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短萃飞蓬植株一般为二倍体(2N=18,在野生群体中也发现了三倍体自然变异植株但三倍体自然发生率较低无法满足培育优良品系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人工培育短萃飞蓬植株三倍体的方法,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短萃飞蓬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18个四分体B.较二倍体短萃飞蓬,三倍体植株更粗壮高大结实率高C.人工培育短飞蓬三倍体时,必须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D.由二倍体培育成的三倍体短萃飞蓬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2.反射弧(reflexarc)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信息传到效应器。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B.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C.兴奋由c向b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D.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3.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乳酸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B.蓝藻、硝化细菌都能利用CO2和H2O合成有机物C.蓝球藻、酵母菌内质网上都附着有核糖体D.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DNA和RNA4.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各种酶活性均下降B.原癌基因抑制细胞不正常增殖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和控制中心D.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5.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不消耗能量运输离子。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外流B.动物细胞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转运离子的方式分别属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D.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6.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A.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C.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D.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现有某湿地生态系统,图1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若A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2)图1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实现的。(3)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若A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C,则要使C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___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倍(精确到百分位)。8.(10分)舶鱼是某湖泊中体型较大的肉食性鱼类,鲚鱼和银鱼为小型鱼类,食性有差异,但均能以浮游动物为食。研究人员对该湖泊中鲌鱼、鲚鱼和银鱼的年捕获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鱼的年捕获量反映该鱼的种群数量)。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中全部鱼类在生态学中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原因是________。(2)鲌鱼和鲚鱼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3)因过度捕捞,1995年后鱼类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鲌鱼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湖泊群落演替的________。随着鲌鱼数量的减少,银鱼数量呈现图2所示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9.(10分)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天然干扰素的含量低、活性低、稳定性低。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中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再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干扰素,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天然干扰素的缺点。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扩增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人的干扰素中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是通过改造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用蛋白质工程找到所需基因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功能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干扰素基因)。(3)在导人大肠杆菌之前,首先要构建其____________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是否翻译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苦荞是自然界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集保健、养生、食疗三重功效,有降三高、护血管、清肠道、延缓衰老的作用,被誉为“五谷之王”,已成为我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之一。苦荞即苦荞麦,属于荞麦的栽培种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苦荞麦的遗传规律,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小组以两种自交可育的苦荞麦纯系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相对性状PF1F2尖果/钝果①♀尖果×♂钝果尖果尖果273钝果88②♀钝果×♂尖果尖果尖果138钝果42红茎/绿茎③♀红茎×♂绿茎红茎红茎450绿茎353④♀绿茎×♂红茎红茎红茎543绿茎421请回答相关问题:(1)在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控制尖果与钝果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在①和②组实验中,若让F2中表现型为尖果的荞麦自交,后代尖果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3)在③和④组实验中,控制红茎与绿茎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F2绿茎有______种基因型。(4)现有一红茎荞麦植株,欲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11.(15分)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检测CO2是否产生,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卡尔文循环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卡尔文循环”离不开光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水稻会导致其疯长,且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量比正常情况降低了很多。请从叶面积角度解释植株疯长导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培育三倍体植株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植株的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变成四倍体,用四倍体作母本和二倍体父本杂交,产生三倍体的种子,三倍体种子种下去长成三倍体植株。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不形成四分体,A错误;B、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因联会紊乱,结实率非常低,B错误;C、人工培育短萃飞蓬三倍体时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不需要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C错误;D、由二倍体培育成三倍体,可导致相应的基因数量改变,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2、D【解析】

由图可知,b位于传入神经上,故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和传递的方向只能从b→a→d→c。【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是神经元,A错误;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B错误;C、兴奋只能由b向c传导,不能由c传到b,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会诱导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打开,相邻未兴奋部位Na+快速内流,使得电位出现反转形成动作电位,依次进行,形成局部电流,此过程中Na+通道按顺序打开,D正确。故选D。3、B【解析】

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大小较小较大最小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无遗传物质DNADNA或RNA举例蓝藻、细菌等真菌,动、植物HIV、H1N1【详解】A、发菜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增殖,A错误;B、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能够利用CO2和H2O合成有机物,B正确;C、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C错误;D、噬菌体是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错误。故选B。4、D【解析】衰老细胞内绝大多数酶的活性会下降,但是仍然有些酶活性会升高,如水解酶,A项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但所有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D项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细胞衰老后所有的酶活性降低;混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混淆细胞代谢的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熟记并理解教材中与细胞器、细胞核、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5、D【解析】

1、通常情况下,钾离子主要在细胞膜内,钠离子主要在细胞膜外。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2、动物细胞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细胞呼吸导致细胞供能障碍,而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故此离子泵的转运离子的能力下降。3、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详解】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外流,A正确B、动物细胞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细胞中ATP的生产障碍,从而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B正确;C、据题意可知: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转运离子的方式分别属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C正确;D、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据分析可知其结果是使该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D错误。故选D。【点睛】不能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加强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的训练是正确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6、B【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因变量Y始终保持OA值不变。【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题意相符,A正确;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不同的,B错误;C、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细胞核中的DNA数量是不变的,与题意所示曲线相符,C正确;D、“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第二营养级所同化固定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11%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1111.79【解析】

图1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A表示该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其同化量,能量值可用b(或d+e)表示;D表示其呼吸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粪便量,F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详解】(1)图1中,若A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b/y×111%。(2)图1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D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E是粪便量,粪便中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散失。(3)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食物链有2条:A→C、A→B→C。若A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C,假设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y,其中有y/4的能量直接提供给C,有3y/4的能量间接提供给C;要使消耗A最少则用21%的能量传递率,即y/4×21%+3y/4×21%×21%=8,则计算可得y=111kJ,故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111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为11%,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x/2÷11%+x/2÷11%÷11%=55x;设当食物由A:B为1:2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的量为y/3÷11%+2y/3÷11%÷11%=71y,由于A固定的能量不变,即55x=71y,因此y/x=1.79,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1.79倍。【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要求学生能根据能量流动的传递过程进行计算,尤其是第(3)小题相对较难,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8、不属于群落应包括该区域全部生物种群的集合鲚鱼→鲌鱼食物链速度和方向鲌鱼数量减少导致鲚鱼数量增加,鲚鱼与银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银鱼生存压力增大导致数量减少【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详解】(1)该湖泊中全部鱼类在生态学中不属于群落,因为群落应包括该区域全部生物种群的集合。(2)根据图示数据和题干信息可知,鲚鱼的营养级低于鲌鱼,所以推测鲌鱼会以鲚鱼为食,二者之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鲚鱼→鲌鱼。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3)因过度捕捞,1995年后鱼类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鲌鱼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湖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于鲚鱼是鲌鱼的食物,鲌鱼数量减少会导致鲚鱼数量增加,而鲚鱼与银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银鱼由于生存压力增大而数量减少。【点睛】此题考查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同时考查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9、DNA双链复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基因设计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基因表达载体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把提取的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解析】

1、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扩增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2)蛋白质的结构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用蛋白质工程找到所需基因的基本途径即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干扰素基因)。(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4)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在检测是否翻译时,可以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把提取的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进行鉴定。【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10、尖果、红茎分离①和②的F2中,尖果与钝果的比值接近3∶13/5两对F2中红茎与绿茎的分离比约为9∶7,符合9∶(3∶3∶1)的分离比5实验思路:让该株红茎荞麦自交,收获种子,并种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若后代全为红茎荞麦,则该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既有红茎又有绿茎,则该个体不为纯合子【解析】

通过表格数据可推知:亲本尖果与钝果正交和反交,子一代都是尖果,说明控制尖果和钝果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尖果为显性。同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尖果与钝果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尖果与钝果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亲本红茎与绿茎正交和反交,子一代都是红茎,说明控制红茎与绿茎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同时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红茎与绿茎性状分离比为9∶7,说明红茎与绿茎有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由四组亲本产生的F1可知,显性性状为尖果、红茎。①和②组的F2中,尖果与钝果的比值接近3∶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分离定律。(2)①和②组实验中,假设控制尖果、钝果的基因为A、a,则F2中表现型为尖果的荞麦基因型为1/3AA、2/3Aa,分别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2∶1,其中尖果共5份,故后代尖果中纯合子所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