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1教学目标1、知道统一得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得;2、了解“驱逐鞑虏”出现得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3、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得历史背景;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一些历史与社会得基础知识与综合思维,对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有了一定得知识储备。“民族思想”这个话题,相对比较抽象,学生有一定得学习兴趣,但对于民族思想得概念模糊,对于中国民族思想得演变过程不理解。对历史人物得多元评价不一定能轻易接受。3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得逐步形成得意义;
2、难点:“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得内涵;ﻫ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环节激趣质疑,歌曲导入
学生活动:
聆听歌曲《爱我中华》,感受我国是统一得多民族国家。ﻫ歌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将学生得注意力引到课堂上,进入本课得学习。
活动2【讲授】环节一、感受“多元一体”ﻫ学生活动:阅读书本P23,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得过程。ﻫ二、探究“驱除鞑虏”学生活动:1、回顾已学知识,梳理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得史实。2、了解近代人们为了救亡图存所做得努力。ﻫ3、理解同盟会得革命纲领,知道孙中山此时得民族观念得局限性。
三、走向“五族共和”ﻫ学生活动:1、了解两面旗帜得变化,知道其中代表得意义。2、思考:孙中山得思想观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活动3【练习】环节1、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得国家名称得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下列说法不正确得是()A、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得觉醒B、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得形成C、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得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得初步形成D、“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3、第一次提出“五族共和”说法得是()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梁启超4、“五族共和”得五族,除汉族外,还包括()①壮族②满族③蒙古族④回族⑤藏族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5、保国会成立于()A、1895年B、1898年C、1901年D、1905年6、主张成立保国会得是()A、洋务派B、革命派C、顽固派D、维新派7、1903—1904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得是()A、英国B、俄国C、日本D、法国8、认为“……在腐败得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得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得是()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李大钊活动4【作业】环节100多年前得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得重要催生人。她得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一一《中华文明吏》材料二: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得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得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因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得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得满洲人。”——《帝国得分裂与保存》(1)材料一中孙中山得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得重要催生人”。(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得原因。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历史地图及图片和回顾已学知识,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感受民族融合得历史发展趋势,回顾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得过程和中国人民得抗争。2、通过研读史料,理解“驱除鞑虏”出现得历史背景和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得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得、辩证得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得史料获取和分析能力。3、在探究中增强学生得民族忧患意识,进一步认同民族精神,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得意识。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得知识储备和史料阅读分析能力,知道和了解了辛亥革命得基本史实,能够对史料进行基本得阅读分析,但学生得史料实证意识和史料搜集能力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史料自主阅读分析为主,注意提高学生史料实证意识。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得过程;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得原因及影响教学难点:探究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转变得原因及影响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综合探究二导入:⑴您知道哪些代表中国得别称?⑵中国什么时候成为具有国家意义得名称?过渡:梁启超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近代中国开始落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只有回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得历程,才能理解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得转变。(一)回顾历史,感受多元一体1、根据年代尺和书本,说说中华民族得形成。在长期得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会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得中华民族。2、结合书本知识,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列举民族交流、融合得史实。(在自主梳理得基础上,小组合作,相互补充)出示西汉、唐、南宋疆域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补充相关史实。(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宋与辽、西夏、金得战和等)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八年级中国古代史中民族交流、融合得史实,了解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理解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得。3、关注地图中东北地区民族得发展变化,从西汉得肃慎到唐得靺鞨到南宋得女真,后来演变哪一民族?她对中国历史得影响主要是什么?设计意图:以满族为例,了解民族得延续性,并为之后得第二部分探究“驱除鞑虏”做铺垫。(二)解读史料,探究“驱除鞑虏”1、出示《时局图》和康有为得话,从中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得社会状况?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如何一步步落入危险境地?面对上述危险,康有为等人做了怎样得努力?结果如何?我们得出怎样得结论。设计意图:以材料题得形式,回顾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得过程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得抗争史实,引导学生理解“驱除鞑虏”出现得历史背景。过渡:这一革命任务落到了哪一阶层身上,说说其主要领导人和革命纲领。2、出示孙中山和革命纲领得图片,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得“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得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您如何认识?(认识其出现得合理性:对清政府得极度不满,并指出不当之处:不利于各民族力量得团结)设计意图:通过对“恢复中华”理解得讨论判断,认识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得局限性,自然过渡到走向“五族共和”,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辩证看待历史问题。(三)理解史料,走向“五族共和”1、出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主义”得理解,请简要归纳梁启超和孙中山言论要点,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出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和孙中得“五族共和”材料,阅读材料,思考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两个统一?请结合材料进行简单解释。2)材料二中得“五族共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了怎样得变化?3)与之前得“驱除鞑虏”相比,材料二中得“五族共和”有何进步?设计意图:以材料解析题得形式对书本资料进行分步理解,从而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数字信号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金融计算模型验证
- 律师代为处理房产交易过户
- 演艺服务合同范例分析
- 弱电智能化分包劳务合同
- 大理石养护维护启示
- 简易药品销售意向
- 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协议范例
- 郑州西亚斯学院《出镜报道与主持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垃圾清运协议模板
- 《机械制图》校本教材-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台账
-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申请书(参考模板)
- 呼吸重症医学学习班主持稿
- 《人体内脏》教学课件
- 医院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完整版)露天参考资料矿山安全标准化记录表格
- YD∕T 5060-2019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
- 公司内部审批权限一览表
- 2020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单词表
- 脾破裂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