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11

第一节污染源监测系统背景及需求现状...........11

一、应用背景................................11

二、业务现状...............................13

三、需求分析...............................14

四、总体目标...............................16

第二节污染源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7

一、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现状....................17

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8

三、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对策分析........19

第三节项目需求分析..........................22

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26

第一节项目组织机构...........................26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26

二、组织机构的要求.........................27

三、组织机构设计原则........................28

四、组织机构图.............................32

第二节人员配备...............................32

一、人员配备原则...........................32

二、人员配备...............................35

三、人员素质要求...........................37

四、人员职责...............................42

1

第三节人员管理方案...........................49

一、人员管理优化...........................49

二、人员考勤管理............................50

三、人员调动管理...........................57

四、人员奖惩管理...........................60

第三章项目管理规章制度..........................70

第一节项目总体管理制度......................70

一、项目经理管理制度........................70

二、项目过程管理制度........................73

三、项目绩效管理制度........................74

第二节污染源监测日常维护制度................76

一、运行机构的职责.........................76

二、运行与日常维护..........................77

三、系统的检修..............................79

第三节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管理................81

一、在线管理责任...........................81

二、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管理要求.............84

三、标准物质使用及更换制度.................85

四、自动监测数据分析记录与统计制度..........86

五、烟气在线监测设施定期校准、校验制度......88

六、在线设备故障预防与处置制度.............88

七、在线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90

八、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巡检制度........93

第四节人员管理制度..........................98

2

一、员工管理制度............................98

二、员工聘用制度..........................111

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114

四、员工考勤管理制度......................118

五、员工教育培训制度......................123

六、人事考核管理制度......................131

七、员工奖惩制度..........................137

八、员工礼仪守则..........................140

第四章污染源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147

第一节系统总体设计思路......................147

一、设计思想...............................147

二、设计原则..............................147

三、设计思路...............................149

第二节系统总体设计.........................150

一、总体架构..............................150

二、系统功能..............................152

三、系统特点..............................155

第三节前端感知系统..........................164

一、工业污染监控...........................164

二、城市环境监测..........................183

第四节传输网络..............................190

一、传输方式..............................190

二、传输网络系统建设要求.................192

第五节监控中心建设..........................192

3

一、监控中心组成..........................192

二、显示控制子系统........................195

三、存储子系统............................200

第六节监测数据管理平台.....................203

一、系统概述...............................204

二、污染源监测信息接入....................204

三、修约功能...............................204

四、站点信息管理..........................204

五、超标企业短信通知......................205

六、视频集成功能..........................205

七、运维管理功能..........................206

八、环境质量管理功能......................207

第五章污染源监测实施方案.......................209

第一节废气监测技术作业.....................209

一、范围...................................209

二、概念..................................209

三、监测准备..............................210

四、采样位置与采样点......................213

五、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217

六、排气参数的测定........................218

七、烟气采样..............................226

八、气态污染物采样........................229

九、监测分析方法...........................237

十、监测结果表示及计算....................238

4

十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41

第二节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方案...........249

一、系统供电要求..........................249

二、监测站房建设..........................249

三、标准排放口建设........................254

四、监测站房和排放口之间的管路铺设.........258

五、安装时使用的主要工具..................262

六、安装材料...............................262

七、系统各组件安装........................263

八、仪器安装安全操作规范..................285

第三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案.....................287

一、概述...................................287

二、土壤污染物的测定......................293

第四节河流水质监测方案.....................304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304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305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310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311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312

第六章服务质量保障方案.........................313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综述.....................313

一、质量方针..............................313

二、质量目标..............................313

三、思想保证体系...........................313

5

四、组织保证体系...........................313

第二节质量控制组织架构及职责...............314

一、质量领导小组...........................314

二、岗位职责..............................314

第三节质量保障措施..........................315

一、设备保障措施..........................315

二、组织保障措施...........................316

三、技术保障措施...........................317

四、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317

第七章应急预案.................................318

第一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318

一、总则...................................318

二、工作原则...............................318

三、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318

四、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320

六、应急监测要求..........................323

七、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329

八、培训与演习............................330

九、附则..................................330

第二节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333

一、总则...................................333

二、概况...................................333

三、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335

四、危急事件的预防........................335

6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335

第三节新冠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338

一、工作原则...............................338

二、成立领导小组..........................338

三、应急物资准备..........................338

四、应急处理程序制定......................339

五、预防预警行动..........................339

六、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程序..............339

第八章档案管理.................................341

第一节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要求.................341

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内容及要求............341

二、档案资料过程管理......................342

第二节档案管理制度..........................344

一、档案管理制度...........................344

二、档案保密制度..........................345

三、档案借阅制度..........................346

四、档案鉴定销毁制度......................346

五、档案统计制度...........................347

第三节污染源监测档案管理...................348

一、污染源档案的内容......................348

二、污染源档案的分类......................349

三、污染源档案数据的采集..................349

四、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350

7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

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8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

理"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详

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污染源可视化在线监测

系统建设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污染源监测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服务质量保障方案"详

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预案"详情可见本

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档案管理”详情可见本

文第八章。

9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

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10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污染源监测系统背景及需求现状

一、应用背景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生

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发展

问题。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

义,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

仅是政府和环保等相关部门的使命,更是企业和公众的责

任。企业参与共治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严格守法。企业守法

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需要环境执法监管的引导。环境执法

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关停企业,而是为了教育引导企业守

法。处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环保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

的指导意见》发布《"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

案》,要求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利用智能检测设备和移动互

联网,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增加检测污染物种类,

扩大监测范围,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

长期以来,对于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环保执法都缺乏

有效的监督手段,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环境监察

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污染源监测信息采集与监控是环境治

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

11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源监测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基

于环保部门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环境治理发展水

平不一,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企业仍然依靠落后的人工检测手段,进行不

连续的、随机性强的手工检测作业,不仅工作强度大、自动

化程度低、数据完备性差,而且数据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

反映实际工况,因此对于环境监察作用甚微;

(二)部分企业已经安装了传感器、二次仪表、黑匣子

等污染物监测设备,但有些设备仅提供了现场显示、查询或

打印功能,设备运行,必须专人长期值守,因此在实际中没

有太大的实用性:

(三)部分企业污染物监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时

具备存储及打印功能,但不具备数据自动传输能力,或者未

能发挥作用,数据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使用,共享能力差,

上级环境监察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监测数据,时效性差,因此

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环境监察工作的需要;

(四)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社会责任心不

足,只考虑己方的经济不顾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采取隐

蔽方式偷排漏排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

此种行为理应禁止,急需环保部门加强监控力度,防止

偷排漏排现象发生。

我司根据环保行业视频监控和数据监测的特点,开发了

一套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整合了

12

互联网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

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该系统可实现环保局环境监控中心

的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可视化在线监测。

二、业务现状

现阶段各大部分城市对污染源和城市排污河渠的水质

监测大部分已实现自动化监测,一般都是每隔几分钟从污水

排放口采样,通过采集设备进行分析,再用DTU将数据以无

线网络发送到数据中心。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直观,甚

至通过某些手段使设备“空运行”,为不法企业的偷排提供

了可乘之机。

目前,环保部门提出需求,希望能将多种仪器整合起来,

能将采集数据和视频监控画面结合起来,将采集的数据与视

频画面叠加起来,这样能对排污口的情况有直观而方便的检

查。

通常环保局会在排污口监测站安装多种数据采集仪器,

主要有:

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同步连续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总量

监测要求浓度与流量。

流量计:用来规范测量污水排放口的排放流量。

自动采样器:用于污染源排放口流量比例和时间比例两

种方式的在线自动采样。

在线监测仪器:用于工业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线监

13

测分析仪器。监测主要项目有:COD、TOC、UV、NH4+-N、NO3-N、

氰化物、挥发酚、矿物油、pH等。

环境水质自动监测仪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水质,水质

自动监测项目分为水质常规五参数和其他项目。

三、需求分析

根据部署地点以及功能的不同,分为污染源监控和环境

质量监控两个部分。

污染源监控主要是对生产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

体废弃物的处理及排放进行监控,一般由视频监控系统、环

境监测系统、门禁等组成。城市环境监控主要是对市区及周

边与大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噪音、扬尘、河道等进行监控,

一般由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组成。

(一)污染源监控

在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时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

极大的经济效应及生活改善,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的诸多的

负面影响,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它也是

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给国民经

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

害。工业废气中所含有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

重要原因。

企业存在偷排漏排行为,并且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没有

作为执法依据,对环保局及时、有效定位污染源以及环保执

法监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环保局要求系

14

统能快速有效定位污染源,方便环保局对违规企业进行环保

执法和监管。通过部署高空晾望、可视化监控、超标留样设

施、环境综合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完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

法依据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升环保污染源监管能力。

因此对污染物来源(工厂)的监控,就成为了环境保护

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体监控需求如下:

1.对工厂污水排放进行视频监控,要求能够清晰地观察

到厂区内工业废水的排放过程,尤其是排污口和污水检测采

样点,要求能实时观察到污水的水质颜色及取水采样过程,

并且要做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防止偷排的现象发生;

2.对采样监测站内进行监控,能对进出监测站的人员进

行记录,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设备,篡改数据:

3.对工厂废气的排放进行监控,要求能够通过肉眼分辨

出烟囱排出气体的颜色;

4.对部分企业的周边及污染处理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企

业正常处理污染物,且不存在偷排漏排行为;

5.具备录像存储能力,24小时录像存储,存储时间达

30天以上,满足事后查证需要;

6.摄像机在重要目标设置预置位,当发生重大污染事件

时,可快速调整摄像机对其进行视频采集。

(二)城市环境监控

随着大众的生活不断改善,对周边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

15

来越高。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各地对环

境质量的监测也日渐加强,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监测系统仅仅

实现了数据监测的功能,比如噪声、扬尘等,缺少一个能够

直观地观测污染情况的手段,具体监控需求如下:

1.对市区的主要的噪声产生源如建筑工地、KTV、餐馆

等地进行24小时噪音监控,配合视频实时采集现场声音及

图像:

2.对市区主要的扬尘污染源如建筑工地等地进行24小

时扬尘监控,配合视频监控实时采集现场图像;

3.对城镇河道等水体的颜色、漂浮物、富营养化污染等

进行图像方面的监控;

4.对饮水源地进行环境保护监控,预防水质污染及人为

投毒行为;

5.室外环境复杂,天气多变,需重点考虑监控设备的防

尘、防水以及防腐蚀的保护。

四、总体目标

为满足环保部门对工业污染源控制、环境质量监测的管

理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可视化在线监测

系统。它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环保部门

对于环境监控和集中管理的应用需求,提供全方位、科学的

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对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响应和处

置,有效对污染事件进行防范,降低和控制意外事故发生的

风险。

16

整个系统的建设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网

络技术、视音频压缩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系

统工程、管理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安

全、可信、实时、高效地数字化、信息化的环境保护管理、

监控体系,实现智能监控、集中管理。

第二节污染源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

重,已经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污染源乃环境污染之源,

也是环境保护“预防为主"和"源头控制”之归宿。本文就

我国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污染源监测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污染源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候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控,

是解决当前环保监管工作强度大和监管人员配置不足之间

矛盾的重要工具,同时还为污染减排和排污收费提供重要依

据。为此,就污染源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

一、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现状

污染源监测系统是一个具有监管性质的工具,如果这套

系统完全交由企业自行管理,则很难发挥该系统应有的功

效。基于这一原因,污染源监测系统一般要求进行第三方运

17

维。近几年,环保部和浙江省环保厅针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

统的管理和应用连续下达了多个文件。要求各地加强污染源

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通过管理审核后有效的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是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和确定达

标排放的依据之一,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总量减排、监督执

法、排污申报、排污费征收、环境统计等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数据不完整,系统性较差

在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与防治的整个工作里面,监测数据

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现在很多监督检测部门的能力存在很

多缺陷;在监测的频次上,也比较少;

还有监测的系统性不好,导致了监测数据不是那么完

整,很多比较的指标没有一个十分有效的数据参考。

(二)对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重视度较低

相当一部分环境监督监测单位在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情况下都是问题出现了以

后,才想办法去把它解决掉,而不是未雨绸缪,早做预防。

有部分监测人员的判断、识别能力都不足,也没有很强的工

作积极性,这都使得监督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了很大影

响。

(三)质控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一,现在大量的监测站在管理数据的时候,还是手工

操作,或者用单机处理方式,数据的集中程度不够,数据质

18

量也不高,有序化利用的程度也不高,导致现在信息资源的

开发利用上,水平是相当落后的;第二,监测指标缺乏全面

性。

对于pH、SO₂、氨氮、NO₂、COD、TP、烟尘等监测指标,

因为存在监测技术的因素,很多具有特征性的指标要想被有

效监督监测出来都比较困难;第三,存在比较多的设备型号,

还有各种不一样的检测方法,形成了难度不小的运维工作;

第四,对于数据的质量没有很好的控制,导致数据缺乏有效

性;第五,数据认定比较困难。因为和在线监测比较起来,

手工监测通常存在技术条件和运维人员的干扰因素,导致经

常出现数据缺失或者异常的情况。

(四)监督监测体系建设及管理模式有待于完善

一般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包含三类:一

是由政府出资交给第三方进行运营;二是政府进行监控,利

用市场融资的方式进行运营;三是企业进行出资,而政府则

适当的给予补贴,运营则是交给第三方公司。以东莞市为例

的话,主要采用的为上述的第3种模式,即由企业来出资,

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主要由第三方公司来运营。东莞市现

在就是采用第三种模式,它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企业比

较抵触,导致经常有故意干扰或破坏在线仪的情况发生。因

此,现在急需完善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体系建设及管理模式。

三、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法律地位

19

在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每一个级别的监测人员都要

不辞辛苦,努力工作。

现在很多监督监测的很多从业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很高

的地位,使其工作的积极性被大大降低了。由于经费不足,

费用机制不够完善,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不小。对于

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知道

其法律地位;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上,促进监督监测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也成为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力度

历史经验表明,环境监测自身与环境管理、主客观因素、

行动和效果、认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其结果就

是环境质量导向的污染源监测定位偏颇及其所表现出来的

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保护的全新发展期,准确、及

时、全面的污染源信息变得尤为重要。此外,环境科学发展

越来越成熟,污染源环境质量模型开始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也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环境监测成果和数据,环境质量

变化情况通过污染物排放情况来进行把握的可能性越来越

高。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二者在环

境污染与防治当中的逻辑关系来理解污染源监测的重要性,

调整环境质量导向的污染源监测定位偏颇,对于环境质量的

把握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把握来实现,用污染源监测的

有效性、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及时性来保障“源头控

制"和“预防为主"思想落到实处。加强污染源监测的目的

20

不是为了取代或削弱环境质量监测,而是使污染源监测与环

境质量检测相协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环境质量

和污染源,为环境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和监测信

息。需要通过优化环境质量监测和加强现有环境质量检测的

薄弱环节来加强污染源监测,同时转变污染源监测观念,改

革污染源监测的机制和体制,提高污染源监测的能力和技

术,进一步促进环境质量检测和整体环境监测的质的飞跃。

(三)能力建设和应用技术方法

加强污染源监测更需要加强污染源检测能力建设,为实

现污染源监测的有效性、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经常性

提供相应的能力和技术方法保障。这方面不只涉及配套机制

体制、经费和人力,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人工

配合和自动采样加强现场采样与分析能力,配备车载分析仪

和改装采样监测车,并且充分利用监察在线影像和在线监测

设备采样功能。其次,大力发展流动注射和自动进样等有利

于批量、连续分析的仪器设备,加强室内分析能力。第三,

加强包括质量控制措施、质量保证措施以及污染源监测“大

生产"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从而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和方法标准管理。

(四)充分利用污染源监测成果

污染源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就是污染源监测成果的应

用,监测成果的应用是污染源监测重要性的最终体现,也是

促进污染源监测业务改进、完善和发展的动力,能够帮助污

21

染源监测工作走出与管理决策之间的恶性循环怪圈。具体包

含了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加强污染源数据库建设。环保主

管部门在在线监控联网的基础上扩展完善污染源综合数据

库,做到污染源管理的“三表合一”,同时信息中心和监测、

监察等部门也应该扩展完善专业数据库,搭好有助于促进社

会监督、数据共享、信息发布和管理决策的信息平台;其次,

加强污染源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上的应用,包括考核、决策、

统计等环节,充分发挥再利用污染源监测成果当中政府职能

部门的龙头作用;再次,加强与监察协作,实现污染源数据

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量化监督管理;第四,构建“三

位一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与监测成果表现模式,具体体现为

污染源一环境质量一综合分析的“三位一体”,巩固污染源

监测在三位当中不可偏颇、重要的位置,与环境质量检测有

机结合,通过综合分析为社会和环境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成

果和监测信息。

第三节项目需求分析

XX地区土壤监测方案表

样品监测内容采样监采样监测企价格总价备注

类别测频次监测业家数(次

位置元)

砷、镉、铜、铅、

22

汞、镍、锌、六企业

土壤

价铬、有机碳、界四

全氮、总磷、氟次周,表

化物、硫酸盐、层土

总氰化物

河流监测方案表

序号监测河流名监测内监测点位监测频价格(元/总价

称容次次)

23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方案表

样品类监测内容采样监测采样监测价格(元/监测企

别频次位置次)业家数总价

废水pH

化学需氧

量厂区废水

氨氮总排口

总磷

无组织颗粒物、一界四周

废气VOCs(4个点)

有组织二氧化硫

废气臭气浓度

氮氧化物

烟尘

一氧化碳

氯化氢

颗粒物

苯乙烯

二甲基乙

酰胺

丙烯腈

二氯甲烷1个排气筒

丙酮出口

甲醇

24

乙酸乙酯

苯系物(8

种)

25

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一节项目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一)确定组织目标

项目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应根据确定的项目目

标,明确划分分解目标,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的内容。

(二)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根据项目目标和规定任务,明确列出项目工作内容,并

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是一项重要组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

归并及组合并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项目复杂程度以及单

位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人员数量、组织管理水平等。

如进行实施阶段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可按计划阶

段和实施阶段分别归并和组合。

(三)组织结构设计

1.合理确定管理层次。

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由项

目负责人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

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协调层和执行层),

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属承上启

下管理层次;三是作业层(操作层)。由现场人员组成,负

26

责具体的操作工作。

2.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

3.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与考核要求。

4.制定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二、组织机构的要求

(一)要明确各部门责权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项目人员与组织多种关系共存,行

政隶属关系、业务关系和工作责任被剥离。在这种多维度沟

通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当事员工就有了多身份,这使得管

理关系的协调变得异常复杂,处理不当将会产生责任推诿或

者多头管理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明确各部门

职能和各员工的责权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保证项目人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组织架构能否发挥作用,管理人员

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所有组织管理模式归根结底是对人的使

用,着这种模式下,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愈加提高。

项目负责人一方面要协调所服务单位需求,一方面要保

证与公司总部的规范性对接,同时还要抓服务品质。这要求

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人际协调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组

织管理能力、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

完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而本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

力,难以招聘到高素质人才,因此保持对现有人才有效培养

27

和储备,才是项目人才持续有效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

(三)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或延迟。在项目组织机

构的架构中,一个任务地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信息传

递的维度要多于职能式组织架构。在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环境

中,信息的传递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建立公司信

息管理系统,打破人际关系建立的交流网络,从整体上保证

信息传递的速度、全面性和真实性,有助于促进各部门高效

沟通和协作,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四)要保证投入资金的监管

此严格控制资金使,保证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是提高

项目利润率的有效方法,管理需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一定的

放权,公司在下放资金权利的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管措

施,除了要加强细化常规的财务监管外,还可以通过对实施

不定期巡检来核对上报的资金使用情况。

三、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一)任务目标

每个机构和这个机构的每一部分,都与特定的任务、目

标有关,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任务、目标就是机构或机

构的每一部分、每一成员要干的企业活动所必需的事情。机

构设计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配人员。人与事

28

要高度配合,不能以人为中心,因人设职,因职找事。

(二)专业分工

为提高效率必须分工。把实现任务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

动,划分成各种基本作业。把各种基本作业,按其职能要求,

分配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要合理划分专业,注重使用专家。

(三)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的数

目。一个管理人员能领导若干个隶属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

管理幅度在4人到8人。但经过调查和实际工作的证明,在

许多组织中,其管理幅度比这个结果要高。因此,确定管理

幅度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某些因素的影响,合

理地确定。

(四)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机构分设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管理

阶梯。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反向变

化。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相反,管理幅度越大、

管理层次越少。一般来说,在企业最高领导人和最基层的职

工之间,如果层次过多,往往会使信息失真,受到歪曲或者

过时。因此许多企业采购方张组织中的层次应尽可能地少。

(五)责权对等

29

权力是在规定的职位上行使的权力。领导人员率领隶属

人员去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拥有包括指挥、命令等在内的各

种权力。

责任是在接受职位、职务后必须履行的义务。在任何工

作中,权与责必须大致相等。更移责任时,必须同时更移与

责任相应的权力;更移权时必须同时更移与权力相应的责

任。如果要求一个经理履行某些责任,那就要授给他以充分

的权力使他履行责任。如果这些权力是授给他的,但该经理

不能承担相等的责任,那么就收回这些权力,或者将派给他

的职务作某些更动,或者把这位经理作适应的调动。

(六)才职相称

管理人员的才智、能力与担任的职务相适应。设计了各

种职位、职务之后,就要安排相应的人员担任工作,或通过

培训,使其胜任工作。每种职位、职务都有其所要求的能力

水平。

对每个职工也可以通过考察经历、进行测验以及面谈

等,借以了解他的知识、经验、才能和兴趣,在进行评审比

较,使企业能做到将现有或可能有的职工的才能和各种职务

的要求相适应,使才智相称。

如果遇到缺乏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职工,而一时又找不到

合适的人选时,也可以考虑把工作重新修改、设计、安排,

直到可以找到适当的人员来充任为止。设置的机构尽可能使

才智相称,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用得其所。理想的组织机

30

构设计,必须具有修改和调整的可能性,成立的组织机构必

须具有灵活性。

(七)命令统一

下级结构只能接受一个上级机构的命令和指挥。一个机

构不能受到多头指挥。上下级之间的上报下达,都要按层次

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执行者负执行之责,指挥者

要负指挥之责,在指挥和命令上,严格实行“一元化”的联

系。

(八)精干高效

机构精简,队伍精干。机构精简就要对管理业务进行具

体分析,减少业务中重复现象。队伍精干即设置必要的、胜

任的工作人员,调整不必要的、不胜任的工作人员,减少机

构的管理费用。

(九)适应性

组织机构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有适应性。组织机构适应

内部条件、外部的环境,满足生产、技术、管理、市场等各

方面的需要,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能否适应社会和经

济发展的需要是组织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准。

(十)效果和效率

效果是指组织机构的活动要有成效、有效果。组织机构

31

不但要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同时要使活动有成

果。要确立组织目标,集中主要力量与主要目标,不断解决

问题,争取更大的效果。效率是指组织机构在单位时间内取

得成果的速度,反映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各种

物质资源的利用程度,工人的劳动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

率,各部门、各层次的工作效率,整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

等各方面,都反映组织机构的效率。效率不高,反应迟缓,项目经理

说明整个机构或机构的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客观要求。

项目副经理监测站

四、组织机构图

水气

壤综

污污

污合

染染

染技

源源

源术

监监

监室

测测

第二节人员配备

一、人员配备原则

32

在本项目组织架构的组建中,项目人员是本项目工作的

内在,是完成本项目服务的关键。对此,在人员配置方面应

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效益原则

项目人员配备计划的拟定要以项目服务需要为依据,以

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它不是盲目地扩大服务人员队

伍,而是为了保证服务效益的提高。

(二)任人唯贤原则

在人事选聘方面,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地发现人才,爱

护人才,本着求贤若渴的精神,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

人。

(三)因事择人原则

因事择人就是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

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

录用各类人员。

(四)量才使用原则

量才使用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

位,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

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

33

(五)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确

定组织员工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是组织聘任优秀人才的

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才能选聘

到真正愿为本服务项目的质量作出贡献的人才。

(六)因材起用原则

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

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

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使

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

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

源计划的失效。

(七)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

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

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

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

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

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

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

(八)动态平衡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

34

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

和知识也是在不断地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

要进行不断地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

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

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

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二、人员配备

合理配置人员,是整个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服务的基本保

障,人员配置指的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岗位工作要求,把合

适的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得其事,岗得其人,人

尽其才,才尽其用,效率优化,本次项目的相关人员配置表

格具体如下:

(一)项目负责人简历表

姓名性别年龄

学历职务证书

参加工作时间担任项目负责人年限

曾经服务项目情况

采购方项目名规模总人数服务期限服务范围

单位称

35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填写)

(二)项目人员简历表

姓名性别年龄

职务职称工作年限

本项目承担工

近年主要工作业绩

项目名称规模时间本人承担工作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填写)

(三)项目人员汇总表

序号姓名性别岗位学历职称经验备注

1

2

3

4

36

5

6

7

8

9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填写)

三、人员素质要求

(一)总体要求

1.统一认识,强化全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各部门职责,

激发全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明确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从严管理,全

面落实各项项目的实施方案,确保在过程中顺利进行。

3.强化执行,严格按照公司所制定的各项实施方案,认

真解决工作中不主动、不积极问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项目工作。

(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1.够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

管理人员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忠于职守,干好

自身的工作,一个管理人员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领导责任上

来,就应该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就能够把握好工作

的主次,要求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围

绕工作目标来处理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计划,使

37

每一次工作和每一项事情都尽可能地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

当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2.能够正确处理工作关系

"在其位、谋其政"是正确处理工作关系的根本,所谓

“在其位、谋其政”就是说上级、同级、下级都应明确自己

的岗位,权力和责任,各在其位,各用其权,负其责,彼此

尊重,不干涉。充分尊重上级,不越级办事,不把责任推给

上级,对待上级不随意干预,引导下级自己解决问题,积极

给予支持;对待同级,权力不争,责任不让,互相配合,共

同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自律精神,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一

定要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做自己能力所

不及的事情,即使在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

请教汇报,取得上级对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直到问题得到圆

满的解决。同时,我公司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宽容的态度,

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要善于换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多

协商,不要随意指责甚至刁难,一切要抱着一切有利于问题

的解决态度。

4.能够合理分工和授权

管理人员要善于分工和授权,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是重

要的领导艺术,根据系统的原理,服务工作能否合理有效地

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

规定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力范围。管理人员就是通过权力

38

或权威影响人们共同努力达到群体目标的带头人,所谓授

权,就是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范围

内有处理问题的自主权,授权方面必须要注意两个方面:对

授权人的能力要充分的认识,还有就是权力下放但责任不下

放。

5.能够妥善地调停纠纷

管理人员要能够妥善地调停纠纷,维护组织的团结。要

能够找到协调双方的“适度点”,迫使争执双方各自退让一

步,达到彼此能够接受的协议。

6.善于激励下属

表扬作为一种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激励一个

人巩固和发展经常发生的良好行为。适时表扬会使一个人不

断向好的方向转化,我公司管理人员如能对下属进特充满感

情地表扬,便能够激发下级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密

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表扬作为一种领导艺术,

具有一定的定则

(1)及时原则

表扬要及时和反复地进行,对优良的行为要予以及时进

行表扬,所谓反复地表扬就是使表扬的激励作用长期保持下

去,但要注意表扬的形式和内容的更新。

(2)得当原则

表扬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行为采取不同的方式,做到适

合、恰当,主要方式有当面表扬,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

(3)公平原则

39

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

分,公平合理。

(4)感动原则

表扬要能和对方做到感情交流,从思想上感动对方,表

扬要出自内心,以满腔热情的态度表扬被表扬者的成绩、优

点和进步,热切期望能发扬优点,作出更大的成绩来。

(5)奖励原则

表扬就结合运用各种奖励手段强化表扬的力度,在结合

实施奖励时,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有机结合,注意奖

励的方式不断创新;注意克服奖励中的平均主义。

7.适时适当提出批评

批评也是一种激励的方法,其目的是限制、制止或纠正

某些不正确的行为,保证服务目标的实现,应坚持做到:

(1)目的明确

要从团结爱护的愿望出发,明确目标,对个别进行批评,

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对象进行的批评语会有不同的目的,

但总的有一条,改正错误,制止不良行为的持续,使其走上

正确的轨道上来。

(2)实事求是

批评应在清楚地了解错误之后,才能有说服力,有针对

性;才能避免对方的自卫反应,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要注

意不能把对方的缺点全部集中起来,使问题复杂化。

(3)宽严适度

批评要注意对事不对人,标准一致,宽严适度,因此要

40

选择适当的用语,适当的场所,适当的时间进行批评。

(4)讲究效果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正行为,讲究批评效果,就是要注

意追踪检查,保证不再犯类似错误。

(三)对其他工作人员的要求

1.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对工作要认真、负责,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成为一

名合格员工的首要条件。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要力求完

美,尽职尽责,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应付了事,态度比

能力更加重要。

2.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学会创新,运用创新思维,

打碎旧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要局

限于要我怎么做,关键是要把工作做好,结果是目的,过程

是手段,要学会尝试用更简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手段

去实现目的。

3.正确看待自己与公司的关系、敢于承担责任

处在某一职位、某一岗位的干部或员工,能自觉地意识

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后,才会产生

积极、圆满的工作效果。没有责任意识或不能承担责任的员

工,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想要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必须

首先要知道自己承担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为完成这份工作,

有哪些具体要求,如时间的要求、质量的要求,成本的要求

41

等等,以及这些要求规定实现的路径或者程序,相关的支持

性文件,清楚你的上级是谁,由谁来领导指挥你,“分级管

理,分丝负责"强调了每一级管理岗位都有自己的管理职责

以及对下属的管理职责,要清楚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情况要

请示谁,清楚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上下接口关系,工作中要

融入集体,适时与同事和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坦率

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和探讨。提倡"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精神,自觉自愿地以团结的愿望

出发,和周围的人群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要乐于为他人提

供扶持和帮助,最终实现公司、员工双赢。

4.要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严格要求自己言行

每个员工的言行举动,所作所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表现,

同时是对公司形象的宣传。遵纪守法是义务,履行责任是天

职。任何不遵纪守法的行为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纪守法,坚决避免做出损害公司

利益和形象的行为。

四、人员职责

(一)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项目经理对本项目工作全面负责,接受上级主管部门

下达的任务,规定本项目的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批准

质量手册;

2.组织质量手册的宣贯,保证质量体系得以正常运行,

质量方针得到贯彻;

42

3.全面负责按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监测任

务;

4.负责本项目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各类人员的培训与

使用;

5.签发检验报告;

6.对本项目工作出现的重大偏差、失误造成的后果承担

责任。

(二)项目副经理岗位职责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全站的技术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

规,执行上级和项目经理的各项决定和要求。

3.审核质量手册。

4.按照监测项目开发程序,主持开发新项目的可行性论

证和实施开发计划。

5.批准发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6.为有利于工作和任务的完成,有权临时性调配人力、

物力。

7.参与站内重大决策;

8.完成局领导和项目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综合技术室主任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实施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负责监测报告

的规范化管理,核算首次提交合格率;

2.编制年度监测工作计划;

43

3.处理用户对监测工作的抱怨,核算监测报告事故率;

4.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负责人员技术考核;

5.管理全站的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及计量检定、校验;

6.组织开展比对和验证工作。开展新监测项目的管理工

作;

7.负责监测工作的接待,下达监测任务,发放监测报告;

8.统计监测计划完成情况,核算监测报告延误率;

9.负责统计报表工作、档案及后勤工作;

10.制定本项目质控技术方法计划;

11.负责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数据审核;

12.负责组织分析检测人员考核;

13.负责审核对用户的抱怨处理结果。

(四)水污染源监测人员职责

1.负责编制本项目年度工作计划、物资需求计划、人员

培训计划,并提交综合技术室,完成业务工作总结;

2.负责本项目地面水的水质常规监测;

3.负责本项目重点非重点污染源的常规监测;

4.负责本项目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竣工验

收水质委托监测;

5.负责本项目环境本底及仲裁水质监测;

6.负责环境执法及应急监测;

7.负责监测数据的填报,并接受质控人员的质控考核及

培训工作安排;

8.负责化验室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44

9.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工作与其计量

仪器设备的送检任务;

10.服从综合技术室调配工作安排,做好监测分析方法

的研究、改进及新方法的建立工作,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其

他任务。

(五)气污染源监测人员职责

1.负责编制本项目年度工作计划、物资需求计划、人员

培训计划,并提交综合技术室,完成业务工作总结;

2.负责完成空气质量常规监测;

3.负责完成空气环境本底值的监测;

4.负责本项目重点非重点、污染源的废气监测;

5.负责本县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常规监测;

6.负责本县重点、非重点污染源的厂界噪声监测;

7.负责本项目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竣工验

收的噪声监测;

8.负责委托、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