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
第39讲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的背景、内容、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一字11
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
2022全国卷乙T45;
中国古代的重要2021江苏T19;
变法和改革2020北京T5;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中国历代
2020全国卷IIT45上重要变法和改革,结合时代
2022全国卷甲T29;背景分析其内容、特点及结
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2022广东T7;果,运用唯物史观探讨这些变
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
索2022山东T6;法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
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21全国卷乙T45的影响。
2023辽宁T10;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改革家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022全国卷乙T31;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重要改革2021广东T20;
2020全国卷IT31
1.分析:本讲内容是高考高频考点,高考主要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变法和改革
的特点及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以选择题
命题分析预测为主,难度中等。
2.预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可能为考查的重点。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秦国的商鞅变法
(1)背景
经济铁器的使用和口]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急剧变动。
政治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内容:废除⑵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3)意义
①打击了「3]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②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背景②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重新统一北方。
③在长期的冲突和交往中,[4]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①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5]均田制、三长制等。
内容
②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
①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意义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王安石变法
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背景②宋仁宗庆历年间,[6]范仲淹进行改革,但新法触犯了[7]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
行了一年多。
目的窘国强国
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1
结果初期取得了显薯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广71a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而被废止。
4.张居正改革
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⑻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的缓解「张居正死后,除
幺吉果
一口「9]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L戊戌变法
①民族危机:[10]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②经济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背景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等积极宣传「11]维新思想,提倡西学,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
革政治。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
结果触犯了布日丽J的利益J遭到其激烈反对T惠禧太后废除了天割分变法措施二
影响冲击了封建制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
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12]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辩证认识戊戌变法
(1)进步性: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
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局限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根据,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
学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清末“新政”
背景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等二
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①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影响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3.民国时期的改革
(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2)结果:由于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知识点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改革(1949—1956年)
(1)内容:推行[13]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2)影响: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14]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改革(1956—1966年)
(1)标志: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召开。
(2)影响: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
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1978年以来)
(1)决策
时间会议重大决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
12月中全会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012年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16]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1月
中共十八届三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17]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2013年
中全会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年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九大
10月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九届四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2019年
中全会化的总体目标。
(2)成就
从实行[18]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
农村
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版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191国资国企改革、援展混合所有制
经济。
改革
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20]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
城市
摇”。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兴办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法建“[22]
开放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从“引进来”至广走出去”。
(3)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定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的特点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渐进式推进;坚
持统筹兼顾,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理论界的作
用。
,■效材蜗I
情境1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秦人)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
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说明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答案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情境2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后期的重点是风俗改革,只有在汉族文化底蕴深厚并且长期为都城的洛阳方能实施。在孝
文帝之前,拓跋鲜卑也曾多次迁都,其势力也由草原扩展到长城脚下,最终进入长城内侧的农耕地区。
——摘编自王东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补论》
概括材料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认识。
答案迁都洛阳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前提,是对鲜卑南迁传统的继承。
情境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司马光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致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李寿《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用人不当;损害百姓利益;保守派的阻挠。
图解历史
一条鞭法示意图
遮
丽隆武役合并量地计丁征收银两
n
情境4戊戌变法的意义
《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
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情境5黄遵宪对清政府的评论
1902年,黄遵宪评论清政府:“所用之人,所治之事……比前又甚焉!展转迁延,卒归于绝望,然后
乃知变法之诏,第为辟祸全生,徒以之媚外人而骗吾民也。”
分析黄遵宪为何作此评论。
答案由于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改革成效不佳,各方不满加剧,因此黄遵宪批评清政府实施
“新政”是为了消弭反清运动,延续自身统治,献媚于帝国主义,欺骗国内人民。
图解历史
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
启示I: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
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论十大关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系》1956年1956年1961年开始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挫折:1958年开始1958年开始
启示2:社会主义建启示3:生产关系
设必须实事求是,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尊重客观规律力水平相适应
情境6中央对部分企业进行试点改革的目的
1979年5月,中央有关部门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八个大企业进行试点,在利润分配、生产计划、产品
销售等方面给予试点企业部分权力。7月,国务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达了以扩大国营企业经营
自主权为核心的五个文件。
——陈国权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简史》
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情境7中国取消农业税
2006年,中国政府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
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为什么说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答案是改革开放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是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
变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图解历史
小康社会的五个方面
'经济
政治
科学发展
生态五位一体
、良利文化
先进
社会
、和的
探究1中国古代的改革和变法
材料一其青苗、均输、市易诸法,皆本此意也。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日社会主
义。其说以国家为大地主、为大资本家、为大企业家,而人民不得有私财。……本意欲以摧抑兼并,万一
行之不善,而国家反为兼并之魁,则民何诉焉?而盗臣之因缘以自肥,又无论也。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
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
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是。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材料二阐述了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均输法及市易法的评价。材料二涉及商鞅变法中什
主旨伍连坐的措施及商鞅变法的影响。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试答: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北宋抵御少数民族的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
贾的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对国民收入的增加影响较小;通过国家手段控制市场交易,违背了市场经济
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法治思想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
试答: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升了秦国社会的治理效果。
唯物史观一一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改革和变法
(1)改革的原因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⑤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2)改革的内容
①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②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
③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④改革军制,严肃军纪。
⑤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
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3)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③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做后盾,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④是否有支持改革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
⑤改革者的政治素质是否较高、改革意志是否坚决。
唯物史观——历史上的改革对当今的启示
(1)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
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要具备坚
决斗争的精神。
(3)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
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改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本国国情。
探究2清末的救亡图存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铐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
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
量,而且各依其不同的具体宗旨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
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以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
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
军政财政,当因当革”。以奕匡力、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
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据《清德宗实录》等
材料材料一涉及的是戊戌变法的影响。
主旨材料二叙述了清末“新政”的颁布过程。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变法在教育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试答:措施:办学堂;创学会。作用:启发民智,促进思想解放;扩大政治参与,孕育民主进步力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结果不同的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
的实质。
试答: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
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历史解释——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不同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目的救亡图存。应对危机,维护专制统治。
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进行的一场自救运
性质
运动。动。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历史
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时,其客观积极作
历史地位状况,是一场爱国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
用无法抵消其对革命的反动性。
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历史解释——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
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进步性: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上书、演讲、办学会宣传变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活动使一些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
级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弊端,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探究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变化。中国的领导人开始了叫
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地从中国农村消失
To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主旨材料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给农村带来深远变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重要影响。
试答: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唯物史观一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1)必要性
①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只有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4)特点: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从农村起步到向城市推进,
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f---------------------------------------------------------------------------------------
命题点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2022全国卷乙,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
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
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
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
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
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
解析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辩证看待,积极方面根据“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秦国管
理有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消极方面根据“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不能与……仁义之
师相提并论”分析即可。
答案(2)使秦国由弱变强,为秦统一奠定基础;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军队尚功利、轻教化,缺乏仁义,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6分)
2.[2020北京]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
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
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D)
①实行均输法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有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这都与救荒思想有关,故D项正确;①③涉及调运物资以及养马,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C三
项。
命题变式
3.[2023陕西汉中联考]北魏初期,民间私养、私藏工匠者,将受到灭族的严惩。孝文帝进行改制,”工商
杂技,尽听赴农”,允许民间纺织、冶炼、煮盐,使工商业者与“更民”同列,准予其与自由民通婚,他
们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B)
A.表明工商食官局面开始被打破
B.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反映了北魏政权的开明与开放
D.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解析根据材料“孝文帝进行改制,'工商杂技,尽听赴农',允许民间纺织、冶炼、煮盐,使工商业者
与‘更民’同列,准予其与自由民通婚,他们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可知,孝文帝进行改制,允许民间私
营手工业的发展,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有利于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
命题点2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4.[2022全国卷甲]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
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
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B)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解析由“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信奉者日众”可知,梁启超着力宣传民
权、革命思想,这与康有为的变法策略不同,B项正确。百日维新前革命尚未成为主要思潮,A项错误。
C项“根本转变”表述绝对,排除。湖南时务学堂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在学堂的学生中,D项“动员民众变
法”表述错误,排除。
命题变式
512023河北模拟]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曾说:“凡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
律。若夫发于一人或数人之意志,不能成法律”“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之手段
亦明矣”。梁启超的这些思想(A)
A.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启蒙意义
B.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C.从中国的视角否定了封建制度
D.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凡是一个国家颁布的法律必须由人民参与才能成为真正的法律,如果
是一个人或者是少数人的意志,就不能成为法律,这体现出一定的主权在民思想;一个国家人与人在相处
的过程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以契约为手段,这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思想。由此可知,梁启超的思想中具
有反封建反专制的启蒙意义,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梁启超思想的局限性,排除B项;维新变法时期
的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是从西方的视角,且“否定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材
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2022广东]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
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
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C)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
解析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从而使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式知识分子群
体的力量不断壮大,这反映出当时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故C项正确;《游学译编》的观点并不
能说明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当时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并不是落第士人,排除B
项;D项“改变了”说法绝对,排除。
命题点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7.[2023全国卷乙]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
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
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C)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的做法突破了原来按需分配(平均主义)的弊端,充分调动
了剧团职工的演出积极性,C项正确。北京京剧团属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不是非公有资本,A项排除;
北京京剧团实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并没有改变剧团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B项排除;1992年,中共
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排除。
命题变式
8.[2023天星原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允许和扶持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的发展。虽然这几
种经济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但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以市场为导向。这些实践(A)
A.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B.与中共十四大指导思想迥异
C.验证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竞争
D.增强了计划经济体制生命力
解析由材料“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以市场为导向”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势,为明确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经验,且这
一趋势与中共十四大指导思想一致,故A项正确,B项排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表明计划与市场可以共
存,双方并不完全对立,C项排除;题干实践增强了市场经济的生命力,D项排除。
命题点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L[2021江苏,12分]
材料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度
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
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
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
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
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
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5分)
解析第(1)问,由“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
本对王安石的关注度提升”“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柯尔
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
的积极主义”“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等信息进行概括说明即可。第(2)问,根据材
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
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寻找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
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等方面说明即可。
答案(1)认识:明治维新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
后,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日本思想界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王安石变法得到肯定和认可;甚至用当时西
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以王安石的主张和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来凸
显王安石思想和新法的先进性。(7分)
(2)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过明治维
新实现富国强兵;受西学思想影响,主张学习西方;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寻
找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5分)
命题点2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2.[2022山东]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
“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
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
解析
当时“求富”
洋务运动创办企业两者都强
时
的“自强”
调“求富
背
代
救国”,故
“新政”积极振兴+景求富并挽
选A项
商务,奖励实业救危机
“实业救国”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排除B项;C项并非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
之处,排除;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在''富民"上,排除D项。
3.[2021全国卷乙,15分]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
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
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
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
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
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
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7分)
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比较清末新政(“江楚会奏”是其一部分)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可从时代
背景(晚清内外局势)、目的(富国强兵)、推动力量(中央与地方势力)、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内
容(教育改革、政治改革、军事与经济改革等)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2)问,在第(1)问答案的基
础上,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辩证作答。积极性可从其推动教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近代化、改革
方案较为系统、推动清末新政等角度进行分析;消极性从其无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无法使清政府摆脱
政治困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相同点:迫于外来压力而进行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
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8分)
(2)评价: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
产生了重要影响;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使清政府摆脱政治困境。(7分)
命题点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4.[2020全国卷I]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
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
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D)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3年”“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企改革,通过改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
大,故D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市场
经济体制不可能在全国逐步建立,A项错误。当时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尚未得到解决,B项错误。材料反
映的是经营方式的变化,并非所有制结构,C项错误。
5.[2022全国卷乙]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
于(B)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解析读图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中,农业占比下降,工业占比上升。
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土地的束缚中
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更多的农民选择从事别的职业,因此有了工商业、物
流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
6.[2021广东,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
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
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
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
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
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
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8分)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所以分析这一时期农产品流通体制改
革的原因应该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入手,如改革经济体制的需要、原有统购统销体制的弊端、国家政策
的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推动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迎合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对它的评价应该从推动改革开放、调
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
答案(1)原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统购统销制度存在弊端,不利于农产品的
销售;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内容:不再实行农产品统购派购,实行合同定购
和市场收购;大宗农副产品在由国家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允许自由购销。(8分)
(2)评价: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4分)
《------------------------------: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
B础练.(丫
1.[2023河北保定摸底]商鞅变法规定:“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秦汉时期严格实行上计制度,县上计于所属郡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
少”,郡国再上计于中央。上述制度的实行(A)
A.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
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
C.有效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D.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秦汉时期
严格实行上计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的县制、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均有利于社会统治
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
2.[2023浙江模拟]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而土为“黄中之
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A)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以黄帝为始祖,以中原的五德学说为改姓依据,意在宣扬北魏政权的正统
性,故A项正确;B、C两项是孝文帝改姓氏的原因之一,不是直接目的,错误;改姓氏并未彻底改变北
方的社会习俗,故D项错误。
3.[2023山东荷泽一模]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D)
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
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
现钱例1000文
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
A.加强人身控制B.放松经济控制
C.税收的公平化D.实物的货币化
解析据材料可知,借贷方式为“现钱例”,在实际支给1000文的情况下,如还钱贝I需要1200文,而还
粮则需要120斗(实际价值2400文),这说明青苗法中不管是借贷还是还贷,更倾向于使用货币,故选
D项;材料强调的是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状况,没有体现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题干不
能说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放松,排除B项;青苗法的还纳本息不属于税收,排除C项。
4.[2024浙江联考]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三本相
同的簿册,一本作为底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
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D)
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
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
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考成法主要是中央考核地方官员重要事情的落实情况的,以此来整顿明朝中后
期的吏治,缓解统治危机,D项正确。上计制是秦汉时期考核官员的办法,排除A项;实行赋役合并,一
概折银指的是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官员考核,“突出内阁地位”主要涉
及中央官制,排除C项。
5.[2024黑龙江鸡西月考]戊戌变法之际,慈禧太后“戒帝毋操之过蹙”,要求光绪帝“但留祖宗神主不
烧、辫发不剪”。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A)
A.支持有序渐进的变法B.逐步还予光绪帝实权
C.既得利益因变法受损D.固守传统的封建思想
解析材料“毋操之过蹙”说明慈禧太后反对变法操之过急,“光绪帝在变法期间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
禧太后请示,得以在短时间内颁布诸多法令”说明慈禧太后支持有序渐进的变法,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服务器硬件租赁合同3篇
- 新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空调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培训课件模板
- 疱疹病毒病人的护理
- 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
- 南京市房产交易合同(2024版)
- 百纳行渠道培训
- 公司清洁钟点工劳务合同
- 烫发后的护理日常
- 先唐歌与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江师范学院
- 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总结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 医院内急诊重症快速反应小组建设专家共识1
- 形象与礼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黑龙江检察机关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考命题作文预测及导写:“一步一步往前走”
- 口腔消毒灭菌知识培训课件
- 针刺治疗颈椎病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 工程人员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