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经济学
第7章从效率与公平角度对税收
的规范分析第7章从效率与公平角度对税收的规范分析7.1税收效率7.2税收的公平原则7.3纵向公平与税基的选择7.4社会福利函数的选择7.5税收制度选择的公平考虑7.1税收效率公共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从企业和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到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是政府为支付公共产品成本而筹措的资金,是以货币计量的政府占有的社会产品的总值。
公共收入分类:1.税收。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是公共收入的主体。2.公债。指政府凭借自身信用,按市场供求关系自愿灵活地取得的公共收入。3.其他收入。主要有行政收费、捐赠、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战争赔款等。4.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亦称通货膨胀税,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缺口,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造成普遍物价上涨,降低私人部门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形成政府占有社会资源的增加。在公共收入的四大类中,税收是最重要的。7.1.1公共收入的概念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1.税收的涵义税收是指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地向经济部门、单位及居民、个人征收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行为。税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法令形式强行征收,征收的原则、标准、办法均由政府单方面决定,不按规定缴纳者要受法律制裁。第二,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税收不对每个纳税人分别返还,而是整体补偿,即纳税者是在公共服务这种形式中获得利益,税收相当于纳税人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付的价格。第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预先规定了征收对象和征收的数额或比例。税收是将社会资源的一部分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目的在于获取支付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在这一过程中,税收行使了收入分配的功能。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2.税收要素
税收主要由课税主体、课税对象和税率三大要素组成。课税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即纳税人。课税对象指法律规定的征税标的物,包括所得、商品、财产和其他,亦称纳税品。税率是指法律规定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主要有比例税、累进税和定额税三种。除了这三大要素之外,税收的其他要素还有计税单位和课税环节。根据计税单位税收可分为货币税和实物税,根据课税环节可分为单一环节课税和多环节课税。课税主体、课税对象、税率、计税单位和课税环节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税收制度。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3.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的额外负担可分为两类: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政府征税一方面减少私人部门支出,另一方面又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的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就发生了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二是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额外负担。税收作为一种强制的和无偿的国家占有,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若因征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运行或最佳决策,同时相对价格和个人行为方式随之变更,就发生了税收在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而不论发生在哪一方面的额外负担,都说明经济处于无效率或低效率的状态。税收的超额负担越大,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越大。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3.税收的超额负担P0P1E’ES1Q0Q1S0CD产量价格额外税收负担O图7-1税收的额外负担为了简化起见,假设政府征税之前某种产品的供给曲线S0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它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点,由此决定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产量为Q0,厂商的收入为OP0EQ0。政府征税之后,厂商将税款T加入价格,产品的价格提高到P1。随着价格的提高,需求量下降,均衡产量减少为Q1。这时,厂商的收入变为OP1E’Q1,政府获得的税收为P0P1E'C,而E’CE(图中阴影部分)既没有为厂商所得,也没有被政府拿走,而是随着政府征税在无形中损耗了。所损耗的这部分收益就是税收的额外负担。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4.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征税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因征税使纳税人的购买力减少,但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而产生的效应。收入效应仅说明资源从纳税人转移给政府,不发生超额负担,也不导致经济无效率。替代效应是当税收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时,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而产生的效应。替代效应的结果是使纳税人的福利水平降低,这种福利损失,是扣除政府税收后的净损失,所以是税收的超额负担
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4.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E1E2E3X数量AFA’B’OBI3Y数量I1I2图7-2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横轴表示产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产品Y的数量。消费者税前的预算约束线是AB。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反映X和Y的价格比,所以AB也为价格线,Px/Py=OB/OA。I1、I2、I3是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用来衡量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每条曲线都是X和Y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水平是相同的,曲线越远离原点,则表示福利水平越高。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就应该在现有的预算约束下选择某种X与Y的组合,使之能达到最高的无差异曲线,即实现均衡。均衡点应为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图7-2中未征税前,均衡点为E1点。在该点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RT(由价格斜线率表示)等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由无差异曲线切线斜率表示),满足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4.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E1E2E3X数量AFA’B’OBI3Y数量I1I2图7-2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如果政府征收一般消费税,即对商品X和Y按同样税率征税,税率为AA’/OA=BB’/OB,则预算线平移至B’A’,新的均衡点在E2点,福利水平降为I2。由于X和Y的相对价格未变,消费者在两种产品之间的选择偏好也未变,只好减少两种商品的消费,这反映出的税收的收入效应。此时,MRS=MRT,仍满足效率条件,福利由I1下降到I2的差额部分由政府税收收益弥补,所以不产生超额负担。征收人头税或所得税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情况。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4.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E1E2E3X数量AFA’B’OBI3Y数量I1I2图7-2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如果征收选择性消费税,只对商品X征税,情况将有很大不同。假定税率为AF/OA,预算线变为BF,斜率改变。预算线之所以绕B点旋转,是因为不需缴税的Y商品,价格未变,消费者原有收入能买到Y商品的最大量仍为OB,预算线斜率增大,说明X商品由于税收的原因而价格上升。新的均衡点位于E3,其福利水平为I3。此时MRT不再等于MRS,效率条件被破坏。税收引起的这种福利水平的变化既包含了收入效应(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也包含了替代效应(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图7-2中E3点是B’A’线和BF线的交点,说明E3和E2代表的税后收入相同。E2反映了收入效应发生作用的结果,但经过E3的无差异曲线I3低于经过I2的无差异曲线,I3和I2之间的差距就是替代效应发生作用的效果。这部分福利损失不能由政府税收收益来弥补,是税收的超额负担。7.1.2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5.税收的中性原则所谓税收中性原则,是指税制应不影响市场中各相对价格,进而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性。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的关系可简单归纳如下:(1)在个别税种上,从效率角度看,如果实行税收中性有利,则排斥税收调节。从整个税制上说,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2)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服务的目标与作用的层次有所不同。(3)从现实来看,税收中性也内含着一定的税收调节因素,这是因为完全纯粹的税收中性几乎是不存在的。7.1.3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1.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就是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耗费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在充分取得税收收入的基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其标准为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最小,即税收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额最小。征收成本是指税务部门实施税收政策、组织税收收入所投入的各项费用。征收成本也可称为税收行政成本。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付出的费用和代价。直接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间接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心理压力等。税收的社会成本是政府各部门、团体等为协助制定、维护、执行税收政策,组织完成收入而耗费的各项费用。税收的经济成本是指在实施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过程中对经济资源所产生的效用损失。7.1.3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2.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1)税收制度①税制的复杂性。②税基的可监测度和信息限制。③税类、税种和纳税主体。(2)征管制度①征税成本与征管手段的强硬程度成正比,与税收征管手段的弱化成反比。②征税成本与征管人员素质呈负相关。(3)税收环境①经济发展程度和税源状况与征税成本呈负相关。经济发展程度和税源集中状况是影响征税成本的首要非税因素。②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与社会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呈负相关,与纳税双方信息非对称性的强弱成正比。③公民的税法观念和纳税习惯与征税成本、税收机会成本呈负相关。④行政协助功能的完善程度与征税成本、税收机会成本呈负相关。7.2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的负税水平均衡。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税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横向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三种:一是按照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来衡量;二是以纳税人的消费或支出为标准;三是以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所得为标准来测定。从各国税制实践来看,大多采取较为现实可行的第三种标准。一般认为,横向公平至少具有下述几方面的要求:(1)排除特殊阶层的免税;(2)自然人与法人均需课税;(3)对本国人和外国人在课税上一视同仁,即法律要求课税内外一致。7.2.1横向公平7.2税收的公平原则从目前新税制的运行实践来看,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有所进展,而在实现经济公平方面尚嫌不足。例如工商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不等,使得产、销分离的趋势加重;个人收入中不同类型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税负不同等。经济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经济效率的丧失,因而现行税制的优化要在实现经济公平方面加大力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分类所得税制,因此也有不少专家建议可以参考日本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达到税收的横向公平原则。7.2.2加大实现横向公平的力度7.3纵向公平与税基选择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纳税能力或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交纳不同数额的税收。在以收入衡量纳税人负担能力的情况下,纵向公平就是指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应交纳不同数额的税收。一般说来,收入高的纳税人,其负担能力高,应交纳较多的税收。收入低的纳税人,其负担能力低,应交纳较少的税收。一般采用累进税率以满足这种要求,高收入者按较高税率征税。从表面上看,税法适用不一,有违背税收公平原则之嫌,然而,从实质上看,却是符合公平原则的。应该指出,纵向公平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纵向公平不能普遍应用于所有纳税人。用它处理个人收入最适合,而用于公司企业收入就不适宜。7.3.1纵向公平的含义7.3纵向公平与税基选择税基即“课税基础”,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某种税的经济基础。例如,流转税的课税基础是流转额,所得税的课税基础为所得额,房产税的课税基础为房产等等。二是指计算交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计税依据或计税标准。它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前者如现行资源税中原油的吨数,消费税中黄酒、啤酒的吨数,汽油、柴油的数量。后者如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额,营业税中的营业额等。合理选择税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税源分布及变化情况。选择税基在结构上要同税源分布相适应,尽量选择那些税源较为广泛、充裕的课税对象,作为主导税基。同时,根据税源变化,适时调整税基结构。2.税收收入。税基和税率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两个主要因素,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税基,增加收入;缩小税基,减少收入。3.国家政策。如果税率不变,税基宽窄直接影响纳税人负担水平,国家可以通过规定免税额、税前扣除、税前还贷等方式,引导纳税人行为,体现国家政策。7.3.2税基的选择7.3纵向公平与税基选择税收纵向公平情况下,国家对纳税人实行差别征税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①: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又称利益原则,是指主张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数量,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水平来确定。2.负担能力原则负担能力原则是指以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征税及其额度。对于纳税能力如何测定,一般有客观标准说和主观标准说两种学说。(1)客观标准说①以个人收入作为测定纳税能力的标准。②以个人支出作为测定纳税能力的标准。③以个人财产作为测定纳税能力的标准。(2)主观标准说①均等牺牲说。又称“等量绝对牺牲说”,是指征税后所有纳税人牺牲的效用相等。②比例牺牲说。又称“等量比例牺牲说”,是指征税后使纳税人牺牲的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③最小牺牲说。又称“等量边际牺牲说”,是指征税后全体纳税人牺牲的总效用最小。7.3.3纵向公平的衡量标准7.4社会福利函数的选择社会福利函数一般用来研究分配公正问题,它说明了个人福利(效用)与整个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为政府再分配行动提供了理由。如果某人(i)的效用Ui取决于其收入Yi,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是一个把所有人的Ui都放到一个社会福利指数W中的公式,即W=W(U1(Y1),U2(Y2)……,Un(Yn))。各种分配公平理论之间的差异,可以说就表现在构建社会福利指数W的不同公式上。在考虑社会福利函数下,最优税制结构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一套税制体系。税制优化的核心是确定适度的税收累进程度,税收累进程度的确定实际上是对一个社会的社会福利函数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不同社会福利函数类型要求不同的税收累进程度。尽管在实践中社会或政府公共政策并未明确标出具体的福利函数代码,但任何公共政策所蕴涵着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实际就是一种具体的社会福利函数。税制的设计不能偏离社会福利函数性质的约束。尽管不能确定最优税收累进程度的具体数值,这可能是个经验问题,但累进程度的方向是随具体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而确定的。7.4.1社会福利函数与税收累进制度7.4社会福利函数的选择税收累进程度是福利经济学理论在税制设计中的最直接和最核心问题。由于效率与公平之间适宜关系的判断已包含于社会福利函数中,那么,基于公平与效率权衡的税率累进程度就取决于具体的社会福利函数。7.4.2不同社会福利函数下的税收累进制度1.劳动供给不变(不考虑效率问题)且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现实中,当劳动供给在税负一定幅度内存在不变,或劳动供给弹性很小的情形,税收不影响劳动供给,税率的累进程度只由公平因素决定。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的假定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满足,不同的人存在身体状况、身份、智慧、性格、所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效用函数是不可能相同。2.劳动供给不变(不考虑效率问题)且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当劳动供给可变时,就产生了效率问题,由于累进税率会扭曲劳动和闲暇之间的替代,使低收入者获得的收入少于高收入者减少的收入,产生税收福利成本。在遵循一定社会福利函数下,税收累进程度受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从理论上说,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不明确,主要是闲暇究竟是正常品、劣等品还是吉芬商品的性质不能确定。7.5税收制度选择的公平考虑税制设计有三个要素:税种配置、税源选择和税率确定。税种配置是指以所得税为主的各税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税源选择问题涉及三个方面:税本、税源和税收。有税本才有税源,有税源才有税收。一般来说,可以认为税源是地租、利润和工资,将课税范围限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虽有可能因课税过重而导致税源枯竭,但不会伤及税本。税率的确定主要是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之间进行选择。这实际上是对公平与效率的选择。比例税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因此一般对商品征收比例税;累进税有助于收人分配的公平,因此一般对所得征收累进税。7.5.1税制设计的要素7.5税收制度选择的公平考虑7.5.1税制设计的要素图7-3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表示的是税率和税收之间的相互关系。图7-3中,在O点税率和税收皆为零,税率逐步提高到最高点为100%,则税收收入降为零。m点以下税率与税收呈正相关,当税率提高到m点时税收收入最大为R;m点以上税率与税收呈负相关性,当税率提高到100%时,税收收入为零。图中rm线以上部分被视为课税的“禁区”。拉弗曲线表明:税收随税率提高而增加,但是税源不会因税收增加而增加。因此,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之后,继续提高税率非但不能增加税收反而会减少税收。7.5税收制度选择的公平考虑我国税收制度公平目标是:近期目标是以规则公平为主;远期目标是在兼顾规则公平的基础上,重视结果公平。1.税收制度应首先为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提供公平的环境。2.我国税收制度公平的终极目标是适度的结果公平。因此,我国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风机盘管用电动阀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车载自动翻转照明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耐磨渗透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夹管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全棉纱卡纬弹条子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直线移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紧急启停按钮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硅胶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湿法PU男鞋鞋面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卫星整流罩项目申请报告
-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宪法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90题)
- 《软件培训讲义》课件
- 1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2024年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物业管理未来发展规划方案
- 滑膜炎的微环境调控
- 代持股份免责协议书
- 救援无人机应用
- (正式版)HGT 4148-2024 工业用三正丙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