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_第1页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_第2页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_第3页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便在肝细胞内复制装配,其中外壳部分常有剩余,此剩物进入血液就形成HBsAg血症。由于HBsAg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聚合酶活力,故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由于它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故已被定为现症HBV感染的指标之一。检测HBsAg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急性乙型肝炎,HBsAg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周出现,当氨基转移酶(ALT、AST)或胆红素开始上升时,HBsAg滴度达到高峰;当症状出现后HBsAg滴度开始下降,多在发病4-5个月内消失。由于HBsAg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乙肝病毒标志物,故常用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在乙型肝炎急性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后,仍持续阳性者,常提示肝炎慢性化。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其原先可能就有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一旦出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了。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但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约有5%的乙型肝炎病人出现HBsAg阴性。原因如下:1: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可能是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即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现之际。2: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丁肝病毒大量复制,对HBsAg合成有抑制作用。3: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不表达HBsAg。4: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其HBsAg阴性是因为目前检测HBsAg的方法还不够灵敏。另外,即使HBsAg阳性,亦需澄清是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因甲型和乙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丁型以及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均有双重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s可作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判断指标。抗HBs在感染乙肝病毒后4-5个月出现,多数病例随着它的出现HBsAg消失,也偶有HBsAg和抗HBs同时出现,或HBsAg消失而抗HBs仍阴性的“窗口”现象。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出现多数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并已产生免疫力。

临床上常遇到单项抗HBs阳性的情况,其出现原因及意义如下:

(1)正常人群有5%-10%的人仅检出单项抗HBs,其中大多数滴度较低,多由于非特异性反应反映所致,这种低滴度抗体不能防止乙肝病毒再感染,仍应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少数滴度较高,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2)在注射乙肝疫苗或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出现单纯抗HBs是正常现象。

(3)婴儿可出现一过性抗HBs阳性,这是因为少数人抗HBs可通过胎盘破损面或分娩过程母血污染而进入胎儿体内。但这种乙肝表面抗体持续时间短暂,仅为数周至数月。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部分的可溶性蛋白,一般认为,HBeAg是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在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早期HBsAg出现阳性后数日至2周,几乎所有病人血清都可检出HBeAg持续阳性,为时短暂,呈一过性,此时传染性最强,如HBeAg持续阳性,提示肝炎慢性化。

在慢性乙型肝炎,HBeAg可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DNAP)同时存在,并与血中丹氏(Dane)颗粒密切相关。另外,HBeAg持续阳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标志。在HBsAg携带者中,HBeAg持续不消失,提示有肝损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HBeAg阴性,并不表示传染性就一定削弱或消失。最近研究表明,HBeAg阴性,甚至e抗体阳性病人中,有部分HBVDNA阳性,若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则阳性率最高。这是因为HBV前C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分泌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情况,理解抗HBe不同的临床意义。

(1)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恢复期,测到抗HBe常与抗HBs、抗HBc相伴,这种情况表明传染性相对减低,病情好转。

(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e抗原早期阴转,抗HBe早期阳转,多数也是预后好的指标,有的是抗病毒治疗的结果,常伴有ALT下降和肝炎活动减轻,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停止。少数情况下,抗HBe阳性伴HBVDNA持续阳性,常提示乙肝病毒前C基因变异,HBeAg不能产生,病情较严重,病程进展迅速,有的可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自然缓解率低。

(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清e抗原早期阴转,抗HBe早期阳转,也是预后好的标志。30岁以下发生这种转换者极少发生肝硬化、肝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M型免疫球蛋白(抗HBcIgM)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相应的抗体。多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出现后4-10周,病人血清中可检出抗HBc。它不是保护性抗体,不能中和HBcAg。

在乙肝病毒感染急性期,HBsAg持续阳性期间,抗HBc滴度逐渐上升,在HBsAg滴度下降或消失时达高峰,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逐渐下降。抗HBc在乙型肝炎病人的乙肝标志物中持续时间最长,大部分在感染5-6年后仍能查到,有的人可持续到感染后23年甚至终身。在慢性肝炎病人中,其阳性率达50%-70%,而且滴度高。因此,如抗HBc长期高滴度(>1:1000)表示乙肝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

临床上常遇到单项抗HBc阳性的病例,分析如下:

(1)抗HBc试验的假阳性较多,可达20%以上。

(2)婴儿可出现一过性抗HBc阳性,因为抗HBc主要为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免疫球蛋白IgG,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

(3)成人中如检出单项抗HBc持续阳性。可能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情况:1:感染后恢复。正常人群中有近10%的人检出单项抗HBc,其中一半属于既往感染乙肝病毒,目前已恢复。2:低水平复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骆抗先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5例单项抗HBc阳性慢性肝炎病人血清中的HBVDNA,结果14例阳性(93.3%)。这部分人属于HBsAg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HBsAg不能被检出,可能是其含量过低,不能用目前的方法检出;也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即S基因变异导致HBsAg不能表达乙肝病毒前S抗原、前S抗体

乙肝病毒的S基因由S基因、前S1基因、前S2基因组成,分别编码S蛋白(HBsAg)、前S1蛋白(前S1抗原)、前S2蛋白(前S2抗原)。前S1及前S2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前S1抗体(抗前S1)及前S2抗体(抗前S2)。

前S1抗原与前S2抗原出现在急性HBV感染的最早期,并与HBeAg与HBVDNA显著相关。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感染标志,也是反映HBV复制的新指标。前S1片段(21-47肽)能和肝细胞结合,检测前S1还与HBV侵入肝细胞和感染有关。国外用此指标作为评估干扰素疗效的标志。前S2蛋白上具有多聚人血白蛋白受体(PH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