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方案TOC\o"1-2"\h\u7158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2293771.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2213391.1.1智慧城市的定义 3273381.1.2智慧城市的特征 3601.2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3221041.2.1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3214011.2.2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 3215791.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17224第二章: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4214442.1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4143122.2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 42292.3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525379第三章:智慧建筑技术体系 5277683.1建筑物联网技术 5187513.1.1感知层技术 5281003.1.2传输层技术 682173.1.3应用层技术 6307503.2建筑大数据技术 6304513.2.1数据采集与存储 6107473.2.2数据处理与分析 6301433.2.3数据应用 6188253.3建筑智能化技术 6142963.3.1建筑自动化技术 6171783.3.2建筑信息化技术 795253.3.3建筑智能化应用 78171第四章:智慧建筑设计 717054.1智慧建筑设计理念 7245794.2智慧建筑设计流程 7134814.3智慧建筑设计评价 814408第五章:智慧建筑施工 8321695.1智慧建筑施工管理 8322495.1.1管理体系构建 820765.1.2管理流程优化 849065.1.3管理信息化 9218995.2智慧建筑施工技术 910185.2.1建筑信息技术应用 9305695.2.2施工设备智能化 9170475.2.3施工工艺创新 9193435.3智慧建筑施工安全 982715.3.1安全风险防控 914115.3.2安全生产标准化 9215685.3.3安全培训与教育 9130395.3.4安全监测与预警 99313第六章:智慧建筑运维 1074226.1智慧建筑运维体系 10112596.2智慧建筑运维技术 10136896.3智慧建筑运维服务 1021198第七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301617.1政策法规概述 11252037.2标准体系构建 1119177.3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实施 1121436第八章: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221388.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2317748.1.1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248418.1.2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2172628.1.3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2127068.2国际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1231848.2.1纽约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3239878.2.2伦敦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338618.2.3东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13278758.3案例启示 136479第九章:智慧城市建设挑战与对策 13121519.1技术挑战 1350969.1.1数据处理与存储挑战 13179919.1.2网络安全挑战 14211909.1.3人工智能应用挑战 14149469.2产业挑战 14134309.2.1产业链整合挑战 14273799.2.2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14294379.2.3市场竞争加剧 15192789.3对策建议 15225879.3.1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15313009.3.2促进产业链整合与协同 15231459.3.3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15177109.3.4优化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152418第十章:智慧城市建设前景展望 163183210.1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 161542410.2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162756510.3建筑行业的创新与突破 16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1.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1.1.1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过程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配置、生态环境的优化、社会管理的智能化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旨在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新型城市形态。1.1.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征:(1)全面感知: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获取城市各个领域的信息,为城市管理提供数据支撑。(2)智能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城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协同共享:实现城市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效率。(4)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5)高品质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1.2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与价值1.2.1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1)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配置,降低资源浪费。(3)促进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发展的机遇,推动产业升级。(4)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1.2.2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1)经济效益: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环境效益:智慧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驱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2)产业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将推动各行各业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3)政策引导:将进一步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4)国际合作: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5)民生优先:智慧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民生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3)第二章: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2.1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建筑业总产值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7.5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2%。(2)建筑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建筑业逐步向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兴产业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得到快速发展。(3)建筑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在技术创新、施工工艺、管理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4)建筑业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2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建筑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对建筑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分析:(1)建筑行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智慧城市涉及众多领域,如交通、能源、环保等,而建筑行业为这些领域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2)建筑行业是智慧城市创新的驱动力。建筑行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3)建筑行业是智慧城市品质的保障。建筑行业通过提高建筑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为智慧城市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2.3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和机遇,建筑行业需要进行以下转型升级:(1)加强技术创新。建筑行业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2)优化产业结构。建筑行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提升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3)提高管理水平。建筑行业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培育人才队伍。建筑行业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5)加强国际合作。建筑行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章:智慧建筑技术体系3.1建筑物联网技术建筑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建筑技术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将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系统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处理。以下是建筑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内容:3.1.1感知层技术感知层技术是建筑物联网技术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能耗等,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信息。3.1.2传输层技术传输层技术是建筑物联网技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有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这些技术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1.3应用层技术应用层技术是建筑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价值所在,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建筑物的运营、维护和管理提供智能化支持。3.2建筑大数据技术建筑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建筑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建筑物联网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智慧建筑提供数据支持。3.2.1数据采集与存储建筑大数据技术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联网收集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这涉及到数据库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等,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3.2.2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筑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发觉建筑物的运行规律,为优化建筑运营和管理提供依据。3.2.3数据应用建筑大数据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建筑运营和管理中。这包括能源管理、设备维护、安全监控等方面,以提高建筑物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3.3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智慧建筑技术体系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建筑物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3.3.1建筑自动化技术建筑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设施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3.3.2建筑信息化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云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物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效率。3.3.3建筑智能化应用建筑智能化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园区等。这些应用通过集成建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通过对建筑物联网技术、建筑大数据技术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智慧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未来,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智慧建筑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第四章:智慧建筑设计4.1智慧建筑设计理念智慧建筑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其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环保: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因素,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2)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建筑设备、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3)人性化: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安全性、便捷性,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4)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2智慧建筑设计流程智慧建筑设计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调研:了解项目背景、需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信息,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运用智慧建筑设计理念,提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性的设计方案。(3)技术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论证。(4)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和技术论证结果,绘制施工图纸,明确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设备等详细信息。(5)施工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6)后期运维:建筑投入使用后,运用智能化手段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运维管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4.3智慧建筑设计评价智慧建筑设计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环保节能:评价建筑物的能耗、环保功能,分析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2)智能化水平:评价建筑物的智能化设备、系统、平台的应用程度,分析其是否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需求。(3)人性化设计:评价建筑物的舒适度、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分析其是否关注人的需求。(4)可持续发展:评价建筑物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5)技术创新:评价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点,分析其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6)综合效益:评价建筑物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其是否实现了多方共赢。第五章:智慧建筑施工5.1智慧建筑施工管理5.1.1管理体系构建在智慧建筑施工管理中,首先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5.1.2管理流程优化通过引入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方法,对现有施工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发觉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5.1.3管理信息化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施工管理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提升管理效率。5.2智慧建筑施工技术5.2.1建筑信息技术应用在智慧建筑施工中,建筑信息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如BIM技术、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精度、降低成本、缩短工期。5.2.2施工设备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施工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同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设备的自主决策和优化作业。5.2.3施工工艺创新在智慧建筑施工中,应积极推动施工工艺的创新。如采用绿色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3智慧建筑施工安全5.3.1安全风险防控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安全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5.3.2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5.3.3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培训的常态化和制度化。5.3.4安全监测与预警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无人机、传感器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安全隐患,并采取预警措施。第六章:智慧建筑运维6.1智慧建筑运维体系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建筑运维体系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效率、降低能耗、提升用户舒适度。智慧建筑运维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1)数据采集与监测: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建筑物的能耗、环境、设备状态等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2)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3)智能控制与优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物内的设备、系统进行智能控制与优化,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舒适度等目标。(4)远程监控与运维: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监控与运维,提高运维效率。6.2智慧建筑运维技术智慧建筑运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建筑内的设备、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2)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发觉建筑物的运行规律,为优化运维提供依据。(3)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数据存储、计算和传输,提高运维效率。(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内设备的智能控制与优化,提高运维智能化水平。6.3智慧建筑运维服务智慧建筑运维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维护与管理: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2)能耗监测与优化:通过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分析能耗数据,找出节能减排的潜在点,实现能耗优化。(3)环境监测与调整: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根据需求调整环境,提高用户舒适度。(4)安全监控与预警: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等技术,实时监控建筑物内的安全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5)远程运维与支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监控与运维,提供24小时在线支持,保证建筑物运行稳定。第七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7.1政策法规概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成为保障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政策法规旨在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建筑行业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在国家层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各地方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为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7.2标准体系构建标准体系是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智慧城市建设行为,提高建设质量,保障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建筑行业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标准:涉及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等,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的技术规范。(2)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策划、投资决策、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规范。(3)服务标准:涉及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监理等。(4)安全标准:包括信息安全、建筑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规范。(5)评价标准: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7.3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实施为保证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有效实施,以下措施亟待采取:(1)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对政策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2)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保证政策法规的落实。(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4)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进程。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为建筑行业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8.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8.1.1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在城市管理方面,北京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城市运行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在公共服务领域,北京市推广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8.1.2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杭州市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在治理方面,杭州市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政务数据的透明化、安全化。杭州市还通过智慧环保、智慧旅游等应用,提升了城市品质。其中,智慧环保项目通过对城市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8.1.3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丰硕。在城市安全方面,深圳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智慧安防体系,提高了城市安全水平。深圳市还通过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应用,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8.2国际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8.2.1纽约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纽约市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佼佼者。在市政管理方面,纽约市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设施的智能监控与维护。例如,通过智能照明系统,降低了能耗;在公共服务领域,纽约市推广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8.2.2伦敦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伦敦市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代表。在交通领域,伦敦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了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了交通效率。伦敦市还通过智慧环保、智慧能源等应用,提升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8.2.3东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东京市是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在治理方面,东京市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政务数据的透明化、安全化。同时东京市还通过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应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8.3案例启示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觉以下启示:(1)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2)创新技术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引入新技术,提升城市品质。(3)以人民为中心。智慧城市建设应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关注民生问题,提高市民生活品质。(4)跨部门协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5)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第九章:智慧城市建设挑战与对策9.1技术挑战9.1.1数据处理与存储挑战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产生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如何高效处理、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一大技术挑战。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需要克服以下问题: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整合;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存储成本高,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数据处理速度难以满足实时性需求。9.1.2网络安全挑战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众多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下为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挑战:网络攻击手段日益翻新,防护难度加大;信息泄露风险增加,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网络设施升级换代周期长,难以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安全意识不足,容易导致安全。9.1.3人工智能应用挑战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下挑战不容忽视: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成本高,运算资源消耗大;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歧视等;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适应性不足。9.2产业挑战9.2.1产业链整合挑战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产业,产业链整合难度较大。以下为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主要挑战:企业间竞争激烈,合作意愿不足;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产业链协同困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合作风险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影响产业链整合进程。9.2.2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大的产业创新能力,但我国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创新体系不完善,缺乏持续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创新人才短缺;政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创新资源难以有效整合。9.2.3市场竞争加剧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下为市场竞争方面的主要挑战:企业数量增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技术更新迅速,企业转型压力加大;国际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争夺激烈。9.3对策建议针对上述挑战,以下为智慧城市建设对策建议:9.3.1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