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教学设计)_第1页
内力作用(教学设计)_第2页
内力作用(教学设计)_第3页
内力作用(教学设计)_第4页
内力作用(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力作用详案P1:同学们,大家好,前面第一章学习了地球运动,从第二章开始我们会进一步学习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表形态、天气与气候、水、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这节课我们就从地表形态开始讲起。P2:第二章的学习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第二节岩石圈物质组成与循环,包括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循环;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P3: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学习,那天津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阅读”位于我市蓟州区的“大地史书”——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出天津沧海桑田的变化。P4:根据研究,目前天津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元古宙中晚期——天津处于构造沉降阶段,晚期地壳抬升;古生代早期——天津整体下沉,接受沉积;古生代晚期地壳再次整体抬升;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发生了“燕山运动”,产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动和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新生代以来——发生了新构造运动,蓟县北部沿断裂带间歇性抬升,形成了燕山山脉;断裂带以南山区一边沉降,一边接受沉积,形成了平原。所以天津地表形态演化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作用。那什么是地质作用呢?P5: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提取关键词地质作用就是自然力,其中自然力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P6: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P7:内力作用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那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和变质作用。好,下面我们就深入分析这些内力作用,先了解什么是岩浆活动。P8:这是岩浆活动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总结岩浆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浆活动是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其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结晶,这是侵入活动。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就是喷出活动,喷出活动主要有两种,中心式喷发和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会形成火山,如果火山口积水会形成火山湖,火山喷出物堆积会形成火山锥。裂隙式喷发,熔岩流动,在陆地上可能会形成面积较大的玄武岩高原。侵入活动一般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P9:那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是一回事么?对,不是一回事,火山喷发只是岩浆活动的一种类型。那地壳运动呢?地壳为什么会运动?P10:对,是因为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P11:板块运动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哪些影响?板块交界处又容易形成哪些地貌呢?请同学读上面两幅图并结合世界地形图完成下表。板块运动有两类边界,板块张裂是生长边界,板块挤压是消亡边界,先看生长边界,可能会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可能形成海洋如红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还可能形成海岭如大西洋S型海岭;在消亡边界,如果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如果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可能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东亚岛弧和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北美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南美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过渡:板块交界处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地貌呢?P12:请大家读图思考这三个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海岭是在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张裂,地下岩浆喷出堆积形成的。海沟是在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拖拽形成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是大陆板块的生长边界,因为板块比较厚,往往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如果是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因为板块比较薄,板块下面是岩浆,板块的张裂就会导致岩浆喷出堆积,形成海岭。如大西洋中间的“S”型海岭。第三个问题,在板块消亡边界形成岛弧还是海岭主要取决于大陆架的宽窄,如果大陆架窄,这种挤压隆起可能是在陆地上就形成了海岸山,如北美的落基山脉、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如果大陆架宽,这种挤压隆起可能是在海里的大陆架上,就形成了岛屿,众多的岛屿就组成了岛弧。总结:可以说全球的海陆分布和陆地上宏观地貌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P13:过渡:板块运动还会引起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包括挤压和张裂两种形式。垂直运动指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包括上升和下降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会产生什么地貌呢?水平挤压会形成褶皱山脉;水平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这是褶皱山脉。垂直运动会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甚至是海陆变迁,这是垂直运动形成的断块山。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常相伴存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P14:地壳运动结果会造成岩层永久性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如下面两幅图,当然地质构造又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P15:先看褶皱,下面是褶皱形成示意图,就是岩层因受力而发生的一系列弯曲。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看图,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是背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是向斜。褶皱、背斜、向斜容易形成什么地貌呢?褶皱容易形成褶皱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等,世界上高大的山脉大都是褶皱山脉。背斜容易形成山地,向斜容易形成谷地。过渡:背斜一定形成山地,向斜一定形成谷地么?P16: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岭谷区被侵蚀为丘陵区示意图,我们发现背斜也可能形成谷地,向斜也可能形成山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什么呢?背斜岩层向上突出,顶部受张力,岩层较为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凹陷,槽部受挤压,岩层较为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山。这种地形倒置,就是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形成的。P17:那如何判断背斜、向斜?请同学们读上面两幅图思考。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岩层向上突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另一种是通过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一般来说岩层越靠下越老,越靠上越新,而背斜、向斜形成之后地表会受到外力作用而被侵蚀,所以,从地表看,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P18:再看断层,请大家参考断层、地垒、地堑形成示意图和断层概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断层与断裂构造不一样,岩层断裂就是断裂构造,如果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才是断层。断层往往成组出现,如地垒地堑形成示意图中就是一组断层。地垒、地堑都是由两个断层组成的,是断层两类特殊的组合,如果中间岩块相对上升,断层面相背倾斜的组合是地垒,如果中间岩块相对下降,断层面相向倾斜的组合就是地堑。第二个问题,断层容易形成陡崖,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地堑容易形成狭长谷地如渭河谷地。P19:这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框架图,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分别举例说明框架图中哪些地理要素属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表形态?2.说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有什么关系?框架图中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属于地质作用,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属于地质构造,褶皱山脉、陡崖、断块山、狭长谷地、山、谷属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结果形成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会影响地表形态。下面我们对这几种地质构造做一个总结。P20:看表格,大家要从形成、示意图、判断方法、地表形态几个方面对比掌握背斜、向斜,地垒、地堑。P21:那地质构造又有哪些实践意义呢?请大家读图示,完成表格。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因为背斜岩层封闭,向上突出,石油天然气密度小,利于聚集;背斜还利于建隧道,因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利于地下水的储藏,因为岩层向下凹陷,利于地下水汇集;向斜还利于建大坝,因为地下岩层坚硬稳定。断层处可能有泉水出露、河谷发育,因为地下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河谷;断层处不宜建工程设施,因为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修水库则水易渗漏。P22:过渡:地壳运动的过程一般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剧烈的地壳运动则表现为地震。下面我们来了解地震。P23:大家最记忆犹新的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级8.0,震中烈度高达11度,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材料中涉及几个专有名词,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地震、震级、烈度?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震级表示地震能量释放的大小。烈度表示地表受地壳震动影响的强弱程度。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地表不同的位置可能有多个烈度,当然震级也会影响烈度。过渡:地震又是怎样发生的呢?P24:请大家结合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说明地震成因?地震是因为地壳运动长期作用在岩层上,使岩层倾斜和弯曲,这种作用力一旦超过岩层承受能力,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导致地面震动,也就是地震。P25:这是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请同学们,读图总结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分布原因?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这是因为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P26:从成因上说,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都会导致地震的发生。地震会引起地壳移动,比如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区域监测点水平位移达238厘米,沉降量达到70厘米,隆起量达30厘米。地震还可能会导致地表出现地裂,这些都是地震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但总体上说,地震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P27:第四种,变质作用,提取概念关键词,就是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所以,变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P28:对本节知识做一个总结,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地震、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其中,岩浆活动中的喷出活动和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地震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小,而岩浆活动中的侵入活动和变质作用,一般不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总体来讲,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P29:下面我们完成几组例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也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先看这组例题。为了解释某地质现象,某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演示,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题。第一问,教师演示的地质构造是?根据褶皱的概念,就是岩层因受力而发生的一系列弯曲。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为褶皱,答案是D.第二问,教师演示了什么?根据褶皱的成因,应该是地壳运动,岩层的水平挤压,答案是C。P30:看这组例题。下图为北京房山七渡某山体景观,读图完成下题。第一题,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图中所示景观是背斜山,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所以答案是B第二题,该景观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图中岩层向上突出,所以是背斜,答案是D.P31:看这组例题。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题。第一问,上图中板块共有几块?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这是两个板块交界处,可以判断图中共有3块板块,答案是C第二问,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抬升隆起形成岛屿,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答案是C。第三问,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图示机理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而喜马拉雅山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与之无关,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