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难点大闯关第6关初中化学所有计算类型知识点一: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GB3①已知某种溶液的溶质和溶液,求溶质质量分数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例1】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2\*GB3②配制溶液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例2】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关系,下表是20℃时硫酸溶液的密度及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对照表。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将逐渐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200克硫酸溶液中,其硫酸有多少克?(3)20℃时,将50毫升28%的硫酸溶液配制成14%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3\*GB3③酸碱盐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方法:a.利用质量守恒原理,求出该物质的质量b.求出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沉淀不算溶液质量)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例3】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求出P的值。求出该镁条中其它难溶性杂质的质量.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化学式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注意】常用化学式中某几种元素的质量成比值进行计算=1\*GB3①求某元素的质量方法:某元素的质量=某物质的质量X质量分数【例4】5.某农场需要购置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总质量为100kg,经测得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两种化肥中含氮元素的总质量为()A.36kgB.40kgC.42kgD.50kg=2\*GB3②求组成物质的元素方法:通过对物质中成分的质量进行计算,然后对比原物质的质量【例5】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C.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9D.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3\*GB3③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方法:求出样品的组成,然后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例6】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a%B.C.D.无法计算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原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GB3①奇偶法=2\*GB3②公倍法=3\*GB3③限定”1”法【例7】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H2O2=_____H2O+_____O2↑(2)_____Fe2O3+_____CO=_____Fe+_______CO2(3)_____C6H6+_____O2=_____CO2+____H2O(4)_____P+_____O2=______P2O5(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GB3①固体消耗=2\*GB3②固体产生=3\*GB3③气体产生【例8】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应后所得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___________7(选填“>”、“=””或“<”)。(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0g溶剂中溶有10g溶质
B.
在110g溶剂中溶有10g溶质
C.
在100g溶液中含有10g溶质
D.
在110g溶液中含有10g溶质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0.180.160.140.110.09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
B.
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
C.
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
60℃时,向50g水中加入0.05g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3.把10g氯化钠的固体放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6.7%
C.
20%
D.
25%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
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
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
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5.将Fe3O4、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m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32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m的数值为(
)A.
5.32
B.
3.12
C.
3.59
D.
2.376.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W克XY2中含有Y的原子数是(
)A.
2W(M−2A)Mm
B.
WMm(m−2A)
C.
W(M−2A)2mm
D.
m(M−2A)7.某添加剂X可由尿素CO(NH2)2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制得.已知6g尿素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只生成1.7gNH3、2.2gCO2和X。对x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x组成元素与尿素完全相同
B.X组成元素无法判断
C.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X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8.某物质可能含有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则该物质可能为(
)A.
FeO
B.
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C.
Fe2O3
D.
FeO和Fe2O3的混合物9.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
C2H2
B.
C2H5OH
C.
CH3COOH
D.
CH3OH10.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11.测得一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反应一段时间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041015反应后的质量/gx42520A.
x的值为15
B.
乙在这个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5:4
D.
若充分反应,丙的质量应为30g12.已知分解温度:高锰酸钾240℃、氯酸钾400℃以上。如图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产生氧气的质量(m/g)随消耗时间(t/s)的变化关系示意图。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代表高锰酸钾分解的示意图
B.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还未开始加热
C.高锰酸钾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比较m1和m2可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13.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
bc段溶液增加80g
C.
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
d点溶液中溶质有2中,且pH>714.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B.
加入ngNaOH时,NaOH固体和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
m>c-a
D.
生成Fe(OH)3的质量为(b-a)g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16.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反应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根据图像分析,金属镁产生氢气最多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17.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B.三种金属的失去电子总数量:Mg>Fe>Zn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1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二、解答题19.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203040506070氯化钠溶解度(克)35.836.036.336.437.037.337.8硝酸钾溶解度(克)20.931.645.863.985.5110138(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向200克水中加入74克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且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的温度为
℃。(3)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2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岀,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2)22.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21.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该钢铁厂生产原料、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28.36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1)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________(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5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ⅠⅡⅢ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g2.8365.6728.508生成气体的质量/g0.10.20.25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2.请根据题目条件进行计算:(1)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2)已知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2∶1,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的质量之比是2∶3,其中X的化合价为+a。则在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________。(3)已知有Na2S、Na2SO3、Na2SO4
三种物质的混合物100g,测得硫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23.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克(3)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图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24.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克。(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5.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某同学实验并记录如下:(1)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2)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已知条件求解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为
;(4)向E烧杯内加入54.4g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D烧杯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
;(6)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
。26.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40g稀盐酸。(1)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a、b、c三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
溶液。(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
。(3)求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01%,下同)(4)求c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27.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缓缓加入到C中,生成的蓝色沉淀E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28.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镁合金(已知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为了测定易拉罐铝镁合金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明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氢氧化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1)操作①表示的物质分离方法是________。(2)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c克时,充分反应后,溶液乙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3)根据实验数据,该易拉罐中铝元素和镁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用mA和mB表示)。29.工业盐酸中通常因含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明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FeCl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样品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5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2)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难点大闯关第6关初中化学所有计算类型知识点一: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GB3①已知某种溶液的溶质和溶液,求溶质质量分数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例1】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答案】C【解答】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说明20g的水中最多能溶液氯化钠7.2g。而a中只加入了5g的氯化钠,所以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A错误;B、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40g,所以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8g。所以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B错误;C、b中溶液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始终为饱和溶液。C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常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D错误。故选C。=2\*GB3②配制溶液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例2】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关系,下表是20℃时硫酸溶液的密度及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对照表。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将逐渐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200克硫酸溶液中,其硫酸有多少克?(3)20℃时,将50毫升28%的硫酸溶液配制成14%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答案】(1)增大;(2)硫酸溶质质量:200g×4%=8g;(3)解:设需加水质量为m,由题意,50mL×1.2g/cm3×28%=(50mL×1.2g/cm3+m)×14%解得m=60g故需要加水60g。=3\*GB3③酸碱盐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方法:a.利用质量守恒原理,求出该物质的质量b.求出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沉淀不算溶液质量)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例3】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求出P的值。求出该镁条中其它难溶性杂质的质量.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MgO+H2SO4=MgSO4+H2O;(2)0.5g;(3)42g;(4)52.83%。【解答】(1)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是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MgO+H2SO4=MgSO4+H2O;(2)P点为反应结束后产生氢气质量,设氢气质量为xMg+H2SO4=MgSO4+H2↑98250g×49%X98:2=50g×49%:XX=0.5g;(3)设镁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镁质量为mMg+H2SO4=MgSO4+H2↑2498120Y50g×49%m24:98=y:50g×49%98:120=50g×49%:mm=30gy=6g设氧化镁的质量为z,生成硫酸镁质量为nMgO+H2SO4=MgSO4+H204098120Z20g×49%n40:98=z:20g×49%98:120=20g×49%:nz=4gn=12g则其它难溶性杂质为15g-4g-6g=5g;(4)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化学式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注意】常用化学式中某几种元素的质量成比值进行计算=1\*GB3①求某元素的质量方法:某元素的质量=某物质的质量X质量分数【例4】5.某农场需要购置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总质量为100kg,经测得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两种化肥中含氮元素的总质量为()A.36kgB.40kgC.42kgD.50kg【答案】C【解答】NH4NO3和CO(NH2)2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都是28:4=7:1,氢元素质量分数为6%,则氮元素质量分数为42%,100kg化肥中氮元素总质量为42kg;故选C。=2\*GB3②求组成物质的元素方法:通过对物质中成分的质量进行计算,然后对比原物质的质量【例5】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C.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9D.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答案】A【解答】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g;氢元素的质量:3.6g×=0.4g;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总质量为:1.2g+0.4g=1.6g<3.2g;所以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故A正确,B、D错误;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4g=3:1,故C错误。故选A。=3\*GB3③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方法:求出样品的组成,然后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例6】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a%B.C.D.无法计算【答案】B【解答】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知,两种物质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2×1):(16×4)=1:2;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因为硫元素和氧元素质量分子之和为:1-a%;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B。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原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GB3①奇偶法=2\*GB3②公倍法=3\*GB3③限定”1”法【例7】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H2O2=_____H2O+_____O2↑(2)_____Fe2O3+_____CO=_____Fe+_______CO2(3)_____C6H6+_____O2=_____CO2+____H2O(4)_____P+_____O2=______P2O5【答案】(1)221(2)1323(3)215126(4)452【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要使两边氧原子数目相同,可分别在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式前面加2,故填:2、2、1;(2)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氧化铁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铁的化学计量数为2,要使两边氧原子的数目相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均为3,即1、3、2、3;(3)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6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为6,水的化学计量数为3,则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15/2,然后化为整数,故填:2、15、12、6;(4)在该反应中,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0,则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5,五氧化二磷的化学计量数为2,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磷的化学计量数为4,故填:4、5、2。(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GB3①固体消耗=2\*GB3②固体产生=3\*GB3③气体产生【例8】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应后所得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滤液X的PH___________7(选填“>”、“=””或“<”)。(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Mg(OH)2+H2SO4=MgSO4+2H2OBa(OH)2、NaOH设加入20g硫酸镁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x=0.58g,m2的值为4.66g+0.58g=5.24g【详解】(1)由于由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且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滤液X含有氢氧化钠,所以pH大于7;(2)CD段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2SO4=MgSO4+2H2O;(3)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既有氢氧化钠也有钡离子,所以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Ba(OH)2、NaOH;(4)见答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00g溶剂中溶有10g溶质
B.
在110g溶剂中溶有10g溶质
C.
在100g溶液中含有10g溶质
D.
在110g溶液中含有10g溶质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0.180.160.140.110.09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
B.
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
C.
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
60℃时,向50g水中加入0.05g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3.把10g氯化钠的固体放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6.7%
C.
20%
D.
25%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
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
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
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5.将Fe3O4、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m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32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m的数值为(
)A.
5.32
B.
3.12
C.
3.59
D.
2.376.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W克XY2中含有Y的原子数是(
)A.
2W(M−2A)Mm
B.
WMm(m−2A)
C.
W(M−2A)2mm
D.
m(M−2A)7.某添加剂X可由尿素CO(NH2)2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制得.已知6g尿素在高温、高压下分解只生成1.7gNH3、2.2gCO2和X。对x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x组成元素与尿素完全相同
B.X组成元素无法判断
C.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X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8.某物质可能含有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则该物质可能为(
)A.
FeO
B.
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C.
Fe2O3
D.
FeO和Fe2O3的混合物9.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
C2H2
B.
C2H5OH
C.
CH3COOH
D.
CH3OH8.【答案】D
【解答】FeO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5656+16×100%=78%,Fe3O4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168232×1005=72.4%,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112160×100%=70%,该物质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5%,则一定含有FeO,可能是FeO和Fe9.【答案】D【解答】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1×1244):(9×10.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11.测得一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反应一段时间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041015反应后的质量/gx42520A.
x的值为15
B.
乙在这个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中生成的丙、丁的质量比为5:4
D.
若充分反应,丙的质量应为30g12.已知分解温度:高锰酸钾240℃、氯酸钾400℃以上。如图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产生氧气的质量(m/g)随消耗时间(t/s)的变化关系示意图。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代表高锰酸钾分解的示意图
B.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还未开始加热
C.高锰酸钾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比较m1和m2可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13.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
bc段溶液增加80g
C.
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
d点溶液中溶质有2中,且pH>714.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B.
加入ngNaOH时,NaOH固体和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
m>c-a
D.
生成Fe(OH)3的质量为(b-a)g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16.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B.
反应后不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
根据图像分析,金属镁产生氢气最多
D.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17.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B.三种金属的失去电子总数量:Mg>Fe>Zn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1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二、解答题19.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203040506070氯化钠溶解度(克)35.836.036.336.437.037.337.8硝酸钾溶解度(克)20.931.645.863.985.5110138(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向200克水中加入74克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且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的温度为
℃。(3)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2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岀,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2)22.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21.社会实践活动中,课外兴趣小组对某钢铁厂的铁矿石样品和钢样进行实验、分析、计算,了解该钢铁厂生产原料、产品的相关信息。下面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帮助计算回答:取该厂的某钢样粉末28.36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1)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质量之比:________(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5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ⅠⅡⅢ加入钢样粉末的质量/g2.8365.6728.508生成气体的质量/g0.10.20.25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3)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2.请根据题目条件进行计算:(1)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2)已知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2∶1,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的质量之比是2∶3,其中X的化合价为+a。则在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________。(3)已知有Na2S、Na2SO3、Na2SO4
三种物质的混合物100g,测得硫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23.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ab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克(3)求图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图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24.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克。(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5.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某同学实验并记录如下:(1)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
;(2)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已知条件求解C烧杯溶液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为
;(4)向E烧杯内加入54.4g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D烧杯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
;(6)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
。
26.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40g稀盐酸。(1)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a、b、c三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
溶液。(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此反应的实质是
。(3)求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01%,下同)(4)求c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7.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缓缓加入到C中,生成的蓝色沉淀E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28.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镁合金(已知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为了测定易拉罐铝镁合金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明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氢氧化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1)操作①表示的物质分离方法是________。(2)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c克时,充分反应后,溶液乙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3)根据实验数据,该易拉罐中铝元素和镁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用mA和mB表示)。
29.工业盐酸中通常因含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明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FeCl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样品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5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2)该工业盐酸中FeCl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C
【解答】A、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质,或90g溶剂中溶有10g溶质,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A选项的分析,90g溶剂中溶有10g溶质,故选项不正确;
C、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质,故选项正确;
D、根据C选项的分析,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质,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2.【答案】C【解答】A.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0.1g小于1g,为微溶,故A正确不合题意;
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表格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不会析出溶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6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1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0.11g,那么
50g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钙0.055g。因为0.05g<0.055g,所以固体会完全溶解,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3.【答案】B
【解答】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g10g+50g×100%≈16.7%。4.【答案】D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也可能小于乙,二者还可能相等,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因此无法比较,故A错误;
B.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即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比乙小,则甲溶剂质量大于乙,故B错误;
C.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g25g+100g×100%=20%,故C错误;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由于甲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甲仍然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即乙变成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5.【答案】B【解答】设生成5.00克碳酸钙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5.00g
44:100=x:5.00g
x=2.2g
二氧化碳中一半氧元素来自于金属氧化物,则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2.2g×3244×16.【答案】A
【解答】设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112为P,一个XY2分子的实际质量为Q。
X的相对原子质量=M-2A;
由相对原子质量公式可得:m克P=M−2A
①,
则;
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QP=M
②;
①②式联立解得:Q=Mm克M−2A;
W克XY2中含有的XY2分子个数为:W克Mm克M−2A=W(M−2A)7.【答案】D
【解答】6g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6g×1212+16+(14+1×2)×2=1.2g,
氧元素的质量:6g×1612+16+(14+1×2)×2=1.6g,
氮元素的质量:6g×2812+16+(14+1×2)×2=2.8g,
氢元素的质量为:6g-1.2g-1.6g-2.8g=0.4g;
1.7g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1.7g×1414+3=1.4g,
氢元素的质量为1.7g-1.4g=0.3g;
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2.2g×1244=0.6g10.【答案】C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铁和硝酸铜的反应,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和剩余铁的质量之和为m1g,故A错误;
B.bc段发生的是Fe和AgNO3溶液的反应,故B错误;
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铁置换出铜,铜再置换出银,其实最终置换出的银都是铁置换而出的。
设置换出银的质量m3为x,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5.6g
x
565.6g=216x;
解得:x=21.6g。
故C正确;
D.cd段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单质,则e点溶液中肯定含Cu(NO3)11.【答案】B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40g+4g+10g+15g=x+4g+25g+20g,解得:x=20g,故A错误;
B.在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保持4g不变,它应该没有参加反应,可能为催化剂,故B正确;
C.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25g-10g):(20g-15g)=3:1,故C错误;
D.甲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0g-20g=20g,即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20g:15g=4:3。当甲完全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40g×34=30g12.【答案】D【解答】A.根据图像甲可知,当加热时间达到t3时,开始有氧气产生;根据图像乙可知,当加热时间达到t1时,开始有氧气产生。因为t3>t1,所以甲的分解温度高于乙,则甲为氯酸钾,乙为高锰酸钾,故A错误;
B.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还没有达到物质的分解温度,故B错误;
C.二氧化锰才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故C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m1<m2,即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前者生成氧气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故D正确。
故选D。【答案】D
【解答】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A.由图象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A错误;
B.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0g-80.0g)×10%=8g;
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8g
x
y
808g=98x=117y;
解得:x=9.8g,y=11.7g
bc段溶液增加的溶液的质量是80g-9.8g=70.2g,故B错误;
C.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58.5
80.0g×10%
z
4058.5=80.0g×10%z14.【答案】D【解答】A、M点氢氧化钠将氯化铁完全反应,继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至P点,达到饱和,所以溶液质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B、加入ngNaOH时,NaOH固体和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C、c-a为溶液增加质量,因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增重质量小于所加氢氧化钠质量,不符合题意;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b-a-n)g,符合题意;
故选D。15.【答案】C【解答】A、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剂质量除氢氧化钠溶液中水之外还有盐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的水,所以反应时溶剂质量增加幅度大于反应结束后,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所以产生沉淀质量要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质量后才开始产生,不符合题意;
C、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温度恢复后溶质质量分数再变大,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相等量氧化锌与碳酸锌反应时氧化锌产生硫酸锌质量大于碳酸锌,因酸相等固体足量,所以最终产生硫酸锌质量相等,溶液质量也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16.【答案】A
【解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镁>锌>铁,因此与酸反应的快慢为:镁>锌>铁。根据图片可知,曲线X、Y、Z分别表示镁、锌和铁的反应情况,故D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金属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多,故C错误;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2份氢气,需要消耗镁24份、铁56份、锌64份,即消耗金属的质量大小:镁<铁<锌。镁和锌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等,那么二者的质量之比为:24:64,因此如果有一种金属剩余,那么就是金属镁,故B错误;
当酸的质量足够时,质量相等的锌和铁,生成氢气的质量铁大于锌,因此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铁和锌,故A正确。
故选A。17.【答案】B
【解答】A、由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不符合题意;
B、每个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锌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因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各原子个数关系为Mg>Fe>Zn,所以失电子总数Mg>Fe>Zn,符合题意;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锌,不符合题意;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Mg>Fe>Zn,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不符合题意;
故选B。18.【答案】B
【解答】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因此氧化镁的质量会增大,而氧气和镁的质量都会减小,但是镁的质量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加入过氧化氢的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
C.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因此固体的质量会不断增大,直到铁粉安全反应,但是反应开始前,固体的质量不为零,故C错误;
D.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因此反应速度更快,生成氢气的速度更快。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24
2
m
112m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m
19m19.【答案】(1)大于
(2)50
(3)(3)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100克水最多溶解85.5克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2.75g,则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50g+42.75g=92.75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10g100g+110g【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答案】(1)8.8
(2)21.2g
(3)12.5%
【解答】(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8.8g-200.0g=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8.8g
106x=117y=448.8g,
21.【答案】(1)700:9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为0.25g
设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98
2
50gx
0.25g
98:2=50gx:0.25g
x=24.5%
(3)当m>1.418g,所剩余固体质量为(m-1.328)g,当m≤1.418g,所剩余固体质量为(5.672+m)×9/709g【解答】(1)钢样品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克沉淀,即为碳酸钙,碳酸钙中碳元素即为钢样品中碳元素,则碳的质量为3g×12100=0.36g,则铁和碳的质量比为(28.36g-0.36g):0.36g=700:9.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为0.25g
设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Fe+H2SO4=FeSO4+H2↑
98
2
50gx
0.25g
98:2=50gx:0.25g
x=24.5%
(3)实验Ⅱ中剩余酸能产生0.05克氢气,设0.05克氢气需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2
y
0.05g
56:2=y:0.05g
y=1.4g,则钢的质量为1.4g+1.4×9700=1.418g,则当m>1.418g,所剩余固体质量为m中去掉反应的铁的质量和II中剩余固体质量总和,即(m-1.328)g,当m≤1.418g,所剩余固体只有碳,质量为(5.672+m)×9/709g。当m≤1.418g,所剩余固体质量为(5.672+m)×9/709g。22.【答案】(1)X3Y4
(2)-a/3
(3)22g【解答】(1)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aYb,
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
则它们的质量之比:7a:2b=21:8;
解得:a:b=3:4.
那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Y4。
(2)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nYm,
根据“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得到,
则它们的质量之比:2n:1m=2:3;
解得:n:m=1:3.
那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3。
X的化合价为+a,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a)+3x=0;
解得:Y的化合价为−a3。
(3)根据化学式可知,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
那么钠和硫元素质量之比:(23×2):(32×1)=23:16;
则钠和硫的质量分数之比为:23:16;
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2316=46%23.【答案】(1)HCl+NaOH=NaCl+H2O
(2)74.2
(3)HCl+NaOH=NaCl+H2O4058.580g×10%xX=11.7g2NaOH+MgCl2=Mg(OH)2↓+2NaCl801178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1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 博物馆课件介绍
- 研究生常规培养中期汇报
- 2025年四川出租车司机考试内容
- 2025年辽宁出租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诀窍和技巧
- 2025年克拉玛依出租车从业资格考什么
- 安全标化培训课件
- 单位转换课件
-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班会
-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与病例分析
- 公选副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高压氧舱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与投融资报告
- 热控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龄卧床高危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儿童安全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护理查房
- 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与护理
- 水淹车培训课件
- 前台物业收费管理制度
- T/ISEAA 006-2024大模型系统安全测评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