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夯实文言基础提升文言能力
文言文命题研究02文言文考点解析03文言文复习建议04目录:文言文阅读现状01一、文言文阅读现状读文有障碍,做题成效低
1.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文言文阅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多数学生有“谈古色变”之感。
2.学生学习文言文目的单一。只是为了中考的目的机械而麻木的急于求成,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文言文阅读丢分严重。学生阅读积累少,知识的迁移能力差,导致难以读懂文言文,致使回答不正确或不全面。4.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大有“读译背”的教学模式,注重逐句翻译的浅显教学法,没有发挥全面的积极的影响力。
5.文言文复习手段略有偏颇。教学目标唯一化,教学手段浅显化,轻视课内,猛抓课外。二、文言文命题研究年份考查方式考查篇目题量分值课内课外关联点2021课外单篇阅读《说苑·君道》5162020课外单篇阅读《新城游北山记》5162019课内外比较阅读《富贵不能淫》(八上)《明史·张居正传》都写了气节,视死如归5162018课内外比较阅读《岳阳楼记》(九上)《渔洋山人文略》都写了亭上美景4162017课内外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史记·苏秦列传》都写了生于忧患4161.盐城近五年中考命题概览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根,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阅读必不可少的“大餐”。近五年来,盐城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为16分,这一分值折射出文言文阅读在盐城语文中考中的地位,与语文教育界重视并加强文言文教与学的呼声相合拍。从考查形式上看,盐城市中考2017-2019年间采取课内外比较阅读形式,从2020年起采用单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形式(预计未来仍会持续采取此种考查形式);在设题上,盐城中考文言文阅读通常设置4~5道题,题型相对稳定。考点主要包括朗读停顿(标注句读)、词语解释、虚词辨析、语句翻译、文本解读等。文本解读考查时多体现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勾连。2.考情综述(2021·盐城,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践①中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②,出举③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④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⑤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注释]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有狱讼而失职者(
)
(2)以入告乎天子(
)
(3)有贤才而不举者也(
)(4)百姓闻之(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出举远方之民
何陋之有(《陋室铭》)
B.其君归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乃召其国大夫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是以近者亲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词义小贴士]得:①得到,获得。②得当,合适。③得意,满足。④能,可能。
《古代汉语词典》(2)此诚天子也!
5.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4分)[解析]第1题考查朗读停顿(断句)。通读句子可知,该句子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周公践天子之位”这件事;第二层是“布德施惠”,即践位后做的事;第三层是“远而逾明”,说的是结果,据此即可确定两处断句点。第2题者杏词语解释。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课内所学词语推断,比如“狱”,可联系“小大之狱(《曹刿论战》)”;“闻”,可联“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等。第3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的“之”: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中的“其”:代词,那些百姓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项中的“乃”:介词,于是;D项中的“以”:介词,因为/连词,以致,据此可确定答案。第4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在直译时应注意:第(1)句根据所列“得”字的义项,应选择“得当,合适”;“与”,表疑问的语气词,可以译成“吗”。第(2)句是一个判断句,应译成“这是……”,且表示感叹语气。第5题考查文本解读。依据原文信息句“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这是周公要考察的三个问题,也就是三条治国之道,其中“有狱讼而失职者”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考点1文言断句(5年4考,2021、2020、2019、2017年)考点分析文言朗读不仅要注意字音正确,而且要做到不读破句子。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就是破句。破句往往会产生歧义,对理解句意、文意不利。从文言学习角度看,“明辨句读,精准停顿”不仅是文言诵读的基本要求,更关系到对文言文意的理解。基于此,“文言断句”日渐成为中考文言阅读常见考点之一。“文言断句”是盐城中考文言文阅读中出现较为频繁的一个考点。近五年来,该考点的常见设问方式为主观标注型:用“/”为文中句子断句,限×处。方法点津应对“文言断句”考点,下述技法口诀可供参考: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三、文言文考点解析面对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反复钻研,然后根据内容,先试着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对话、虚词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另外,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在适当的地方断句。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的人及其所说的内容。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率。另外,文言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考点2词语解释(5年5考,2021、2020、2019、2018、2017年)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中词语解释的考查,主要涉及的是文言实词,因为实词是文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基础。从词语类型看,其不仅涵盖普通实词,更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词语。近五年来,盐城中考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在课内外文言材料情境中对相关实词的推断理解能力。该考点的常见设问方式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方法点津应对“词语解释”考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加字法: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了词总量的绝大多数,而古代汉语则以单音节词为主。要把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就需要把这些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实现这种变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一个最贴近原词意思的字。如“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中,在保持原词意思的基础上,“游”可以加字为“游动”,“依”可以加字为“依傍”。2.换字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来调换文言文中对应的某个词,使之表达出与原词相同的意思。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一句中,“余”“立”“左右”在现代汉语中分别有“我”“站”和“旁边”之意,此句用换字法可翻译为: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3.字形分析法:从造字方法上看,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或有表意作用的声旁),就可以得出汉字的本义。因此,在翻译实词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它的字形来把握它的意义。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一句中,“叩”是形声字,“口”是声旁,“卩”是形旁,从形旁可以分析出该词本义为“击、敲打”,引申为“请教”之意。4.成语推敲法:就是借助与实词相关的成语的意思来推敲实词的词义。由于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长期沿袭使用的固定短语,它的词义一般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当我们要解释某个实词时,可以先联想与此词有关的成语,再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推敲出该实词的词义。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一句中,要译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先联想与“通”字有关的成语,如“四通八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非常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我们由此可推断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考点3虚词辨析(5年4考,2021、2020、2019、2018年)考点分析
虚词是文言词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虚词,侧重于考查常见虚词(如“之”“其”“以”“而”等)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近五年来,该考点在盐城中考语文试卷里的常见设问方式为:下列加点词(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不相同)的一项是().方法点津应对“虚词辨析”考点,我们应掌握下述技法,结合语境去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规律,这是能在具体这言环境中确定虚词意义的前提。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规律,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平时学习的积累,二是通过查阅工具书来掌握。2.在阅读中可从下面四个角度来理解虚词。(1)虚词在句中的位置。这是理解虚词的第一步。如“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表示下面是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的意义。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一句中,“夫”,引出议论。“夫”若在句中,往往作代词或名词用。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一句中,“夫”作代词,“那”。(2)虚词在句中的词性。学会辨别虚词在句中的词性,是正确理解虚词的关键。如“为”,可作介词,也可作动词。“酿泉为酒”(《醉翁亭记》),“为”后面带了宾语,可判断“为”是动词,根据上下文译为“酿造”。(3)虚词在句中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判断虚词所在句子的语气,从而把握虚词在句中的作用,以达到准确翻译句子的目的。(4)虚词在句中的意义。随着语境的变化,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如“以”常作介词用,“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中的“以”是“把”的意思,“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中的“以”是介词“因为”。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考点4语句翻译(5年5考,2021、2020、2019、2018、2017年)考点分析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准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句翻译”的基本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指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在中考进行语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翻译”是盐城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一个考点。近五年来,该考点的常见设问方式为: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方法点津一、应对“语句翻译”考点,须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二、恰当地翻译文言语句,可采用下述技法,1.对:按照句子的顺序逐字逐词地翻译,然后连缀起来。例: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译:询问现在是什么朝代。2.补:增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译: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那人)才到来。(“舍”后的宾语,“去”前的主语以及“乃至”前的主语要补全)3.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表达语气,或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可以将其删去,不必硬译。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译: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也”在句末表示判断,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4.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或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例: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译:颜回真是贤德啊!(正常语序应为“回也,贤哉”)5.换:文言文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换词语的方法,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插入其他内容,要保持文言文简练的风格。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6.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谢太傅”系专有名词,可原文照抄)三、为确保文言语句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做到如下五个步骤:1.读。通过读,明确其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大意。2.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和关键词语。3.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使用文言翻译的“对译”原则逐一加以解释。4.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5.誉。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誉写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考点5文本解读(5年5考,2021、2020、2019、2018、2017年)考点分析“文本解读”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考点,该类考点没有现代文阅读来得丰富和变化多端。纵观盐城近五年中考,其涉及考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括文段内容,分析写作意图,探究阐释原因,内外勾连比较等。其题型以主观解答为主。方法点津应对“文本解读”考点,可根据下述思路进行作答: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2.分析、厘清文章的层次结构。3.运用“跳读法”筛选文中重要的语言信息。4.分析选文的标题、注释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再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5.突出重点、抓住疑难点。先易后难,带题突破,用“精读”的方式突破疑难点。6.整体把握,全面认识。
文言文复习不仅是知识的整理和归类,更要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根据时间分配,可进行系统复习,采取不同的方法操作:
第一轮:分册精细复习(也可以主题分类复习)回归课本,抓实抓细,分类整理。由浅入深,化大困难为小困难,做到扫除盲点、查补漏点、攻克难点。第二轮:考点归类复习以阅读能力点的复习为核心,以解题方法的指导为重点。第三轮:试题拓展复习以中考试题类型训练为主线,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提升能力。关注答题时效、答题规范、答题效率。四、文言文复习建议(一)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①卒然:通“猝”,突然。②恶(wū)乎:怎样,如何。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委而去之________②亲戚畔之________③语人曰________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________(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悖然兴之矣(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澳之险。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4)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①放弃(舍弃、丢下);②同“叛”,背叛;③告诉;④靠近(2)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津然兴之矣(3)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②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4)示例: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孟子施行“仁政”(或“仁爱”“人和”等)的政治主张。甲文运用对比、排比等手法,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列举“城”“池”“兵革”“米桑”的情况,形成排比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乙文运用比喻来说理,把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比作“水之就下”,以此来阐述“仁政”的主张。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告诉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要统一才会安定。’‘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有谁愿意跟随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我又答:‘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跟随他的。大王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天旱的时候,禾苗就干枯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这样的情况,谁能够阻档的住呢?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如果真的像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像雨水往低处奔流一样,这哗啦哗啦汹涌势头,谁能阻档的住呢?’”(一)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所造诣/人莫测也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词语。①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___________④会福唐刘彝赴阙: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A.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B.①久而乃和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C.①乃归葺小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课说课稿
- 教研活动的组织与案例分析
- 建筑材料质量保证书
-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活动方案
- 学校后勤会议讲话稿范文
- 2024年度技术开发与转让合同
- 2024年度CFG桩基工程临时用电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销售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租赁期满续租合同规定续租条件和租金调整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假期补课协议书
- 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系统开发合同
- 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 (必练)广东省军队文职(经济学)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含羞草天气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2《鸟的天堂》课件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