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指南TOC\o"1-2"\h\u7445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24965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2205221.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14989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3230072.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72082.1.1生态优先原则 33842.1.2节能降耗原则 4261232.1.3人本关怀原则 4284522.1.4可持续发展原则 447022.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12962.2.1场地规划与布局 441052.2.2建筑造型与结构 475202.2.3室内环境设计 492852.2.4节能技术措施 55581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137562.3.1评价指标 589042.3.2评价方法 5137702.3.3评价等级 527714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 6165343.1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6189003.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设计 648913.3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 624880第四章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7118714.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7166354.2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7310724.3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策略 89081第五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8326475.1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881255.2绿色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 960545.3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91340第六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245076.1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9155916.1.1分类收集 1071956.1.2粉碎处理 1092826.1.3填埋处理 10155426.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148676.2.1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85776.2.2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290816.2.3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162186.2.4木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267346.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 1043176.3.1政策法规概述 10236786.3.2政策法规内容 1023295第七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1273267.1室内环境质量要求 11193117.2室内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 1193457.3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 1226379第八章绿色建筑景观设计 12144998.1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原则 12125198.1.1生态优先原则 1258598.1.2可持续发展原则 12304028.1.3人本原则 12263968.1.4创新原则 13219748.2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方法 13151718.2.1场地分析 13254408.2.2功能布局 13231188.2.3植物配置 13323558.2.4水系设计 13131778.2.5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13154618.3绿色建筑景观评价体系 13175378.3.1评价指标体系 13126078.3.2评价方法 1321187第九章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与评估 1446579.1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方法 1457409.1.1项目管理概述 14304279.1.2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原则 14123199.1.3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方法 14201769.2绿色建筑项目评估体系 14175869.2.1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1463609.2.2评估体系内容 15143279.3绿色建筑项目实施案例分析 1543759.3.1项目背景 1517089.3.2项目实施过程 15301439.3.3项目实施效果 15259第十章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61585610.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62928910.2绿色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161560210.3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与监管 16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建筑活动。绿色建筑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环保:在建筑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生态平衡:注重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1.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1)政策引导:各国纷纷出台绿色建筑政策,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高绿色建筑在建筑市场的比重。(2)技术创新: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创新,包括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建材研发等,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市场驱动: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开发商和建筑师关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以满足市场需求。(4)标准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5)产业链整合:绿色建筑产业链逐渐形成,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咨询等环节,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升级。(6)国际合作:绿色建筑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各国在绿色建筑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2.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2.1.1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生态条件,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场地原生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1.2节能降耗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降耗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用节能技术和绿色建材,降低建筑能耗。同时要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阶段。2.1.3人本关怀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人本关怀原则,关注人的舒适度、健康和安全。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室内外环境质量、光照、通风等要素,提高居住和办公环境的品质。2.1.4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2.2.1场地规划与布局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场地规划与布局,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地开发面积;(2)优化建筑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3)保护场地原生态,合理设置绿化空间;(4)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2.2建筑造型与结构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造型与结构,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节能型建筑造型,提高建筑表面积与体积比;(2)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抗震功能;(3)采用绿色建材,降低建筑自重;(4)注重建筑细部设计,提高建筑美观度。2.2.3室内环境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室内环境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2)合理设计光照和通风,提高室内舒适度;(3)采用环保装饰材料,降低室内污染;(4)优化室内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2.2.4节能技术措施绿色建筑设计应采用以下节能技术措施:(1)提高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功能;(2)采用高效节能门窗;(3)优化建筑遮阳系统;(4)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绿色功能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3.1评价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2)室内环境质量;(3)室外环境质量;(4)资源与材料利用;(5)生态与环境保护。2.3.2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量评价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综合评价建筑绿色功能;(2)定性评价法:根据专家意见,对建筑绿色功能进行评价;(3)综合评价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建筑绿色功能进行全面评价。2.3.3评价等级绿色建筑评价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代表不同的绿色功能水平。评价等级越高,建筑绿色功能越优。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为各项指标的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3.1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建筑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应遵循保温、隔热、防潮、气密性等技术要求。以下是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几个关键点:(1)建筑体型系数的优化:合理控制建筑体型系数,降低建筑外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少热交换损失。(2)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选用高效、环保的保温材料,提高外墙保温功能,减少热传导损失。(3)窗户的节能设计: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空调能耗。(4)屋顶保温隔热设计:合理选择屋顶保温材料,提高屋顶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室内外温差。(5)遮阳设施的设计: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减少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降低空调能耗。3.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设计建筑设备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合理设计空调系统,降低空调能耗。(2)供暖系统节能设计:选用高效、环保的供暖设备,合理设计供暖系统,降低供暖能耗。(3)照明系统节能设计:采用节能灯具,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4)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选用节水型设备,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降低给排水能耗。(5)电气系统节能设计: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合理设计电气系统,降低电气能耗。3.3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以下是一些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措施:(1)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设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风能利用:在建筑附近设置风力发电设备,降低建筑能耗。(3)地热能利用: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4)生物质能利用:利用生物质锅炉等设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系统:将可再生能源设备与建筑相结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第四章绿色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4.1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环保性原则:优先选择无毒、无害、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2)资源节约原则:选择资源消耗低、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可持续性原则: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功能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使用效果。4.2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点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节能型建筑材料:如节能玻璃、节能涂料等,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物能耗。(2)环保型建筑材料:如无毒、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3)可再生型建筑材料: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可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4)功能性建筑材料:如自洁玻璃、防辐射涂料等,具有特殊功能,提高建筑物使用效果。绿色建筑材料的特点如下:(1)环保功能好:绿色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2)资源利用效率高: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可降低资源消耗。(3)可持续发展潜力: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有利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4.3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策略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策略如下:(1)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技术研发:加大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和品质。(3)市场推广:通过市场推广,提高绿色建筑材料的市场份额,促进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4)宣传培训: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意识和技术水平。(5)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展示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效果,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五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5.1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绿色建筑的理念,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组织与管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绿色建筑目标,制定绿色建筑施工方案;(2)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环保管理;(3)优化施工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5)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绿色建筑意识。5.2绿色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绿色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实现绿色建筑目标。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绿色建筑施工工艺与技术:(1)节能施工技术:包括墙体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保温隔热技术等,以降低建筑能耗;(2)绿色施工材料:采用环保、可再生、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绿色施工设备: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4)施工废弃物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施工污染控制:采用防尘、降噪、防污等手段,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3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以下为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1)施工方案审查:审查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2)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施工材料检测: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保证其符合绿色建筑标准;(4)施工验收与评价:对施工项目进行验收与评价,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5)施工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绿色建筑意识和技术水平,并进行定期考核。第六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6.1.1分类收集建筑废弃物处理的首步是进行分类收集。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区域,将废弃物按照类型、性质进行分类,如混凝土、砖瓦、木材、金属、塑料等。分类收集有助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理。6.1.2粉碎处理对于大块的建筑废弃物,如混凝土块、砖块等,需要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废弃物便于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粉碎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降低粉尘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1.3填埋处理对于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应选择合适的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场应具备防渗、防漏、防污染等设施,保证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安全。6.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6.2.1混凝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混凝土废弃物可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可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砂浆、砖等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化利用。6.2.2砖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砖瓦废弃物可经过破碎、磨粉等工艺,制成砖瓦粉。砖瓦粉可用于制备新型建筑材料,如保温材料、装饰材料等。6.2.3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金属废弃物可通过回收、熔炼等工艺,实现资源化利用。回收的金属可重新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6.2.4木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木材废弃物可通过破碎、压缩等工艺,制成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炭等。木材废弃物还可用于制备人造板、生物质颗粒等。6.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6.3.1政策法规概述我国高度重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旨在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6.3.2政策法规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法律责任,规定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措施。(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为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4)地方性政策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推动本地区绿色建筑发展。(5)政策扶持与奖励:对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建筑发展。第七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7.1室内环境质量要求室内环境质量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要求如下:(1)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人体健康。主要包括:PM2.5、PM10、CO2、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浓度不超过标准限值。(2)温度:室内温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夏季室内温度不应高于28℃,冬季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8℃。(3)湿度: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之间,以保持人体舒适度。(4)光照:室内光照应满足视力需求,同时避免产生眩光。自然光照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实现室内明亮、舒适的照明效果。(5)噪音:室内噪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超过50dB。7.2室内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1)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关注人的舒适度、健康与安全。(2)生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3)创新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与材料,提高室内环境质量。(2)方法:(1)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选用环保、低碳、可循环的建筑材料,降低室内环境污染。(2)合理布局:根据建筑功能、使用需求,合理布局空间,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3)优化照明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合理配置人工照明,提高室内照明质量。(4)采用节能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供暖、照明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5)室内绿化:增加室内绿化面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营造生态氛围。7.3室内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保证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应进行以下监测与评价:(1)室内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音等指标,保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室内环境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发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3)室内环境改进:针对评价结果,优化室内环境设计,提高室内环境质量。通过以上措施,不断优化绿色建筑室内环境,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第八章绿色建筑景观设计8.1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原则8.1.1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尊重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1.2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再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8.1.3人本原则景观设计应关注人的需求,创造舒适、安全、美观的室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8.1.4创新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景观。8.2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方法8.2.1场地分析在景观设计前,应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系等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8.2.2功能布局根据场地特点和项目需求,合理布局景观功能区域,包括休闲、运动、教育、生态等功能。8.2.3植物配置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注重植物多样性和季节变化,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8.2.4水系设计合理利用场地内的水资源,设计景观水系,提高水环境质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8.2.5建筑与景观一体化将建筑与景观相互融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整体景观效果。8.3绿色建筑景观评价体系8.3.1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景观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指标:(1)生态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等;(2)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3)功能指标:包括休闲、运动、教育等功能;(4)美观指标:包括景观效果、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5)可持续性指标:包括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8.3.2评价方法绿色建筑景观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专家评价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景观进行评价;(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景观的满意度;(3)层次分析法:将评价指标分层,进行定量分析;(4)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评价体系,可以为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促进绿色建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第九章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与评估9.1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方法9.1.1项目管理概述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是指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其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负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9.1.2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原则(1)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运营到维护,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2)系统化管理: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进行有序、协同管理。(3)动态调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方法,提高项目实施效果。9.1.3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方法(1)目标管理:明确项目绿色建筑目标,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2)质量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要求。(3)成本管理:合理控制项目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4)进度管理:合理安排项目进度,保证项目按期完成。(5)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9.2绿色建筑项目评估体系9.2.1评估体系构建原则(1)科学性:评估体系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保证评估结果准确可靠。(2)完整性:评估体系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面反映项目绿色建筑功能。(3)可行性:评估体系应易于操作,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4)动态性:评估体系应能够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估指标。9.2.2评估体系内容(1)项目策划与设计评估:包括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程度、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绿色建材选用等。(2)项目施工评估:包括施工过程绿色管理、施工技术创新、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等。(3)项目运营与维护评估:包括绿色运营策略、绿色建筑设施运行效果、绿色维护管理等。(4)项目综合效益评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9.3绿色建筑项目实施案例分析9.3.1项目背景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旨在提高城市建筑绿色水平,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9.3.2项目实施过程(1)项目策划与设计:项目在策划阶段即明确了绿色建筑目标,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理念,选用绿色建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2.2《认识智能停车场中的数据处理-体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工具》教学设计
- 2025年离合器压盘项目发展计划
-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做科研比赚钱更酷
- 第1课 开启初中生活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Unit 1 Friendship-Section 3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粤教版必修一第六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设计)
-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1.1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时: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 《包身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18 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实用资料】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采样PPT
- 抗原 抗原(免疫学检验课件)
- 《撰写演讲稿》-省赛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 运输车辆卫生安全检查记录表
- 民航概论PPT全套教学课件
- 过敏性肺泡炎课件
- 客运车辆进站协议书
- 药学专业论文3000字-药学毕业论文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数学四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2022-2023学年杭州市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