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基础强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基础强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基础强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基础强化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题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专题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乡村的夏夜,常常听到青蛙“呱呱”的叫声,下列关于“呱呱”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B.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D.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它的干扰2、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C.将正在发声的音又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3、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4、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5、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第Ⅱ卷(非选择题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________而产生的。2、初中阶段的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此后,男、女同学的声带有了明显的区别,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薄而短,由此可认为男生在“变声期”,声音的______发生了改变(填“音调”、“响度”成“音色”)。3、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孩子演唱《奥林匹克圣歌》的场景,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优美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里的。4、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_____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5、如图所示,即使蒙住小王的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每个人声音的______不同;他演奏小提琴时按压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琴声的______;随着音乐,他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改变了声音的____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自习课不许大声喧哗,是在______减弱噪声。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以2m/s的速度匀速下潜,“蛟龙号”同时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下潜速度保持不变,经过12s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求:(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多少?(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多少?(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多少?(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0是多少?2、某同学正对一座山崖大喊一声,历时4s才听到回声,则他到高崖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该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3)能否利用超声波的发射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4、某同学军训中练习打靶,目标和他相距374m,枪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该同学听到枪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飞行的速度多大?(假设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5、小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2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1)5s时间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多少?(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决定的。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2、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______与振动的______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______(“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3)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______不同;(4)以上的物理探究方法叫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青蛙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鸣囊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的蛙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的,故B错误;C.不同动物发声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不同动物的音色是不同的,故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它是青蛙的声音,故C错误;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其中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2、D【详解】A.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引起了水的振动,即音叉正在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纸屑在“跳舞”是因为喇叭纸盆正在振动,引起纸屑的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C.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音叉的振动引起了乒乓球的振动,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D.能听到水中塑料袋内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传声,此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A.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A错误;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4、C【详解】A.每个人的声带结构有差别,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调节旋钮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人的发声频率高于20Hz,不能发出次声波;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原因是声音的响度比较小或者离发声体比较远,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接收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详解】声源所产生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A强于B,则说明声源与A的距离小于与B的距离,这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受传播距离的影响,传播距离越大,响度越小,所以此处人是据响度作出判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振动【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发出“嗡嗡”的声音,声音是纽扣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2、音调【详解】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声带变得厚而长,声带的振动频率变慢,声音低沉、浑厚,因此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3、

振动

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里的。4、

振动

音调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5、

音色

音调

响度

声源处【详解】[1]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即使蒙住小王的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2]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3][4]他时而高唱时而低吟,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自习课不许大声喧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三、计算题1、(1)24m;(2)18000m;(3)9012m;(4)8988m【详解】解:(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答:(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24m;(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18000m;(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9012m;(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0是8988m。2、680m【详解】解:由得,声音传播的路程该同学和山崖的距离答:他到高崖的距离是680m。3、(1)20-20000Hz;(2)3060m;(3)不能【详解】解:(1)高于20000Hz的声音频率为超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由可得该处海底的深度(3)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答:(1)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之间;(2)该处海底的深度是3060m;(3)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发射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4、935m/s【详解】解:由公式可知,子弹击中靶的声音传到人耳中所用的时间为t声=枪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该同学听到枪弹击中靶的声音,子弹飞行的时间为t子弹=1.5s-1.1s=0.4s子弹飞行的速度为答:子弹飞行的速度为935m/s。5、(1)1700m;(2)20s;(3)800m【详解】解:(1)由可得,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1=v1t=340m/s×5s=1700m(2)由可得,汽艇匀速行驶0.5km所花的时间(3)由可得汽艇行驶的路程s3=v2t=20m/s×5s=100m喊时汽艇离山崖的距离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为s0=s-s3=900m-100m=800m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20s;(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800m。四、实验探究1、

D

频率##快慢【详解】[1]A.硬纸板接触齿轮数不同的齿轮,导致硬纸板振动的频率不同,而频率影响音调,故A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声体的长短影响振动的快慢,从而影响音调,故B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B不符合题意;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发生了改变,音调发生改变,故C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C不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改变的是振动的幅度,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可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故选D。[2]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

音调

频率

不同

振幅

音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