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以及官员考核、监察的方法。学习难点:掌握历代官员选拔方式演进的内在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选官制的利弊。【时空定位】【教材梳理】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选官制度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为标准,官位世袭,形成贵族政治。2、春秋战国:举荐和依据军功大小(军功爵制),以才能、军功为标准。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争霸图强。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标准: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4、汉朝:察举制(1)确立: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孝廉,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2)选官依据: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品德、才能)(3)分类: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4)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弊端:容易任人唯亲,容易形成小集团)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背景:汉末动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确立:220年,魏王曹丕开始推行。(曹魏时创立的新的选官制度)(3)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后随着门阀士族势力发展,只看家世。(4)影响/评价:将选官权收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弊端:这种制度下,真正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二)考核制度1、秦汉: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含义: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薄,上报中央,成为“上计”);作用: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2、魏晋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但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三)监察制度1、御史大夫(中央):秦汉形成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刺史制度(地方):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内容:汉武帝将全国划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特点: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影响: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延续下来。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选官制度1、隋唐:科举制(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1)背景:①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要求参政。②统治者适应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标准:考试成绩(才学)(3)特点:自由投考;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合格只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4)科举考试类型:①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②常举:每年举行。(5)科目: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士最受重视。(6)评价:①打破特权垄断;②扩大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③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④加强中央集权。=5\*GB3⑤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6\*GB3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7\*GB3⑦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①誊录与糊名,②“取士不问家世”,③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二)考核制度1、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负责;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2、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三)监察制度1、隋唐:①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②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2、宋朝:①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②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选官制度:1、元朝: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1314年恢复科举制,时断时续,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人数比例不高。2、明清:八股取士制度。(1)级别:①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②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③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2)考试人员: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3)考试范围:从四书五经中命题。(4)地域平衡:明朝南北卷制度。(二)考核制度1、明朝:考满和考察考满: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2、清朝: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三)监察制度1、元朝:监察机构严密。(1)中央:设有御史台(2)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明清两朝: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1)明朝:①内容: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②特点: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监察百官。【附注】一、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观念。2、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增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4、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科举制就被周边国家所采取,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还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消极影响1、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2、官本位思想:强化了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犹存3、禁锢思想: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禁锢了思想,压抑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制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二、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③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⑤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⑥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压制了人才。三、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①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②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③考核机构专业化。如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考核。④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果场清洗合同范本
-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 矿山维修合同范本
- 班组年度工作总结范本2022
- 12 早睡早起 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教材招标合同范本
- 2025年非电力家用器具项目合作计划书
- 5《琥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摊位水果销售合同范本
- 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
-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20以内减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74
- 长期处方管理规范-学习课件
- 2024年版网络游戏版权合作与授权合同书
- 巴南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4-2035年)
- GB/T 4706.27-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27部分:风扇的特殊要求
- 登高作业施工方案全套
- 认识我自己(课件)小学心理健康
- YDT 4560-2023-5G数据安全评估规范
- 浙教版(2023)四下信息科技第1课《初探数字化》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