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第六单元 阶段贯通6 中国古代史_第1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阶段贯通6 中国古代史_第2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阶段贯通6 中国古代史_第3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阶段贯通6 中国古代史_第4页
板块一 第六单元 阶段贯通6 中国古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史阶段贯通6Part0102解题规范指导点击此处添加正文01内容导航点击此处添加正文一线索纵跨横联CONTENTS线索纵跨横联Part02微专题1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1)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因(2)法家思想和儒家学说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3)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促成该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4)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3)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4)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朝时进一步加强,清朝时发展到顶峰影响积极(1)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2)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3)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4)对外关系: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5)文化:便利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推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消极(1)政治:君权集中易形成暴政统治,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2)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3)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4)对外:明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对点训练1.清代凡遇官员出现空缺,由吏部选拔、审核,内阁审议后奏报皇帝,候选官员还要经过层层审查、考核。雍正则重视密折荐人这一新的选荐官吏形式,如遇官缺,具奏人拟好人选撰写密折,直送京城即可。由此可知密折荐人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提升C.削弱了内阁法定地位 D.增强了君主决策的科学性√雍正之前遇到官员空缺,需要经过吏部选拔与审核、内阁审议和奏报,另外候选官员还要经历层层审查和考核,程序烦琐;雍正时密折荐人只需具奏人拟好人选撰写密折,直送京城即可,这样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微专题2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之间的关系政治小农经济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注重孝道、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对点训练2.《秦汉社会经济史》一书中载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呰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据此可知,秦汉时期A.男耕女织成为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

B.南方经济发展呈现地域特色C.人口大规模迁移推动江南地区开发

D.自然资源丰裕促进商业繁荣√由材料信息可知,秦汉时期楚地、吴东、江东等地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同地区的物产也不同,这反映出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地域特色,B项正确。微专题3儒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家国关系儒家文化创导的“五伦”多为家族亲缘关系,传统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都从家族伦理演绎而来治国理念在儒家施行仁政的治国理念影响下,历代统治者注重以民为本,关爱百姓;儒家的伦理纲常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工具官员选拔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查内容涉及儒家典籍,尤其是明清以后八股取士。而在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标准原则上也尤其注重德行,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影响法律教化儒学影响下,古代的法律与教化演变趋势为德治与法治结合、礼法结合、德(礼)主刑辅、律令儒家化、乡约与法律合流基层治理在儒家施行仁政的治国理念影响下,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中国古代救济优抚中,注重尊重、赡养老人,宋以后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兴起都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孝道”、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居住环境儒家思想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布局和民居建设等居住环境的重要文化因素。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体现了宗法观念、等级秩序、各有定制;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内涵中都有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对点训练3.鉴于当时儒家经籍辗转传抄,多生谬弊。东汉灵帝派蔡邕等人把《鲁诗》《尚书》《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抄刻成石书,并立于太学门口,供学人校对。由于石经用隶书一体写成,故称为“一体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一体石经”为古代书法研究提供新视角B.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C.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和损坏D.标志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命人将儒家经典抄刻成石书,供学人校对,体现了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B项正确。返回选择题解题技法综合解题规范指导Part03规律总结选择题在历史考试中地位重要,高考历史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的说法。要提升选择题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正确率,需要在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把握基本的解题规范,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规范过程(1)审读题干:时空定位(明确事件的时空,便于对应所学阶段特征进行分析)、理清层次(关注材料的层次性,找到显性或者隐性的分层标志,比如标点符号、转折用语等)、提取完整信息(弄清题意,把握题干的侧重点或主旨)。(2)关注问法:问法是题干与选项的桥梁,指明对应的方向,是解题容易忽略和失误的地方。(3)甄别选项:采用直选(正确选项与题干信息有很强的逻辑对应关系)或者排除的方式(历史阶段的合理性;对不对、是不是和全不全;绝对化用语和程度词),同时注意题目的价值导向。解题技法历史阶段合理性;题干简化对应法;主体一致要遵循;留意程度绝对化。1.历史阶段合理性:历史事件是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下发生,历史试题有显性和隐性的时空界定。根据试题呈现的时空,就对应该时期的阶段特征,大的历史视野可以形成,该阶段可能有什么,应该是什么样。这样的分析意识有助于我们排除明显的时空不符的干扰选项,节省解题时间,接近正确答案。1.(2023·广东卷,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典例分析技法运用题干材料时空是明中后期,封建礼教纲常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逐渐发生动摇,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通过时间节点,可以排除A、B两项。2.题干简化对应法:新高考试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一个新情境,通过一个细碎的历史片段,来考查学生对所学大历史的分析、理解、判断和运用的综合能力。如果解题过于纠结情境细节,往往会陷入误区。我们需要标出题干材料的时间、主体、重心、关联词等关键词,将复杂的题干化成一句简单的陈述性语句,然后再对照四个选项,找到合理的历史解释和逻辑对应,得出正确选项。2.(2023·辽宁卷,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典例分析技法运用提取材料信息,可以提炼成一句话:南宋时期,金人想方设法从宋得到茶叶。这表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直接选C项。3.主体一致要遵循:选择题命制时遵循一个原则,其题干和选项的编制都围绕一个中心,体现同一方向。因此,命题人在错误选项上设置的陷阱往往是围绕题干强调的中心问题进行的,采用偷换概念即偷换主体、重心或主语的方式进行,非常具有迷惑性。因此要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对应关系,保持主体一致。3.(2022·江苏卷,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典例分析技法运用

题干侧重监督机制,行省长官特权、地方吏治与题干主旨不符,偷换主题,可以排除A、C两项。4.留意程度绝对化:历史试题有些干扰选项的叙述,带有绝对化的倾向。如果不是建立在大量相对的史实证据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带有绝对化意思的选项就是不靠谱,属于孤证不立。选择题题干材料字数较少,提到的史实非常有限,因此带有绝对化倾向的选项,一般可以排除。比如有些选项带有如下词语:开始、尚未、彻底、始终、全面、全部、完全、仅仅、但凡、凡是、不再、皆、均、最、都、消除了、摒弃了等,一般都是有问题的。4.(2023·辽宁卷,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典例分析技法运用

“有赖于”“必须”,带有绝对化倾向,排除B、C。1.(2023·安徽皖江名校联盟10月考试)正是基于良渚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同时代遗址所反映的文明成就、社会发展状况、区域间的文化互动,考古学家得以确定中华文明形成于5000多年前。这主要说明我国A.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 B.远古文明呈现出中外交融性C.早期国家的形成比较久远 D.考古成果利于提升文明认知√针对训练据材料“正是基于良渚遗址……遗址所反映的……得以确定中华文明”可以看出,考古的新发现有利于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认识的完善和提高,故选D项;考古确定中华文明形成于5000多年前,但无法确认我国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排除A项;这是中国国内古代文明的特征,不能反映中外交融,排除B项;材料中的遗址所处时期我国还没有形成早期国家,排除C项。2.(2023·江西先知高考联盟联考)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雍正皇帝特许的下级官员才能上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