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1页
第11讲 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2页
第11讲 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3页
第11讲 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4页
第11讲 八年级上册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11讲八上课标古诗词复习(练习)

目录

一、考点过关练...................................................2

篇目1:《黄鹤楼》............................................2

篇目2:《使至塞上》..........................................2

篇目3:《钱塘湖春行》........................................3

篇目4:《饮酒》.............................................4

篇目5:《春望》...............................................6

篇目6:《雁门太守行》........................................7

篇目7:《赤壁》...............................................8

篇目8:《渔家傲》............................................9

篇目9:《浣溪沙》...........................................10

二、真题实战练..................................................11

三、重难创新练..................................................17

考点过关练

篇目1:《黄鹤楼》

1.(2023•广东广州♦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找出诗句中运用神话起笔,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的句子。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运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

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

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

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瞭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

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由此可知,运用神话起笔,为黄鹤楼增添神秘色彩的句子:昔人己乘黄

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绘的是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的景象。“烟”字能

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为许多诗人喜用。崔颍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

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

一幅灰暗的背景,运用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据此回答即可。

篇目2:《使至塞上》

2.(2023•海南海口•海口市第十四中学校考二模)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

的感受,表达了思乡情怀,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2)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蓬草大雁

(2)示例:在这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

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草”“大雁”自比,

传达出漂泊无定的感受,“征蓬”“归雁”既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

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首先我们要理解诗句可知其大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

落II浑圆。在此基础上找到描述的对象及其特征,要抓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II圆”,根据这些用

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

的尽头,远眺过去,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篇目3:《钱塘湖春行》

3.(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阅读下列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春行

王明阳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好将吾道①从吾党②,归把渔竿东海湾青

注:①吾道:我的思想、学说。王明阳为明代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

化的程朱理学。②吾党:我的追随者,这里指志同道合者。③东海湾:王明阳的家乡地邻东海。

(1)两首诗对春日美景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诗的颔联加以分析。

(2)行于湖畔,白居易在明媚春光中抒发的情感;漫步山间,王明阳从明媚春光中获得

感悟。

【答案】(1)都选取春日的典型景物“鸟”“树”,都善用动词,对鸟儿的动态进行描写,展现出春天欣欣向荣、

充满生机的景象。

(2)热爱自然美景时光易逝,珍惜时间,归乡退隐等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甲】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

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

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乙】诗的颔联“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意思是:白鸥随意在清溪里洗浴,黄鹏双双飞翔在树

林间。诗人捕捉色、光、形、态,用十分独特的语言把大自然的景物描摹得令人如临其景。

所以两首诗都选取了春日的典型景物“鸟''和"树",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动词,动态描写了鸟儿的动作,展现

出春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

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

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更是通过“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

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所以,行于湖畔,

白居易在明媚春光中抒发了热爱自然美景的情感

《春行》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上片写春天的景致,下片写作者的思想感情。虽写

的是景色,但诗人却把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寄寓诗中。全词语言虽然平淡,却给人以自然、

空灵的艺术美感。“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的意思是:事物的变化都在转眼之间,人生怎么可

能永远保持着不变的容颜?作者行走在山间,看着山间美好且富有动态的春日景色发出了如此感叹,时间

飞逝,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人生也是一样,所以要珍惜时间。而尾联“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渔竿东海湾”

的意思是:尽快将我的道传授给我的追随者,回乡归隐后好回到我们家乡边的东海湾钓鱼寻乐。寄寓了

作者想要尽快幻象,归隐山林的美好愿望。所以漫步山间,王明阳从明媚春光中获得了时光易逝,珍惜时

间,归乡退隐等感悟。

篇目4:《饮酒》

4.(2023・河北保定•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乙】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③。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④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

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②虽带郭:虽,虽然;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指城郭一带。③

著花:开花。④报道:回答道。

(1)甲诗中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而是身处“”;乙诗中诗人寻访陆羽,其

搬迁的新家“”,却有农家田园,可躬耕劳作。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甲乙两诗中的画线句子都提到了菊花,由此推断二者

有何相同志趣?

【答案】(1)人境山中去

(2)两首诗均表达了两位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隐居避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解析】(I)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器,由此可知诗人身处“人境”:乙诗“报

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意思是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由此可知陆羽搬

迁的新家是“山中去

(2)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志趣。

甲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其中“悠然”

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

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乙诗“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意思是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陆羽住宅外

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刚刚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

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野径'’凸显环境的幽静,少有人迹,远离尘俗。“桑麻”暗示一种悠闲的田

园生活。“篱边菊”,"菊”隐者的名片。从他居住的环境可以看出他远离尘俗,过着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

热爱自然、洒脱不羁。

所以两首诗均表达了两位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隐居避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5.(2023,河南濮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心远地自偏”一句意蕴丰富,应该如何理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的画面很有意境,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并说说这两句诗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只要心情闲适、志向高洁,即使身居闹市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2)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脚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

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内心能远

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

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

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根据诗句含义用描绘性语言进行描写,表意明确。

句意: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脚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

结队地飞回巢穴。结合“悠然”“心远''和诗歌主旨分析,这里流露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

适的心情。

篇目5:《春望》

6.(2023・云南昆明•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善。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中,"深”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一个"深'’字,尽写战后荒芜之状,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的景象。

(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诗人记忆中昔II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

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遍,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草木深''表明长安城里已

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融情于景,表现了战乱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据此分析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把握。

诗歌大意: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

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

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

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

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篇目6:《雁门太守行》

7.(2023•广西贵港•统考三模)阅读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构成了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奇特意

境,体现了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出了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

下凝成胭脂色,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

直前的气势。

(2)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是一支激荡人心

的赞歌。请结合最后两句诗,说明诗人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⑴C

(2)示例:用典。最后两句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天下贤士的典故,称颂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

朝廷的决心,表达了他们舍身报国的豪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C.有误,“燕脂”“夜紫”形容战场血迹,表现了战争的悲壮和惨烈,并不是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故选Co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黄金台''是战国时

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

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篇目7:《赤壁》

8.(2023•四川广元•统考二模)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赤壁

王周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1)同为赤壁咏古诗,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表现手法各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宋人郑解、王周均作《赤壁》诗,且【乙】诗中第三句空白处有一字不同。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哪一个

最佳?请简述理由。

A.公B.操C.瞒

【答案】(1)【甲】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乙】诗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借史实直抒胸臆。

(2)示例一:A.曹操是一代枭雄,用曹公称呼可以体现对其雄才大略的尊重。

示例二:C.曹操小名阿瞒,诗中用小名更能体现对其赤壁兵败的狼狈及诗人对其不忠的嘲讽。

【解析】(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与表现手法。

结合【甲】诗可知,诗人借一个沉埋于沙中的小小“折戟”起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的无奈抑郁之情。诗人即物感兴,诗人

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结合【乙】诗可知,前两句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画面,后两句大意为“如果曹操忠于汉王朝,周瑜又岂

敢攻破他的军队?”,是借史实直接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即借史实直抒胸臆。

(2)本题考查炼字。

本题为开放题,对曹操的称呼不同,表现出的态度和立场也会有所不同。A.“公”是尊称,体现了一种正面

的尊敬的态度,如以此称呼曹操,则应是看重他的雄才大略:B.“操”是曹操的大名,体现了•种客观的态

度,突出了诗人作为后世旁观者的视角;C.“瞒”是曹操的小名,若在诗中以此称呼曹操,则体现出一种轻

视的态度,应是对其兵败和不忠的嘲讽;

篇目8:《渔家傲》

9.(2023・陕西西安・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字的妙处。

(2)请你从本诗中挑选一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好友,并说明理由。

【答案】(1)‘'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

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把同学比成大鹏,希望同学有大鹏高飞之志,乘风高飞,

不断奋斗,表先了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分析。

“谩,,是“空,,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是词人

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

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时应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子理解。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思是“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

往蓬莱三仙岛”。在上阕,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

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九万里风鹏正举”

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和比喻修辞,表达了自己也要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

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以用来祝福同学以后鹏程万里,前途无量。

篇目9:《浣溪沙》

10.(2022上•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⑴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思施的一项是()

A.起笔“新”“旧”对比,表达出景物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

B.“几时回”三字折射出词人内心那种企盼西下夕阳返回又知其难返的复杂心态。

C.“独徘徊”的“独”意为“独自”,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

D.整首词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耐人寻味。

(2广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两点。

【答案】⑴C

(2)(1)对繁华易尽感到无可奈何;(2)看到旧识重来感到欣喜;(3)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的情感交织在

了一起。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道出词人独享徘徊于小园香径的欣喜之感”表述有误,“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写出词人独处时的寂

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承接上句的“夕阳西下”,体现了对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的一种无奈,然而这暮春天

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似曾相识燕归来”,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管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回应前面的“儿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

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

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

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的复杂情感。

■真题实我练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的特点。

1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11.长势繁茂

12.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

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格及店承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

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

1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

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

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

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

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

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

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

(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14.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答案】13.示例: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14.①

《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村托国家残

破。

②“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草刚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阅连成一片“,抓

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湖水刚刚开始上涨,与湖岸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14.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鉴赏.

“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写出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在。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的早春时节了,在绿草如茵、繁花

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

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表达了

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5.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16.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

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答案】15.B16.无意所得、悠然忘我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B.有误,“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并不是“环境

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

故选B。

16.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和作者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

字,表现了南山映入诗人眼底的情景,点明这是作者无意所见,而不是有意所为。作者闲居田园,采菊饮

酒,无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底。“见”字表现了作者无意而为、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恬淡自然、

悠然自适的氛围相契合。

(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甲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诗】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

【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

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

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

18.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7.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

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18.相同点: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不同点:

甲: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

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

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乙: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表达了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

丘”之义的心愿。

【解析】17.本题考查意境描绘。

根据《南安军》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可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

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

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

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1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

相同点:

根据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其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

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丧的担忧、

悲伤之情;表现J’诗人的爱国热情;

根据乙“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可知,其意思是: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表达了对国家沦丧的悲哀、痛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由此可知,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

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

20.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答案】19.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

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20.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

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感。

【解析】19.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

的词语所展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

性。首联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可抓住“黑、金”等颜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绘。描绘时,可以加上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

法,使得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示例:敌军好像乌云一般压城袭来,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峰中挤出的金色光线,如金色的鳞片,

闪闪发光。

20.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

战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

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

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

国(立志报国)的决心。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颍《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

【答案】21.C22.作者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

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解析】21.考查比较阅读。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

出是前朝遗物。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

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A.句意: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乡关”与“愁”直接点明了作者的

思乡之愁;

B.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赏析:诗人通过想象,赋

予明月生命,使之人格化,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C.句意: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心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赏析:此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写出诗人贬谪时间的长久,乂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包含了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D.句意: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诗人在描写景物中,表现了诗人高

瞻远瞩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

本质;

故选C。

22.考查诗句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

进铜雀台了。诗句提及“东风”,从反面描摹“东风”的重要的地位: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

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诗句蕴含了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的慨叹之情,同时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朋鸟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3.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

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

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

求与向往。

24.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23.A24.豪放风格。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

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23.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o

24.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

辽阔、壮美风景。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四

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

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开阔壮美

奠定了基调。“九万里风正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更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融在内,虚实结合。

整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维奇。充

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重难创新练

(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5.诗歌颔联中的“”字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

26.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炼字(词)表现状态表现效果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颍《黄

鹤楼》

(1)(2)(3)

儿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争”“啄”动态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

《钱塘湖春行》)

【答案】25.空孤独寂寞惆怅之情26.历历,萋萋;静态;描绘出树木清晰分明、芳草茂

盛的景象。

【解析】25.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语言的鉴赏。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白

云千载空悠悠”的“空”字重在抒情,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友人已经离去,再也无人与自己把洒畅谈,

写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惆怅之情。物是人非,鹤去楼空,只有千百年来不变的白云"空''自飘荡,抒发

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26.本题考查分析炼字(词)。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

洲。“历历”"萋萋”是炼词,"历历”写出了汉阳树的清晰可数,分明的样子;“萋萋”写出了草木茂盛的样子。

这两个词表现的是树和草的静态景物,描绘了天气晴好,树木清晰可见,芳草繁盛的明丽美景。

(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城中作©

岑参

走马②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①磺(qi)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诗。磺(qi):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磺,又名银山,在今新

疆托克逊库米什附近。②走马:骑马疾走。③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

27.【甲】诗中作者“使至塞上”的目的是;【乙】诗"平沙莽莽绝人烟”中“绝”的意思

是。

28.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去塞上,王维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岑参是“走马西来欲到天“,请你结合

诗句,分析两人各自的情感。

【答案】27.慰问边关将士没有28.王维以“征蓬M归雁”自比,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孤

独失落的情感(或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愤慨)。岑参从空间落笔,骑马疾走,风尘仆仆地向

西进发,充满豪迈之情(或大无畏的精神)。

【解析】2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以及词语的解释。

第①问:结合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意思是我轻车简从,将要慰问边关,路过的属国已过

居延。交代了此行的地点是和目的。据此可概括为:慰问边关将士;

第②问:句意:平沙莽莽一望无际不见人烟。绝:没有。

2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甲诗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地,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古诗

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明写诗人的思乡之情,暗

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乙诗中“走马西来欲到天''意思是:驰马西来仿佛己经到了天边。"西来''一词,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

意思是已经到了天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雄

浑壮阔的气势。起句有•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

(2023•福建漳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两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