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学习目的:①识别泌尿系统,包括它的器官组成及其各自的功能。②解释水盐平衡的实质,识别人体获得和排出水分的途径。③解释新陈代谢的过程与意义。1.喝水多时,尿量会增加;喝水少时,尿量会减少。因此排尿的作用之一是(▲)A.调节体内水的平衡B.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平衡C.排出体内的废物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3.班氏试剂在加热情况下,能使葡萄糖氧化,生成红色或黄色沉淀。现将甲、乙、丙、丁四人的尿液各与班氏试剂以1:10比例制成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现象如下表,则推论正确的是(▲)尿液混合液颜色变化和沉淀物生成甲红色沉淀乙蓝色和蓝灰色丙橘黄色沉淀丁黄色沉淀A.甲、丙、丁的尿液都可称为糖尿B.只有乙是糖尿病患者C.只有甲和丁是糖尿病患者D.只有丙是正常健康者4.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5.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①肝脏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A.③④⑥B.⑥⑦⑧C.①③⑧D.④⑥⑦6.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A.尿素B.多余的水C.二氧化碳D.无机盐7.研究了被测试者血浆、肾小管上段以及输尿管中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则P和Q分别是(▲)血浆肾小管输尿管P0.03%0.03%2%Q0.1%0.1%0A.葡萄糖、蛋白质B.葡萄糖、尿素C.尿素、蛋白质D.尿素、葡萄糖8.当人体深而窄的伤口内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后,伤口坏死组织增多,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这种细菌的代谢方式应属于(▲)A.异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自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9.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L;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L,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B.人体内的水分只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C.人体的营养成分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到身体各处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10.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是因为在牛奶中加入了哪种菌(▲)A.乳酸菌B.醋酸菌C.酵母菌D.黄曲霉11.植物中的捕蝇草根系不发达,甚至退化,叶肉虽有叶绿体,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通过捕捉苍蝇等小虫摄取有机物。这一事实说明(▲)A.捕蝇草只属自养型植物B.捕蝇草既属自养型植物,又属异养型植物C.捕蝇草只属异养型植物D.以上说法都正确12.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试管产生CO2的结果气泡B.从试管中的水取样不能水检测到有酒精产生滴管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细胞生命活动,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13.尽管在蓝藻出现之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但现有证据表明:那时海洋中有较丰富的有机物,而且有原始生命。直到30亿~20亿年以前,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有了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还转化为臭氧(O3)......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了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蓝藻的营养方式可能为▲。(2)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可能为▲,通过▲呼吸获得能量。14.下表列出的四种外界条件中,适宜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生存的依次是(“+”表示需要这样的环境条件)(▲)序号有机物CO2O2H2O矿物质光能甲++++乙++++丙++丁+++++A.甲、丙B.乙、丁C.甲、丁D.乙、丙15.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影响,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酵母菌、乳酸菌16.如图表示人体几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中a、b、c、d、e代表不同的物质,F表示其中的一项生理过程。(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小肠C.b表示吸入肺泡的空气,c中含量最高的是二氧化碳气体D.正常情况下,e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葡萄糖、水、无机盐及含氮的废物(2)土豆内含有淀粉,淀粉主要是通过植物的▲作用合成的。17.如图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排泄途径A是▲,B是▲。(2)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滤过作用和▲的重吸收作用两大过程。(3)如尿检时发现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的部位可能是▲。18.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关于文中“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A.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B.该化合物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19.如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20.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1.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B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器官)中被吸收的。(2)F的形成主要包括▲和▲两个生理过程。若发现F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发生了病变。(3)与C1相比,C2中的▲气体增多了。请自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22.下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经过①过程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填一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将增多,从而使血糖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2)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填序号)。I.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Ⅱ.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Ш.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IN.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23.(科学思维)下图是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物质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等。(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过滤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分解成▲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状态。(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24.(科学思维)下图为人体某结构的血管分布状况示意图,其中b为毛细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1)a表示▲血管。(2)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填“a”或则“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3)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4)若该结构为肾脏,与a端相比,c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填“增多”“不变”或“减少”)。(5)若该结构为肌肉组织,则血液运输的▲(填“氧”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25.(2018·衢州)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下图所示。(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出现了病变。(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等废物减少了。(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26.(2018·郴州)下图是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①代表的结构是肾单位中的▲。(2)动脉内的血液主要经过▲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液体②,该液体是▲。(3)某人被初诊为糖尿病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图中肾单位内的▲部位发生病变;若排除肾脏病变可能,则原因有可能是▲分泌异常。27.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三种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回答:(1)消化道中进行①和②的主要器官是▲。(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应该是▲。(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肺泡外毛细血管血液颜色发生的变化是▲。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4)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和肾小管的▲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5)如果C为葡萄糖,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分泌不足。A.胰岛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6)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依赖于▲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28.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请据图分析说明:(1)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点。AB段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影响▲的活性。(2)乙图中曲线I表示▲呼吸类型。如果曲线I和II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曲线II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29.(科学探究)如图所示是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是:先通气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加酵母菌数量,然后再发酵获得葡萄酒。由此可见,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是▲。(2)第③步是把葡萄汁和葡萄皮等进行简单分离的过程。此过程类似于我们学过的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填字母)。A.结晶B.过滤C.蒸馏(3)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及少量能量的过程。请你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方框内填写化学式:C6H12O62□+2CO2+少量能量。(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物质,其余1.5%则用于▲。30.东北酸菜因其酸爽可口,正逐渐被许多威海人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自己腌制酸菜,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①准备:将白菜洗净,切成两半。将腌制白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②进缸:将白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白菜;加入食盐,盐与白菜的重量比约为1:50。③封缸:放上一块石头将白菜压住,用塑料袋密封缸口。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⑤测量: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1)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发酵过程中,存在于白菜叶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的方式大量繁殖。(2)培养细菌需用培养基提供现成的有机物。酸菜制作过程中,为乳酸菌提供有机物的是▲,由此可知乳酸菌的营养方式是▲。(3)酸菜制作过程中,既要保证乳酸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又要抑制杂菌以防腐烂。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有(填写步骤序号,下同)▲,依据“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有▲。(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从第▲天到第▲天不能食用。(5)一次性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超过0.3克即可能引起中毒。据此计算,若食用该小组腌制的第30天的酸菜,一人一次不超过▲千克就不会引起中毒。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培优训练学习目的:①识别泌尿系统,包括它的器官组成及其各自的功能。②解释水盐平衡的实质,识别人体获得和排出水分的途径。③解释新陈代谢的过程与意义。1.喝水多时,尿量会增加;喝水少时,尿量会减少。因此排尿的作用之一是(▲)A.调节体内水的平衡B.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平衡C.排出体内的废物D.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排尿的意义,要从尿液的成分及排出的意义方面入手。【分析】明确排尿是主要的排泄途径。熟记尿的成分、形成、排出对人体的重大意义。【详解】人体排出尿液,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喝水多时,尿量会增加;喝水少时,尿量会减少,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含量平衡。故选:A。2.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的特点方面来切入。【分析】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认真识图有利于做好该题。【详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当健康成年人大量饮水后,其尿液中排出的葡萄糖不会变,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永远为0;水大量增加后,体内要维持渗透压平衡,所以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比值水会增加。故选:D。3.班氏试剂在加热情况下,能使葡萄糖氧化,生成红色或黄色沉淀。现将甲、乙、丙、丁四人的尿液各与班氏试剂以1:10比例制成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现象如下表,则推论正确的是(▲)尿液混合液颜色变化和沉淀物生成甲红色沉淀乙蓝色和蓝灰色丙橘黄色沉淀丁黄色沉淀A.甲、丙、丁的尿液都可称为糖尿B.只有乙是糖尿病患者C.只有甲和丁是糖尿病患者D.只有丙是正常健康者【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据此分析解答。【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班氏试剂在加热的情况下能使葡萄糖氧化,生成红色或黄色沉淀。【详解】班氏试剂在加热的情况下能使葡萄糖氧化,生成红色或黄色沉淀。现将甲、乙、丙、丁四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以1:10比例制成混合液,加热至沸腾,表中混合液颜色变化是甲红色,丙橘黄色,黄色,因此甲丙丁都含有葡萄糖;而乙混合液呈蓝色和蓝灰色,表明不含葡萄糖。故选:A。4.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D【解析】血液流经肾脏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详解】肾脏是血液体循环流经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A、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血液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该项不符合题意。B、从肾静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该项不符合题意。C、流入肾脏的动脉血中氧的含量较高,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氧的含量较低。该项不符合题意。D、图中肾小球处的箭头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处的箭头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该项符合题意。故选D。5.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①肝脏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⑧膀胱A.③④⑥B.⑥⑦⑧C.①③⑧D.④⑥⑦【答案】D【解析】排泄的三条途径,即: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分析】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⑥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④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⑦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故选④⑥⑦,故选D。6.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A.尿素B.多余的水C.二氧化碳D.无机盐【答案】C【解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排泄的三种途径。【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二氧化碳。故选:C。7.研究了被测试者血浆、肾小管上段以及输尿管中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则P和Q分别是(▲)血浆肾小管输尿管P0.03%0.03%2%Q0.1%0.1%0A.葡萄糖、蛋白质B.葡萄糖、尿素C.尿素、蛋白质D.尿素、葡萄糖【答案】D【解析】(1)在入球小动脉内流的血液,在肾小管起始端中流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不同点。【详解】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Q是葡萄糖。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P是尿素。因此“P是尿素,Q是葡萄糖”。所以答案选择:D。8.当人体深而窄的伤口内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后,伤口坏死组织增多,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这种细菌的代谢方式应属于(▲)A.异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自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答案】B【解析】(1)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新陈代谢的方式包括自养需氧型、自养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这四种基本类型。(2)异养需氧型是指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有机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物质而获得能量。(3)异养厌氧型是指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有机物,以无氧呼吸来获取能量,在有氧存在时其生理活动受到抑制。(4)自养需氧型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来合成有机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物质而获得能量。(5)自养厌氧型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来合成有机物,以无氧呼吸来获取能量,在有氧存在时其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自养、异养、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详解】“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这些微生物不能够利用无机物来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人体的消化道中几乎没有氧气,因此这些微生物是以无氧呼吸来获取能量,因此属于厌氧型呼吸。所以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故选:B。9.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L;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L,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B.人体内的水分只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C.人体的营养成分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到身体各处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答案】B【解析】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分析】知道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详解】A、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因此人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A正确;B、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内的水还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B错误;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像尿素等含氮物质,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C正确;D、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人体通过出汗调节体温,D正确。故选:B。10.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是因为在牛奶中加入了哪种菌(▲)A.乳酸菌B.醋酸菌C.酵母菌D.黄曲霉【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酸奶的制作知识,据此答题。【分析】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同时也要掌握其它发酵产品的制作知识。【详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它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可见A正确。故选:A11.植物中的捕蝇草根系不发达,甚至退化,叶肉虽有叶绿体,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通过捕捉苍蝇等小虫摄取有机物。这一事实说明(▲)A.捕蝇草只属自养型植物B.捕蝇草既属自养型植物,又属异养型植物C.捕蝇草只属异养型植物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自养是指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异养是指无法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的生活方式。【分析】关键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植物,而动物属于消费者。一般植物属于自养型,动物属干异样。【详解】根据分析栏可知:自养和异养的主要区别是在于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捕蝇草叶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植物;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捕捉苍蝇等小虫以摄取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又属于异养。故选:B。12.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试管产生CO2的结果气泡B.从试管中的水取样不能水检测到有酒精产生滴管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细胞生命活动,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答案】D【解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分析】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D选项是本题的难点,往往因对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的去路不明晰而分析错误。【详解】A、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制造无氧环境,因此从试管中的水取样不能检测到有酒精产生,B正确;C、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气泡释放的速度下降,C正确;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出来,另一部存留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错误。故选:D。13.尽管在蓝藻出现之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但现有证据表明:那时海洋中有较丰富的有机物,而且有原始生命。直到30亿~20亿年以前,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有了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还转化为臭氧(O3)......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了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蓝藻的营养方式可能为▲。(2)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可能为▲,通过▲呼吸获得能量。【答案】(1)自养型;(2)异样型;无氧【解析】藻类植物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分析】只要熟练掌握了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命的起源。【详解】(1)由材料知,在蓝藻出现之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有了氧,由此可知,氧是蓝藻释放出来的,进而说明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蓝藻的营养方式可能为自养。(2)由材料知,在蓝藻出现之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但现有证据表明:那时海洋中有较丰富的有机物,而且有原始生命,由于当时没有氧气,因此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可能为异养腐生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故答案为:(1)自养型;(2)异样型;无氧14.下表列出的四种外界条件中,适宜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生存的依次是(“+”表示需要这样的环境条件)(▲)序号有机物CO2O2H2O矿物质光能甲++++乙++++丙++丁+++++A.甲、丙B.乙、丁C.甲、丁D.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图中的甲有机物、氧气、水分、矿物质,没有光能,适于异养生物生活。丁具有光能,适于自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故选C。15.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影响,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酵母菌、乳酸菌【答案】A【解析】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2、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需氧型生物,且只能进行有氧呼吸。3、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着重考查了三种微生物的呼吸方式,解题关键是能够明确三种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特别是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1)由于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在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比较强,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的曲线a;(2)草履虫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曲线b;(3)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在氧气浓度为0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受到抑制,对应图中曲线C。故选:A。16.如图表示人体几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中a、b、c、d、e代表不同的物质,F表示其中的一项生理过程。(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小肠C.b表示吸入肺泡的空气,c中含量最高的是二氧化碳气体D.正常情况下,e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葡萄糖、水、无机盐及含氮的废物(2)土豆内含有淀粉,淀粉主要是通过植物的▲作用合成的。【答案】(1)AB;(2)光合作用【解析】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表示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其中,a葡萄糖、b氧气、c二氧化碳、d原尿、e尿液、F表示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可用不同的图解来表示,要注意识别。【详解】(1)A.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确;B.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正确;C.无论吸入的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含量最高的都是氮气,错误;D.正常情况下,e中含有水、无机盐及含氮的废物,没有红细胞、葡萄糖,错误;(2)土豆内含有淀粉,淀粉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合成的。故答案为:(1)AB;(2)光合作用17.如图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如图是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排泄途径A是▲,B是▲。(2)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滤过作用和▲的重吸收作用两大过程。(3)如尿检时发现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的部位可能是▲。【答案】(1)皮肤;泌尿系统;(2)肾小球;肾小管;(3)肾小球【解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分析解答。【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泄的途径。【详解】(1)汗液通过皮肤排出,所以A是皮肤。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B是泌尿系统。(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3)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就会增加,红细胞和蛋白质也能滤过到肾小囊腔内的原尿中;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不能将血细胞和蛋白质重新吸收回血液中,致使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因此如果尿检中发现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肾小球。故答案为:(1)皮肤;泌尿系统;(2)肾小球;肾小管;(3)肾小球18.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关于文中“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A.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B.该化合物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胰岛素由胰腺分泌,属于蛋白质,能够降低血糖的浓度,缺乏时容易患糖尿病。【分析】这是道跨学科题目,综合了化学和生物学两门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学好各门学科的知识,不可有所偏废。【详解】A、治疗糖尿病时,之所以注射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在消化道内能够被分解,如果服用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这种真菌化合物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说明这种化合物在消化道内不需要被分解,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A正确。B、如果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不容易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所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该较小。B正确。C、这种化合物类似于胰岛素,说明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C正确。D.既然这种化合物类似于胰岛素,说明这种化合物应该是类似于蛋白质,D错误。故选:D。19.如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来切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详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故不符合题意;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故不符合题意;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吸收。故不符合题意;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和④内液体尿液都含有葡萄糖。故符合题意。故选:D。20.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故A正确;B.②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C.③指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故C错误;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故D正确。故答案为:C21.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B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器官)中被吸收的。(2)F的形成主要包括▲和▲两个生理过程。若发现F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发生了病变。(3)与C1相比,C2中的▲气体增多了。请自选材料用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答案】(1)葡萄糖(或糖类);小肠;(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3)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注入甲、乙两个试管内,将玻璃管插入甲试管的石灰水中吹气;向乙试管中通入空气。实验现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解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察了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分析】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应该讲消化和吸收、呼吸、循环等部分的知识弄清晰。此类综合性的题目经常以读图的形式出现。【详解】(1)糖类是我们人体最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首先被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在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胰液、肠液。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2)F指的是尿液,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如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水,剩下的如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尿液。若发现尿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人,说明此人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他可能得了肾小球肾炎。(3)此过程指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之间。当空气进入肺泡,由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中氧的含量,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的含量,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此实验可以设计一个对照试验,向一个试管中吹起,向另一个试管中通入空气,要求实验的变量只能有一个,就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葡萄糖(或糖类);小肠;(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3)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注入甲、乙两个试管内,将玻璃管插入甲试管的石灰水中吹气;向乙试管中通入空气。实验现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中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22.下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经过①过程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填一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将增多,从而使血糖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2)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填序号)。I.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Ⅱ.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Ш.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IN.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答案】(1)胰岛素;(2)IⅣ【解析】图甲中结构名称①表示营养物质的消化;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A是氧气;B是氧化碳;C是葡糖糖【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流经各种器官时成分的变化。【详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属于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2)I、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时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I正确;Ⅱ、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Ⅱ错误;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使得血液中尿素的含量降低,Ш错误;Ⅳ、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Ⅳ正确。故答案为:(1)胰岛素;(2)IⅣ。23.(科学思维)下图是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物质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等。(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过滤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分解成▲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状态。(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答案】(1)葡萄糖;(2)氨基酸;氨基酸消化酶(或蛋白酶);(3)气体交换;结合;(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少量水分,出汗排出多余的无机盐、尿素、少量水分等。【解析】此题是识图填空题,但只第一题用到了图,其他几个题几乎不用看图就可以完成。要解答此题用到肾小管的重吸收、消化、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排泄的途径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遇到这么复杂的图,可能有的同学感觉很害怕,影响了考试情绪,但做完题才发现用到图上的东西竟然非常少,所以考试中一定要克服这种胆怯心理。【详解】(1)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物质。(2)在消化道内蛋白质不溶于水,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需要在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消化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含有蛋白酶的消化液有:胃液、小肠液、胰液。(3)氧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运输的,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只有当血液流经肾小管细胞周围时,把氧提供给肾小管细胞,把肾小管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血液才变成静脉血的。(4)人体内的排泄途径共有三条:一条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主要排出大量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一条是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一条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无机盐、尿素、少量水分等。故答案为:(1)葡萄糖;(2)氨基酸;氨基酸消化酶(或蛋白酶);(3)气体交换;结合;(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少量水分,出汗排出多余的无机盐、尿素、少量水分等。24.(科学思维)下图为人体某结构的血管分布状况示意图,其中b为毛细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1)a表示▲血管。(2)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填“a”或则“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3)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4)若该结构为肾脏,与a端相比,c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填“增多”“不变”或“减少”)。(5)若该结构为肌肉组织,则血液运输的▲(填“氧”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答案】(1)动脉;(2)c;右心房;(3)动脉;一;(4)减少(5)氧【解析】(1)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图中,从图中可以看出a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c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b是毛细血管。【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变化以及正确辨认图中的血管的名称。【详解】(1)图中a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因此a表示动脉血管。(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小肠绒毛吸收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则c(填“a”或“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随着血液循环经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因此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右心房。(3)血液由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使血液由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因此“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因此“若该结构为肾脏,与a端相比”,c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填“增多”、“不变”或“减少”)。(5)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若该结构为肌肉组织”,则血液运输的氧(填“氧”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故答案为:(1)动脉;(2)c;右心房;(3)动脉;一;(4)减少(5)氧。25.(2018·衢州)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下图所示。(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出现了病变。(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等废物减少了。(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答案】(1)肾小球;(2)尿素;(3)器官【解析】(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图示为尿的形成过程和血液透析仪的识图题。图示中半透膜的具体作用是使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透膜渗透到膜外透析液中,同时,透析液还向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所以类似于肾小体中的肾小球。【分析】此题重点考查了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对肾透析仪的描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详解】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所以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故答案为:(1)肾小球;(2)尿素;(3)器官26.(2018·郴州)下图是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①代表的结构是肾单位中的▲。(2)动脉内的血液主要经过▲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液体②,该液体是▲。(3)某人被初诊为糖尿病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图中肾单位内的▲部位发生病变;若排除肾脏病变可能,则原因有可能是▲分泌异常。【答案】(1)肾小囊;(2)肾小球;尿液;(3)肾小管;胰岛素【解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详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①代表的结构是肾单位中的肾小囊。故答案为:肾小囊。(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葡萄糖和无机盐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故答案为:肾小球;尿液。(3)尿液中有葡萄糖,若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全部重吸收造成的;若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内血糖的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把原尿中过多的葡萄糖重全部新重吸收回血液。故答案为:肾小管;胰岛素。故答案为:(1)肾小囊;(2)肾小球;尿液;(3)肾小管;胰岛素27.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三种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回答:(1)消化道中进行①和②的主要器官是▲。(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应该是▲。(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肺泡外毛细血管血液颜色发生的变化是▲。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4)除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和肾小管的▲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5)如果C为葡萄糖,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分泌不足。A.胰岛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6)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依赖于▲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答案】(1)小肠;(2)毛细血管;(3)暗红变为鲜红;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4)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5)A;(6)神经【解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毛细血管的特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的运输、尿的形成等内容,识图、分析、解答。【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详解】如图是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气体交换的综合图解,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A是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中,B表示氧气交换到血液里。(1)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场所。(2)毛细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3)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把化学能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能量。因此,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4)除A二氧化碳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水、无机盐、尿素等许多其它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尿是排泄废物的主要途径。(5)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6)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故答案为:(1)小肠;(2)毛细血管;(3)暗红变为鲜红;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4)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5)A;(6)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