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1_第1页
《风景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1_第2页
《风景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1_第3页
《风景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1_第4页
《风景谈》基础模块上册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谈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始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长篇:《子夜》中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写作动机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解题“风景谈”即谈风景,是宾语前置。所谓“风景”,《辞海》的解释是“风光景色”。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但这篇散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应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因此,我们在考虑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一要考虑点出人的活动,二要顾及人类活动的自然背景。谈风景谈政治谈美学意义?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族精神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借景抒情风景谈政治内容坼chè:

岚lán:山里的雾气

汤汤shāngshāng

:大水急流的样子

籁lài: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濑

lài:湍急的水

掬jū

:两手捧

浅浅jiānjiān(也作溅溅):水疾流的样子

碣jié

:圆顶的石碑贻yí:遗留

垭yā

: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的地方;山锄锹chúqiāo掮qián:用肩扛东西:掮客(旧指介绍买卖,取得佣金的人)。黑魆魆xū:形容黑暗

颀qí:高

姗姗shān

shān: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沙漠驼铃

思考这幅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沙漠的自然风光有何特点?文章突出这些特点的目的是什么?沙漠驼铃

答案时间:中午地点:猩猩峡外沙漠景物:沙漠茫茫一片,广阔,荒凉,骆驼方阵

昂然高步,驼铃丁当。人物:带领骆驼的人。画面表现了什么?明确:人的活动竟改变了自然景观。沙漠驼铃

作者是怎样描绘第一幅“风景画”的?又是怎样“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自然景观茫茫一片(绘形)纯然一色(绘色)哄哄火响(绘声)高步的驼队点—线—队(绘形)猩红的大旗(绘色)谐和的合奏丁当丁当(绘声)人的活动单调平板庄严妩媚议论完全改观自然是伟大然而人类更伟大揭示题旨手法衬托先抑后扬赏读第一段绘色拟声摹形

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猩猩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景画”写进来?①形象告诉读者,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瘠的沙漠地区,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完全改观,这就说明了“人类更伟大”的观点,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曲笔”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高原归耕

思考这幅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人们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高原归耕答案时间:傍晚

地点:黄土高原景物:三五月明,秃山,梯田,耕牛,晚归人群的“剪影”人物:晚归的种田人画面表现了什么?劳动者辛勤劳作的欢乐高原归耕延河夕照

思考这幅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景物、人物?体现了什么精神境界?延河夕照答案时间:傍晚

地点:沿河的山坳里景物:河水汤汤,熊熊野火,漫天彩霞,有“静穆的自然和弥漫着生命力的人”“织成了美妙的图画”人物:生产归来的搞文艺的师生画面表现了什么?知识分子劳动后的生活和充实的精神世界延河夕照赏读课文2-4段

二、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写法上有何异同?

总的写法大致相同,即先描绘自然景观,次写人的活动,最后通过议论揭示“画”旨。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人的活动”的写法上:

第一幅写“人的活动”比较简单,虽然点到了人物的登场,但未“亮相”,连“人形”也没有出现,而且只是把人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而没有看成主宰大自然的能动者。

第二、三幅,写“人的活动”比较具体,不仅“人形”出现了,还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看到他们的动作神情,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两幅虽然也把人作为“风景”的有机体来写,但更重要的是把人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大自然的主人来写,从而突出他们的“崇高精神”。这样写,就使第二部分的内容比第一部分深化,因而第二部分末尾的议论“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也自然地比第一部分末尾的议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升上了一个台阶。

石洞雨景赏读第三部分5-6段

在这幅画中,作者认为公园里的一对和山洞里的一对“颇有点味儿不同”,这里的“味儿”指什么?怎样不同?指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

前者平庸,后者生命力旺盛,明白生活意义,具有高贵精神。

文章用什么手法表现二者不同的?对象│国统区城市的“一对儿│抗日根据地的“一对儿”

环境│公园的角落绿荫下的长椅│沉闷的雨天寂寞的

荒山原始的石洞

穿戴│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方能辨认

行为│偎倚低语│摊开着一本札记簿……一同在看

精神│百无聊赖│生命力旺盛明白生活意义

对比。桃林小憩赏读课文7-8段讨论:

①作者认为构成这片“风景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上体现出来?主要条件是指具有高贵精神的人。作者先从反面否定,指出这里的自然条件并不是构成风景区的主要条件;“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会贻笑大方的。”接着启发读者“从另一方面看”,也就是去看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的活动。

最后通过议论,明确指出“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

②什么叫“第二自然”?为什么说“人创造了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文中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延安青年在工作学习之余,来到桃林休息、畅谈、讨论问题、读书,……从业余生活这个角度表现了他们的高贵精神,而且这种高贵精神的辐射,使这里原本显得贫乏的大自然也增添了景色,所以说:“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北国晨号赏读第四部分(9-10)

理清行文思路:这样写的好处?

先写景观,再写人的活动,最后议论。①总起:第一句话。-→②听:喇叭声破空而来;-→③想:贴照相簿上的侧影-→④看:小号兵和荷枪战士-→⑤感:民族精神的化身-→⑥议: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从听到“嘹亮的喇叭声”,而想到照相簿上的号兵的艺术形象,进而披衣出门去看现实生活中的号兵形象,思维活动合乎逻辑,行文自然,层次清晰。

讨论探究:“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怎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加以表现的?

“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迫的精神。

课文中着意写的是一个号兵和一个荷枪的战士在朝霞中的雄姿,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严肃、坚决、勇敢,具有高度的警觉,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课文正是通过这两个战士形象的塑造,典型而又形象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第一段(第1节)即第一个画面---沙漠风光。揭示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基本观点。第二段(第2-4节)即第二、三个画面---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第三段(第5-8节)即第四、五个画面---石洞雨景,桃园小憩,延安儿女的学习休息。第四段(第9-10节)即第六个画面---北国晨号、描绘和赞美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姿课文结构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赞美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写作特点: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四处议论像一根红线,把六幅画面串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文章在结构上做到舒展自如,“形散而神不散”。从表达中心的角度来看:在思想内容上层层加深,从而使中心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