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1页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2页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3页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4页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16

1.1.编制原则...............................18

1.1.1.安全第一的原则...................18

1.1.2.优质高效的原则...................18

1.1.3.方案优化的原则...................18

1.1.4.确保工期的原则...................19

1.1.5.科学配置的原则...................19

1.1.6.合理布局的原则...................19

1.1.7.突出环境保护的原则...............19

1.2.编制依据...............................20

1.2.1.招标文件.........................20

1.2.2.施工图纸.........................20

1.3.施工总布置.............................21

1.3.1.总体要求.........................21

1.3.2.施工技术准备.....................22

1.3.3.施工临时设施.....................23

1.3.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

到施工现场方式...........................24

1.3.5.设备、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25

1.4.工程概况...............................26

1.4.1.道路横断面设计...................26

1.4.2.道路纵断面设计...................27

1.4.3.道路排水结构.....................27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29

2.1.施工顺序的安排.........................29

2.2.排水工程...............................30

2.2.1.施工工艺流程.....................30

2.2.2.沟槽开挖.........................30

2.2.3.垫层、管基.......................31

2.2.4.管道铺设.........................32

2.2.5.稳管............................35

2.2.6.下管注意事项.....................37

2.2.7.接口、管带.......................38

2.2.8.闭水试验.........................39

2.2.9.管道回填施工方案.................41

2.3.土方工程...............................42

2.3.1.填方路基.........................42

2.3.2.挖方路基.........................43

2.4.路床(槽)、整形.......................44

2.4.1.施工测量放线.....................44

2.4.2.路床开挖、整平...................44

2.4.3.碾压成型.........................44

2.4.4.报检、验收.......................45

2.5.石灰土填筑.............................46

2.5.1.施工准备.........................46

2.5.2.材料要求.........................46

2.5.3.施工机具与设备...................47

2.5.4.石灰土拌合.......................47

2.5.5.施工放样工序.....................48

2.5.6.石灰土运输.......................48

2.5.7.摊铺.............................48

2.5.8.环保措施.........................50

2.5.9.成品保护.........................51

2.6.水泥稳定砂砾...........................52

2.6.1.施工方法.........................52

2.6.2.质量控制措施.....................56

2.7.路缘石砌筑.............................59

2.7.1.放线与刨槽.......................59

2.7.2.安砌............................59

2.7.3.填槽.............................59

2.7.4.勾缝.............................59

2.7.5.还土.............................60

2.8.透层、粘层施工.........................61

2.8.1.透层施工.........................61

2.8.2.粘层施工.........................62

2.9.沥青混凝土施工.........................64

2.9.1.原材料...........................64

2.9.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4

2.9.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64

2.9.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66

2.9.5.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工艺流程.......66

2.9.6.试验段施工.......................67

2.9.7.沥青混合料的摊铺.................67

2.9.8.沥青混合料的碾压.................69

2.9.9.接缝处理.........................71

2.9.10.沥青混合料离析现象的处理方式.....71

2.9.11.施工技术措施.....................71

2.9.12.平整度施工控制...................72

2.10.新建人行步道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73

2.10.1.工艺流程.........................73

2.10.2.施工准备.........................73

2.10.3.步道路床施工.....................74

2.10.4.水泥混凝土基层施工..............74

2.10.5.步道方砖铺设.....................75

2.11.测量方案与技术措施.....................78

2.11.1.测量工作基本要求.................78

2.11.2.施工图审核.......................79

2.11.3.控制测量.........................79

2.11.4.施工测量放线.....................82

2.11.5.测量内业管理制度.................85

2.11.6.竣工测量及测量资料整理.........86

2.11.7.测量组人员职责...................88

2.11.8.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88

2.12.试验检测方案与技术措施.................91

2.12.1.试验检测准备.....................91

2.12.2.试验检测管理....................91

2.12.3.主要试验取样方法.................94

2.12.4.主要试验检测计划.................96

2.12.5.工程材料的检测...................96

2.12.6.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检测.............97

2.12.7.试验仪器的管理...................97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98

3.1.质量保证体系............................99

3.1.1.总则.............................99

3.1.2.质量保证体系.....................99

3.1.3.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100

3.2.质量管理职责...........................103

3.2.1.项目经理.........................103

3.2.2.技术负责人.......................104

3.2.3.测量工程师......................105

3.2.4.道路工程师.......................105

3.2.5.计划统计负责人(计划员).........106

3.2.6.质检工程师(质检员).............106

3.2.7.财务负责人.......................107

3.2.8.专职安全员.......................107

3.2.9.材料员...........................108

3.3.主要工序质量保证措施...................110

3.3.1.施工测量保证措施................110

3.3.2.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11

3.4.质量管理制度...........................114

3.4.1.建立各种质量管理制度.............114

3.4.2.本制度由工程技术部制定...........115

3.4.3.工作体系.........................117

3.4.4.工程准备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118

3.4.5.施工阶段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118

3.4.6.施工结束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118

3.4.7.交付使用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119

3.5.质量管理结构...........................123

3.5.1.开展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服务意识和

服务水平...............................123

3.5.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124

3.5.3.质量记录控制.....................124

3.6.检验和试验质量管理措施.................126

3.6.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126

3.6.2.检验和试验控制...................126

3.7.施工质量检验措施.......................129

3.7.1.质量检查.........................130

3.7.2.质量验收程序.....................130

3.7.3.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方法.....132

3.7.4.工程材料检测.....................132

3.7.5.原材料、中间产品试验种类和数量...133

3.8.质量事故预防和处理.....................135

3.8.1.处理原则.........................135

3.8.2.处理办法.........................135

3.8.3.奖罚制度.........................135

3.8.4.对以下单位和个人将给以处罚.......136

3.9.其它...................................137

3.9.1.质量保证机构的建立...............137

3.9.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施工技术、质量方面137

3.9.3.检查、评比、奖罚办法............138

3.9.4.机械设备及检测仪器的保证措施.....139

3.9.5.材料质量保证措施................139

3.9.6.质量检查程序.....................140

3.9.7.不合格品控制.....................141

3.9.8.质量技术措施.....................142

第四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145

4.1.安全管理目标...........................145

4.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146

4.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46

4.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46

4.2.3.安全生产责任制..................146

4.2.4.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50

4.2.5.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52

4.3.安全控制措施...........................154

4.3.1.地下结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54

4.3.2.挖掘机安全措施..................155

4.3.3.中小型机械安全措施..............156

4.3.4.保卫措施.......................158

4.3.5.健康保障措施....................159

4.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61

4.4.1.安全生产责任制...................161

4.4.2.职工教育培训制度.................161

4.4.3.分部单元工程安全技术交底........161

4.4.4.特种作业持证上岗.................161

4.4.5.安全检查.......................162

4.4.6.班组“三上岗、一讲评”活动.......162

4.4.7.遵章守纪、佩戴标记..............162

4.4.8.工伤事故处理...................162

4.4.9.“五牌一图”与安全标牌.........162

4.4.10.安全生产奖罚制度...............163

4.4.11.实施安全会议制度...............163

4.4.12.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64

4.4.1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64

4.4.14.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65

4.4.15.安全防火责任制度...............166

4.4.16.食品卫生安全制度...............166

4.4.17.消防安全制度...................168

4.5.安全管理制度措施.......................170

4.5.1.安全管理制度.....................170

4.5.2.机械设备安全.....................170

4.5.3.安全措施经费.....................171

4.5.4.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度...............171

4.5.5.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72

4.5.6.设立安全警示标志................172

4.6.制定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及安全施工技术交底.176

4.6.1.安全技术措施.....................176

4.6.2.安全施工技术交底.................177

4.7.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承诺...................179

4.7.1.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179

4.7.2.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期限.179

4.7.3.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金额...180

4.7.4.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180

4.8.应急预案...............................181

4.8.1.根据识别确定出的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

有......................................181

4.8.2.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措施...........182

4.8.3.应急预案的技术措施...............186

4.8.4.项目自救.........................187

4.8.5.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187

4.8.6.交通管理.........................188

4.8.7.配合社会救援组织抢救.............188

4.8.8.紧急事态的进一步处理.............189

4.8.9.保健急救.........................189

4.8.10.事故追查分析...................189

4.8.11.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与贮存.......189

4.8.12.培训与演练.....................191

4.8.13.伤员现场救护...................192

4.8.14.事故应急响应和现场处置.........193

4.8.15.制定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95

4.8.16.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预防方案及处理.197

4.8.17.机械事故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199

4.8.18.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学品事故紧急处理预

案.....................................202

4.8.19.打架斗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203

4.8.20.民扰预防方案...................204

4.8.21.夏季防暑降温措施...............204

4.8.2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05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209

5.1.环境保护目标...........................209

5.1.1.建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保证体系...209

5.1.2.组织机构框图.....................211

5.2.保护环境和减缓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212

5.2.1.影响环境因素的识别...............212

5.2.2.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12

5.2.3.噪声控制措施.....................213

5.2.4.夜间施工措施.....................213

5.2.5.水污染控制措施...................218

5.2.6.粉尘控制措施.....................219

5.2.7.生态保护措施.....................220

5.2.8.固体废弃物处理...................220

5.3.其它...................................222

5.3.1.人群健康保护.....................222

5.3.2.加强施工管理,全面响应发包人有关保护

环境的规定.............................223

5.3.3.降低噪音措施.....................224

第六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225

6.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225

6.1.1.施工准备.........................225

6.1.2.工程施工.........................225

6.1.3.收尾工作.........................225

6.2.项目组织机构...........................226

6.2.1.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226

6.2.2.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226

6.3.前期准备阶段工期保证措施...............227

6.3.1.资金方面.........................227

6.3.2.人员方面.........................227

6.3.3.组织管理方面.....................227

6.3.4.材料方面.........................228

6.3.5.机械设备方面.....................228

6.3.6.技术准备工作.....................229

6.3.7.施工准备工作.....................231

6.3.8.其他方面.........................232

6.4.施工进度保障措施.......................234

6.4.1.施工组织保障措施.................234

6.4.2.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234

6.4.3.选择优良劳务施工队伍.............236

6.4.4.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236

6.4.5.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37

6.4.6.外部环境保障措施.................238

6.4.7.组织保证措施.....................238

6.4.8.技术保证措施.....................239

6.4.9.进度实施方案.....................240

6.4.10.进度计划执行与检查.............243

6.4.11.最优工期分析...................244

6.5.物资保障...............................246

6.5.1.控制材料成本、采购数量及进场合理性246

6.5.2.劳动力安排的合理性,机械配备科学性246

第七章文明施工措施...........................248

7.1.文明施工原则及目标...................248

7.1.1.文明施工的原则.................248

7.1.2.文明标准化目标.................248

7.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251

7.2.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251

7.2.2.建立由经理部经理为第一责任人.....251

7.2.3.开展文明工地...................251

7.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253

7.3.1.封闭管理.......................253

7.3.2.施工现场管理...................254

7.3.3.施工不扰民.....................256

7.3.4.生活设施.......................256

7.3.5.现场场容管理...................258

7.3.6.材料堆放管理...................259

7.3.7.施工人员的管理.................260

7.3.8.施工技术管理...................261

7.3.9.安全管理.......................263

7.4.其它.................................264

7.4.1.制定施工现场清理方案............264

7.4.2.料场、仓库管理...................265

7.4.3.加工物料堆放及工器具摆放管理.....266

7.4.4.保证生活区卫生清洁的措施.........269

第八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271

8.1.配备原则...............................271

8.1.1.机械设备配置原则................271

8.1.2.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置原则.....271

8.2.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272

8.2.1.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272

8.2.2.施工机械设备按计划组织进场.......272

8.2.3.为施工机械创造良好的现场环境.....273

8.2.4.实行单机或机组核算...............273

8.3.机械设备的管理.........................274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276

9.1.劳动力配置方案.........................277

9.1.1.劳动力调配计划...................278

9.2.劳动力保证措施.........................279

9.2.1.劳动力组织、动员.................279

9.2.2.劳动力考核.......................279

9.2.3.劳动力培训教育...................279

9.2.4.劳动力的储备.....................280

9.2.5.劳动力现场管理...................280

9.2.6.节假日劳动力保证措施.............281

9.2.7.农忙季节的施工措施...............282

第十章原材料进场计划...........................283

10.1.施工材料计划编制的重要性.............284

10.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及其保证措施........285

10.2.1.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285

10.2.2.主要材料需求进场计划原则.......285

10.2.3.材料投入保证措施...............286

10.2.4.物资供应应急预案...............287

第一章工程概况

编制说明

我公司经过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仔细考察工

程现场,针对工程所处位置的交通状况、地上地下综合管线

进行调查,并结合我们公司的施工经验和施工工艺技术,组

织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在本工程组织设计编制中,充分考

虑了各关键部位和重点工序及相互间的衔接、协调的可行

性,及其实现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工艺操作方法,特别是针对

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交通情况、地上地下管线和其他因素

可能对本工程产生的影响,作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招标人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招

标文件及答疑文件和现场考察结果,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标

准,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施工经验,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

和要求,经多次研究论证和方案比较,提出了我方中标将如

何组织施工的总体框架构想。

本方案主要从施工方案与方法、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

施、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保障工程

进度措施、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劳动力配置、主要材料进场

计划等几大方面提出构想,宗旨是能为招标人更好地服务。

如我公司中标,将在施工中进一步深化完善。为实现本工程

“优质、快速、安全、低耗”的施工目标,我们将“用我们

的智慧和行动,实现对用户的承诺”。

目前,我公司已作好了相应的技术、资源准备,一旦我

公司中标,即可开赴施工现场,立刻展开施工。

1.1.编制原则

投标书的编制以业主下发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为准,遵

守招标文件各项条款,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贯彻业主的要求

意图。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全方位严密监控,

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对

标书中的预期目标和行动纲领,坚持言必行、行必果。

1.1.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

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

下组织施工。

1.1.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

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09001质量体系标准,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

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控制工程造价。

1.1.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

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本工程施工进行多种施工

方案的综合比选,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择优选用

最佳方案。

1.1.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业主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

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

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1.1.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

织上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

工队伍上场,投入高效、先进适用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

金的周转使用,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

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1.1.6.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任务量和管理目标的要求以及地形地貌

的特征,在临时工程施工准备上,特别是对水、施工便道等

临时设施的设置,本着避免干扰、就近布置、方便使用、优

化设置的原则,合理布置,满足施工需要。

1.1.7.突出环境保护的原则

结合工程的特殊环境,我们采取积极、严密的环境保护

措施。认真执行有关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居民生活

的影响。

1.2.编制依据

1.2.1.招标文件

通过现场实地踏勘,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

有关资料。

1.2.2.施工图纸

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试验规

程、检验评定标准、验收规范。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

件和自然条件分析,以及本公司近年来已承建过类似工程的

施工经验。

1.3.施工总布置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以高起步、高标准、高质量、高

效益的“四高”为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精细正规,精益求

精铸精品。

1.3.1.总体要求

两个“确保”:

一是确保安全和质量,二是确保工期目标。

达到“三高”:

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用检测控制工序,让工序控制

过程,让过程控制整体)、;高效率建设本工程;高水平建

成本工程(一次达标,一次成优)、。

坚持“四先”:

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配置来满足设计规范

和业主、监理工程师要求;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保证质量

要求;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本工程特点,统筹考虑,

科学安排;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来统一全体参建职工的认识,

不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把创优目标全面贯彻到施工的每

一个环节。

狠抓重点、难点工程:

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工程,始终放在突出位置狠抓不

放,根据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就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施工现状和特

点,进行提前预研,优化施工方案,择优选用,发挥我公司

在施工方面的强劲优势,创出一流水平。

优化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特点,对景观工程先做多种方案的综合比

选,确保方案的可靠、合理和科学性。

全过程监测、信息化施工

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反馈施工全

过程的各类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

1.3.2.施工技术准备

会审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桩位交接,并布置施工阶段的

测量控制网;道路中线及横段面、排水管线位置的施工测量

定位;对施工队进行工前技术交底和培训;组织职工学习有

关技术文件并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对原材料进行

各项试验;选定施工的各项配合比。收集施工技术资料:组

织有关部门对开工前的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

成册,做到资料齐全,准备充分。

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核对项目说明书、工程数量、设备

及主要材料规格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设计图纸是否齐

全。

核对设计图是否与工程合同规定相符,与施工现场一

致。认真看图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预审和会审,明确各

部位尺寸,做法和质量要求。

编制试验计划及见证取样计划。

复核坐标桩,引测水准点。

编制工程预算,机具和材料计划,在保证工期、质量、

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工作,随工程进度对各分项工

程要提前做好书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1.3.3.施工临时设施

场地布置本着“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方便施工”的原

则进行布置。注意保护好施工场地范围内及场区外的树木、

绿地、管线、构筑物和其它地上、地下设施,不任意砍伐、

拆除和损坏。按文明施工标准与要求设置临时设施,并符合

部门等有关部门的要求。

c1、生产和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在业主帮助下接入自来水管线,铺设管路接入

生活区;生产用水在施工区打井,供生产使用,并修建蓄水

池或水箱储水。

2、生产和生活用电

生活用电由业主帮助,接入小区电网。生产用电根据施

工需要,将安装1台630KVA变压器,变压器从最近的高压电

网接入,施工时由变压器处接驳至现场供生产和生活用电;

并备用120kw固定发电机备用电源。

3、生产和生活用房

施工现场修建生产(包括现场值班、料库及检测用房)、

和生活用房,另外修建部分暂舍,用作钢筋、木工、施工机

具存放库房。

4、工地围挡

为了保持开发区良好的环境形象和企业自身的良好形

象,施工现场设围挡,围挡采用蓝色瓦楞板。

1.3.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

场方式

本工程位于XXX内,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可利用现

有市政路网运抵现场。

本工程所需的各种资源实施动态管理,由公司统一调

配。施工中当某一部位因诸多因素受阻而影响工期,本投标

人采取相应措施,如加班、增加劳力和施工机械等措施,确

保工期。先行进场的有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

发电机等机械设备和技术、测量、试验、管理人员以及部分

技术工人等人员。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设备、人员统一在公司自有设备、人

员中调配,这些人员和设备在收到通知后3-5天内就可以组

织、调配并运送到工地。部分设备须租用,所有外租设备及

人员均可及时组织和调配进场。

1.3.5.设备、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自卸车等轮胎式可自行设备直接由驾驶员驾驶到现场,

不允许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机械、设备(如压路机、履带式

吊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及不可移动的大型设备用平板

车拖运到现场。小型机械设备则用汽车运输,精密测量仪器、

试验设备由专人护送,用小型客车运输。

水泥、砂石料在当地购买,订单明确厂家包运到工地,

但必须准备一定的运输车辆备用,以防万一。

汽车运输路线:本工程周边交通便利,汽车可以十分方

便直达工地。确保满足施工需要。

1.4.工程概况

环保大街位于XXX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环保大街西起既

有环保大街,东至长白线铁路公铁立交桥,新建道路地势较

为平坦,沿线主要耕地为主,根据规划环保大街横断为单幅

路形式,道路红线宽度30~36m。

道路总长321.284m,路宽30~36m。新建道路面积9893.08

m²;新建人行道面积1396.42;新建立缘石659.49m,新建

平缘石603.25m。

排水工程新增d500mm承插式Ⅱ级钢筋混凝土管125.7m;

新增d800mm企口式Ⅱ级钢筋混凝土管56.7m;新增d1000mm

企口式Ⅱ级钢筋混凝土管621.2m。

1.4.1.道路横断面设计

环保大街道路红线宽度为30~36m,规划横断面为单幅路

形式,具体横断面设计如下:

道路桩号K0+000~K0+200段:

1m(土路肩)+2m(人行道)+30m(车行道)+2m(人行道)+1m

(土路肩)=36m

道路桩号K0+200~K0+321.284段为渐变段:

1~0m(土路肩)+2~3.25m(人行道)+30~23.5m(车行道)+

2~3.25m(人行道)+1~0m(土路肩)=36~30m

道路横坡设计,根据规范要求车行道设计横向坡度为

1.5%直线接圆曲线两面坡,坡度方向由内向外,人行横道为

2.0%单面坡,坡度方向由外向内。土路肩坡度为2%单面坡,

坡度方向由外向内。

1.4.2.道路纵断面设计

环保大街道路设计是在充分保证两侧建筑竖向高程及

公铁立交桥净空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地形及相交道路标

高、排水标高进行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

3%,最小坡长252.548m,最小竖曲线半径为4500m。满足相

关设计规范要求,同时满足了排水和两侧用地的标高要求。

环保大街道路纵断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设计标高,结合

公铁立交桥竖向净空要求,本工程以填方为主。

1.4.3.道路排水结构

1、新建道路结构: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18cm水泥稳定砂砾(6%水泥);

18cm水泥稳定砂砾(6%水泥);

15cm白灰土(12%);

15cm白灰土(12%);

15cm白灰土(10%);

15cm白灰土(10%)。

2、新人行道路结构:

6cm200mmx100mmx60mm混凝土彩色方砖;

3cm1:3水泥砂浆;

10cmC15混凝土。

3、排水管材、管道基础及接口

管材:本设计中≤d800管径采用承插式Ⅱ级钢筋混凝土

管,>d800管径采用企口式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管道基础:雨水管道采用120°砂石基础,污水管道采

用180°砂石基础。在砂石基础下设置10cm碎石垫层。

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

检查井井盖:采用硅塑井盖井座。

雨水口井盖:采用硅塑井盖。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施工顺序的安排

1、现场表面清理,清除道路施工范围内植物的根茎、

种植土、和腐植土和生活垃圾;挖掉既有土路和田埂并且整

平;清除既有沟渠内的淤泥;

2、初步平整场地。

3、搭建施工厂房、堆放筑路材料,并根据工序安排合

理布置材料堆放及作业人员暂住地。

4、作好施工期间场地排水和既有排水系统改建工作,

保证在施工期间不致造成周边场地的水害。

5、排水工程施工

6、路基施工

7、路面施工

8、方砖铺砌

9、工程验收。

2.2.排水工程

2.2.1.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管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垫层施工→管道基础施工→管

道安装施工→检查井施工→闭水试验→回填土方

2.2.2.沟槽开挖

施工顺序按由下游至上游的施工顺序施工,以利坑槽的

临时排水。

沟槽开挖用挖掘机进行,人工配合。在开挖前,沟槽的

断面、开挖的次序和堆土的位置由现场施工员向司机进行土

方工程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堆

土边缘至槽边的距离根据使用的运输工具的特点确定,但最

低不得小于4m,且高度不超过2m。)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

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配合沟槽

开挖的施工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与测

量人员配合,及时量测槽底高程和宽度及放坡,防止超挖及

放陡坡现象发生。

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分段开挖,每段

长约以2个检查井为一段,以减少塌方或破坏土基,减少意

外事故。对地下既有构造物,在2米范围内应停止机械开挖,

采用人工开挖,对构造物进行支护或架空等措施进行防护。

对毗邻构造物要进行安全监测,设置沉降安全监测点,按要

求进行监控。为保证施工安全,沟边设专人看护,沟槽两侧

4m范围内不许堆土。同时要注意边坡土体的变化,出现问题

及时处理。

沟槽底部开挖宽度应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根据规范严格

计算施工沟槽底部宽度及沟槽开挖的坡度,并保证在安全环

境下施工作业。

在槽底每隔10m钉一木桩在木桩上标出需下挖的深度,

挂线。开在挖土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挥并应经常检

查,随时测量监控,保证开挖边坡、沟槽尺寸。轴线、槽底

的高程达到沟槽验收规定的要求。施工时掌握天气变化,基

槽严禁泡水。

沟槽检查验收:

基槽开挖好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

下道工序施工,尽可能减少晾槽时间。检验项目包括开挖断

面、槽底标高、轴线位置、沟槽边坡等。

2.2.3.垫层、管基

测量中心轴线,标高,并放出基础边线。在沟底设置水

平小木桩,桩顶标高为管道平基混凝土面的标高。

碎石垫层:沟槽开挖时,将碎石按10延米用量沿沟一

侧每10m堆一堆,模板安装完毕后将碎石均匀铺在沟底。厚

度10cm,并用平板振动器在垫层面上予以振动压实。

安装模板:模板采用木模,在槽底用经纬仪测设中心线,

按中心线放出模板安设边线,每隔10m钉一木桩,用水准仪

将模板顶面高程测设在模板上,并在模板内侧弹线控制混凝

土浇筑高度,挂线进行模板测试,在模板安设过程中用木桩

钉牢,把模板支设牢固,并用活动式模带拉紧,防止胀模。

模板安装时要注意板面平整,拼缝严密。

管道基础:雨水管道采用120°砂石基础,污水管道采

用180°砂石基础。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原状地基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基础

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一般项目:原状地基、砂石基础与管道外壁间接触均匀,

无空隙。

2.2.4.管道铺设

1、下管前将管口凿毛,用1:2.5水泥砂浆做碰头灰。

自下游向上游进行下管,按管过程中用经纬仪控制管道中心

线,用水准仪控制管底高程,严格执行设计及质检要求。

2、根据管径大小和现场情况,采用人力下管和挖掘机

下管相结合。安装采用“手拉葫芦安装法”:安装时,采用

专门制作的拉紧装置,在管外拉动葫芦链条,收紧钢丝绳,

使管子插口端向承口内顶装。

cccc3、管及橡胶圈外观检查

管外观检查:管身保护层不能有脱落、空声、裂纹等缺

陷;承口工作面上下不能有凹凸缺陷。对检查出有轻微缺陷,

先通知厂家进行修补,凡修补后不能达到设计质量要求的均

退橡胶圈使用前必须逐个检查,不能有裂口、破损、气泡、

大飞边、油类侵蚀现象,变形、扭曲和不符合尺寸的禁用。

工作面清理

粗糙或不干净的工作面将影响柔性胶圈到位,易损坏胶

圈,造成密封不严。下管前应根据检查情况,将承口和插口

清理干净,去除水泥渣等毛刺。

安装密封胶圈

管用橡胶圈在承插口对接时的运动状态是滑动方式,柔

性接口质量的优劣与橡胶圈安装方法有一定关系。

安装橡胶圈前应逐根检查橡胶圈是否完好。橡胶圈在放

入插口槽前,用润滑脂充分涂刷。套在管插口上的橡胶圈要

求平直。按管径规格选用相应的橡胶密封圈,并套入插口槽

内,胶圈必须拉伸均匀,不得有扭曲翻转现象,以保证密封

良好。一般可采用φ4~φ5钢丝或螺丝刀杆从绷紧在插口槽

内的胶圈下面插入摇2~3圈,可达到胶圈受力均匀的目的。

4、吊装下管

采用挖掘机下管。管段下沟前,应逐根检查承口和管材

有无损坏现象,出现损坏需要修复,并获得监理工程师同意

后,方可使用。吊装时必须平正,切忌碰撞管道的任何部位。

5、对口和拉管

接口的主要工具为:三脚架、手拉胡芦(5t)。接管对

口过程中,管子要平行沟槽起吊,对口才能正常。对口完毕

后,应用十字架、线垂等校正管中线位置,松开起吊装置后

再松开对管装置。管道接口需要借转角度时,应先平直对口

然后再拔斜。接口在正常对接时,插口应均匀进入承口,胶

圈在预定的承插口工作面上,承插口对接时,应控制安装尺

寸以保持管节接口间隙尺寸达到规定要求值,并承插口间的

间隙和距离均匀一致。

拉管时,在管内安装接紧装置,用葫芦人工拉紧至管内

口间隙,不应小于3mm。管节二侧的手拉葫芦应同步拉动,

使橡胶圈正确就位、不扭曲,管节在承插过程中,仍应由起

吊设备吊住,待管节拉紧,高程正确后再放松。推入深度应

达到标记环,然后松开葫芦,并复查与其相邻已安好的第一

节至第二节接口推入深度。然后进行安装下根管。

安装顶力消除后,常会产生“回弹”,回弹量在正常情

况下不应超过10mm,回弹量过大的应针对其形成原因重新对

口。

管子就位后用专门工具检查橡胶圈是否到位和承插口

之间的接口间隙。每安装一节管子后应检查校测高程及相对

转角。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如需截管使用时,带承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进水方

向,带插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截管时使用手

提切割机截断,严禁使用镐、斧子截管,保证截管断面整齐。

管子安装就位经监理工程师代表检验认可作好记录后

才能进行下一节管子的安装,安装记录每天送交监理工程师

审阅存册。

2.2.5.稳管

1、稳管前应将管子内外清扫干净。

2、稳管时应根据高程线认真掌握高程,高程以量管内

底为宜,当管子椭圆度及管皮厚度误差较小时,可量管顶外

皮。调整管子高程时,所垫石子石块必须稳固。

3、对管道中心线的控制,可采用边线法或中线法。采

用边线法时,边线的高度应与管子中心高度一致,其位置以

距管外皮10mm为宜。

4、在垫块上稳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垫块应放置平稳,高程符合质量标准。

每稳一节管都应在沟壁两侧各设置两根约2m长的斜杠

(直径根据管径大小确定),当稳管完成后,方准取掉斜杠,

以防校正管时管子滚动伤人。

稳管的对口间隙,管径700mm及大于700mm的管子按

10mm掌握,以便于管内勾缝;管径600mm以内者,可不留间

隙。

5、在平基或垫块上稳管时,管子稳好后,应用干净石

子或碎石从两边卡牢,防止管子移动,稳管后应及时灌注混

凝土管座。

稳较大的管子时,且进入管内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

校正管口时,操作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压脚,挤人等事故

发生。

由于部分管段不是安装在同一高程上,而是有一定的坡

度,使插口工作面有斜坡,安装顶力消除后,水平分力的反

作用以及地基的不稳定,受管子自重的影响,造成非正常回

弹(即回弹量过大)。因此,还须采取在管道两边回填部分石

屑或用编织袋灌石屑压在管道顶部进行稳管,使之随后安装

的管子能阻止它的回弹.然后对刚安装的管子稳管。

雨污管道交叉部位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安管

严格计划安装多少、转运多少,严禁在沟槽边堆放管道,保

证安全施工。

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高程,符合设计标高后

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6、安管的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管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无压力管道严禁倒坡;管道敷设安装必须稳固,管道安装后

应线形平直。

一般项目:管道内应光洁平整,无杂物、油污,管道无

明显渗水现象;管道与井室洞口之间无渗漏水。

2.2.6.下管注意事项

机械下管时,挖掘机沿沟槽开行距沟至少2m的安全距

离,以免土体受力后,造成沟边坍塌。

挖掘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作业,在架空线路附近作

业时,其安全距离符合当地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

机械下管由指挥人员专门指挥。指挥人员熟悉机械吊装

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指挥信号,驾驶员听从信号进行操

作。

绑管子找好重心,平吊轻放,禁止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

起重臂或绳系、吊钩以及被吊管必须与架空电线按规定保持

一定安全距离。起吊时,应速度均匀,回转平稳,下落应低

速轻放,不得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严禁在被吊管材上站人

或进行其它作业。

起吊及搬运管材、配件时,对于管材承插口工作面采用

保护措施,以防损坏。

在起吊作业区内,任何人不得在吊钩或被吊起的重物下

面通过或站立。对较长的管材应设溜绳,以控制管材旋转、

摆动,在专人指挥下,平稳的下至沟底。

2.2.7.接口、管带

1、承插管在接口前将管道接口处洗刷干净及凿毛,充

分润湿,然后塞入约1/3左右厚度的1:2砂浆,用铁铳打砸

密实,然后抹上第二层砂浆,再用铁铳打砸密实,这样反复

打砸直到承插口满实。并按设计尺寸抹三角灰,待初凝后,

再用灰抹压实抹光。

2、平口管采用钢丝网砂浆抹袋接口,钢丝网格10*10mm,

丝号为20号的钢丝网。钢丝网抹带两端必须深入到混凝土

管座内。管道抹带前应将管口外壁周围清理干净并凿毛,用

水将管口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采用1:2水泥砂浆抹带,抹

带分两次进行,厚度为1.5cm,抹第一层砂浆应压实,与管壁

粘牢,待底层砂浆稍晾有浆皮儿后将钢丝网包拢使其挤入砂

浆浆皮中,保证钢丝网表面平整。当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

再抹第二层水泥砂浆,厚度为10mm左右,砂浆初凝后赶光

压实,用小白线将砂浆抹带按设计宽度两侧找齐。水泥砂浆

填缝抹带接口作业时落入管道内的接口材料应清除。

3、管内接口勾缝:管道直径D≥700mm时需要进行管内

接口勾缝。平口用1:3,承插口用1:2水泥砂浆。勾捻管内

缝时首先在管内用水泥砂浆将内缝填实抹平,然后反复捻压

密实,灰浆不得高出管内壁。内勾缝应在管带终凝后勾捻,

管径小于700mm时填缝后立即托平。

抹接完成后必须立即用吸水性强的以草袋覆盖保养,

3~4小时后洒水养护,养生不少于3天。

4、质量标准

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灰口应整齐、密实、饱

满,不得有裂缝、空鼓等现象。

抹带接口应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等

现象。

2.2.8.闭水试验

1、管道在回填前要按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进行闭水试验,确保管道的严密性。

2、闭水试验时试验管段应具备以下条件:管段及检查

井外观质量已检查合格;管段末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

预留孔洞应封堵不得漏水;管段两端堵板承载力核算大于水

压力的合力。

3、试验段的划分按井来划分,带井试验,闭水试验段

宜选在两检查井之间,可两到三个井段同时试验。为节省试

验工作,亦可选取数井一起进行闭水试验,长度不大于1km。

4、闭水试验从上游往下游进行分段,上段试验完毕,

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

5、试验时,将试验段管道两端的管口封堵,管堵用砖

砌,并进行2cm厚抹面,养护1~2天达到一定强度后,向

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由于混凝土或砂浆本身有吸水作

用,因此在灌满水后不应立即作渗水量记录,而应在管道灌

满水后至少相隔24h,使混凝土或砂浆本身含水饱和后再开

始作渗水量记录。

6、试验水头要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试验

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

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

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超过上游检查井进口

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进口高度为准。

7、当试验水头达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察管道及检

查井外观是否有漏水现象,并不断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

试验水头恒定,记录好补水量和观察时间,观察时间不得小

于30min。

8、试验完毕后,如发现漏水现象在相应部位做好标记,

待放水后做出处理,处理完毕后还需重新进行闭水试验。若

无漏水现象,则根据补水量和观察时间计算出该试验段的渗

水量,经计算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沟槽填土。

实测渗水量按下式计算q=W/T·L。

q一实测渗水量(L/min·m)

W一补水量(L)

T一观测时间(min)

L一试验段长度(m)

9、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封堵不严密产生漏水。

水质含有污染的物质,影响渗水量测定。

2.2.9.管道回填施工方案

1、管道施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沟槽应及时回填,回

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必须符

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

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

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

2、沟槽底至管顶50cm范围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

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严禁石块等硬物直接接触管道。

3、回填土的每层虚铺厚度、压实遍数、应按采用的压

实工具、含水量和要求的压实度,经现场试验确定。

4、当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或较重车辆回填土上行驶

时,管顶以上应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其最小厚度应按

压实机械的规格和管道的设计承载力,经计算确定。

5、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

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的集中推入。

2.3.土方工程

2.3.1.填方路基

1、填方路基施工中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

法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

环,做到挖、装、运、卸、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

尽量避免施工干扰,做到路基施工的正规化、标准化。

2、填方路基按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高度,分层进

行平行摊铺,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