为未来教师的应对之策。标准答案: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适应时代的更新,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①首先,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熟练地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用科学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②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扩充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③再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6、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标准答案:(1)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最著名的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人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2)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①德育。德育在全面和谐的教育中应占有主导的地位。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其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实例和各种活动使儿童和少年获得有关道德准则的知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养成他们的道德习惯,使他们获得初步的道德素养;二是向学生揭示诸如热爱祖国等崇高的道德品质,激励他们追求道德最高标准的志向;三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全面发展新人。②智育。智育是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智力,世界观的形成是智育的核心。智育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即使学生能够对他所看到的、所认识的、所做的事情采取积极的态度,其中包括对待知识的态度。③体育。体育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是生活活力的源泉。它对培养道德、美感和进行智育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方法。因此,学校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学校体育馆和操场上的各种体育器材设备应一应俱全。④美育。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和人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阅读文艺作品,更好地领略其中的韵味和含意;欣赏绘画作品和音乐,增强审美感知能力:通过练习写作和绘画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⑤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也是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既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手段,也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途径。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少年时期和青少年早期就对劳动产生兴趣并热爱劳动。(4)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途径。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求实施和谐教育。即将人们认识和理解的客观世界与自我实现的活动相结合。与传统的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相比,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与创造性劳动及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并提出通过向家长普及教育知识以求达到学校与家庭教育一致的要求。(5)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与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和教育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和创造性劳动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教育的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得到了根本改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分析论述题(选答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57、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启示。标准答案:(1)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他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至少应该包括以下8种不同的智力。具体包括:①言语——语言智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②逻辑——数理智力: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③视觉——空间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④音乐——节奏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⑤体能——运动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⑥交往——社交智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章图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⑦自知——自省智力: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⑧自然——观察智力: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如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地质特征和气候。(2)多元智能理论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含义,并据此提出了新的教育观,即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它强调人与人的差别在于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教师要开发各式的智力与能力组合,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予以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但它很难找到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8、论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及实施步骤。标准答案:(1)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特点①研究者兼具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②以实务问题之解决为主要导向;③实施过程兼具研究行动两大面向;④研究的对象或问题具有特定性,它必须且只能在问题产生的自然情境中进行;⑤重视研究者的自我反省。研究者在实务工作当中了解问题,通过反省与探究发展出解决的策略。(3)优点行动研究是针对教育实际情境而进行的研究,是从实际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因而它适合用于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适应性、灵活性,较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此外,还具有评价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并可以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4)缺点①行动研究本身常以具体实际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②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很少,因而内外部效度脆弱:③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科学的严格要求。因而,行动研究不能取代其他的研究方法。(5)基本步骤①计划,计划是第一环节,任务大致是发现问题、寻找方案和制订计划。②行动,行动是第二环节,即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任务大致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检验。③观察,观察是第三环节,主要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观察。④反思,反思是第四环节,它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选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的教育学流派是()A、文化教育学B、实证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美国教育家孟禄是哪种教育起源理论的代表人物()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下列表述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是()A、教育对文化的传递B、教育对文化的选择C、教育对文化的创造D、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A、文化状况B、人口状况C、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D、社会制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辅导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源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下列哪项不是它的特点()A、远程课程B、在线课程C、大规模D、网络课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让受教育者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方法是()A、陶冶B、榜样C、说服D、锻炼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教导工作D、教学评价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德育影响和()A、德育内容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D、德育目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教师不可能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去塑造千差万别的学生,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专业性B、灵活性C、示范性D、长期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根据科尔伯格的研究,当儿童认为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去偷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此时,他的道德水平处于()A、好孩子定向阶段B、尊重社会权威阶段C、社会契约定向阶段D、普遍原则定向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在稷下学宫为祭酒,被称为“最为老师”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悱”是指()A、口欲言而未能之貌B、心求通而未得之意C、开其意D、达其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学记》中的“藏息相辅”教学原则指的是()A、教与学相互促进B、学习他人长处与克服自己缺点相结合C、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倡导“贵师”“虚静”等充满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宋代胡瑗创“苏湖教法”,“苏湖”二字意指()A、江苏、湖州B、江苏、湖南C、苏州、湖州D、苏州、湖南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蒙学”教育对象的年龄为()A、7~16岁B、7~15岁C、3~6岁D、8~15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在明代众多的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A、岳麓书院B、学海堂C、漳南书院D、东林书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晚清教育家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A、梁启超B、黄炎培C、魏源D、张之洞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1927年,蔡元培开始推行“大学区制”,其初衷在于()A、教育分区B、教育独立C、大学分区D、大学独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乡村教育实验是由()主持的A、陶行知B、杨贤江C、梁漱溟D、晏阳初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下列不属于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是()A、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出现C、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了新的文化需求D、各个国家从主观上意识到发展高等教育的需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学校是()A、教会学校B、宫廷学校C、骑士学校D、城市学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实行国家统一领导和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格之中()是第一位的A、德育B、智慧C、德行D、勇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学著作”的是()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C、《世界图解》D、《语言学入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斯宾塞在其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主要论述的是他的()A、哲学教育观B、自然教育观C、古典教育学D、科学教育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德国被称为传统学校恢复时期向教育改革时期过渡转折点的教育法案是()A、《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B、《魏玛宪法》C、《高等教育总纲法》D、《汉堡协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的教育家创立了()A、道尔顿制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设计教学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主张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三者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赞可夫C、布鲁纳D、康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3、马卡连柯根据高尔基工学团经历写成的教育名著是()A、《塔上旗》B、《教育诗》C、《人是教育的对象》D、《给教师的建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4、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微观系统是指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B、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C、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外层系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文化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5、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与()A、能动性B、主体性C、可迁移性D、情境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6、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A、归因于能力B、归因于努力C、归因于任务性质D、归因于运气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下列成语不属于学习迁移的是()A、举一反三B、触类旁通C、闻一知十D、照本宣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8、()是激励学生相互启发、尽可能多地提出答案解决问题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法A、联想法B、清单法C、试误法D、头脑风暴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关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属于()A、价值研究B、定性研究C、基础研究D、应用研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0、某研究者想研究“学生自学”“教师主导”哪种学习效果好,认为:学生自学期间积极性更高,提出了“学生自学的学习效果更好”。这种假设属于()A、演绎假设B、描述性假设C、解释性假设D、预测性假设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1、某研究者想要对“作者本人的实践”进行研究,应该查找的文献是()A、零次文献B、原始文献C、检索性文献D、参考性文献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某研究者想研究幼儿的行为可能原因,按照计划定期对幼儿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属于()A、参与性、结构式观察B、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3、相比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的缺点是()A、短时处理速度较慢B、调查范围较广C、不能深入分析D、方便进行量化分析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4、在对学生的身高体重的多次测量中,受天气温度影响,学生的身高体重测验结果不同。这种真实水平和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被称为()A、随机误差B、抽样误差C、实验误差D、操作误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5、在某次期末考试中,学生的成绩是:78,72,85,85,69,93,80,6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8B、79C、80D、85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辨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46、终身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后所接受教育的总称。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在时间上,学习不再是局限于青少年时代或人生早期的活动,而是贯穿于人的毕生,学习和教育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成为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这样的专门教育机构,而是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企事业单位、乡村、街道、图书馆、展览馆、文化站和家庭,从而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相互联系的教育网络。因此,终身教育意味着“学习(学校)的社会化,社会的学习(学校)化”。(3)综上,终身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后所接受教育的总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7、斯宾塞的教育理念具有忽视人文学科的功利主义倾向。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正确的。(2)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知识的价值应当有两个内涵,即指导意义和训练意义。科学知识能指导人类的各项主要活动,对发展儿童智力也具有重要作用。(3)斯宾塞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第一部分是生理学,这种知识能指导人们保持良好健康、饱满情绪和充沛精力;第二部分主要是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这些同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知识,是使人易于谋生而有助于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使国家兴旺发达和维系整个社会生存的基础知识;第三部分是心理学,也包括生理学、教育学等,它们提供给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子女时所应有的指导知识:第四部分主要是历史,历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了解一个国家成长和组织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履行社会义务;第五部分是审美文化,如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这些是满足人们闲暇时休息和娱乐所需要的知识。(4)综上,斯宾塞的教育理念其实是偏向实科性质的,故而具有忽视人文学科的功利主义倾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8、奥苏伯尔认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标准答案:(1)该观点是错误的。(2)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由于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不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而认知内驱力即一种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此也被称为内部动机。(4)综上,“奥苏伯尔认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是错误的,它是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才是内部动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49、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标准答案:(1)个体的能动性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2)人的身心发展受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及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付出的精力,取决于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②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体的活动表现。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和改造自身的主体,并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的能动性。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在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现实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不是消极地期待客观条件的成熟;另一方面是人勾勒自己的未来前景,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策划实现该目标的行动,并坚持为实现目标而践行,在践行中反思,不断调整策略和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和干扰,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0、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标准答案:(1)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的各种权益。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所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教学自主权。②学术自由权。③指导评价权。④报酬待遇休假权。⑤参与民主管理权。⑥参与进修培训权。(2)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当承担的各种职责。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除了必须承担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般义务外,还必须履行以下基本职责:①遵法履德,为人师表。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④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⑤制止、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自身专业素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标准答案: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本质观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及“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者含义在本质上相同,即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1)教育即生活。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是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2)教育即生长。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儿童充分生长本身也是民主主义的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是指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在外部环境和人的主动经验过程中统一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的连续过程。它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教育无目的、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的思想基础。具体体现在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强调了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2、简述错误观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标准答案:(1)错误概念是指在学习科学知识之前,习得的与科学概念相冲突的日常经验,它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和顽固性等特点。(2)概念转变是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