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专题05: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专题05: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专题05: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专题05: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鉴赏散文艺术技巧、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鉴赏语言特色题。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在小说专题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讲解。修辞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名称名称解释艺术效果赏析方法比喻打比方。有“语言艺术之花”之誉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引出原句,分析本体、喻体和二者的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综述其好处借代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表达事物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引用原文,找出借体,指出特征,综述好处拟人把物当人写,将物人格化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拟人的好处夸张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实作夸大或缩小描述以突显特征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其好处对偶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与记忆引出对偶句,细析对偶美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增加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引出排比句,说明其效用设问为引人注意而无疑而问,明知故问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出问句,辨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清思路、提纲挈领作用反问用疑问形式从反面表达正面的意思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掀起波澜引出问句,判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反复有意让某些词句重复出现,有连续、间隔之分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能加强节点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之用,不断强化内容引出反复文句,说明反复种类,分析反复效用反语又叫“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①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②具有幽默感引出反语词句,解释其本意,分析效用双关又叫“一语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找出双关词句,说明其双重含义,分析作用、好处通感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引出通感文句,分析移觉情况,说明表达效用解题思维构建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表达方式核心知识储备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考查角度分类作用记叙角度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抒情,有呼告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用于物,往往能达到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多用于写人叙事散文中,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记叙详略详写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略写从侧面烘托中心记叙方法顺叙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倒叙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补叙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起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2.描写(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考查角度分类作用描写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描写方法工笔与白描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工笔:能突出景物主要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白描:简练,生动传神。二者结合,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动静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虚实描写又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拓宽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或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表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2)间接抒情:方式内涵举例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都的秋》中借槐树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作者写“绿”“急流”“飞舟”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字字关情”,都是为抒情做铺垫;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融情于事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使读者品味起来更觉得真诚可亲《背影》中,写父亲给儿子买橘子送别的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张抗抗的《窗前的树》,作者紧紧抓住洋槐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强的品质。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解题思维构建①明确所适用的表达方式。这需加强审题指导,根据题干要求,判定是记叙、描写、抒情,还是议论②分析语句要表现什么内容③结合具体语句阐明表达效果④注意联系全文主题表现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手法内涵艺术效果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应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以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象征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化抽象为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联想和想象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由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抑扬结合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使人信服、突出要点的目的。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能集中地揭示主旨解题思维构建①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②分析概括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③说出具体效果结构技巧核心知识储备名称内涵艺术效果开门见山开篇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卒章显志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结尾点明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照应题目文章正文与题目照应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前后照应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伏笔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铺垫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营造气氛①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②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①使文章叙述的事情更简洁明了,更容易突出主题,使中心明确;②使读者有更清晰的观感;③使文章有更清晰的逻辑,容易做到紧扣中心组织材料,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解题思维构建结构方面①开门见山,总领下文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而写到……④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⑤线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内容方面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表达效果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来谈“3审”定方向1.审题型首先明确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词句。2.审范围明确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的,还是全文、整体的。如果鉴赏的是整体,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鉴赏的是局部,则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3.审角度明确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答题步骤]“3步”保规范题型二鉴赏语言特色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掌握必备知识散文常见的语言风格1.豪放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激越昂扬;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2.柔婉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3.直露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4.含蓄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5.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手法,少用描绘性语言。6.华丽(典雅)讲究节奏韵律,多用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7.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8.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有趣味。9.轻松以闲谈式的生活语言入文,生活化、口语化。10.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11.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12.口语自由灵活,亲切自然。13.方言地方特色鲜明,表达效果独特。语言特色鉴赏“4角度”鉴赏角度特点或作用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叠字、叠词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化用成语或古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句式之美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风格之美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手法之美修辞之美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描写之美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语言特色鉴赏“3步骤”第一步:概括特点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概括时既要考虑到文本语言的一般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第三步:规范作答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后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外,指明效果用词要准确,要注意运用术语。(202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黄姚酿不错,又是古镇。但这是不一样的黄姚。许多地方都有古镇,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然而,作为古镇的黄姚,并非复制的赝品、复述的往事……它是活的,从未丧失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那是一棵巨大而古老的榕树。通常,榕树的气根向下垂挂,服从着地心引力和生长规律;而这棵巨榕整体倾斜,枝干依然参天,尤其是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为什么命名为“黄姚”?史料并无确凿记载。说法数种,基本认同与黄、姚的姓氏相关。光阴流转,古镇早就不是两个户族,许多宗族在此落地生根,修建祠堂。宗祠也如同心脏,溯流而上血缘意义的心脏,由此,宗族后代得以生生不息。即使这里地处偏远,甚至曾是荒川野岭,但踏山渡水的祖辈们终于在此停下脚步……从此,灶火不熄。古镇不大,街巷也窄,但取景框里处处是风景。方寸之间,明清古建筑就有三百多座,有许多老屋、石桥、庙祠、亭台和匾额。假如从空中俯瞰,黄姚的檐顶覆瓦如鳞,那些瓦片显得薄而服帖;黄姚的街巷细窄,如鱼背上的脊线。每一户人家,都是这小镇一片既坚硬又柔软的鳞,游过如水岁月。当垂挂的灯笼,映在夜色中湿黑的路面上,朦胧中,就像锦鲤般的光影,我想,走在上面的人,是不是能在梦中骑跃龙门?其实,整个黄姚古镇就如一条千年之鲤,根本无须飞跃,它已如龙,具有神话中的不朽之力。生活在黄姚,是神话般的日子,也是家常的日子。这里有许多商铺客栈和茶舍酒庄,沿街闲逛,感觉瓶瓶罐罐特别多,都跟零食铺或药铺似的。细看,多为酱制品和腌菜。酱的主角,当然是黄姚有名的豆豉,佐以辣椒、香菇、牛肉等调成各和口味。腌菜用宽口瓦罐盛纳,盖着通透的玻璃盖子,里面是木瓜丝、小河鱼等。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黄姚的气候和水土容易让身体湿寒,当地居民早已得出生活经验,辣椒热汤、果酒药饮都可用于祛湿驱寒。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这里有艾糍粑、糯米粽、葛根酥。有炖肉的农家菜干、润肺的罗汉果、熬汤的鸡骨草和五指毛桃。菜肴也有特点,有两道我记忆深刻——豆腐酿和南瓜花酿,主材和汤汁都味美。这里的生活,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所以我说,黄姚不是仅仅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这座小镇有着古典的诗意——但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血脉和呼吸。刚才坐在台阶上掐豆角的汉子,除尽荚丝,端着菜盆回屋,只剩提环在有着纵裂纹的木门上微微晃动;当街剥笋的妇人,闲闲地聊着天,手底下像从冷紫色的鞘里剥出一把把新剑;前来写生的素描少年,勾勒线稿,没有忘记那些勾勒石缝的苔痕。没有大喇叭的喧响,没有喋喋不休的噪声,即使商家推荐食物,也是平静地递过来邀你品尝。夜色之中的黄姚,更是宁静。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我想起那些工匠,想到他们手里传承的技艺。比如,雕。黄姚有砖雕、木雕、根雕、石雕、竹雕等,在一块看似平凡的器物上,他们愿意为美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在砖上粗糙,眼在石上昏花,整个的生命都在削刻凿砍上一一而雕,是动作里最为克制和温柔的,由此使花鸟诞生,并且花瓣永不败谢,翅膀永不降落。雕是对砖石的温柔,绣是对织物的温柔,都是对美的怜惜;雕是耐心,绣是耐心,酿也是耐心,都是人和时间一起创造的魔法。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1.文章第四段写古镇的榕树,请指出该段包含哪些比喻,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用意。【答案】①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②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是黄姚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为黄姚古镇输送养料,让黄姚古镇焕发生机;③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从第四段找出关于榕树的描写,分析比喻的运用。“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蛋卵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长出树枝样的众多血管,生命就这样诞生了。此句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气根为巨榕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给人以启迪。联系后文“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可知,“血管”就是黄姚人,是他们的勤劳、智慧,让黄姚古镇能够抵抗时间的侵蚀,越来越焕发生机。“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这里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古老的榕树代表黄姚古老的历史文化,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是它们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2024·山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中之鱼莫言其实你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牺牲,我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名字,更不会知道你的家庭、你的经历、你的为人。我想如果能在你生前结识你,那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快乐。当人们试图把你塑造成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时,我却在想,其实你就是个平凡的人,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你经历过的痛苦,正是绝大多数同志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的痛苦;你做过的事,正是绝大多数官兵已经做过或正在做着的事。你的生命消逝在滔滔流水中,但你的精神却永远伴随着我们。1996年8月5日,你率领数十名官兵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由于连日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县境内几座小型水库决堤,道路多处被冲断。8月6日凌晨,一个消息传来:在县城东10余公里处,槐河的河心岛上,有九名虹环拔丝厂的工人,已被洪水围困了一天一夜。据气象预报,下午还将有特大暴雨,槐河上游的白草萍水库有可能决口,情况万分紧急。你主动请缨,冒着淅沥的冷雨,来到虹环拔丝厂的对面。面前的槐河,此时已与宽阔河滩上的庄稼地连成了一片汪洋。高大的线杆被冲断,倒卧在水中;即将成熟的玉米、高粱,只露着顶梢。河心岛上,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只露着灰色的房顶。九个工人站在大房顶上,身体显得很小。岸这边,你和战友们,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你克制着焦急的心情,与院军务处刘处长和教练团刘参谋长沿河勘察了地形、水情,决定先涉水斜插到河心岛上游那两个隐约可见的浅滩上,然后再带绳泅渡到河心岛,架起绳桥,让受困群众扶绳脱险。在河的下游200米处,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像脆弱的玩具一样。一缕从乌云中透出来的血红阳光照耀着河道,也照耀着那些站在岌岌可危的房顶上的九名工人苍白的脸。他们已停止了喊叫,静静地向这边张望着。你观察了几分钟水势,跟身边的刘参谋长商量,要亲自带绳子泅渡主河道。战友们急了,都争着抢绳子。你火了,指指正在那儿翘首盼望的群众说:“别争了,论水性你们谁也没我好,我曾经是你们的游泳教员!”你奋力地挥动双臂,克服着水的冲力,克服着绳索的压力,高高的浪头打湿了你的头颅,腥冷的浊水灌进你的嘴巴和鼻腔,你真的感觉到了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微弱,但前有待救的父老,后有亲爱的战友,你的身上,又充溢着力量。虹环拔丝厂遥遥在望。厂房顶上的人们都站了起来,为你担心,为你欢呼。一个小伙子,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伸向你,想助你一臂之力,你也对着那竹竿伸出了手。但就在你的手即将抓住那竹竿时,一股暗流把你冲走。伸到面前的竹竿一闪而过。你奋力地挥动双臂,但你突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有一股力量把你往下拽。你知道自己陷入了漩涡。随即你感到头颅一阵剧痛,一棵倒在水中的大树撞了你。你沉入了水底,像鱼儿游归了大海。你是一个喜欢水的孩子,你五岁时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在浑江里学游泳,十几岁时便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你的父亲是汉族人,母亲是满族人,你是汉满民族的儿子。你像我军的大多数官兵一样,有过贫困艰苦的童年。多少年之后,你的那些看着你长大的老乡亲们说:老张家的二小子,从小就善良,心灵手巧,不知道他跟谁学会了吹拉弹唱,也不知他跟谁学会了写字画画。初中毕业后,你到公社翻砂厂当了翻砂工。两年后你带了一个名叫刘永华的徒弟,她是下乡知青,高中毕业,吃国库粮。你家兄妹六人,只住着三间土坯房,家贫如洗,但墙上却挂满了你写的字,你画的画。有一天刘永华拦住你,要你为她画幅画,你满脸通红跑掉了。几天后,你把精心绘制的两幅画送给了她。一幅是鸳鸯戏水,一幅是海上帆船。两幅画都与水有关。你真是一个爱水的人。你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激情澎湃的一面。刘永华送你一对枕套,上边绣着你画的鸳鸯戏水和海上帆船。1973年你应征入伍,你的背包里,珍藏着这对枕套。你当了坦克兵,一个爱水的、貌似柔弱的青年从此与钢铁结缘。档案里保留着你成为优秀坦克驾驶员的记录。你担任过连队团支部的委员、革命军人委员会委员。1976年10月9日,你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你参加军事演习,驾驶着铁马,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原野上驰骋。演习结束后你受到连嘉奖。你是从浑江游出来的孩子,十二岁时你曾在浑江里救起过一个八岁的女孩。但现在你沉在槐河的水底,像一条鱼。第二险滩上的战友们紧急地往后拽着曾经套在你肩上的救生绳,但他们手里没了重量。绳子早已脱落了。战友们热泪滚滚,齐声呼唤着你。他们要扑进激流去寻找你,但被眼含热泪的刘处长和刘参谋长止住了。兵分两路,一部分战友继续营救群众,一部分沿河寻找你。县里的领导闻讯赶来了。周围的百姓闻讯赶来了。淅沥的雨止住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槐河上一片辉煌。战友们的哭喊声与百姓的哭喊声合在一起,震动着茫茫的水世界。但是你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你从水里游来,又从水里游去。你是一条鱼,游进了比大海还要宽广的人心。你姓张名金垠,1954年生,1996年卒,享年42岁。(有删改)2.本文以第二人称进行叙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讲述故事真切动人。以“你”为叙述视角,讲述“你”救人的过程,能更真实地展现细节,并融入“我”的情感,使语言充满感情,真挚动人,具有抒情性。②拉近和作品中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你”为叙述视角,作品中的人物都在为“你”而担心,读者也因“你”而感动,使表达更亲切自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叙述人称效果的能力。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同时第二人称叙事能增加亲切感,就好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据此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①以“你”为叙述视角,把“你”救人的过程完整细致地呈现出来,“你观察了几分钟水势”“你奋力地挥动双臂,克服着水的冲力,克服着绳索的压力,高高的浪头打湿了你的头颅,腥冷的浊水灌进你的嘴巴和鼻腔”,这些都更真实地展现了细节。“你”是“我”对对方的称呼,叙事中能很好地融入“我”的情感,使语言充满感情,真挚动人,具有抒情性,讲述故事真切动人。②以“你”为叙述视角,读者随时感受的是“你”的各种情况,自然拉近和作品中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你”为叙述视角,“你”的选择,“你”的命运都牵动着读者的心,作品中的人物也都在为“你”而担心,读者也因“你”而感动,使表达更亲切自然。(2024·河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关中的忆念刘成章我虽然离开关中平原好多年了,然而,时不时就会想起它。想起它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和村庄组成的画面。这里有王维隐居过的辋川,有五陵少年引着狗跑过的田埂,有王宝钏和张洁(一个是唐朝高官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的馋丫头)都挖过的荠菜。从这里抬头望去,视线没有任何遮拦,可以看到太阳是如何升起来,又是如何落下去的。颗粒归仓后,玉米、大豆和别的杂粮,又出苗了,嫩绿如婴儿的哭声。关中的土地,几千年来,总是这么忙着,没有一刻可以休息。有时候真让人不能不感叹:我们把这块土地,用得实在太勤了!然而这块土地,却总是默不作声,如同慈祥的母亲。在西安,现代化建设常常与传统文化碰撞。这碰撞,有时相当疼痛,修建什么都费时,费力,费资金,但疼痛中也有大快乐。地铁9号线艰难地修成后,人们编了一出穿越剧。李斯叩见秦始皇,报告喜讯,秦始皇龙颜大悦。可是车站人员还要他们过安检,秦始皇震怒:“你好大的胆子,信不信抓你去修长城!”地铁的每一个站,都有与此地出土文物相匹配的壁画长廊。古与今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展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风景。只要放眼看看,就能看到蓬勃生动的时代画卷:列车飞驰,阡陌纵横;垒垒帝王陵,煌煌新楼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大专院校遍布郊区;闸门放水般的改革开放热潮方兴未艾,红日跃出秦岭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象繁荣。中国著名学者、陕西才子吴宓,曾经将陕西人的性格概括为生、冷、蹭、倔,他们就连对待吃也不例外。人们或许见过西安籍演员的吃饭视频,他们手里端的是粗瓷大老碗,碗里盛的是裤带般宽的油泼面,狼吞虎咽,好不威武!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人们更可以骄傲地称它为“八百里秦川”。它的白菜芯子是古都西安。西安烟霞绕楼,霓虹洒街,古建新居鳞次栉比;高校众多,高水平的作家众多,其他艺术人才众多,书画爱好者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人们打趣地自诩:半城文化半城仙。西安人爱吃辣子,爱得昏天黑地;西安人爱吼秦腔,要是骂起人来,比吼戏还狠;西安人说话总是直戳戳的,而心地却实诚善良;西安人勇于打拼,要是认准一件事情,就会生猛倔强地干起来,翻江倒海。与其说西安城是用青砖砌成的,毋宁说,它是用合金铸就的一个魔幻盒子。即便是从西湖边移来的一株温婉的小草,过上三年,也能变得有些雄豪之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上海迁来的交通大学的男女教授们,来的时候还有些娇气,可是后来,一个个都成了虫咬不动、水沤不烂、火烧不着的撑起西部天空的栋梁。西安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秦砖、汉瓦、碑林、埙以及秦兵马俑,总是环绕着我的视听,丰盈着我的生命。我在西安度过了青壮年时期。这里留下了我此生最深刻的记忆。我真切地感觉到,生活在这里,我十分舒心。虽然我的家乡在陕北,但身在西安,对我而言已不是身处异乡,我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西安人。无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发点儿呆,静思默想,越想越觉得西安可爱。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我,燃烧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为我所钟爱的文学奋斗不息。我想以自己的血汗,继承古都的文脉,实现理想中的真美、大美。虽然这里人间情事繁复纷杂,但我的要求极为简单:一碗葫芦头和一台电脑,就是我的幸福。写累了,呆呆地坐下,坐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坐过的地方,抬头看看房梁上沿着细丝吊下来的蜘蛛,也是一种乐趣。更令我高兴的是,这里有许多和我志趣相投的人。我们常在这里切磋、创作,也开玩笑,笑声朗朗,至今犹在耳畔。但唐时明月还在天上,李白不知活了多少岁了,趁我一不留神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至今还一身酒气。我定睛看他时,他狂放的身影摇摇晃晃,挥手咕哝道:“我醉欲眠君且去!”让人难以下台。然而唯其如此,我更喜欢他了。在时序的更迭中,关中平原红了的在风中打着呼哨的高粱、嫩绿的刚出土的豌豆,以及团团雪白的挤出棉桃的棉花,轮番辉映着我的脸庞和衣裳。喜鹊飞来飞去,羽毛的色彩简约而美丽。闷热的夏天傍晚,人们聚集在城门洞子附近,自拉自唱,吼一吼秦腔,以此来消暑。要是来点浪漫的,到月上中天的时候,你可以步上城墙睡一夜,让吹过十三个朝代的精华的风,挨个儿从你的身上吹过。如果你有幸做梦,梦境中肯定有轻歌曼舞。这时候你会猛然意识到,这厚厚高高的古城墙,里面包含着多少幸运啊。到了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满房飘着岐山臊子面的酸辣香味。碗里是令人宽舒的汤,汤里呢,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蒜苗,黄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开,不知是吃饭还是审美。人若在关中生活过一些年月,每每回忆起来,嘴边定会泛起笑意。(有删改)3.刘成章的散文语言表现力极强,字里行间往往流淌着文化、色彩与画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答案】示例:①文章写人叙事,于朴实的叙述中融入文化的基因,如“这里有王维隐居过的辋川,有五陵少年引着狗跑过的田埂,有王宝钏和张洁(一个是唐朝高官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的馋丫头)都挖过的荠菜”“西安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秦砖、汉瓦、碑林、埙以及秦兵马俑,总是环绕着我的视听,丰盈着我的生命”等,字里行间流淌着关中地区浓厚的文化气息;②文章在写景时着力描绘色彩,如“在时序的更迭中,关中平原红了的在风中打着呼哨的高粱、嫩绿的刚出土的豌豆,以及团团雪白的挤出棉桃的棉花,轮番辉映着我的脸庞和衣裳”“汤里呢,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蒜苗,黄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开,不知是吃饭还是审美”等,让人置身于五彩斑斓的视觉享受中;③文章的语言充满动态美和画面感,如“李斯叩见秦始皇,报告喜讯,秦始皇龙颜大悦”“李白不知活了多少岁了,趁我一不留神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至今还一身酒气”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鉴赏能力。本题考查点在于分析文章语言的魅力。题干已经明确了“文化、色彩与画面”三个答题角度。答题方向则是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分析,并简要答出其表达效果。①筛选文化方面的相关语句,“这里有王维隐居过的辋川,有五陵少年引着狗跑过的田埂,有王宝钏和张洁(一个是唐朝高官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的馋丫头)都挖过的荠菜”“西安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秦砖、汉瓦、碑林、埙以及秦兵马俑,总是环绕着我的视听,丰盈着我的生命”“唐时明月还在天上,李白不知活了多少岁了,趁我一不留神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至今还一身酒气”等,这些语句是在写人叙事,语言朴实无华,在叙述中融入文化的基因,字里行间流淌着关中地区浓厚的文化气息;②筛选文章中描绘色彩的语句,如“在时序的更迭中,关中平原红了的在风中打着呼哨的高粱、嫩绿的刚出土的豌豆,以及团团雪白的挤出棉桃的棉花,轮番辉映着我的脸庞和衣裳”“汤里呢,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蒜苗,黄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开,不知是吃饭还是审美”等,颜色是通过视觉感知的,这些关于颜色的语言让人置身于五彩斑斓的视觉享受中;③筛选文章中呈现画面感的语句,如“李斯叩见秦始皇,报告喜讯,秦始皇龙颜大悦”“李白不知活了多少岁了,趁我一不留神还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至今还一身酒气”“写累了,呆呆地坐下,坐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坐过的地方,抬头看看房梁上沿着细丝吊下来的蜘蛛”等,以上都有动作描写,画面性强,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启人想象。(2024·安徽·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迹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什么树呢?”“桂树。”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谁?”我们都吃惊了。“嫦娥。”奶奶说。“嫦娥是谁?”“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每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了,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1981年5.文中画线部分的记叙颇有哲理意味,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赏析。6.有人说,“贾平凹散文的语言风格是变化的”。有些散文(如本文)清新优美,有些散文(如《秦腔》)“朴”“拙”。“朴”即朴素、简洁但意在言外;“拙”即凝重、有力量,给人一种勃勃豪气。请结合本文和《秦腔》简要分析这两种语言风格。【答案】5.(1)语言方面:第一人称“我们”在文中可以理解为确指——文中几位小朋友,也可理解为泛指即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由个体到人类层面。(2)内容方面:“月亮”有象征含义,代表生命中美好事物;“印章”也可象征为人生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些象征了生命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3)结构方面:前文的“寻月”已蕴含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道理,此处深化为人生存在价值,升华了主旨。6.(1)清新优美:①叠词如款款、银银等具有音韵美;②拟人如“月亮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形象生动;③记叙中寄寓着情感,营造了诗境如“赏月”的描写,很有诗境。(2)①朴:朴素,没有华丽辞藻,没有繁复的修饰,这正如《秦腔》中秦人刚烈、粗放、忍耐的性格;②拙:凝重,《秦腔》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厚重;③有力量不仅体现着秦腔的激越与慷慨,也体现着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多角度探究文中意蕴的能力。画线句中富含哲理意味的主要语句是“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首先,从人称的角度来说,作者在前面说“属于我们的”,显然是呼应前文中奶奶说的“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特指文中的“我”、弟弟、妹妹等小朋友;而后文“每个人的”则不仅仅是指我们几个人了,而是特指每一个能看见月亮,被月光普照的人们。从个体到人类层面的升华,使得作者的思考富含哲理意味。其次,从“月亮”这一意象的内容来看,“月亮”不仅仅指天上的那一个天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地方,只配住十分漂亮的女子,也就是说,月亮可以象征我们生命中遇见的各种美好的事物。而最后“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一句中,“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起着证明的作用。作者说月亮像“印章”,是用了比喻修辞。在这里,天空被比作了一张巨幅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享受这独一无二之美的主人。此外,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在前文主要叙述的是自己和弟弟妹妹在奶奶的指引下寻找月亮的踪迹的经历,这其中我们所阐述的对月亮的理解,其实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在画线句中,作者通过阐述月亮与“我们”的普遍性关系,暗含对于人生存在价值的深层次思考,这也进一步升华了文章主旨。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1)本文中,作者用了诸多叠词来描写月亮和身边的事物,如描写院子的月光时,用了“是玉玉的,银银的”等叠词,写院中的桂树时,用了“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累累的骨朵儿”等叠词。这些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充满了音韵美。作者在描写月亮上升时,“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等描写,将月亮比作一个长了腿的人,能“溜”能“爬”,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其形象生动具体。此外,全文对于赏月、寻月的叙述描写,以及对于月中桂树与嫦娥的猜想,都充分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于月亮的诗意写作。这也使得文章很有诗境。(2)《秦腔》中的“朴”,强调“朴素、朴实”,这既体现在朴实的语言,也表现在其所描写对象的朴实上。比如,作者在描写秦腔时说“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没有运用什么繁复的修辞或华丽的辞藻,而是在朴实粗粝的语言中既展现了秦腔粗放的特征,也展现了秦人刚烈、粗放、忍耐的性格。“拙”则可以理解为“凝重”,也就是说作者所写的内容并不是轻飘飘、柔柔的,而是充满了历史厚重感。正如作者所描写的秦腔“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当“朴”与“拙”结合在一起时,我们所读到的《秦腔》就充满了一股厚重的力量感。这里的力量感不仅指秦腔这一门西北艺术的激越、慷慨,更富含唱秦腔、听秦腔的这一片西北大地上的古往今来的人民,以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代传承,以及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2024·江苏宿迁·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地上的家乡刘亮程大概二十年前的冬天,我陪母亲回甘肃老家。这是我母亲逃荒到新疆半个世纪后第一次回老家。我们一路到酒泉,再到金塔县,然后到父亲家所在的山下村,找到叔叔刘四德家。进屋后,叔叔先带我们到家里的堂屋祭拜祖先。叔叔家是四合院,进大门一方照壁,照壁后面是正堂,堂屋正中的供桌上,摆着刘氏先祖的灵位,一排一排,几百年前的先祖都在这里。老家的村子乡村文化保存完整,家家的先人都供奉在堂屋里。家里做好吃的,会端过来让祖先享用。有啥喜事灾事,会跟祖宗念叨。家里出了不好的事,主人最怕的是跟祖宗没法交代。这是我们的传统。祖先供在上房,家里人住在两厢,祖先没丢下我们,我们也没丢掉祖先。我在叔叔的引导下,给祖先灵位上香。那是我第一次祭拜自己的祖宗,恭恭敬敬上了香,然后磕头,双膝跪地,双手伏地,头碰到地上,听见响声,抬起来时,看见祖宗的名字立在上头,都望着我。头轰的一下,像又碰到地上。敬过祖先,叔叔带我们到刘氏家族祖坟。叔叔说,原来的祖坟被村里开成了田地,祖坟占的都是好地,每家一片,新出生的人都没有地种,便从先人那里要地。我们家的祖宗便迁到叔叔家的田地里。叔叔指着最头上的坟说,这是刘家太爷辈以上的祖先,都归到一个坟里。我们跪下磕头、烧香、祭酒。叔叔又指着后面的坟说,这是你二爷的墓,二爷膝下无子,从亲戚家过继一个儿子来,顶了脚后跟。我这才知道顶脚后跟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家族的男人没有儿子,得从亲戚家过继一个儿子来,等这个儿子百年后,要头顶着继父的脚后跟葬在后面,这叫后继有人。我叔叔又指着旁边的坟说,这是你爷爷的,后面是你父亲的,你爷爷就你父亲一个儿子,逃荒新疆把命丢在那里,但坟还是给他起了。我看着紧挨着爷爷墓的这一堆空坟,想到我们年年清明,去烧纸祭奠的那个新疆沙湾县柳毛湾乡皇渠六队河湾里的坟,也许只是埋着父亲的一具躯体,他的魂早已回归到这里。然后,叔叔指着我父亲坟堆后面的空地说,这块地就是留给你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头发瞬间竖了起来。我原本认为,我的家乡是北疆沙漠边的那个村庄,我在那里出生长大,甘肃金塔县的那个村庄,只是我父亲的家乡,跟我没有多少关系。可是,当叔叔说出给我留的那块墓地时,我知道我和我父亲,都没有逃出甘肃的这个家乡。他为了活命逃饥荒到新疆,把我们生在那里,他也把命丢在了那里。可是,家乡用祖坟族谱、祖宗灵位又把他招了回来,包括他的儿子,都早已被圈定在老家的祖坟里。老家用这种方式惦记着他的每一个儿子,谁都没有跑掉。那天我们坐在叔叔家棉花地中间的一小块家坟中,与先人同享着婶子带来的油饼和水果。坟地挨着村庄,坟头与屋檐和炊烟相望。我想能够安葬在这里,即使是死也仿佛是生,那样的死就像一场回家。在自己家的棉花玉米地下面安身,作物生长的声音、村里的鸡鸣狗吠声、人的走路声,时刻传到地下。离别的人世并未走远。先人们会时刻听到地上的声音,听到一代人来了,一代一代的人回到了家,那个家就在伸展着作物根须的温暖厚土中,千秋万代的祖先都在那里,辈分清晰,秩序井然。后来,我在叔叔家看到我们刘家的家谱。先祖在四百年前,从山西某一棵大槐树下出发,走过漫长的河西走廊,一路朝西北,来到了甘肃酒泉金塔县山下村。家谱用小楷毛笔字写在一张大白布上。叔叔说这是我父亲写的,他是刘家唯一会文墨的人,全家族人供他上学,一度把他看作刘家未来的希望,他却跑到新疆不在了。以前我只看过装订成书的家谱,那是一页一页同姓人的名字。当我看到写在大白布上的刘姓家谱时,我突然看懂了。在那块白布最上面,是我们家族来到酒泉的第一个先祖的名字,这位先祖名字下面,生命开始分叉,一层一层,就像一棵大树的根系,扩散再扩散,等到快到这块白布的底部的时候,这些姓刘的人的名字,已经密密麻麻爬满整块白布。我知道,所有写在这张家谱里的人,都已经在地下了,他们组成刘氏家族繁复庞大的根系。而这个庞大根系的上面,是活在世上、人数众多、住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的刘姓后人,他们组成一棵家族大树的粗壮树干和茂盛枝杈。每过一段时间,这棵大树上就会有枝叶枯萎,落叶归根,成为家族根系的一部分。我想,多年之后,当我的名字出现在家谱上时,我已安稳地回到地下,回到刘姓家族庞大的根系中,过着比生更漫长恒久的土里的日子。那时我眼睛闭住,耳朵朝上,像我无数的先祖一样,去听地上的声音,听那些姓刘的后人,在头顶走来走去。我在他们脚下踏实的厚土中,又在他们跪拜供奉的高堂上。我默不作声,听他们哭诉,听他们欢笑也听他们流泪,听他们高歌也听他们号哭,听他们悲伤也听他们快乐。这是我们的乡村文化所构建的温暖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每个人都知道要回去的那块厚土,要归入的那方祖灵,要位列的那册宗谱,是此生最后的故乡。在那里,千百年的祖先已经成为土,成为空气,成为天空大地。(有删改)7.有人评价刘亮程的散文语言具有“质朴简约”之美,请结合本文加以说明。【答案】①叙述语言中意象选择质朴,具有乡土气息。如:村庄、土地、槐树等。②聊天式叙述,朴实无华。如:文中多次转述叔叔对我说的话。③语言叙述多用短句,简约。如:第五节。④语言呈现出的情感基调和色彩沉静、朴素。通篇的感情抒发不张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质朴简约”重在语言质朴通俗,重在语言简单不啰嗦,据此分析即可。质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选择了大量具有乡土气息的质朴意象,如“四合院”“照壁”“正堂”“供桌”“祖坟”等;一方面是叙述语言质朴无华,如“叔叔说,原来的祖坟被村里开成了田地,祖坟占的都是好地,每家一片”“叔叔指着最头上的坟说,这是刘家太爷辈以上的祖先,都归到一个坟里”等,这些转述性的聊天语言平实,无华丽辞藻;另一方面是本文较少直接抒情,作者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情感沉静、质朴,如“在那里,千百年的祖先已经成为土,成为空气,成为天空大地”表达作者对落叶归根的哲思。就简约而言,本文多为短句,如“恭恭敬敬上了香,然后磕头,双膝跪地,双手伏地,头碰到地上,听见响声”“我们跪下磕头、烧香、祭酒”“成为空气,成为天空大地”等。(2024·天津和平·三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遥望黄土苍莽之黄一个从未来过陕北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满眼就是一色的黄,黄出了叠加与层次,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陕北的黄贯穿、俘虏了。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我不由得想到不远处的壶口瀑布,这黄色的大河,在陕北之侧纵身一跃,以不复返的气势和风度,向下的向上,向上的向下,那一片天地的黄,顿时浑然一色、磅礴无极。还没到延安,我的眼睛就鼓胀起来了,鼻子发酸,眼泪似乎是黄河当中最有力量的那一股。这片莽苍无际的黄土,表面奇崛、蜿蜒、瘠薄、偏远,内里却丰厚、多汁、动情、旷远与朴素。她在每个中国人的耳膜和内心、精神和灵魂中,都是那么大音苍茫,寥廓无疆。我闭上眼睛,那一道道坡、一道道梁和一声声的低吼与呻吟,欢呼和悲怆,都在天地之间飞腾萦绕。似乎是往事中的农耕狩猎、铁马金戈,拖儿带女的恓惶、王者的振臂一呼与战斗者的弯弓长刀,盛世安居的炊烟、乱世离乱的跟跄,在这片黄土地上,踩踏出的绝世印迹及回响。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尘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那水汽肯定来自稳稳出出而流的延河,她的每一丝流动,都牵扯了整个延安,甚至延安之外的广大区域。水在黄土之中,也在黄土之下,是一种润泽,也是一种杀伐。历史重镇乘车穿城而过时,我惊异地发现,在高楼林立、机车奔走、流光溢彩的现代模样中,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这种来自大地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累累山川,道道塬梁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隐喻和担当。这两山夹一河一城的陕北重镇,数千年来黄风的塑造和黄土的雕刻,泥泞中的跋涉与峁梁沟坎,窑洞中的人间炊烟与生儿育女,风尘中的粗粝和细脉,让我觉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泽厚与张扬,隐忍与抗击。在夜幕中下车,双脚落在地上,我瞬间觉得了一种暖意、真切地用身体接触到了这片黄土在人类历史中种种起伏跌宕的那种感觉。其中最可爱的,便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及他们创造的信天游民歌。一句句,一声声,好像山根无意中脱落的黄土坷垃,也像是河边深陷于淤泥的丑陋卵石,总会在某一时刻,准确地命中人生命和灵魂中最柔软与脆弱的那一部分。延安,因地理上偏远、凶险,历史上似乎总是边疆的一部分。咆哮而来的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犁铧,不停地翻耘、切割、分解、冲撞、漂移。由冰冷而渐渐发暖的浊水激浪,携带了来自大地最高处的诸多非凡信息,如积雪包含的天庭,青草和树木之间的峭拔与孤冷,泥沙中最细碎和最有粘合力的元素……黄帝和黄土高原,都是黄河的佳作,也是巴颜喀拉的造就。躺在延安的夜里,我听到窗外有雨声,哗哗的雨,急骤而又强大,使得整个楼房都在颤抖。我关掉所有的灯光,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延安,泱泱的延河穿桥而过,在这弯曲的黄土大沟里,姿态曼妙而从容,通天彻地地逶迤而去。非凡之声早晨日光落地,在清凉山上,有一种轰然撞响的非凡之声。在并不遥远的年代,中国的红色革命声音,以文字和广播的方式,从黄土沟坎里的中央新闻局发出,传向全国全世界。面对狭窄逼仄的窑洞及里面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旧物,我看到了先辈们坚定的目标,不妥协的精神,看到了一种特别激越人心的力量。出了陈列馆,走到已经炽烈的日光下,我抬头仰望着清凉山,这累累黄土、层层坡岭,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中期,仿佛释放了数千年以来的精气和灵气。杨家岭与凉山之间,黄土铺路,山坡上长满了荆棘,以枣树、紫荆居多,紧密的茅草匍匐其中。我特地去了毛泽东故居,其内陈设简单,最令人瞩目的,便是那张好像是松木桌面的书桌。我用手抚摸了一下桌面,有些光滑,有些磨损。我想到了《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等文章,也记起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等等,即使现在读来,这些话语和形势判断的准确性、深刻性、新鲜性依然令人惊艳不已心生钦服。站在这张书桌前,我有些肃然。宋人魏野有诗句曰:“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在枣园和杨家岭,朴素的衣着内,包裹的就是这样一颗廓然之心。那看似有些随意的动作之间,伴随的是响遏行云与唤醒万众的声音。毛泽东故居的窑洞及前面的院落面积均不大,故居外面,是一片茂盛的小树林,旁边放着几个石墩。这样的简朴情境,和当时的农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其中蕴藏的活力及能量却灼人面孔、摄人心魄。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农家院落里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并且赋予了这个时代以全新的生机与前景。与清凉山隔延河相望的是宝塔山,它犹如群龙汇集,那无边的堆涌,那凝固的跌宕与汇拢,充满了拧紧的力量。坐在树木织就的浓密阴凉之下,山风如涛,在耳边掀起巨澜。其中有马踏飞燕的长驱直入,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飞溅;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片刻浪漫,更有搅得周天寒彻飞起玉龙三百万的大战后的群山沉默,万灵肃然。既有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汹涌斗志,更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统山河的雄心壮志。这是一种惊世的交响,在延安,在全国各地长久回荡。七十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黄土为坎里的日月之间进行的斗争,就是一场粘连黄土的绝世大梦。在延安,我始终被一种无形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强大气息笼罩着,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一种隆重的话语光影里。(取材于杨献平的散文《黄土大梦》)8.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答案】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非凡伟力,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为下文描写黄土以及引发感慨蓄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画线句中,作者用“纵身一跃”这一本属于人类行为的动词展现壶口瀑布处黄河奔腾而下的状态,又赋予黄河以“气势”和“风度”,使其具有人类的性格特点,从而生动形象地展现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和伟力非凡地特点,表达作者对其地惊叹与赞美。在结构上,作者在此处极力描写壶口瀑布地气势磅礴,也与后文描写黄土的苍莽无际、旷远朴素相呼应,可见此处也是为下文描写黄土以及引发感慨蓄势。(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背缸人杨秀云①“桑干河的水又深又宽,夏天背着缸过河要脱裤子……”东窑沟人侯弟江在电话里说这话时,正是初春时分的深夜。充满热情的声音搭建起一条无形的桥,引渡我走进桑干河畔的昨天,目睹一个个背缸人从幽深的暗夜里走出来,走在突兀的崖头下,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弯腰曲背,步步跋涉……②桑干河被连绵起伏的太行山、燕山余脉相夹,水势骤然汹涌,形成极具震撼力的大峡谷奇观。当地人称此处为“大险崖”。武家沟镇东窑沟村位于大峡谷东端,属古幽州,自古为制陶之地。也许是一次意外的山火,也许是一次顽童的淘气,石头、泥土被河水搅起来焯火后掏出又黑又亮可以盛水放东西的物件,权且叫它“陶”吧!从此,世世代代靠一方水土养家糊口。《涿鹿县志》记载,“汉代上谷郡太守景丹亲率部下出寻,发现此地土质粘润筋骨,便命人建窑烧陶,遂成村落。”金元时东窑沟制陶形成规模,明清极盛,手工作坊百余家,古窑百多座,陶器远销京津、山西、内蒙古等地,村里运送陶器的骡马数千匹,沿路车马店繁盛一时。制陶技艺代代相传,一个山川环绕的古村落由此留存后世。③冬天里曾走进东窑沟。一个个贴着红斗方的大缸,披着薄阳,静立在陶片斑驳的石头台阶上,背靠同样陆离斑驳的石墙,如一袭黑衣或褐袍的老人从时光中走来,手捧满满的祝福,憨憨地列队迎来送往,一立千年。他们见过“咯隆隆”响着的勒勒车满载陶器渐行渐远,见过背上高耸“缸峰”的骡马“嘚嘚”启程扬起一路飞尘,见过背缸人顶着满天星光重重踏响石板路时的兴奋和疲惫……“缸”队引路,我缓缓走过“古陶一条街”,走进曾经烈火熊熊如今静默地呈上图文实物的环形隧道——“古陶窑遗址”,置身琳琅满目的“民俗博物馆”,欣赏了形形色色的粗陶制品,缸瓮坛罐、锅盆壶碗……锃亮的黑、水润的绿、清新的黄,还有明艳的霞红、饱满的深棕……拙朴、淳厚、光华、靓丽,多姿多彩如原生态的山川河流。桑干河子民把玩着滔滔河水与质地黏润的泥土,硬是玩出不朽的传奇,引来一批又一批观光者用探究的注目礼参拜先人。④东窑沟依山建屋,下午四点多钟,太阳已被山脉挡住,山村更显古旧。近观壁上雕砖刻花、断垣碎陶闪烁,远眺萧疏树影掩映灰砖青瓦,无数个故事的片断上下翻飞,古风古味纷至沓来。村中央建有陶神庙,供奉着上古的舜帝,壁画绘着制陶烧窑的场景……“我祖赫赫,德披韶光。陶于河滨,炼石采壤⋯⋯抟土成器,代出名匠。”采矿、剁泥、拉坯、晾晒、上釉,祭拜窑神,点燃窑火,装烧、出窑……神圣的谦卑,一丝不苟的敬重,赋予泥土生命的塑型。当地人称制陶为“捏缸”,道尽了创造的精微、端肃和虔诚。陶缸诞生了,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翻山越岭奔赴命运未知的他乡,像怀揣希望的漂泊者懵懵懂懂闯入城市集镇……泥、水、火炼铸的精魂,它沉甸甸的重量和艰难出世将由桑干河人负载摆渡。⑤于是,有了祖祖辈辈弯腰俯首的背缸人。⑥出东窑沟西行,山陡谷深,曾经如难以逾越的“天堑”。先民冒着生命危险在半崖上凿出一个一个尺余深的石窝,插上木棍,钉上木板,铺设了一段栈道,颤巍巍勉强过人。那年代,除了大宗买卖靠车拉、牲口驮运,小本生意仅靠独轮车推出去。到附近山村卖缸,无论栈道,还是小径,都是背过去的。背的最多的就是成套的大缸。⑦怕误农活儿,怕目击暴怒的河水头晕遇险,背缸人夜间上路。踩着星光走,踏着月光走,黑暗中摸索着走,百余斤大中小成套的缸放在“背架”上,“背架”用粗麻绳紧绑在身上,腰部肩膀勒起环型肉箍……山风呼呼刮,灌木丛唰啦啦战栗,恐怖雾一般从黑暗中浮起,撕扯着每一根神经,稍有不慎就会分崩离析。什么野兽挡在路上,绿莹莹的目光一闪,纵身跃上山坡,一块石头骨碌碌滚下来,“噫——”坠入喧闹的河中……背缸人打个哆嗦,吃力地加快脚步,结实的砍山鞋与碎石野草摩擦发出有力的“沙沙”声。他们想起离家时大口吞下的香喷喷的黄糕。“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面饿断腰。”黄糕好吃耐饿,走在暗河汹涌的山路上,想起黄糕,便嗅到老婆或老娘的味道,背缸人双目闪动星光,神情中多了庄严,似乎在完成亘古的神秘仪式。背上的缸各有各的用途,盛粮的、放水的、腌咸菜的……背缸人背的是天地悠悠平安静好的岁月啊!⑧把东窑沟陶器呈现给观光者的是一批热爱家乡的人,其中离不了怀揣理想的文化人。我有幸联系到侯弟江——东窑沟村土生土长的中专生,一个致力抢救留存制陶技艺的文化人。七零后侯弟江两次从企业下岗,二十年春风秋雨都在为稻粮奔波。目前,繁忙的本职工作依然收入不高,妻子帮人看摊供女儿读书。他调侃自己,“没条件却玩起文化。”谓其“玩”,缘于兴趣,纯属义务。他说:“制陶工艺口口相传,鲜有文字,不抢救就失传了!”肩扛使命,迫不及待,节假日下班后只身走村串户,专访数十名制陶老艺人,最大的90岁高龄。他挖掘制陶流程,整理陶乡历史,讲述陶艺传承人的前世今生,推出两部专著,东窑沟制陶终于有了文字记录。⑨侯弟江是“背缸人”的儿子,童年的记忆就是父亲深夜背着大缸出门,靠父亲卖缸换粮一家人才填饱肚皮。一个冬夜,父亲背着缸到河对面二十里外的山村换了满满一口袋土豆,返回时已精疲力竭,一个踉跄,“背架”上的土豆口袋直着跃过头顶重重摔到地上,人也木偶一般紧跟着“啪嚓”倒地,好一会儿才爬起身。父亲摸索着背起沉重的口袋继续赶路,一步一挪,汗水“哗哗”从头流到脚,棉衣湿透了,腾腾冒热气,随即又冰冻如硬邦邦的铠甲,迈步时“嚓嚓”响……夜深了,明晃晃的月亮悬在半空,桑干河的冰面闪着光,银白雪亮,天地一片通明……看到父亲千辛万苦换回来的土豆,全家人过节一样高兴。⑩“夏天,河水暴涨,背缸人只能脱掉裤子过河……”侯弟江在电话里停顿了一下,缓缓解释:“背缸的都是男人嘛……”生存难以为继,何谈尊严?侯弟江逆向游走岁月深处,探寻、记录、传播,把陶乡的苦难与荣光呈现给历史,以文字形式还给父辈尊严。他像“背缸人”,每一步都稳稳的,不能有半点漂浮……(节选自《桑干河人物素描》,有删改)9.“虚”“实”结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答案】①文中关于侯弟江在电话中与我沟通的内容是具体的实的描写。②对过去走进东窑沟所见所闻的描写、对背缸人劳动场景的想象、对侯弟江童年记忆的叙写及历史记载等,是虚的描写。③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对“背缸人”这一形象做了生动又细致的刻画,使其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同时又具有了历史、文化的纵深感,使作者的崇敬之情得到了形象的表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学作品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则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虚境。文中的眼前之景主要是第一段、第十段中侯弟江在初春时分的深夜打电话与我交流,是实写。文中的想象之景指第二到九段中对东窑沟村制陶的历史、冬天走进东窑沟村的见闻、东窑沟村辛劳的背缸人、侯弟江对制陶文化的整理和对父亲的回忆,这些内容均为作者由打电话一事产生的想象和联想,是虚写。虚实结合,将眼前与回忆交织,将现状与历史交织,使文中的描写对象“背缸人”既有了现实世界的艰辛不易,又有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使命,丰富文章意蕴,拓展文章深度,深化作者感情。(2024·天津河北·二模)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我家门前王选我家住村东头。村里人出村进村,都要从我家门前过。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家门前的土台上栽了一棵洋槐。只有锨把那般粗细。父亲栽那棵树的时候,还很年轻,一头黑发。天擦亮时,躺在炕上,我总能听见人的脚步声,沾着浓重的雾水,闷闷地走过去。这是人们下地去了,他们的犁头上,一定挑着露珠。中午的时候,人们扛着农具,浑身泥土,回来了。这时候,父亲会隔着门喊:来喝一罐茶——门外回道:不了,回去早点歇。麦茬地翻几遍了?第二遍。话音传来,人已走远。黄昏,我端着碗,蹲在门口的土台上,等伙伴们来捉迷藏。月光从蟋蟀的琴弦上升起,夜空清亮,大人们站在院子里,盘算着明天的活。我们把自己藏进葵花秆,藏进麦草垛,藏进背篓,藏进云端,甚至把自己藏进大人的闲聊里。小时候,村里的路,全是土路,我家门前也不例外。下雨天,屋檐上的水,汇聚在一起,淌过门前。过往的人,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水,裤腿上,甩起的泥点,糊了一层。布鞋底子上,粘着一层又一层的泥巴,厚厚的。这种时候,村里人很少出村。下地,是泥;去赶集,也是一路泥。我家门前,是寂静的。只有雨水兀自淌。洋槐树长高了半截,树叶上挂着雨点,吧嗒,落下一滴,吧嗒,又落下一滴。天晴了,云散开,出彩虹。阳光把路面晒干,晒得发烫。不用多久,路上便是一层虚土。人拖拉着鞋走过,便是一路尘土飞扬。洋槐树,这时候泛着苍翠的光芒,似乎再一使劲,它就要飞起来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工程队,拉来成堆的水泥和砂子。听说,要硬化巷道了。在这之前,从山下通往村里的路,已经硬化了,五米宽,修了护坡,挖了水渠。下雨天,终于可以不用踩泥踏水,去赶班车、赶集了。很快,路面硬化到了我家门前。我们把硬化路面叫打路,刚打过的水泥路,不能踩踏。撒一层麦秆,或铺一层塑料布,用砖头压住。人们欠着身子,从墙根下颤巍巍走过去,生怕一脚落下去,踩进水泥里。鸡啊鸭啊,是不怕的,趁人不注意,已经开始大摇大摆走了过来,还不时用嘴啄一下粘在水泥上的蝇子。水泥路上,留下了几串竹叶,又落下了几串枫叶。路干了,可以行走了。风再吹,雨再下,路上拓着的竹叶和枫叶,似乎永远长在了上面。通村的水泥路,和村里硬化过的巷道接上头了。又是下雨天。厚厚的云,铅灰色,从南边移来,罩在我家门前的洋槐上。洋槐长大了,也长粗了。只是雨落在洋槐上,还是旧年的样子。吧嗒,落下一滴,吧嗒,又落下一滴。人们再不用担心下雨天了。该进城进城,该赶集赶集。雨水顺着水泥路面流走了,踩上去,不会甩起泥点子,不会粘两脚泥,也不会脚下一打滑,跌倒在路上滚一身泥。后来,路面变得干净,人们依然秉承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好习惯。扫了院落,还会把门口也打扫一遍,有时洒点水,清清爽爽。经过我家门前的,最先是三轮车,后来是摩托车,现在变成了小轿车。人们蹲在我家门前的土台上,掰着指头算,从东头到西头,从上庄到下庄。上山,进村,都是平坦的水泥路,一路顺风,大多能开到家门口。车过我家门前,开车的人会停一下,把头从玻璃窗伸出来,跟蹲在土台上的老人们打招呼。这是祖辈留下的礼仪,所有人都遵守。回来了?回来了!您身体好着没?好着哩,屋里喝水去。不去了,热得很。那赶紧回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