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探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探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探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探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探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研究目录TOC\o"1-2"\h\u152771引言 1236032理论基础 2282342.1区块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 2166382.2信息共享 416939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 5220693.1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模式 623243.2动态信息共享模式 7170133.3可信信息共享模式 89024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架构 938824.1数据层 9318474.2网络层 9200024.3共识层 9283614.4激励层 10257904.5合约层 10283714.6应用层 1029094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 1159256结语 1210543参考文献: 13摘要:针对当前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过程中监管主体复杂、信息利用率低、信息共享不足和不畅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首先,在剖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中的问题与区块链技术优势之间的适用性的基础上,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多参与主体间构建了监管信息的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模式、动态信息共享模式和可信信息共享模式;然后,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架构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的平台架构;最后,详细阐述和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平台和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监管信息的共享意愿,从而提升监管效力,为改善城市大气污染提供新思路和信息化支撑。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信息共享1引言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1603.8万吨,且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制造者,其排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过90%[1]。相关研究也表明,机动车尾气污染不仅是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空气污染疾病的主要贡献者,其引起的空气污染与居民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密切相关[2-4]。我国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和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是一个多参与主体综合管理问题,涉及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并以信息流为基础,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检测机构、机动车用户等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动态协作关系。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各参与主体之间基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工作而产生业务和信息交融,监管信息作为各参与主体协同监管的核心要素,其在各参与主体之间的高效流转和交互所带来的利益为所有参与主体共同享受。然而,在实际推进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体系建设中,存在跨区域和跨部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不健全,协作效能低、信息流转冗长等问题,导致在监管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实现监管信息链的整体增值。当前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程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信息发展形势的要求。作为近年来最具革命性的新兴技术之一,区块链正改变着传统的环境监管模式。区块链的分布式核算和储存为大量数据的加密、安全验证、储存和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证。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溯源等特性能有效解决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突破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监管,促进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的提升[5]。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赋能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的模式和机制能够提高各参与方信息共享的程度。因此,本文将区块链技术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结合起来,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平台架构和共享机制。本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的研究内容,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理论。在实践意义上,本文的研究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效地促进了区块链技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应用和发展,同时可为其他资源和环境监管及监管信息共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2理论基础2.1区块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2.1.1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现有研究中,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监管现状分析方面,学者们从全国层面或具体省域进行研究,普遍认为目前存在相关监管部门职责不到位且监管信息共享程度低的问题,并且都提出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促进各主体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6]。第二是检测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工况法、怠速/双怠速法、遥感检测、车载尾气检测等。在充分考虑检测实时性和精确性的基础上,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以遥感检测技术、车载尾气检测为主的尾气检测方法。最后,在信息化体系和平台的建设方面,学者们分别基于车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遥感技术等设计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平台,且都提出平台的设计要结合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另外,汪玉峰以成都市为例,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市级机动车排气监控的信息化建设,该研究作为提到需设计信息共享子系统来实现信息共享功能,虽未深入探讨信息共享机制,却表明信息化建设和实现信息共享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必然发展趋势[7]。2.1.2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模式传统的以生态环境部门为监管主体和信息中心,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的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下,监管结构主要局限在政府内部,表现出“纵向分级,横向分散”的特点[8]。但其运行效果不甚理想,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出现交叉与断裂,职能部门利益主体化的倾向[9]。后在探讨监管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后有学者提出多主体、多中心和联防联控等多种监管模式,并统一发展为多元主体合作监管模式[10-11]。该模式更加强调监管主体的多元性和监管方式的合作性,但同样面临着实践中诸如监管权力配置安排上不尽科学合理以及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性差的问题[12]。近年来,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监管模式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学者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监管模式的创新,逐渐发展成为智慧监管模式。该模式强调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助力实现多参与主体的协同监管[13]。但是,智慧监管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仍需要在定位清晰的基础上,提升对信息技术模块的把握和整合,研究适合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发展状况,改善尾气排放问题和提供广泛监管信息服务的有效监管平台和机制。2.1.3区块链技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区块链结合环境监管、污染防治方面已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基于区块链设计的空气污染监测系统、智慧环保管理体系和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系统等[14-15]。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水污染、船舶污染和工业废气污染等领域,Yu-PinLin等提出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集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实时水质监测和快速多污染源和途径识别中[16];何飒等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船舶污染物的追踪溯源机制[17];YohanHan等提出了基于5G和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大气污染实时监测平台体系结构[18]。这些研究都表明,区块链特殊的共享分布式数据库使得环境监管各参与方的交易数据透明可见,同时借助于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和密码学等技术确保了监管信息的安全、真实和可追溯,大大提高了监管决策的科学性。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作为环境监管中的重要领域,其研究对于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改善空气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现有研究中鲜有文献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缺乏有针对性的成果,但已有的区块链技术在其他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现实基础。本文围绕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剖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中的问题与区块链技术优势之间的适用性,探究区块链技术在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问题中的应用。2.2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指信息传递接收双方之间自愿提供或交换信息的行为[19]。本研究特别关注的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即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各参与主体之间自愿传递或交换监管信息的行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是一个多参与方综合管理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动态监管环境下,各参与主体都是重要的“信息节点”,任何一个参与主体掌握的监管信息都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有限理性和产生信息成本,信息不对称又可能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0]。这就导致目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监管信息在各参与方内部是孤立的,这导致了信息孤岛。第二,监管过程各环节信息的不透明降低了各方之间的信任,阻碍了真实信息的交流。而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系列问题,增强各参与主体合作的安全性[21]。因此,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关键是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大多数学者更倾向于将监管信息共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是利益权衡方面,二是行政方面。信息共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权力、资源等利益的流动和再分配,利益之间的权衡使得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复杂的博弈关系。很多学者为此梳理各参与方之间利益博弈的焦点,试图通过定量方法来解决监管中的利益博弈问题,寻求各参与方达到均衡利益的最优方案,为各参与方提供决策参考[22]。行政方面因素与其当前时期的监管模式相关。不同监管模式下的信息共享实现程度决定着该模式的运行效果。传统监管模式和多元主体合作监管模式都存在信息共享程度低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制度瓶颈[24]。当前智慧监管模式下,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这将大大削弱监管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使得多主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成为可能[25]。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研究视角和研究理论层面,尚未发现有研究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平台架构和共享机制同时纳入同一框架下,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支撑。其次,在研究方法层面,现有研究大多是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现状和对策建议,未就具体实现路径等进行探索研究。同时运用信息经济学等的模型和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为多个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由于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大量假设的基础上,实践中可应用的很少。最后,在研究内容层面,鲜有文献就如何实现监管信息共享的技术、模式、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虽已提出的智慧监管模式能够促进监管信息的共享,但尚未有文献就各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进行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来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问题应该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和重点。本文在剖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中的问题与区块链技术优势之间的适用性的基础上,面向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共享模式、平台架构、机制三个维度入手,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如何有效提升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程度,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本文在分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解决现存问题的适用性上,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三种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分别是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模式、动态信息共享模式、可信信息共享模式。对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分析如图3-1所示。图3-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3.1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模式尽管我国一直在倡导和推进多元主体监管和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但受制于政府组织科层制条件和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监管各主体与各环节之间尚处于基本的线性连接,未形成无缝衔接的监管链。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属于环境监管的一部分,其内在的整体性和监管环节的分段性决定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必须由多元监管主体共同参与和联合监管,才能发挥整体效用和功能。而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监管领域占有核心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控制着环境监管和治理活动,掌握着大部分的监管信息。各参与主体相对于生态环境部门来说,往往处于“边缘化”地带,其进行监管活动所需的监管信息往往需要通过与生态环境部门之间的信息请求与集中传递。监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传递不仅大大降低了监管信息的共享程度,而且导致其他参与主体的协同监管积极性逐渐被消磨掉,影响了多参与主体的协同监管效应。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是指在不同地方的多个独立的、地位平等的节点共同完成交易记账,并且每个节点都能够存储和记录完整的数据。因此每个节点都能参与监督和证明交易的合法性。理论上来讲,除非所有的节点都被破坏,否则账户不会丢失,从而能够确保账户数据的安全性。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本文构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模式,如图3-2。该模式将重塑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各参与方的边界,使得监管信息由以前的集中管理模式升级为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各参与主体地位平等、目标一致,公共权力和监管信息在多元主体之间共享。从协同理论的角度来看,多参与主体的协作配合能够更好的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监管效力,促进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高效运转。另外,基于实时共享的分布式数据库,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各参与主体无须借助第三方即可实现数据点对点实时传输,监管链各环节之间实现多维度柔性连接,区块链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各参与主体彼此交互、资源共享,与环境的整体性相契合,发挥整体效用和功能,实现整体性监管和治理。同时,参与主体之间直接的信息交互可以降低参与方内部的监督成本,提升监管效率。图3-2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模式3.2动态信息共享模式多元主体协同监管的模式之下,呈现的是一种网络化监管的形式,由于信息、权力、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各参与主体间存在着非对称关系,而基于环境监管的内在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各参与主体又相互依赖,这就使得组织网络关系呈现出动态状态。动态监管信息作为及时有效制定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防范政策和措施,以及实现各参与方之间实时动态信息共享的基础,对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促进实时动态信息的共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的共享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机动车尾气检测大多采取年检制以及道路抽检,缺乏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实时动态性检测和监管;另一方面,监管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和传递主体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信息传输限于定时传输,尚未达到动态信息的及时有效共享,难以满足动态监管的需求。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是一段完整的、可验证的时间数据证明,能够证明数据存在或发生的时间点。区块链系统会自动将所有新生成的数据区块打上时间戳,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形成链式结构,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P2P网络建立信息的交互,保证了数据的信息真实、客观、可信。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基于真实可信的、公开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根据预设的条件来自动化的执行处理链上的信息。在区块链网络中,任意两方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共享只要节点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就能自动进行数据交互操作,因此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动态的自发流通和交互,且信息交互过程不可逆。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发性和不可逆性,以及时间戳的时间数据证明,可以保证交互的信息和交互过程的实时动态和可溯源。本文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时间戳的技术,构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动态信息共享模式。该模式将使得传统以静态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转变为注重动态监管和推进技术创新的监管模式。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实现机动车尾气排放在线实时监管和精准监管。在该模式下,各监管数据和共享信息写入后将生成数据区块,并被系统自动打上时间戳,按时间顺序相连成区块链,由各节点主体共享、共同监督,保证了数据的时间可证明、真实、客观、可信。另外,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均是点对点直接进行,任意两方之间只要满足预设的信息共享交互的触发条件,就能自动进行信息交互,不仅保证了监管信息的实时动态交互共享,同时也能保证信息源头和信息共享路径可追溯。3.3可信信息共享模式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过程中,各参与主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和任务分工不同,在掌握信息方面地位也不同,因此对于监管信息共享的意愿也不同。一方面,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是一个涉及权力、资源等利益流动和再分配的过程,由于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掌握优势信息的主体会担心信息共享给其他主体将削弱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选择不共享或不完全共享。另一方面,信息交互一方共享信息后,另一方可能选择获得信息后不提供和反馈任何信息,“搭便车”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从而造成信息共享程度更低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点是,缺乏可信的利益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来保障各参与方信息共享的权益,使得很多参与主体缺乏信息共享的动力,信息共享的公平互惠原则被打破,从而制约信息共享。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指所有节点在认定某一个记录的有效性上达成共识。它允许所有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有效达成共识。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相较于对称加密,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方法,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非对称加密算法可生成一组公钥和私钥,公钥可向外界公开,来验证数字签名,私钥则由自己所有,来生成数字签名。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本文构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可信信息共享模式。该模式下,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的网络中,设置所有参与方都认可的利益机制和信息共享的共识机制,提高相互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并且基于非加密算法,各参与方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和机动车车辆个人的信息进行授权和加密,对于不需要进行保护的信息无需授权便可访问,对于需要信息共享的数据可进行公开访问,对于车辆及所有者的私人信息经授权访问。非加密算法将进一步保证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的共享过程中彼此的信任度,降低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共享的风险,有效提升多元主体提高参与主体对于信息共享的意愿程度和协同监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架构基于区块链技术,本文构建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如图4-1所示。依托区块链技术架构,将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共享的各参与方纳入监管信息共享模型中。各参与方包括机动车辆、机动车环保检测站、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大数据中心、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架构包括\t"/item/%E5%8C%BA%E5%9D%97%E9%93%BE/_blank"数据层、\t"/item/%E5%8C%BA%E5%9D%97%E9%93%BE/_blank"网络层、\t"/item/%E5%8C%BA%E5%9D%97%E9%93%BE/_blank"共识层、\t"/item/%E5%8C%BA%E5%9D%97%E9%93%BE/_blank"激励层、\t"/item/%E5%8C%BA%E5%9D%97%E9%93%BE/_blank"合约层和\t"/item/%E5%8C%BA%E5%9D%97%E9%93%BE/_blank"应用层。4.1数据层数据层是区块链体系架构的基础层,包括底层数据区块和一些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存储交易或账户的信息。应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层内包含与监管信息相关的检测人员、排气检测数据、过程数据、监控数据、环保标志数据、车辆车主信息数据、车型信息数据、排放标准数据等信息[7]。信息完整的存储于数据区块,系统会自动将所有新生成的数据区块打上时间戳,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形成链式结构。4.2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节点间的数据传播机制和验证机制等;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平台中,基于P2P技术实现分布式网络结构,监管信息的传输直接在节点之间完成,节点可以选择在任意时刻加入或退出网络而无需中间环节或中心服务器的参与。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按照各参与主体的需求或者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各参与主体都能够且愿意参与到数据的传播和验证的过程中。4.3共识层共识层包括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在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中将不存在中心节点的监管,所以区块链网络建设和维护需要多方一起努力,这就需要一个机制来保证所有节点都能够达成共识。区块链单一共识机制主要有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和拜占庭容错(BFT)。很多学者也将不同共识机制结合运用,形成混合共识机制。本文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综合考虑共识机制的安全性、扩展性、能耗、吞吐量、交易确认时间和一致性等性能,选择PoW、PoS和PBFT结合的混合共识机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指所有节点在认定某一个记录的有效性上达成共识。它允许所有分散的节点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中有效达成共识。4.4激励层激励层是为区块链网络引入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对于机动车辆用户积极主动配合数据上传、各参与方对于监管信息的积极共享等行为进行奖励,有助于激励各参与方参与整个网络的建设和维护。4.5合约层合约层包括各类代码脚本和算法机制,可实现区块链的可编程。应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合约层包含所有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业务的信息,各参与主体按需提前协商利益分配、权责分配、合作路径以及风险控制,制定合约内容和触发机制,对其编程并部署到区块链中,一旦满足触发条件,就会自动执行,不受外界干扰。4.6应用层本文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共享架构中的应用层中,机动车辆、机动车环保检测站、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大数据中心、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监管信息的管理和共享,从而促进各参与主体的信息共享意愿和程度的提升,实现监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图4-1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技术架构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本文提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如图5-1。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检测工作主要依靠机动车环保检测站进行,其尾气检测信息包括机动车生产环节的环保信息及尾气排放污染控制的技术信息、新车出厂时的尾气排放检验合格信息、出售后的定期尾气检测和复检信息、日常道路抽检信息、重点车辆的实时动态尾气排放信息以及与其他参与方的交互信息等。机动车环保检测站对每辆机动车的检测信息均生成数据区块,依托时间戳技术将数据区块按时间顺序形成区块链,并存储于区块链网络中。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将分别对机动车车辆环保基本信息、车辆注册登记信息、车辆交通运输基本信息进行记录,方便对机动车尾气排放信息进行全面监管和对存在异常的尾气排放数据的机动车进行基本信息的查询。机动车环保检测站共享检测信息给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依托大数据中心进行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大数据中心随后将数据处理结果返回至监控中心,同时监控中心结合视频监控、过程数据分析等对异常数据向检测站发起请求追踪,检测站对相应车辆发起请求追踪,并将数据溯源结果和原因最终返回到监控中心。大数据中心将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按需共享至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针对于数据处理结果,各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向社会和相关车辆公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和依据。其中,生态环境部门针对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公告其尾气排放值和尾气排放限值。公安部门根据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车辆诱导和制定机动车限号的相关规定,并对违规车辆进行警告和违规处理,同时针对排放超标车辆进行重点标记及限制上路,对黄标车和老旧车进行强制淘汰报废处理。交通运输部门主要向所有交通运输车辆公告尾气排放值和排放限值,并向违规交通运输车辆进行公告违规警告和违规处理的信息。另外,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也将各自部门的信息按需共享至大数据中心,依托大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并及时返回处理信息。图5-1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6结语本文在充分分析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适用性上,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去中心化、动态和可信的信息共享模式,并且对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技术架构和共享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期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各参与主体构建一个可信的监管信息交互共享的渠道,推进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本文的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中的问题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机动车尾气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共享平台架构和共享机制可以很好的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在共享中的各参与方之间信任度低、信息滞后不对称、信息封闭性高不透明、参与方协同监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将区块链技术与机动车尾气监管融合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区块链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而且为实际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模式、平台架构和共享机制同时纳入同一框架下,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虽然本文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但仍存在一些局限:一方面,真正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在机动车尾气监管排放信息共享中的应用不仅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撑,也需要实际案例的支撑,未来深入研究可以以部分监管信息在共享平台上进行共享试验,探究区块链技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信息的共享中的可实现性;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应用中,也需要再结合具体的需求和使用环境对信息共享的程度、内容以及激励方案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后续研究可从这些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参考文献:[1]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EB/OL]./n2/2020/0811/c138654-34218608.html,2020-08-11.[2]王人洁,王堃,张帆,等.中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2017,38(9):3553-3560.[3]AnenbergSC,MillerJ,HenzeDK,etal.Theglobalburdenoftransportationtailpipeemissionsonairpollution-relatedmortalityin2010and2015[J].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2019,14(9):94012.[4]阮芳芳,曾贤刚.2010~2018年中国交通行业污染排放健康影响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03):1480-1488.[5]余益民,陈韬伟,段正泰,赵昆.基于区块链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研究[J].电子政务,2019(04):58-67.[6]徐晓雯.浅谈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世界环境,2020(01):58-60.[7]汪玉峰,周文英,马飞.市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信息化建设研究——以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信息系统为例[J].环境保护,2016,44(15):65-68.[8]王芳.结构转向:环境治理中的制度困境与体制创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04):8-13.[9]李萱,沈晓悦,夏光.中国环保行政体制结构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1):84-89.[10]柴发合,李艳萍,乔琦,王淑兰.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J].环境保护,2013,41(05):22-24.[11]田千山.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模式:概念与建构[J].行政论坛,2013,20(03):94-99.[12]詹国彬,陈健鹏.走向环境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政治学研究,2020(02):65-75+127.[13]张毅,王宇华,王启飞.“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监管模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21(02):18-27.[14]SofiaDanieleetal.NovelAirPollutionMeasurementSystemBasedonEthereumBlockchain[J].JournalofSensorandActuatorNetworks,2020,9(4):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