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长安区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西安长安区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西安长安区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西安长安区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西安长安区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西安长安区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是类比推理法B.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可以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相当于雌雄生殖器官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双手分别抓住着丝点,使红色和黄色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模拟的是减数第二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2.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生物量逐渐增加B.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C.“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人类活动D.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3.精准扶贫引进某种经济植物,高三生物小组接手研究该植物是否适合本地生长的项目之一。因此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根毛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结果如下表。又测定了本地种植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发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本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浓度(mol/L)1.151.21.251.3质壁分离状况不分离刚分离显著显著A.≥1.2 B.≤1.2C.<1.2 D.1.15<土壤溶液<1.34.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及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措施作用A适当增大温室昼夜温差增强白天光合作用,降低夜晚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多B合理密植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C增施农家肥促进作物吸收有机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D适时适度松土促进作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并避免水土流失A.A B.B C.C D.D5.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是新物种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D.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ATP水解后可作为DNA的单体C.叶绿体中的色素一定含有Mg元素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_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____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进而合成__________进行运输,并进一步合成淀粉。(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8.(10分)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1)D1蛋白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上,参与水的分解,产物用于_________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①据图甲、乙的CK组和H组分析: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推测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__________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中P、P+H组所示。①图甲表明黄体酮能_______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据图乙、丙、丁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嗜吡啶红球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还能使榨菜在腌制过程中变红;该菌的菌落呈红色、奶酪状、圆形、隆起。研究人员为了初步鉴定变红的榨菜中是否含有嗜吡啶红球菌,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嗜吡啶红球菌的培养基的pH应调至_____________,该步骤应在_____________之前完成。(2)初步鉴定嗜吡啶红球菌时,先要纯化榨菜中的菌种,纯化时先将榨菜样液用滤膜过滤,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菌种的体积。挑取滤膜上的菌种,接种在平板上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培养微生物时,常培养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目的是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则可初步确定变红榨菜中含有嗜吡啶红球菌。(3)为了进一步确定变红榨菜中含有嗜吡啶红球菌,可挑取上述平板菌落中的菌种接种在含有_______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法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10.(10分)肾上腺素能由肾交感神经分泌,作用于肾脏,促进水的重吸收作用,寒冷环境下,肾上腺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促进细胞代谢,从而增加机体产热,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机体产热,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调节,此时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冷环境下,机体可以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试写出人体减少散热的调节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条途径)。(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会刺激肾交感神经分泌肾上腺素,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支配肾脏活动的肾交感神经属于________________。(4)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相比,肾交感神经分泌的肾上腺素所参与调节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11.(15分)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兴奋引起牵张反射(肌肉收缩);肌肉主动收缩达到一定程度后,肌腱内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反牵张反射(肌肉舒张)。图l是用脊蛙进行实验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图2是图1中N的放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填“f-g-c-d-e”或“a-b-c-d-e”),兴奋传导至M点时,该处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此变化主要是由____引起的。(2)当肌肉持续收缩后,图2中___(填标号)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___(兴奋或抑制),引起反牵张反射。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调节,防止肌肉受到损伤,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标记噬菌体(2)【详解】A、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错误;B、为了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含32P的大肠杆菌,再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才得到32P标记的T2噬菌体,B错误;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球相当于生殖细胞,小桶相当于雌雄生殖器官,C正确;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双手分别抓住着丝点,使红色和黄色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模拟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验证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识记和辨识实验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沙漠变绿洲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生物量逐渐增加,A正确;B、沙漠中可存在数量极少的植物,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B正确;C、“绿洲”的最终平衡状态取决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C错误;D、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沙漠变绿洲加快了群落的演替速度,D正确。故选C。3、C【解析】

植物的成熟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即质壁分离;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详解】根据表格分析,该植物在浓度为1.15mo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1.2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该植物的细胞液浓度为1.15~1.2mol/L。该植物若适合在本地生长,说明其细胞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即本地土壤溶液浓度小于1.2mol/L。故选C。4、C【解析】

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详解】A、适当增大温室昼夜温差可以增强白天光合作用,降低夜晚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积累,A正确;B、合理密植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B正确;C、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土壤里有机营养物质,C错误;D、适时适度松土可以促进作物根系有氧呼吸,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D正确。故选C。5、B【解析】

物种是生物最小的分类单位,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关键看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后代可育的,属于同一个物种。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和空间同一物种的集合体,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也是进化和繁殖的单位。物种的形成方式有同地和异地之分,异地即地理隔离,同地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变为四倍体,也可以产生新的物种。【详解】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致使两种群基因库差异较大,再也无法进行交流,即产生新的物种,A正确;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不育,不能称为一个物种,B错误;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如二倍体加倍变成四倍体,四倍体即是一个新的物种,C正确;D、一个新物种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种群,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D正确。故选B。6、D【解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当ATP脱去两个磷酸时形成的一磷酸腺苷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2.乳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加一分子果糖。【详解】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因为生长素不是多肽,也不是蛋白质,A错误;B、ATP水解后可作为RNA的单体,不能作为DNA的单体,B错误;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一定含有Mg元素,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元素,C错误;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叶绿体基质光反应ATP和[H]蔗糖最初一段时间内,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几乎不增加支持假设二。实验结果显示,叶肉细胞持续(或并未停止)吸收CO2,淀粉降解量快速增加,说明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b-a<c(b<a+c)【解析】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水光能,完成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有光无关都可以进行,由光反应提供ATP和还原氢,在叶绿体基质完成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详解】(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参中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被还原,生成蔗糖,进一步合成淀粉。(2)由图分析可知,0~24小时内,淀粉积累量随着持续光照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24小时后几乎不增加。(3)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合成量,麦芽糖的含量代表淀粉的分解量。分析图2可知,CO2吸收量基本不变,即淀粉的合成没有停止,而从6小时开始麦芽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淀粉在不断分解,即淀粉合成和降解同时存在,故支持假设二。(4)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则b-a代表通入13CO2的四小时内淀粉的积累量,若小于这四小时内淀粉合成总量c,即b-a<c,则说明一部分淀粉被分解,假设二成立。【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结合题图的实验结果分析解题。8、类囊体(类囊体薄膜、基粒、基粒片层)暗(碳)降低D1蛋白含量减少大于解除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解析】

1.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缓解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2.图乙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使用黄体酮)的D1蛋白含量比H组低,图丙中,使用黄体酮的组D1蛋白表达量却比未使用的组高(P组比CK组高,P+H组比H组高),图丁中使用黄体酮的组与未使用组D1蛋白分解基因的表达量基本相同(CK组与P组基本相同,H组与P+H组基本相同)。【详解】(1)根据D1参与水的分解可知,该蛋白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有【H】、ATP,用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据图甲、乙的CK组为水、25℃处理,H组为水、36℃处理,结果CK组光合作用速率比H组高,说明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结合图乙分析:图乙中H组的D1蛋白含量比CK组下降,推测可能与D1蛋白含量减少有关。②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均为1,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为3,而分解量为1.5,合成量大于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P组的处理是黄体酮、25℃,P+H组的处理是黄体酮、36℃,分析图示结果可知:①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解除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依据各图的结果分析可知: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说明D1蛋白可能发生了转化,故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点睛】本题结合直方图,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9、中性或微碱性灭菌小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平板上的菌落呈红色、奶酪状、圆形、隆起硝酸盐比色【解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嗜吡啶红球菌为细菌的一种,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的pH应调至中性或微碱性,该步骤应在灭菌之前完成。(2)滤膜的孔径应小于菌种的体积,才能保证过滤后在滤膜上得到菌种。挑取滤膜上的菌种,接种在平板上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常培养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看其上面是否有菌落出现。根据题意可知,嗜吡啶红球菌的菌落呈红色、奶酪状、圆形、隆起等,所以可根据上述菌落特征判断培养基上是否有嗜吡啶红球菌。即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平板上的菌落呈红色、奶酪状、圆形、隆起,则可初步确定变红榨菜中含有嗜吡啶红球菌。(3)嗜吡啶红球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所以为了进一步确定变红榨菜中含有嗜吡啶红球菌,可挑取上述平板菌落中的菌种接种在含有硝酸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比色法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及相关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神经—体液甲状腺激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升高传出神经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作用速度比较快【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