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记叙文写作第2讲: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篇_第1页
2024年初中记叙文写作第2讲: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篇_第2页
2024年初中记叙文写作第2讲: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篇_第3页
2024年初中记叙文写作第2讲: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篇_第4页
2024年初中记叙文写作第2讲: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横看成岭侧成峰——审题篇题主题意招文微式招题主题意招文微式招文释式招文1.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包括正标题、副标题、提示语、语言背后的深层含义等。2.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读完这个故事,你心中是否有所感受。老师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的是:锦绣文章审题为先。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要审题。弄清拟题人究竟属意“杨树”还是“红松”,然后你在伸出“斧头”。点指文迷式招点指文迷式招文津式招文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首先要审题,即了解题目要求,领会题意。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得分就会比较低。审题时要注意题目对文体、内容、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不在这些方面出错。不过,审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题意,也就是分析题目的含意。为此,要理解题目的关键词语,领会其言外之意。例如,《生活教会了我》这个题目,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生活”和“教会”两个词,只写自己在课堂中受到教益,就把生活的范围写狭窄了;为了突出“教会”,既要写生活“教”了我什么,更要写自己领悟、转变、提高的过程和结果。题目虽未明言,但暗示文章的主题要积极向上,内容要有意义、有价值。具体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审清题目的限制。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600字以上)话题、保密性(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数量、时间、空间、中心、中心词、写作对象、范围、修饰词、句式、题意、体裁、情感、人称等等。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需要仔细审题,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有些,则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几秒以内。2.审清题目的重点: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果能抓住题眼进行构思,文章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文题是句子,剧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长学问了”这个题目“长”是动词是题眼。(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时间范围。(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例如,《在阳光下成长》的题眼,是“在阳光下”。写作前就必须思考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很显然,这里的“阳光”不能局限于自然界中的阳光,更要想到像阳光一样使人感受到温暖的人或事,思考“阳光”如何使主人公成长。这样写文章才能立意深。4.围绕题意,找准写作空间。例如,《掌声响起来》这个题目,可以写“掌声”在何时何地响起,是谁给谁“掌声”,“掌声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掌声”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内容。一般来说,审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推敲法。需要逐字逐句推敲题目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有些题目在时间、空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说明事理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要通过推敲,准确把握。以题目《我了解的一个人》为例,抓住“了解”“一个”等关键词,明确该文要求写“我”熟悉的、了解的人,不能写偶遇的人,而且在写作时必须突出描写“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又如《暑假趣事》,要求我们写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必须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2)引申法。有时我们会碰到一些文题含义比较深刻的题目,除了本义之外,还包含着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如《明灯》一题,该题并不是要求我们来写一盏灯,而是要求我们写出具有明灯一样作用的人、事、物。根据这个意义,我们在选材时就要努力回忆在自己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谁帮了你,什么事、什么物启发了你,指引你成长。这样选材就合题了,而且中心也容易阐明。(3)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找几个与要写的作文题相似的或容易相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理解题意。如《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好老师》《教师,辛勤的“园丁”》,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题目的共同之处是要求写老师,但它们又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个题目要求写刚入学时的启蒙老师,第二个题目要求写在所有老师中你认为好的一位老师,第三个题目要求突出“辛勤”二字。通过比较,把准写作的脉搏。(4)补充法。有的作文题只给我们一个词或词组、短句,它的意思并不完整,限制的条件也少,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可以采用前拓后补的办法,使题目范围变窄,题意更具体。如《在放学路上》《午后》等文题,只限制了地点、时间等,至于什么人、干什么都没有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补充成《(我)在放学路上(帮人推车)》《(我在)午后(给交警送水)》等。这样文题变得具体明确,写起来就容易多了。(5)自问法。拿到作文题,对题目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审清题意。例如:①这个命题属于哪一类作文?②写作的对象是什么?③中心思想是什么?④写作的重点是什么?⑤以第几人称来写?作写意招文背式招文作写意招文背式招文囊式招文中考作文审题病因例析1.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可以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也可从象征意义去分析,“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再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题目中关键词往往具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准确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如“见证美好”(2020年深圳卷),“见证”一般风景的美好,固然可以写出好文章,但容易流于“肤浅”;如果从平凡的生活中见证人物的美好品质、高尚情操等,就更有利于写出优秀之作。再如“合唱”(2020年陕西省卷),如果着眼于本义,可以写自己参加或欣赏合唱节目;如果着眼于引申义,可以通过具体事件,以小见大地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2.不能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一看题目,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他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微笑”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目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相互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予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相互”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3.不能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最”“真”“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合要求;汕头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都可以;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审读德州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必须审出副词“其实”的蕴涵信息——所写须有“不是‘这样’”——“误为‘这样’”——“回到不是‘这样’”的过程,有的考生缺少这样的曲折,直接写成“不是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如“也是一堂语文课”隐含着“不是一堂语文课”之意,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虽然它不是一堂语文课,但它应该具有语文课的特质,它使学生获得语文课一般的知识浸染,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也”,副词,表示“同样”。在这个作文题中,用“也”意在说明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语文课,而是与语文有关的活动、经历等,如,一次公益活动,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参观活动,听别人的一次专题讲座,听别人的一席谈话等。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本好书、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能写入作文。准确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更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作文的体裁。审题要注意区分作文类型,如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审题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而言,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审题:一、抓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抓题眼有一定的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中的“爱”,“爸爸笑了”中的“笑“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数在前面,即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中的“快乐”,“可爱的金鱼”中的“可爱”,“我喜爱的活动“中的“喜爱”等。当然,题目常常是变化无穷的,如“我的同桌”这个题目,实际上并没有规定中心内容,考生需要根据材料来确定作文的重点和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题目比较含蓄,考生需要仔细分析。比如“我的‘傻’爸爸”中的“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并不傻。又如“妈妈的‘坏’脾气”中的“坏”也是反语,实际上是在说妈妈的某种好习惯、好作风。二、看修饰词近年来,中考作文题中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等,这些词千万要重视,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等题目中的“其实”,包含着欲扬先抑的意味,即起初认为是这样,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才明白是那样,行文中必须把是非曲直交代清楚;“我依然“这一题目中的“依然”,有一种无怨无悔的意味,行文中要表现出即使是错了,也不改初衷的思路。三、明主题题目是作文的名字,主题是作文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候题目就揭示了主题,有时候需要从题目中提炼主题。如“老王”“藤野先生”从题目上看不出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需要作者根据题目确定主题;“背影”“回忆我的母亲”从题目上可以明显看出要表达的是什么;“白杨礼赞”“美丽的颜色”等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四、辨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其特定的标志,如题目中有“回忆”“记……”“……的事”“……的人”“……的生活”等关键词的文题应写成记叙文题目中有“说”“议”“谈”“由……想到的”“……给我的启示”等关键词的文题应写成议论文。同时,考生还要注意,记叙文又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种主要的形式。如“窃读记”“一件难忘的经历”等题目,应该采用记事;“再塑生命的人”“我尊敬的人”等题目,则应该选择写人;“紫藤萝瀑布”明显是写景;“一棵小桃树”则是典型的状物。五、审人称随着“双减”落地,中考作文命题更指向于关注考生的自我成长和心灵世界,强调写出有“我“的作文,审题时要格外注意作文题目的人称要求,如“当我走进考场时“和“他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两个题目,前者要用第一人称写,后者要用第三人称写。如果题目里出现了“我们”,这类作文就不能太突出个人,而是要立足“我们”这个群体来写作。六、定范围近年来,为了防止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做出明确的限定,需要考生引起重视。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如“童年趣事”这一题目,选材上要写已经发生的而且必须是在童年时代发生的事;“当我走进动物园的时候”这一题目,是要求写正在发生的事情。2.地点范图。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限制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如“市场见闻”这一题目,限定的地点是市场;“校园生活”这一题目,限定的地点是校园;“故乡的苹果”这一题目,限定的地点是故乡。3.内容范围。考生要根据题目的限制确定作文内容的范围,仔细分析作文题目要求,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今天我当家”这一题目,内容范围应该是从自己为什么当家、怎样当家、有什么收获等来选取生活气息浓和趣味性强的内容来写;“老师二三事”这一题目,只能写关于老师的事。4.数量范围。考生要反复读文题,弄清要写人物或事件的数量,按照题目规定去写。如“难忘的一件事”这一题目,是要写一件事:“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这一题目,必须要写三个人。5.对象范围。审题时,考生要弄清楚要求写的对象是人、事、物,还是景,一定要审清楚写作的对象。如“我尊敬的人”“我的同桌”这一类题目,写作对象一定是“他人”,“我“只是陪衬。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写作对象是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类人、几件事。6.色彩范围。确定作文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一个勤劳的人”这一题目,就要记叙那个人的勤劳事迹,字里行间应该表现出佩服与赞美的感情。那么,在考场上到底该如何审题呢?一、总体上把握题目。这是审题时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即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题目。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父亲这一代的人,而不是一个人,如果不清楚“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容易偏题。审题时,考生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定。如“暑假生活片段”这一题目,限定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这一题目,限定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这一题目,限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这一题目,限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初中生活中的一件事“这一题目,限定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多件事。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考生还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一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必须是“我”亲身经历的;3)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而是一个时间段的生活;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有意义”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积极影响,要写出这段生活在“我”生命中的价值。二、掌握题意引申法。有些作文题目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莲“象征君子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其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半命题作文审题法。1.审给出的部分。对题目中给出的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要进行认真推敲、摘摩、辨析,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2.审空缺的部分。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题,只有题目补得恰当、新颖、深刻,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补题应遵循“细处入手,深刻透视”的原则,多数半命题作文,其实都有所暗示,要选取切合主题,有利于深度构思的角度补题。如“我“这一题目,如果填写“唱”“飞”等多想就显得很平常,有位考生写的是“我多想把你留住”,所写内容是运河水,表现关注生态环境的大主题,这样的题目就有了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半命题作文除了易出现拟题俗套、脱离文题的问题之外,还要防止出现拟题过大、难以下笔▁问题,姐“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题目,要写深刻、写透彻就比较难,而且不易写出真情实感,只能是泛泛而谈。命题作文、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审题审题要准,首先需要各种文题的命题特点。中考作文文题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及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上是一步步降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审题要求。下面对各种文题的审题要求进行赘述。一、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最近几年,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中考的欢迎,相对于其它命题形式,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也最大,考生出现审题偏差也最多。所以,考生只有将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上、构思上不出现偏差,才能进一步追求文章立意深刻、语言生动。命题作文想审准题目,需要审准关键词、审准导语,审准引申义。1.审准关键词。命题中有文章想着意表达的主题,有出题人想让考生写的最核心的情感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题眼”,审题中抓住“题眼”,就能快速把握题目的要求。比如“奋斗路上有阳光”这个题目,这里的“题眼”就是“奋斗”“路上”“阳光”;再比如“我把掌声送给你”这个题目,“掌声”“你”是题目中的“题眼”,而“我”之作为一个陪衬,只是见证你行为的旁观者。掌握关键词,才能很好把握文章的构思方向。2.审准导语。导语是出题人为构思提供了思考空间和方向。导语为我们铺设了几种场景,我们可以顺着这些场景发散思维,寻找自己更能驾驭的素材。如2017年陕西中考作文“会玩,才好!”的导语“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这段导语告诉我们的写作方向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塑造性格”“丰富情感”以及玩中的“学问和智慧”,“玩”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词,可以具体化为“玩游戏”“玩科技”“玩综艺”等,而“好”则可以具体化为“有乐趣”“有创新”“有文化内涵”等。这些都是我们选材的方向,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确定素材方向即可。3.审准引申义。有些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我们称这一类命题为比喻类命题。审准比喻类命题的关键点在于审准引申义。即透过字面,揣摩出出题人的真实意图。如“成长路上的花香”这个文题,“花香”是喻体,是虚化的东西,如果就题论题写花香,文章的深度不够,所以“花香”应该落脚到成长路上的努力拼搏、父母关爱、挫折反思等等具体的内容,即比喻中的本体。当然,面面俱到必然导致内容庞杂而不深入,择其一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写出来最佳。像2020年上海作文题“有一种甜”,出题人希望学生在构思的时候,不能将思维局限在“甜”二字上,就甜写甜味儿,而是直指作文题目所要表达的主旨。我们可以用扩展或替换词语的方式,将“甜”(喻体)扩展或替换成学生需要表达的主旨(本体)。即,不妨把题目变成“成长路上的甜”“友谊的甜”“奋斗路上有甜”“那段有关甜的记忆”“找回甜蜜”等。当思路到此,考生会觉得中考题目不再“高不可攀”,会惊喜地发现,平时我们也有这些方面的作文练习:实现梦想的甜蜜,感恩追梦路上师长的恩情,追忆青春路上的同学情谊……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半命题作文秉承了命题作文主题内容相对固定的一面,又有自己比较开放的一面。使所写内容不会过于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考生发挥,便于大家写出独特的立意。半命题作文,除了把握好命题作文的审题点之外,还要审准半命题的那个需要补充的词语。需要补充的词语究竟填什么,我们应该秉承这么几个原则:1.不能太长,二个字或者四个字最好,如果太长,标题内容过于繁琐,意思过于绕,不便于理解。2.和所给的词句要通顺合贴,文题不能出现病句,不能读起来拗口。3.所填词语要表达中心。所填的词语一般都是审题的“题眼”,都是昭示或暗示写作的关键词语。所以在填写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清楚,再顺着这些思考选材立意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切题。如“多一点

”这个半命题,所填写的词语就是文章的中心,就是需要我们斟酌的内容。我们如果填“兴趣”,这篇文章就是写个人兴趣爱好的,如果填“执着”,这篇文章就是表达自己执着追求品质的等等。在审题上,要侧重于所填写的词语,也不能忽视其它关键词,比如行文中,就要体现出“多一点”这样的内涵。三、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相对于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让考生自由驰骋的舞台,但这不意味着,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就没有限制,就不需要审题,就可以随心所欲创作。相反,我们更应该利用材料和话题的丰富性,精准审题,巧妙构思,创作出佳作。我们需要做到:1.全面把握材料或话题。材料和话题所呈现出来的主题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妨把它们所要表达的中心全部罗列出来,找出我们最能驾驭的内容。找到几则材料的交汇点,找到话题中心含义,找到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这样我们对于材料或话题的把控才能高屋建瓴。2.认真研读作文要求。作文不是随笔和日记,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活动,所以我们需要在作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在写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文体明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基本上是文体不限,但是不限文体不代表着文体不明。如果选择了记叙文,那么就需要突出记叙文六要素;如果是议论文,就需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在审题的时候,需要我们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同时一定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优势。最后想说的是审题能力是需要平时多加练习的。我们拿到陌生的题目,想想自己平时的习作,练习为平时习作和考场作文“搭桥”的能力,即如何能把平时的习作转化成不同文题的考场作文,这里需要捕捉文题的审题要求点,也需要有灵活处理素材的能力。多加练习,定能够将自己的写作水平发挥到极致!片段练习1.请给“奖励自己”审题。第一步,审人称:第几人称?第二步,审对象:奖励谁?谁奖励自己?第三步,审题眼:奖励是给予荣誉或财物进行鼓励。“奖励”是否等同于“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