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及翻译_第1页
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及翻译_第2页
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及翻译_第3页
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及翻译_第4页
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及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齐物论原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3、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8、”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⑩?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12)。”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泠风则小和(26),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29),人簌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本身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文言文齐物论翻译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相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道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相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莫非也可以使它相像死灰那样吗?你今日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道:“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特别好吗?今日我忘掉了本身,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道:“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极多的窍孔,有些相像鼻子,有些相像嘴巴,有些相像耳朵,有些相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些相像圈围的栅栏,有些相像舂米的臼窝,有些相像深池,有些相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相像湍急的流水声,相像迅疾的箭镞声,相像高声的呵叱声,相像细细的呼吸声,相像放声叫喊,相像嚎啕大哭,相像在山谷里低沉回荡,相像鸟儿鸣叫叽喳,真相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缓缓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狂风蓦地停息,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莫非未曾看到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道:“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道:“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文言文齐物论思想内容一、对概念的存在以表现二、主张超出对待概念,实现“道通为一”,达于“齐物”三、“以明”是“齐万物”的方法和境界四、以“道”观物,以“心”观”道”文言文齐物论思想主旨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齐彼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假如从彼面看不到的话,自此面看则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无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相相互互”,也是这个道理。“彼是,方生之说也。”“彼是”是一种学说,一种理论,一种不绝变动、不绝新生的学说和理论。“齐彼是”还是一种方法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彼与是不相互对立,就叫做“道枢”,“道枢”就是循环,就是围绕“道”这个中心而循环往复,无穷无尽。“道枢”就是“齐彼是”的方法论。2、齐是非。“是”“非”的存在,是以“彼是”的存在为前提的。既然“彼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是非”也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因是因非,因非因是”,由于有了“是”,所以就有“非”;相反,由于有“非”存在,所以才有“是”的存在;没有“是”也就没有“非”,没有“非”,就没有“是”,二者相互依存,对立而统一、既然“是非”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就不必需把二者分那么清楚圣人们都是不由分说而“照之于天”,就像日月普照那样自然而然,原因就在于此。庄子是把“齐是非”认作一种方法论来提倡的,正确的是无穷的,错误的也是无穷,与其劳神伤身地去探究“无穷”,不如“以明”,像日月那样无为自然,普照天下。“以明”就是庄子“齐是非”的方法论。3、齐物我。庄子的“道”是宇宙万物的“造物主”或“天下母”,人与物,我与物,都是“道”的化身,其根源都来自“道”。所以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来体现它。为了把这个道理说明,庄子连续用了几个比方,“故为是举莛与楹……道通为一”。阐释天地万物从“道”的高度来看,它们都是一样的。“唯达者知通为一”,只有通达的人才略通晓“道通为一”的道理。经过铺垫之后,庄子抛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一结论。从“道”的观念来看,天、地与人是同等、共存的,万物与我是一样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庄子不但将人上升到崇高的地位,与天地同辉,而且还怀有博大胸怀,将万物与人并列,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桎梏,破除了人类的无知与高傲,将人与物平等对待,具有深刻的生态价值和普适的伦理价值,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4、齐生死。庄子的生死观是辩证的生死观。“方生方死……方不行方可。”死与生都是以对方为依据的,从“道”的角度来看,死也就是生,生也就是死。“芴漠无形,变动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无形元状,变动无常,庄子把死与生看成和天地一样自然。能把生死认作自然的旅程看待,其实要有高超的胸襟。“予恶乎……不知归者邪!”从这样的反问句来看,庄子对“生”并不感到愉快,对“死”也并不感到厌恶,对生、死是一视同仁的。不但如此,庄子甚至还将死认作“至乐”来看待。文言文齐物论的后世影响历史上大多数文学艺术家都从《齐物论》篇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如庄子在此篇开头即提出了一个命题“吾丧我”。“吾丧我”,表现在外是“形同槁木”,表现在内是“心如死灰”。“丧我”并不要失去自我,而是要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这就要求一切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需还本身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从而实现最完美的创作境界。庄子接着由“吾丧我”引发开去,导出“三籁”,其中所谓的“天籁”也就是要求人们应当除去种种“是非”“成心”,实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同样给了文学艺术家以有益的艺术启迪。庄子最终以“庄周梦蝶”寓言故事收结,在万物一齐的观念下,让本身于梦醒后化作优游舒适的蝴蝶,这更把文学艺术家带进了一片“浑沦元气”的审美境界,使他们的创作灵感由此勃发出来。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一约前286),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一书。海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著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也有学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外、杂篇反映的是庄子的思想。文言文齐物论写作背景《齐物论》末节中的“昔者”二字,为推断其著作时代供应了一项铁证。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处于战国后期。“昔者”说明在庄子死后又隔了很长一段时期,推断为秦汉之间,是有可能的。从文字上看,也确为后人追述的口吻。《齐物论》不同于先秦时代的一般著作,那时候著作很少特立题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首句中的数字,或随取二字以安题,其题亦无甚意义。《齐物论》以论名篇,亦为古籍中所罕见。《论语》虽以论名书,至汉初方普遍使用,如《过秦论》《盐铁论》等,即以《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除《齐物论》外,有以三个字为义,有用两个字作为篇名,都没有以论来命题。由此可证,应成书于开始以论名篇的秦汉之间。从《齐物论》的内容来看,确带有秦汉之间的时代思想特征,如对至人的描绘:“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税利害之端乎?”又言圣人:“旁日月,挟宇宙,参万岁而一成纯。”秦始皇、汉武帝都憧憬神仙,努力探求长生不老,可以说是《齐物论》中至人、圣人的影响。《齐物论》还综合了慎到、公孙龙及老子诸家的学说,则此论产生之最早时期,亦不得在《慎子》《公孙龙子》《老子》等书的成书之前,《慎子》与《公孙龙子》约莫成书于秦汉以前的战国晚期。而《老子》书的著作时代则说法很多,然大多数人皆倾向于成书在战国时期。《齐物论》既然吸取了《慎子》《公孙龙子》《老子》等书中的内容,则其著作时代,必定在这些书之后,再早也不会早于战国晚期。综上所述,《齐物论》的成书时代,当是在战国晚期以后,汉初写作的《淮南子》成书之前,定为秦汉之间。文言文齐物论作品赏析“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憧憬。庄子认为,要实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需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齐物论》共有七个重要寓言,分别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狙公赋芧、尧问于舜、啮缺问乎王倪、瞿鹊子问于长梧子、罔两问景及庄周梦蝶。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是全篇的开头部分。在这里,南郭子綦提出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华的自我,是精神上的自我,“丧我”的“我”,则是肉体的、现实中的、出名利是非观念的凡人“我”。“丧”是失落。因而,“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接下来,是他对颜成子游谈天籁、地籁、人籁、他侧重对地籁与天籁的描述。他对地籁的描述是实写,对天籁的描述则用虚写。他最终要点明的是,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全是由于各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所谓天籁,其实就是因任自然的声响。天籁与“吾丧我”的关系在子綦看来,二者同属顺任自然的境界。之后,用人籁和道做了对比,用反复无常的猴子来比方执迷于辨别事物差别的人。在看来,与其争辩不休,不如去掉偏见之心让别人与“我”心意相通。接着,以尧的故事为引,引出对大道的歌颂。尧制裁小国就如同十日并出,让世间万物都沐浴到他的光辉。大道普照万物也与之同理。在这里,将大道置于一切道理之上。第三则故事写的是王倪对啮缺谈至人超出世俗利害是非的观点。啮缺问王倪是否存在共同的是非标准,即真理标准。对此,王倪用各种不同的动物对居处、味道、美色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以此为喻,说明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启程,对同一事物确定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庄子混同是非,齐一万物的观点在这里论述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