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的积极号召下,我国企业适应当前形势,不再局限于国内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开始放眼于国际机遇和市场,以谋求企业自身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国家扶持和企业自身努力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外金融投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始于1979年,改革开放前,投资政策主要针对外国公司。随后,在国家政策的不断刺激下,公司从最初谨慎投资,到积极对外界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对外投资效益逐步提高,对外投资水平不断提高。伴随中国企业“胃口”不断增大的是对外投资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些风险概念。投资风险是由投资过程中某一或某些特定因素引起的,这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造成全世界巨大损失。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信贷危机,引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对于微型企业而言,海外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非系统性风险,如投融资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性等。除此之外,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是又一重大问题。企业海外投资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但在项目运行期间,很多情况下因企业资金无法到位而使项目被迫叫停。另外,境内的对外投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东道国的当地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信任往来,这给外资企业带来了风险损失,同时也容易使外资企业身陷囹圄。因此,在投资活动中,企业风险防范作为必修课,企业应该重视起来。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国家和企业应该注重风险抓住时机,为国家和自身发展谋求良好的环境。1.2研究意义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我国后期企业奋进勃发、自身强化提供了许多独到建议,但由于中国起步较晚、开放程度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理论层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并不能寻找到很正确并切实可行的理论进行实践,我国企业对于海外投资风险也相知甚少,滞后于国外学者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但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本国对于对外投资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相应的支持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企业逐渐增加对外投资,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研究投资风险的国内学者数量激增,尽管研究数量与深度仍次于国外学者,但也表明了中国学者对于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的认可与深化。尽管在近些年,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投资风险的防范,但仍停留在现象描述和数据比较分析阶段。而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融资活动的高风险和高损失主要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关于有效应对海外投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仍处于理论撰写阶段,实践意义不大。在现实意义上,投资风险的防范能力可以作为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证据。在防范过程中,企业自身会积累相关经验,并将经验用到下一次的投资活动中。另外,在国际上也会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促进作用,增强他国对于我国的信任。风险是引起企业蒙受损失的因素的统称,各类风险之间往往“求同存异”,“同”即都以是企业损失为最终目标,但引起损失的因素又往往存在着区别。不同的投资风险需要采取不用的识别方法,从而确定合适的避险方法,进而科学有效的应对风险,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良好的保障,促使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乘风破浪顺流而上。1.3文献综述1.3.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于投资风险的研究,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目前主要归结于几个方面:其一,中国对境外投资的概述,包括我国境外投资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其二,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境况分析。其三,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风险因素以及境外投资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其四,对东盟国家投资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1)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潜在的风险伴随着中国的开放脚步越迈越大,世界学者对于风险及风险防范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发展和深化。刘莉君(2020)[1]以民营企业作为切入点,在研究过程中,按照风险的传统定义与分类,为不同类别的风险提供了相应的识别指标,为企业识别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谭庆红(2020)[2]在其研究中,将风险识别为东道国政治变动风险、营商环境风险、汇兑限制风险、劳动雇佣风险、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另外一部分研究人员根据风险的影响因素将风险进一步细化。李祺(2018)[3]在其文章中将对外投资中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叶丹(2019)[4]则根据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制度性风险与机构风险三大类。赵宁(2019)[5]在主流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将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进行细化,政治风险包括东道国政治局势不稳定的风险、被投资国政策改变带来的风险以及大国博弈风险。经济风险细分为东道国金融体系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和宏观经济发展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并根据这些细分风险结合现状给出对策建议。(2)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了解风险的分类,还要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储蕴(2020)[6]主要研究企业进出口经验对于直接投资的影响,作者将企业出口经验与东道国的风险水平联系,从而得出结论:东道国风险越高,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低,并非是单纯考虑企业经验与投资的关系,引入东道国变量,使结论普适性更高。\t"/zn/Detail/index/WWMERGEJ01/_blank"ZongrongRAN;\t"/zn/Detail/index/WWMERGEJ01/_blank"ZhenLIU(2018)[7]研究表明在投资中贸易壁垒引发的风险不容忽视,贸易壁垒的降低会极大促进两国之间的投资往来。另外,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成为趋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王子腾(2020)[8]为促进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国际化进程,以对话协商机制化解矛盾,构建以人民币国家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实证模型进行分析,以期完善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平台、健全人民币离岸市场,并构建统一的宏观监控体系。周阿华(2020)[9]指出目前企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包括总体大局观的缺乏、经营体制僵化难以变通、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并根据其存在问题划归到风险类别中,给出对策与建议。赵伟(2019)[10]以南海争端作为切入点,剖析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与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内在关系,尝试得出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风险成因,并试图从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给予风险防范对策。李凝(2015)[11]的研究表明文化差异越大,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越难获得包括消费者、政府、投资者以及民众的支持,其投资的难度就越大。高玉强等学者(2021)[12]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为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东道国的总税收负担率越低、纳税所需时间越短,对中国OFDI的吸引力越大。陈丹等学者(2021)[13]基于Huang和Luk构建的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本文采用2003-2018年中国与8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OFDI有显著正向影响;另外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OFDI呈现出的作用完全相反,危机后存在正向关系。因此该学者在文章中建议中国政府应尽可能保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防止因规避国内财政政策不确定性风险造成盲目对外投资,同时还需对不同地区的OFDI进行差异化引导,提升中国OFDI的质量。
陈胤默(2021)[14]在研究我国涉外税务与对外投资时发现我国企业受税收因素的制约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税率偏高、避免双重征税制度较为单一以及间接抵免限制较多。除此之外,非税收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邱龙宇(2020)[15]研究了东盟国家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投资的关系,得出二者相关性较强,直接投资关系较为深层,为技术、资本及市场要素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充分流动提供了大量可能性,更加有利于吸收生产资源,展现有利条件,维护市场竞争公平,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对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需求满足情况,为双方资源互补提供了前提。另外,外国直接投资也有可能直接受到东道国本身因素的影响。Argiro,Moudatsou,DimitriosKyrkilis(2011)[16]使用了来自两个不同经济组织1970-2003年的数据,研究对东盟和欧盟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欧盟国家而言,研究结果支持东盟面板的假设,即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对东盟进行直接投资,人均GDP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FuLifen(2011)[17]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FDI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的发展和优化收到FDI的促进,并通过资本积累、制度变迁促进产业发展和收入优化。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的防范对策太平、李姣(2018)[18]采用案例分析和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东盟的总体投资风险较高,老挝、柬埔寨、缅甸的投资风险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投资风险较低,而菲律宾和越南的投资则应该多重视政治风险。张友谊(2020)[19]针对于信息渠道受阻、产业结构等问题,从政府以及企业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认为从国家层面,应该提高对于东盟投资的政策支持,强化政府利用金融政策增强对东盟投资的支持力度,其次,中国对外投资的保障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企业方面扩大在东盟优势产业的布局延长价值链,平衡风险和效率,加快海外并购进程。徐洋洋(2020)[20]选取2008-2017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的FDI数据进行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东盟与中国在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他因素上,中国与东盟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差异,但投资环境、优良的市场规模和东道国的投资设施水平等都能支撑投资。黄子津(2020)[21]重点分析了中国-东盟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给出了对策及建议。陆敏敏(2018)[22]从宏观政策角度分析了对投资相关的政策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先了解政策,才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顺应国外政策的发展要求,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避免由于某项政策的出台而影响企业的运营,进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FengchunLi(2020)[23]通过偏回归分析发现,政治风险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的影响最小;另外,数据检发现西南亚和中亚是高投资风险聚集区,而中东欧国家风险水平较低。除此之外,实证结果表明在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风险对OFDI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资源贫乏的国家,投资风险对OFDI有抑制作用,其中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对OFDI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社会风险在资源丰度低的国家不显著。岳俊佩(2020)[24]从企业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应该增加对外投资的资金渠道,同时参与海外投资管理机构建设,并且做好跨文化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合作与交流。1.3.2文献评述东盟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社会发展,各国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关注越来越密切,影响投资的内外因素逐渐增加,由此所引发的新的经济效应层出不穷,对于当前投资东盟的风险发现与规避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目前依旧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分析与模型研究,将风险进行量化与细化分析,难以应用于具体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在实证分析方面,大量研究聚焦于特定的一个或两个变量进行研究,制作模型,不具有普适性,并且忽略了其他变量对该变量的影响及相关程度,在解释现实意义的情况下局限性较大。
对外投资风险及防范相关理论2.1投资风险概念对外投资风险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中,客观存在的,但事先难以确定的可能导致对外投资经济损失的变化。在企业参与投资的整个过程中,结果导向型投资者往往会提前预测成功或失败。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初期的分析成果可能非常可观,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背景环境,例如汇率变化、投资目的国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化,投资活动引发的结果与预测将不尽相同。2.2投资风险的分类在大量资料研究分析中和投资过程中,学者往往将投资风险归纳为四类: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市场风险。不同风险的传导路径及作用结果各不相同。政治风险:指的是向高风险地区(如中东、非洲等常年处于战乱地区、局势动荡地区、恐怖袭击区等)进行投资引发的风险。该风险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关系。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1)东道国非公开征收或国有化外资企业或外资企业资产,为投资者变相设置投资壁垒,阻碍其进行资产处置,权利受限。(2)东道国对于外来国家资金采取汇兑管制政策,防止资金大量转移。(3)东道国发生灾害、战乱、恐怖袭击等不可预见事件,带来的巨大损失。(4)东道国强行解除协议或不履行协议义务。(5)东道国延期支付,导致外国投资商无法得到稳定的投资利润。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汇率、股票价格以及商品价格的波动上。前三种属于虚拟商品,利率和汇率均属于货币价格的表示方法,商品价格则主要指的是实物商品。无论是虚拟商品还是实物商品,价格的微小变化在数量的催化下都会引发成本和利润的大幅波动,这对于投资双方而言都是极大的风险。因此量化风险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在市场风险方面,主要的量化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法、方差一协方差法和历史模拟法三种。文化风险:指由于各国对文化习俗、习俗和社会责任的定义不同引发企业亏损的风险。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境交易、并购以及组织内部协调的活动中。跨国经营为两国的文化碰撞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如果公司没有完全融入东道国的当地文化,这种影响可能会阻碍公司的发展规划,甚至导致意外的损失。文化冲突也与企业并购直接相关,在融合过程中企业关注的往往是利益,很少考虑内部文化的协整;其次,在部门和组织的整合过程中,往往注重利益的得失,很少关注文化冲突;由于忽视了文化风险,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无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如果一个组织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文化,投资者和决策者很难实施和实现他们的目标。民族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更加难解决的问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化在企业并购中都有体现,如何权衡和选择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范围内因合同无效、不能履行合同或合同订立不当而产生的风险。法律风险来源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规定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1)订立的合约不严谨而无受到法律保护或双方无法履行合约。(2)金融创新不断发展,法律法规滞后,合同难以履行。(3)信息不对称类的不道德行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分析最近几年,中国与外部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对外的投资业务也逐渐扩大,但这段过程中,成功案例纵然存在,但失败案例更值得仔细研究。决策的正确与否与项目运行、资金链供应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在对东盟投资的过程中,受到疫情影响,双方的经济往来、相互交流被迫中断。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资金来源的单一化、投资双方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专业监测人员的缺失都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东盟十国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教育还是工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投资的政策选择以及投资细节的决策上都需要慎重考虑才可以避险。3.1我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临近、文化相似并且贸易往来密切。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数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如图3.1)根据《根据《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369.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1988.8亿美元,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三,分别位于日本和美国、荷兰之后。在中国对外整体投资流量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表现亮眼,投资流量同比增长37.4%,占对外投资流量总额的9.5%,占对亚洲投资流量的11.8%;投资存量为1098.91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5%,占对亚洲投资存量的7.5%。图3.12006—2019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情况资料来源: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3.1.1投资规模方面近几年,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迅速增加。在2003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总额仅为1.3亿美元,到2010年则达到了44亿美元。2003-2010年,中国对东盟投资累计达113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80%,高于中国对外投资年均16个百分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之际,更多的中国企业将东盟国家视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仅在2011年1-8月,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就达11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前八年的总和。但中国对东盟投资分配并不十分相似。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而新加坡常年稳居第一。新加坡吸收的中国投资占了全部投资总额的一半,而文莱占中国投资的不到1%,差距十分明显。3.1.2投资行业方面尽管投资的总体规模较小,但行业方面涉猎了制造业、矿业、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等多类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起初,制造、生产等相对稳定的加工行业是中国企业的首选投资方向,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往来,在2018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远超其他行业成为首位(如表3.1)。目前从中国对东盟存量投资的行业和国别分布看,电力、煤气和供水主要分布在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采矿业与金融业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越南、老挝;农业占老挝、越南、印尼,各个行业的投资都考虑到了国家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表3.12015年及2018年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20152018行业投资存量(亿美元)比例(%)投资存量(亿美元)比例(%)制造160.6923155.69 17.5租赁和商务服务55.78 8174.83 19.6采矿153.4 22103.2 11.6批发和零售72.59 10.4118.77 13.3电力/热力/燃气供应17.63 2.596.19 10.8金融140.48 20.152.4 5.9建筑1.72 0.265.6 7.4农/林/牧/渔8.071.245.32 5.1房地产31.56 4.522.38 2.5交通运输/仓储邮政11.65 1.725.04 2.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20.81 38.391其他23.99 3.422.332.5合计476.33 1001028.59 100资料来源: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不仅是体现在曾经的制造加工行业,也进一步在交通、邮政方面进行了沟通投资,雅万高铁项目为中国创造走出国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在东盟投资实施并完成的项目近年来也有显著提升。虽然在东盟投资额中的占比始终维持在稳定水平,但2006年到2017年我国承包在东盟市场的工程项目均呈现增长趋势(表3.2),尽管各国情况有异,中国仍采用稳扎稳打的投资政策,主攻交通运输、电力、石油等重点领域,同时兼顾其他行业。由表3.2可以看出我国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工程完成量远超其他国家,2010年后除文莱外工程承包完成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而且马来西亚无论是总额还是增长率都是居于首位的,印尼紧随其后。表3.2我国承包商在东盟各国历年完成额单位:百万美元年份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缅甸文莱2006189832.598.3277.99.12007428.5874.4153.74345.32008394.61320.5359.8682.80.72009564.21998.9397.8830.819.520101772.62267.3648.21333.238.420111285.022527.84825.31333.1643.7720121161.122880.061171.51446.8462.5720131246.682809.911430.772198.1187.6620141349.283376.07965.331261.2638.2220152041.53540.791213.96818.5686.5320161661.83755.511655.981894.71547.932017189034401760161071020181970258018001170137020192760355027801860960年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泰国2006430.1709.3151.9552625.22007649.91217.3156.61169.7519.42008756.72236.7225.31923.4482.4200911542646.9412.92373.1526.820101308.43517.7537.13109.6461.720112145.463459.35989.183193.42668.4520122373.113464.151968.872997.631078.5320132530.134718.741968.873592.831319.3120143101.124584.432327.733984.391836.2420153562.274815.283216.063523.172810.0720164728.094088.72947.293323.942935.7920178150556042302880338020187960610052602800336020197300871052103940287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而得3.2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现状针对于上述风险分类,我国参与境外投资的企业也在投资期间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来抵抗对东盟直接投资产生的风险。3.2.1我国对于政治风险的防范东盟各国政治背景不同、政府内部结构各有差异、宗教派系复杂,在处理东盟国家投资项目的时候往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蹴而就。当前对于政治风险的管理,主要涉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量化,投资前对于一系列投资情况的双方谈判,实际决策时对于决策与东道国政策适应性的不断调整以及反危机计划。目前我国评估政治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预警系统评估法、定级评估法、分类评估法。第一种方法即借助已有的历史数据明确引发政治风险的因素,从而制定某一规则,并按此规则对已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在某些换算中分析投资国家与东道国家的经济状况等。这些量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偿债率、坏账比、债务对出口比率等。第二种方法主要涉及当地包括政治因素、关键经济因素、外部财务因素、政治稳定性和其他可能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等多项因素,汇总不同风险因素产生的结果,以确定有关国家的风险水平,最后进行国家间的风险比较。第三种方法主要将风险按照伦敦的控制风险集团(CRG)标准分为可忽略的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四类,对政治风险进行区分。3.2.2我国对于市场风险的防范目前大量的市场风险涉及金融市场,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变动、利率汇率的波动均与市场息息相关。目前对于市场风险,大多数公司采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从而确保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等变动在可控范围内。从“九五”到“十三五”时期,国务院国资委修订发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与《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海外投资项目的顺利运行。除特殊行业需要协议防范风险外,还有一些常用的防范措施。如生产地区多元化,即按照地区对于产品的需求,结合需求当地各种差异因素,例如税率、市场准入限制等进行产品需求地生产,借以分散市场变动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另外还有还有公司采用产品多元化的方式,产品多元化顾名思义在不同的地区结合当地各类因素投放具有差异化、满足东道国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异质商品,提高企业经营的灵活度,拓宽本企业商品在东道国的销路。这里方法可以转移单一商品投放受市场风险变化的影响,确保产品的稳定销路与公司盈利。另外,在东道国设立产品研发基地,节省了市场需求反映到供给方的时间成本,有利于及时对当地需求进行反应,并立刻反应给内部相关部门,有利于尽快适应当地市场环境。3.2.3我国对于文化风险的防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活动与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面临不可避免的外部竞争和多元文化冲突。所有管理者都必须运用全球化的概念来考虑自身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以及文化差异对企业的影响。正确认识和识别公司治理中的文化差异和风险,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企业在当下阶段针对于文化风险防范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三种(1)文化整合。包含注入型、融合型是指并购双方不忽视或压制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群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针对于这些文化差异通过整合跨文化协调,形成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促进型即指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相遇时,强势文化会吸收弱势文化中被认可的部分,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原有的文化功能更加完整。和隔离型指如果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风格具有完全异质性,甚至在文化融合的巨大难度和成本上相互排斥或敌对,我们应该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尊重对方文化,维护两党的文化独立。。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在国外开展海外业务时,对于注入式的灵活运用。海尔采取注入式整合模式的第一步是“克隆是指并购双方不忽视或压制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群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但针对于这些文化差异通过整合跨文化协调,形成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即指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相遇时,强势文化会吸收弱势文化中被认可的部分,并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原有的文化功能更加完整。指如果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风格具有完全异质性,甚至在文化融合的巨大难度和成本上相互排斥或敌对,我们应该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尊重对方文化,维护两党的文化独立。3.2.4我国对于法律风险的防范当前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所在东道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法律制度还停留在初期阶段,法律政策不健全,违约风险极高。因此中国投资企业必须要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影响法律风险的因素包括东道国的法律公正性、法律稳定性、法律稳定性、执法公平性、法律制度完整性。这些影响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对于投资活动的管理、制约、监督与惩罚活动;会促进、推动、保护中国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的公平和谐;也会与中国投资企业的损失相关联。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在各个方面都积极有效的进行着投资风险的防范,但上述现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4.1政治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3.2.1中所提到的三种评估法仅仅是将风险划分等级,并不能精准判断其引发的损失,风险之所以成为风险,就是源于它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对政治风险进行评估后,采取相应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对外投资这个大趋势,并更加重视政治风险的作用情况,在已有的投资经验基础上进行研究,采取了一些避险或防范措施。中国目前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受限因素还有很多,东道国政治因素首当其冲,一国的政治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全盘发展,但目前我国仅仅能根据过往的一些投资经历以及项目协议去评估从而限制该风险的蔓延,并不能从源头上根治政治风险。在云铅国际的案例中,经风险评估后发现来自于老挝政府内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很详细有效的防范措施,我国企业只能凭借少数公开信息对该类政府风险做出评判与防范措施,而老挝政府内部细节无从得知,这极大地增加我方投资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另外,我国在老挝投资,税金也是一项避无可避的成本,行业所用资源税与所得税率共同征用的情况下,一旦国家税法发生变化,税金将有可能成倍提高。此外,市场上相关资源(如铅、锌)等资源的价格受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也不能完全受企业的控制,由此引发的市场风险企业也不能完全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对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项目中,也有很多难以处理的政治因素。在项目运行期间,由于总统选举被迫暂停,背后的政治因素复杂棘手,项目因此停止了很久。4.2市场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市场因素变动难以预测与评估,因此企业在市场风险方面的管理也仅限于识别、评估等一系列一般风险管理,而忽视了相关行业、市场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市场风险的防范还处于初期状态。其次,国际大环境也缺少相应的国际组织整合整个投资环境的市场因素,各国投资期间一旦需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也只能查找某一时点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地把握相关数据的未来变动趋势。国际上也缺乏相关组织将各个国家的相关投资数据汇总,因为各国在投资前因缺乏投资国的相关数据,而承担了较大的市场风险。4.3文化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频繁,在商业交易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所面临的群体,对公司来说,一般低收入群体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冲突与管理办法是全球文化风险的两大“死对头”。好的管理办法可以有效避免文化冲突,从而避险获利。衡量公司成败的关键即企业的文化管理,就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并购过程中,中国面对的是复杂的经济竞争与舆论环境。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企业投资的不规范性极大地引发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的不满,面对欧美大国的竞争,中国企业长期遭受外界质疑,复杂的舆论环境更加体现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另外,近年来,中国企业因独特优势迅速占领海外市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衍生出了很多内部问题,对人才的渴望非常高,例如,在海外文化和公告外交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稀少,目前人才的短缺无法用现培养的人才数量来填补,这些问题都会对企业的海外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起步较晚,大量的企业缺乏享誉海外的知名度,并且缺乏相关的宣传,因此对投资双方的沟通造成了极大障碍。4.4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境外投资企业将大量精力置于市场风险的规避上,大量采用金融工具对风险进行防范,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法律风险的重视。主要体现在:(1)企业法务部门地位不高,无法全面跟踪企业的经营行为。法务部门是一个企业了解法律风险的重要来源,只有充分了解投资双方国家的法律,才能确保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低。(2)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成绩认可度低。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大量企业只有在遭遇法律问题的时候才会去咨询法律部门,而一旦收到法律部门意见并进行操作后,又将成果归功于其他运行部门,这会严重降低法律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日后法律咨询工作的进展。(3)法律风险管理没有成形的业务操作模式。法律风险的不可控因素过多,无法形成完整的操作模式进行模式化发展,因此每一次法律风险的发生都是迫在眉睫急需立刻给出解决措施的,而当下的解决措施属于远水难解近渴,还是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法律业务操作模式。(4)人才的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的法律人才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很难根据本国与投资国的法律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近期应对策略与远期的防范举措,这个问题亟待攻破。
第五章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风险防范相关建议针对于上述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的现状,我认为应该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四个方面给出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5.1国家层面的防范建议对外投资最大的背景就是经济环境,无论两国或多国投资的前期沟通的多么顺畅,一旦经济环境不稳定,遭遇类似于疫情的这种全球瘫痪风险,那么国家的防范措施将是确保投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政府可以设立投资风险专门监督部门,完善整个投资流程的防控措施;另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关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投资的政策,如给予一定补贴或减免相关税收等,调动市场各个主体,活跃市场。首先要合理规划投资的区域,因地制宜,减少因条件不符引发的投资风险。其次要重视本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本国的基本形式良好是投资产生的基石,只有具有了稳定的政治背景并且经济发展良好,投资的可信度才会更高。在疫情期间,中国顶住了强大压力抗击疫情成为最先恢复对外投资与贸易的国家,并向其他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也可以看出中国抵抗疫情的政策与投资发展的相关性。另外,国家应该严格加强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评估机制。各国各地区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以及商业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东盟各国直接投资的风险普遍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但是,随着指标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数据的完善性也在不断提高,相关变量也越来越具有解释性。所以,变量的直观性与数据的准确性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中国政府和东盟国家政府加强商业信用建设,有利于行政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有利于信用机制的完善、评价和使用。最后,相关风险的沟通人才需要加强培养并尽快促进与投资过活动对接,积累相关经验,尽力完善整个风险防范体系,丰富防范措施。5.2行业层面的防范建议相关行业应该仔细评估本身行业存在的风险并量化成可以度量的指标,例如房地产行业应该仔细评估被投资国的人文以及地域特点,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对房屋的有效需求、使用目的等问题;重金属类行业则应该仔细考虑所投资的金属在当地是否充足易得,投资是否既有利于拓展己方的海外市场又对双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行业对风险等评估既方便投资前对风险和收益进行预估,又有助于投资的时候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达到避险目的;除此之外,保险业可以采取美国保险制度——海外投资保险,也可以为投资添砖加瓦,目前中国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律体系,但该法案仍需要完善细节内容,详细明确适用主体、范围、监管机构等。行业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投资项目结束后应该多多进行反省,逐渐形成行业内部完整的避险体系,跟随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健全行业内交流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家内各行业的发展进步。5.3企业层面的防范建议针对于微观企业而言,作为对外投资主体的绝大多数,企业对于风险的抵抗力是最弱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的防范。投资前,企业应该对相关东盟企业进行实际考察,从多方面了解该东盟企业近年来的投资情况、资产周转情况等相关风险的要素;除此之外,企业要考虑对项目进行适度管理,一旦考察到该项目风险与收益极度不匹配,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则应该及时止损。另外,促进海外投资企业“本土化”经营也成为了避险的一个方法,将投资企业本土化发展,既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政治风险,又达到了对外投资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在投资项目进行期间,企业应该时刻铭记投资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项目在运行期间整体的稳定性与盈利的可能性是企业无法逃离的两个评估指标,因此目标导向至关重要,有了目标即使出现差错也能及时纠正防止风险过大无法控制;此外,人员道德风险的防范也至关重要,企业相关项目人员掌握着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心内容,一旦内部人员因与直属上级或公司利益不匹配而产生违规行为,对企业可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人员的适当激励与约束也应当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从而降低内部人员风险的发生。投资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风险的结束,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项目跟踪机制,防止双方因合同、工程等细节问题突发,疲于应对。因此,项目结束后的风险防范也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要各部门之间进行项目沟通,进行风险信息共享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第六章结论与展望这篇文章总共包含六个板块,前五章是本文主体,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于未来风险防范的前景展望。继第一章了解全球目前对于风险及风险防范的大致研究结论,第二章细致阐述了对外投资风险的概念、分类以及外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这些知识的积累对于后文展开对策与问题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三章切入主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在对外投资风险防范中的现状,从国家、企业等多个主体入手,分析不同主体对东盟投资风险防范中做出的行动,但尽管政策诸多,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这些方面确实也存在一些弊端。第四章作为全文的核心内容,既叙述了中国各个主体防范的重点所在,又详细叙述了措施背后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为第五章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奠定基础。第五章作为点睛之笔,从当前的四个维度给出有效建议,分清层次,逐个突破。本文认为,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理论和方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应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重视能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课课件教学课件
- 幼师课件用电教学课件
- 2024年国际旅游开发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广州市二手房交易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智能制造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物业公司居民关系协调服务合同
- 2024年大数据中心合作运营合同
- 2024年工程质量检验与确认合同
- 鱼罐头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库房租赁与健身器材存放合同
-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策划实施方案
-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
- 《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电子 教学大纲
- 水工岩石分级及围岩分类
- 基因扩增实验室常用仪器使用课件
- 斜井敷设电缆措施
- 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实施方案
- 牙膏产品知识课件
- 液化气站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第一章 教育政策学概述
-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演示文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