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语文高考二模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虹口区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24.4

一积累应用10分

].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有之以为利,O(《老子》第十一章)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

(3)《阿房宫赋》中的“,”两句,感慨历代统治者因为同样的原因不断

重复着相似的悲剧。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o(2分)

当前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是综合来看,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和竞争优

势。,,,o只要对外展示出持续开放合

作的诚意,中国就依然是吸引外资的最大热土,中国和外资双赢的传奇故事就有可能继

续上演。

①中国拥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②中国拥有数量庞大且素质很高的劳动力

③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

④以及由此支撑的巨大消费市场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2)以下是校刊为一篇校友通讯加的编者按语,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3分)

【甲】本文作者是86届校友。【乙】他在校就读期间,目睹了母校在改革开放的大

潮中,【丙】正在焕然一新的面貌。【丁】而今事业有成的他感念往昔与母校共同成长的

一段岁月,写了这篇通讯。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人物维

①“维”是关于人物的一个最不被理解的概念。我当演员时,导演会坚持要我们表现“圆形

的、三维的人物①”。对此我完全赞成,但是当我问他们一个“维”到底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创造出

一个“维”,且不说三个"维'’时,他们就会支支吾吾,叨叨一些关于排练的事情,然后溜之大吉。

②几年以前,有一个制片人跟我大侃,说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一个“三维”主人公,他的原话是

这样:“杰西刚从监狱出来,但是他在号子里蹲着的时候,曾经潜心钻研金融和投资,所以他是一个

股票、公债和证券专家。他还会跳霹雳舞,还获得过空手道黑腰带,还会用萨克斯管吹奏漂亮的

爵士乐。”他的“杰西”就像电脑的桌面一样平板——一大堆特征愣塞到一个名字之下。用一些

怪僻来装点主人公,并不能展示其性格真相并吸引观众移情,相反,怪诞不经的癖好可能会将他

的内心关闭,令我们敬而远之。

③一条最受人欢迎的学术教条争辩说,优秀人物都必须以一个显著特征作为标志,麦克白

的野心因此被频频引述。这个观点声称,妄自尊大的野心使麦克白变得伟大。这个理论大错而

特错了。如果麦克白仅仅具有野心,那么这出戏就唱不成了。他就可以轻易地打败英国人,统治

苏格兰。麦克白是一个性格获得了充分的展现与发展的人物,其精彩表现在他一方面的野心和

另一方面的负疚之间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复杂性和他的诗歌正是来源于这一深刻的内心

矛盾。

④维是指矛盾:无论是在深层性格之内(负疚沉重的野心),还是在人设和深层性格之间(一

个魅力四射的小偷)。这些矛盾必须是连贯一致的。把一个人通篇塑造成一个好人,然后在一个

场景中让他去踢一只猫,并不能增添这个人物的维。

⑤试看哈姆莱特,他是有史以来用文字写出的最复杂的人物。哈姆莱特并不只是三维,而是

十维、十二维,甚至有数不清的维。他既有信神的表现,又有渎神的实质。对奥菲利娅来说,他起

初充满爱心,温柔体贴,然后是铁石心肠,甚至有虐待之嫌。他既果敢又怯懦,时而冷静谨慎,时

而冲动莽撞,根本不知道藏在布帘后面的人是谁就可以挥剑将他刺死。哈姆莱特是无情而又有

情、孤傲而又自怜、机智而又悲哀、倦怠而又活泼、清醒而又迷茫、明白而又疯狂。他是一

个纯真的世俗者,一个世俗的纯真人,一个活生生的矛盾体,几乎包容了我们所能想象的任何人

性特质。

⑥多维令人痴迷:性格或行为中的矛盾会锁定观众的注意力。因此,主人公必须是全体人

物中一个最多维的人物,以将移情集中在这一明星角色身上。不然的话,善之中心就会偏离中心;

虚构的宇宙就会崩溃;观众就会失去平衡。

⑦从本质上而言,0其他所有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现,首先是因为他们与主

人公的关系以及他们每一个人在帮助刻画主人公复杂性格维方面所起的作用。

⑧试看这一人物设定:主人公性格开朗、乐观豁达,然后变得郁郁寡欢、愤世嫉俗;他富于同

情心,然后又变得残酷无情;时而无畏,时而畏缩。这一四维角色需要一帮人马环绕着他来刻画他

性格中的矛盾,使他得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对这些人物以不同的方式采取行动并作出

反应。这些配角人物必须使他成为一个塑造得很完美的人物,以使他的复杂性连贯一致,真实可

信。

⑨例如,人物A招致了主人公的悲伤和愤世嫉俗,人物B引出其机智而满怀希望的一面。人

物C激发其爱心和勇气,而人物D迫使他先是因恐惧而退缩,而后因愤激而反抗。A、B、C、D

四个人物的创造和设计完全由主人公的需要而决定。他们之所以存在,从原则上而言,完全是为

了使中心角色的复杂性变得明确可信。

⑩小角色必须故意塑造成扁平人物,但又不能流于呆板。给予每一个小角色一个令人耳

目一新的特征,使这个角色值得让扮演他的演员在出现于银幕上的那一时刻进行表演,但是有

这一个特征就足够了。不要把小角色写得比必要的更有趣味,从而导致虚假的预期。

西巴影片的全体人物想象为太阳系,主人公就是太阳,全体人物围绕主人公旋转。配角的设

置是由中心人物决定的,旨在描画中心人物复杂的维。第二位的各个角色不仅需要主人公,而且

还相互需要,以勾画出他们自己的维。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其他人的性格潮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

用。由于第三位的人物(图表中的E和F)和主人公及其他主要角色有场景,他们也能帮助揭示维。

在理想的情况下,在每一个场景中每一个人物都会带出一些素质,表明其他人物的维,而所有这

些都被位于中心的主人公的重力加以固定,形成一个星群。

(节选自[美]罗伯特・麦肯《故事》,有删改)

【注】①圆形人物(RoundCharacter):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两种:圆形

人物和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指性格有多个侧面并有发展的人物。扁平人物指仅有单一性格特征并且没有发展

的人物。

3.根据文意,参照注释,为“人物维”下一个定义。(3分)

4.根据上下文,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2分)

5.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麦克白”有多重性格特征,因此这一艺术形象的显著性格特征并不突出。

B.主人公性格中的“维”越多,越能吸引观众移情,而小角色就没必要写得那么多维。

C.第二位的各个角色并不需要自己的维,其性格设定是由塑造主人公的需要来决定的。

D.文中“人物维”的提出着眼于人物群像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圆形人物”相关理论。

6.对本文论述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o(3分)

A.从行文思路上看,作者连举三种错误认识,引出讨论对象“维”。

B.既有传统经典人物又有抽象的人物设定A等,举例丰富而有序。

C.本文善用图表,将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解说得更直观、具体。

D.本文的论述语言生动活泼又不失简洁严谨,兼有口语化的特点。

7.小虹在阅读《红楼梦〉〉时,发现第三回与第七回中的林黛玉性格前后矛盾,对此感到很困

惑。请根据本文的相关理论为她解惑,并为她提一条在阅读此书时更好把握人物形象的建议。

(5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

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第三回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

下的也不给我。”——第七回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怒江

甫跃辉

①怒是仄声,江是平声,一条大江,便在此间熟有争名。

②回想小时候,很长时间里,是不知道怒江就在自己所生活的县里的,也从没深究过,

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江。直到高中学习地理,才知道了,就在我生活的这偏僻之地,流淌着两

条著名的大江,一条是澜沧江,一条就是怒江。

③和怒江见面,是在考上大学,离开保山再回来以后了。

④那天下午,大表哥骑摩托,我和他刚刚会站立的儿子坐后面,沿着陡峭山坡硬生生开

出来的曲折窄路,摩托不断往下驶去。道路另一面是悬崖,崖边有灰绿色的铁篱笆(剑麻),

这儿那儿,七八米高的花柱耸峙着。只往下瞥一眼,便不敢再看。只能看山坡上,高高的坡

顶有鹰在盘旋,或者直面前方,任凭风不断吹来,湿热气流里裹挟着细小的土粒,不时叮叮

地击打在眼镜片上。

⑤行不多时,依稀听得摩托声外,还有一种声音,轰隆轰隆,停下摩托细听,是水声!

再前行一阵儿,忽见远远的峡谷底,一片黄。是怒江,表哥告诉我。这就是怒江?我再次下

车看。水声更响亮了,而江水是拿土的,只是随意的一片黄色,窝在莽莽苍苍的大山间。

⑥这是我第一眼看见的怒江。似乎和想象的一样,又有点儿不一样。

⑦得以走近怒江,则是五六年后了。

⑧车子翻山越岭,日光耀眼,空气灼热。忽地,眼前豁然开朗。宽展的峡谷出现在眼前,

谷底平坦,绿意盎然,中间一条亮篮大江蜿蜒。这就是怒江了!江边的攀枝花树,一树一树,

花团锦簇,在白净沙滩之上挺立。是一支支火把吗?临水照影,要让江水沸腾起来了。迎着

灼热的风,从车窗望出去,江水无声地移动着,一大块一大块亮蓝,和天空一样的颜色。不,

比天空的颜色还要纯粹,还要深厚。

⑨那天,看够了鲜红、亮蓝、净白,赤脚走过了鹅卵石,走过了滚热的沙滩,在路边买

了几块钱一把的树上熟的香蕉,吃了怒江鱼,爬上了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还做了什么?记不

得了。这一切太不真实。那一天的怒江,不是忿怒的,喧嚷的,而是温柔的,甜蜜的,轻声

细语的。温柔得像是无限温柔的天鹅绒,甜蜜得像一个无限甜蜜的梦境。

⑩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很多次。如今,我到过怒江边多少次了?数不清了。

演一年夏天,刚刚入夏,虽然落过几场雨了,江水仍旧清澈。江水滔滔,从远处两山夹

峙处滚滚而来,迎面撞在黝黑江石上,迸珠溅玉,雪白水花不时朝上涌,几欲将低处的石头

淹没。涛声隆隆,相对言语,几不可闻。涛声如此充盈而霸道,听得久了,却觉得这涛声有

一种均衡的、恒久的美感。

⑫-条大江,将在夏日里金刚怒目,声声怒吼,皆是雷霆之怒……这样愤怒的大江,更多

的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

@1口是八十年前的事了,我没见过,但一次又一次想象过。

⑭1942年,日寇经缅甸北上,奔逃的老少妇孺,连绵在刚刚贯通不久的惠通桥上,忽然,

一辆逆向行驶的车停下来了,为了不阻挡人流,守桥部队要求将卡车推入江中,司机不允,

被士兵押到桥边,当场枪毙。枪声一响,在峡谷内炸开,宁静的空气顿时紊乱。突然,枪声

大作,是混入江东岸的日军以为行踪暴露,开枪了。守桥官兵立马回击。同时,一声令下,

早早埋藏在大桥上的炸药轰然炸响。这是怎样的巨响?

跃十载岁月悠悠,静静听——我听不到这巨响,但听得到巨响过后的寂静。浑浊江水在

猛烈的颤抖过后,也显出奇异的平缓。只短暂的一瞬。猛然间,枪声,喊声,哭声,呻吟声,

骤然在江面响起,久久回荡。

领江宁静有时,恚怒有时;澄净有时,浑浊有时;开阔有时,旖旎有时怒江以其多

变的面貌,足以抚慰一个人的内心。闭上眼睛,想象着江面上闪烁的日光,倒影的山影和云

影,脚下的沙子或鹅卵石散发着细碎或大块的温热,有风徐来,将身后的攀枝花树吹得一阵

轻微地晃动,千万花朵彼此碰撞,发出轻柔的絮语……这一切的发生,都是静默的。峡谷空

旷,四野无人。这巨大的空洞,对应着内心的空,也抚慰着内心的空。

上次去怒江是刚过完年后。这天唯一的缺憾是,攀枝花还没开。只不过短短半月,我

再到怒江边,江水仍然清澈,但两岸的攀枝花已经开得不管不顾,不惜血本,忘乎所以了,

远远望去,连成一大片,可谓云蒸霞蔚。在时间之流中,万物亦如人心,都在起着变化,这

变化看不见,却更剧烈,无法阻挡。

(有删改)

8.第①段写怒江“跌宕奔流”,第⑤段却写它是“静止”的,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9.赏析第摩画线句。(4分)

10.本文的语言“雄浑又细腻、粗犷又敏锐”,请以第摩为例加以评析。(5分)

H.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冗余,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满江红

[宋]叶梦得

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口。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便向尊前拼醉倒,古今同是东

篱侧。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

回首去年时节。开口笑,真难得。使君口今郡更,自成行客。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

何人忆。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

【注】①除代:原任官员期满或罢任,与新任官员交接。这年春天叶梦得在福州除代,回到家乡。②使

君:作者曾任知州,故以此自称。

12.上阕最后一句所用典故涉及的主人公是o(1分)

13.以下对本词的分析不淮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阕写秋菊,用了拟人的手法。

B.下阕写了霜鬓戴花,意气昂扬。

C.以回忆勾连上下阕,自然流畅。

D.多处用典而不隐晦,风格典雅。

14.词中有三问,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在此三问中寄寓的思想感情。(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

梅巢居士行述

[清]夏逢夔

①居士讳光洛,字禹书,草堂前有梅一株,花放时架巢其上,故自号梅巢居士。年十七,

补弟子员,十九,食馆①,试辄高等。然未一人棘闱,戚友强之,皆不应,以诸生终。

②居士至性过人,以礼自竺。先大父没后,与母相依,家事悉听长兄幻斋公经理,事之

若严父然。幻斋公命居士居桃江军业,久未归省。一日,见故衣破坏处,泣数行下,目:''此

吾母补痕也。今复破坏而色笑久违他日欲求吾母补此不可得矣。”明日告归,时年已二十矣。

③自幼以来,频遭惨故,生事葬祭,虽可无憾,而居士常若有不愫然于心者。惟好游,

遇一丘一壑、一山一水,辄怡然终日。间值好友盘桓,则相与开怀,抵掌欢呼不倦。

④居士萧然自远,枚翼亭于山顶。亭中布帘纸壁,酒碗茶铛,蒲团石磐,宝剑瑶琴,与

图书并列左右。居士晨起吟烟,更深啸月;春掇幽芳,冬踏积雪。一时高人韵士,咸乐从之

游焉。而居士亦以此自遣,不问人间得失矣。

⑤居士性乐恬退,无事业表见于天壤。顾居士一生,苦志纯行,务自革晦,若遂泯灭不

表白于世,其何以发幽潜之德而致思慕之情。故敢综述生平,据实陈词,存其梗概。伏惟当

世仁人君子,怜其志而吊其行,赐之传诔,以垂不朽,则居士虽死犹生矣。

(有删改)

【注】①食饰:生员享受康膳补贴,此指成为康生。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以礼自牧⑵尊1翼亭于山顶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居桃江肄业()

A.查验B.劳作C.剩余D.学习

⑵务自耨晦()

A.隐藏B.包容C.宽缓D.收纳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今复破坏而色笑久违他日欲求吾母补此不可得矣。

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然未一人棘闱,戚友强之,皆不应,以诸生终。

19.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20.结合全文概括第⑤段所说“幽潜之德”的具体内涵。(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鹿园记

[清]黎光地

□鹿园,昔人驯鹿地也,或曰古隐者居焉,取“鹿豕与游”之义。背崇冈,枕连麓,开平原

之远势,汇双溪之碧流,茂树周映,遥峰对峙,洵幽人之逸景也。口以僻在村隅,虽好游者未

暇过而问焉。是其所遭之犹有不幸也。

□岁己未,余始得而宅之。俯曲凭夷,为屋数椽而已。其中藻井荷池,药圃疏畦之属,皆

位置有所。于是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图书几席之间,盎然增润。至

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物,残雪在树,寒香绕帏,

四时之胜无尽。往往与幽怀相触,则奇趣勃发,心目之际,信有会焉,而未易言也。当夫朝

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炊烟分缕从树间出,嘱览无厌,亦悠然有悟。

□初,斯园之隐没于荒烟草莽也,其佳胜自若世无知者,不以为恨也,迨余相度而居,景

物毕露,蔚然光目,始稍稍有为余贺者。顾亦窃自喜,若矜独获焉,而不欲为人宣也。是园

之秘而有待,不使非分者据焉,抑其所遭之果有幸耶。

口嗟夫,境之取舍由人,显晦有时,乃竟若此,则亦安知昔之隐于斯者,其始得之也,不

与余今日同?况又何知后世有余之复处于此,而仍享其胜也?慨彼逝人,风迹莫存,又已感

斯园所遭之如是。故为之记,以贻来者。

21.第①段方框中可填的虚词是()。(1分)

A.夫B.且C.顾D.则

2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怆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以“古隐者”居之和“好游者”不至两相对照,突出了鹿园之幽与隐。

B.第②段描绘了鹿园的景致,重在其能触动幽怀,使人有所感悟,而畅所欲言。

C.第③段写自己与鹿园相契深切,自己是鹿园的选择,鹿园也是其独享的天地。

D.第四段转入议论,与《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写法相似。

23.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的景物描写。(3分)

24.作者是如何理解“不幸”与“幸”的,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三写作70分

25.作文。

有人说,人情世故是现代社会的立身之本。有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

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0分

1.(5分)

(1)无之以为用

(2)一觞一咏兰亭集序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5分)

⑴(2分)A

(2)(3分)丙焕然一新的面貌(或:日新月异的面貌.....)

评分说明:找出错处1分,修改正确2分,修改通顺即可。

二70分

(―)(16分)

3.(3分)答案示例:人物维是美国作家罗伯特・麦肯在《故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1分),

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深层性格之内,或人设和深层性格之间(1分)存在的连贯一致的矛盾(1

分)。

4.(2分)答案示例:是一个多维的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

评分说明:使文意连贯通顺即可。

5.(3分)B

6.(3分)A

7.(5分)答案示例:林黛玉性格中这种“前后矛盾”正是小说精彩之处。①第三回中黛玉谨言

慎行,在第七回中却多疑、耍小脾气、言语尖酸,这种矛盾正是人物深层性格之内的矛盾;

②生性多疑、爱耍脾气的林黛玉寄人篱下,不得不时刻小心谨言慎行,这种矛盾在小说中也

是前后连贯且合理的;③这也越发凸显林黛玉处境的可怜,使这一人物更立体,读者更能移

情;④正是为了写出林黛玉这样吸弓I人的矛盾性格,才有了“周瑞家的”这一类扁平的第二第三

位人物,她们是因主人公人设需要而存在的。

阅读建议:《红楼梦》这类长篇巨著有足够的空间创设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注意

找到主人公性格中矛盾的地方(多维的地方),关注性格的前后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主人公

性格,进而理解作品。(或:在欣赏《红楼梦》这样人物众多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借助主

人公的多维性格以及它对于次要人物性格设定的决定性作用,梳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评分说明:正确理解并能运用“人物维''理论2分,结合林黛玉性格具体分析且言之成理2

分,给出合理的阅读建议1分。

(二)(16分)

8.(3分)答案示例:第①段的跌宕奔流总领后文,记叙作者认识怒江丰富形象的曲折过程(1

分),第⑤段写怒江的静止,既丰富了文中怒江的形象(1分),也以这一反差引起读者的阅读

期待(1分)(或设置悬念、为后文写怒江形象的丰富及变化埋下伏笔等)。

9.(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描写想象中怒江在战争中吞噬桥面人与物的惨烈以及之后的平

静的画面,与前文实写自己探访怒江的经历形成对照,虚实结合,丰富了怒江的形象和意蕴

(2分)(或从声与静对比等角度赏析);句式上长短结合,先以长句写平缓的景象,再以短句

写枪声哭声混杂的激战场景,紧凑的节奏营造了激烈氛围,令人身临其境(2分)。

10.(5分)答案示例:作者写怒江“宁静又恚怒”“澄净又浑浊”,怒江丰富的形象在作者笔下

极富生命力,笔力雄浑(2分);描写“沙子或鹅卵石细碎或大块的温热”,写花的“触碰”的“絮

语”等笔触细致而敏锐(2分);这种雄浑而细腻的笔触与怒江的粗犷又多变的形象是一致的(1

分)。

评分说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语言风格4分,总体评析1分。

11.(4分)答案示例:不同意删去。最后一段在前文由怒江抚慰人心的空之后再交代两次游

历中看到的怒江的变化,发出万物亦如人心,都在起着变化的感叹(2分),进一步丰富了怒

江的形象(1分),“变化无法阻挡”照应“内心的空”,深化了主旨,丰富了文章的意蕴(1分);

这种感叹也是围绕怒江在天地间的“跌宕起伏”的,所以不能删去。(1分)

同意删去。最后一段在前文由怒江抚慰人心的空之后再交代两次游历中看到的怒江的变

化,发出万物亦如人心,都在起着变化的感叹(2分)这种感叹和前文写怒江对人的抚慰是矛

盾的,消减了怒江抚慰人心的力量,使得全文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