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九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45分钟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据《文献通考·田赋考四·历代田赋之制》整理而成。据此可推知 ()年代户数垦田亩数每户平均亩数976年309050429533206095.6996年413257631552512576.41021年867767752475843260.51066年12927211440000000341083年1721171346165500026.8A.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政府重视保护小农经济发展D.土地兼并导致人均亩数减少【解析】选A。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平均土地占有量不断下降,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而人口数量却在不断增长,因此大量农民成为了佃农,租佃经营的方式会逐步发展与普遍,反映了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成为可能,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南北对比,排除B;材料信息只有年代、户数、垦田亩数、每户平均亩数,体现不出政府如何重视小农经济,排除C;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与土地兼并及人口增长都有关系,排除D。2.(2023·佛山模拟)北宋时,棉花在两广以及福建南部普遍种植起来,之后向北推广到江西、两浙等南方各省份。南宋时,在淮南、江南东路、两浙路,小麦成为冬季的重要种植作物,稻麦轮种的耕作制度逐渐确立。这说明两宋时期 ()A.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B.南稻北麦格局开始被打破C.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D.棉花是南方主要经济作物【解析】选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由南向北扩展,小麦的种植由北向南扩展,表明两宋时期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A正确;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形成“南稻北麦”的格局,两宋时期,虽然棉花的种植由南向北扩展,小麦的种植由北向南扩展,但受自然环境影响,“南稻北麦”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排除B;材料所述主要涉及农作物种植,看不出经济重心移动情况,排除C;材料未涉及棉花以外的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情况,不能得出棉花是南方主要经济作物的结论,排除D。3.(2023·广州模拟)北京地区出土了大量辽金时期的农具,有犁、铧、耘锄、镰、手铲、铡刀、草杈等,门类齐全,其中多种农具与今天北方使用的农具差别不大。这说明辽、金时期 ()A.精耕细作模式传承发展B.金属农具得到全面推广C.手工业与农业联系紧密D.北京地区经济发展最快【解析】选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金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京地区出土了大量辽金时期的农具,有犁、铧、耘锄、镰、手铲、铡刀、草杈等,门类齐全,其中多种农具与今天北方使用的农具差别不大”可知,辽金时期的农具一直传承至现代,说明精耕细作模式传承发展,A正确;“全面推广”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只提到农具,并未提到手工业,排除C;辽金时期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排除D。4.宋徽宗颁布的条令规定:“品官之家,乡村田产得免差科(差役和科敷),一品一百顷,二品九十顷,下至八品二十顷,九品十顷,其格外数悉同编户。”该规定有利于()A.维护原有的均田制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宋徽宗时颁布条令,据此品官之家获得乡村田产免差科的权利,并且根据官位等级确定免科田亩的数额,这样会刺激官员在乡村占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土地拥有者需要向官府交税,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说法符合题意,B正确。唐代中期均田制已经无法维系,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本题材料没有交代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的用途,不能得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C;本题材料涉及宋朝土地占有情况,没有涉及户籍制度改革信息,不能得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结论,排除D。5.《宋史》记载,宋代新扩展的茶区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宋代 ()区域新扩展茶区江南江州、鄂州、池州、饶州、信州、洪州、抚州、筠州荆湖潭州、鼎州、澧州、岳州两浙处州、温州、衢州福建南剑州A.江南民众最喜饮茶B.制茶技术迅速提高C.商品经济获得发展D.福建地区经济衰落【解析】选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宋代茶叶种植扩展到江南、荆湖、两浙、福建的较多地区,茶叶作为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由此可见当时商品经济获得发展,C正确;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茶叶种植的扩展,但不能得知江南民众“最喜饮茶”,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茶叶种植,并非制茶技术,排除B;福建地区茶叶种植扩展不能反映经济的整体情况是否衰落,排除D。6.(2023·韶关模拟)《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选C。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垄断茶利,故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宋朝地方官员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排除。7.(2023·肇庆模拟)宋代推行“官方标准契约”来规范土地买卖与租佃关系。土地的典当与买卖,有“活卖”(可赎回)与“绝卖”(不可赎回),“官契”与“私契”等多种形式。这可用来说明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商品经济较为繁荣C.经济法律体系完善D.土地转让较为频繁【解析】选D。本题考查宋代土地转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关于土地买卖与租佃的契约形式多样,这说明当时土地转让频繁,D正确;租佃契约的大量出现,说明宋代土地租佃制兴盛,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严重,排除A;土地买卖不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排除B;契约不属于经济法律体系,排除C。8.(2023·茂名模拟)隋唐时期官营手工业系统严密,工匠分别从各州县征召或雇佣,加入匠籍,世袭不变,长役无酬。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雇”制。这一变化表明 ()A.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统治政策调整推动社会进步C.工匠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提高D.手工业经营方式变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隋唐……加入匠籍”“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雇’制”可知,宋代对工匠的管理放松,工匠的待遇、身份地位提高,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统治政策的调整,且统治者实行的仍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中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中工匠身份地位的变化,不能说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变化,排除D。9.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选C。材料中“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说明茶叶、桑树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唐宋时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故C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近代,A错误;传统农业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与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无关,D错误。10.(2023·江门模拟)北宋湖州乌程县浔溪村民徐三,“至秀州魏塘,为方氏佣耕”。安阳人制飞“尝为人佣耕”。南宋时尚属边疆之地的四川茂州,当地之丁“殊市人,无月给,半有为夷人佣耕者”。据此可知,宋代 ()A.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B.雇佣关系已经普遍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D.社会分工日趋深化【解析】选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中的“佣耕”“佣耕者”说明宋代已经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社会分工日趋深化的结果,D正确;材料中的“佣耕”“佣耕者”说明宋代已经出现了雇佣关系,但不能说明生产关系发生质变,排除A;材料只是举了个别地区的例子,无法说明当时雇佣关系已经普遍,排除B;材料中只是用了四川茂州作例子,并不能说明边疆地区都得到开发,排除C。11.宋代,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为戏曲写唱词、作剧本的职业脚本撰写者“才人”。他们成立了行会组织“书会”,根据观众趣味,不断修改脚本提供给戏班表演从而获得合理报酬。这反映了当时 ()A.大众趣味决定戏曲创作B.戏曲艺术渐趋成熟C.文化创作冲破理学束缚D.世俗文化得到发展【解析】选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民阶层壮大,剧本创作迎合观众趣味进行创作,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发展,D正确;“大众趣味决定戏曲创作”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只是讲述宋代出现专业剧本创作者以及他们根据观众趣味进行创作,从中并不能看出宋代戏曲艺术是否渐趋成熟,也无法反映其是否冲破理学束缚,排除B、C。12.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等。这些机构的设置旨在 ()A.践行儒家仁政理念 B.维护封建纲常礼教C.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D.转变政府主要职能【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政府设立上述机构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惠民性质,旨在践行儒家仁政理念,A正确;纲常礼教指封建时期的三纲五常和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材料所述措施与维护封建纲常礼教无关,排除B;材料所述举措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完善社会救济制度”错误,排除C;材料所述机构的设置目的并非转变政府主要职能,排除D。13.(2023·湛江模拟)某电视剧中有两场离婚大戏,某女子的离婚和再嫁和某女子的主动离婚申请,这些情节符合历史的真实。事实上,宋朝法律不仅允许女子主动申请离婚和再嫁,而且对于妻子的离婚权也给予了一定保护。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法律尚未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皇权削弱后对社会的控制放松C.女子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提高D.礼制文化已经褪去了保守精神内核【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法律允许女子申请离婚和再嫁,给予女子离婚权以保护等,反映出当时女子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提高,C正确;当时政府法律已经受到理学的影响,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而非削弱,排除B;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足以说明宋代封建礼制文化褪去了保守精神内核,排除D。14.(2023·惠州模拟)北宋著名学者李觏认为富人是“心有所知,力有所勤,夙兴夜寐,攻苦食淡,以趣天时,听上令也”。南宋思想家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这些观念的出现,反映了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调整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奢靡享乐风气兴起【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北宋学者李觏肯定富人的辛勤劳动,南宋思想家叶适指出富人是州县政府的重要依靠,这些观念的产生是对宋代经济发展,富民阶层壮大的反映,C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雇佣劳动关系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信息,排除B;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奢靡享乐风气兴起的结论,排除D。15.航济亭是北宋时期位于明州(今宁波)定海的驿亭,下表是关于航济亭的记载。根据材料,下列论述合理的是 ()出处内容罗濬等《宝庆四明志》航济亭,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建,为高丽使往还赐宴之地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丰二年五月壬辰,赐明州及定海县高丽贡使馆名曰乐宾,亭名曰航济王应麟《玉海•宫室》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丽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A.史料形成时间决定价值程度B.海路在北宋外交中发挥作用C.材料都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低D.明州主导北宋对外贸易通道【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解读表格可知,在不同史料的记载中航济亭的建立时间不同,但航济亭的所在地都为明州且都涉及与高丽的交往,这说明海路在北宋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B正确;史料形成时间对史料价值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二手史料也是重要的史料来源,有些是比较可信的,C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能够体现明州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但无法体现其主导地位,排除D。16.关中地区水陆交通不甚便利,江淮米谷运转入都颇为困难,故隋唐两朝,当关中地区发生天灾,物产不足以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时,则帝王往往“就食于洛阳”,逐渐相沿成例。这种现象折射出 ()A.国家财政制度亟须改革B.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C.交通条件决定城市地位D.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解析】选D。根据材料“故隋唐两朝,当关中地区发生天灾,物产不足以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时,则帝王往往‘就食于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帝王往往‘就食于洛阳’”是因为隋唐时期粮食重心逐渐南移到江南地区,洛阳可以通过大运河获取江南地区的粮食,粮食充足,洛阳在长安的东边,当关中地区出现饥荒时,就不得不到洛阳“就食”,折射出这时期南方经济地位提升,D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当关中地区发生天灾时,帝王到洛阳“就食”,以得到南方粮食,与国家财政制度的改革无关,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政治中心是长安,而不是洛阳,排除B;交通条件对城市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表述为“决定”,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7分。17.(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摘编自[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材料二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以为耕,借赀于富人;岁时有急,求于富人;其甚者,佣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技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官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殖,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材料三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6分)【解析】第(1)题研究价值:根据“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可知材料一史料为朝臣给皇帝的奏章,属于研究宋代历史的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可知这一奏章可用于研究统治阶级对社会流动的认识。根据“叶适《水心别集》”可知材料二为当时文人的描述,属于亲历者的所见,也是研究宋代历史的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同时根据材料二“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以为耕,借赀于富人;岁时有急,求于富人;其甚者,佣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技艺,传食于富人”可知这一文人描述可以用来研究贫富差距和社会流动的情况。根据“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可知材料三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成果,属于二手史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可知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表现。答案:(1)材料一是当时朝臣上奏给皇帝的官方文书,可用于研究统治阶级对社会流动的认识,属于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一手(直接)史料,价值高。材料二是当时文人对当时贫富差距和社会流动的描述,属于亲历者的所见所感,也属于一手(直接)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三是后世学者对宋代社会流动表现的研究成果,属于二手(间接)史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分)(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5分)【解析】第(2)题影响:根据“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以为耕”可知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根据“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可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根据“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可知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秩序;根据“政治上,‘贱不必不贵’”可知削弱了官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平民社会的出现。答案:(2)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秩序;削弱了官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平民社会的出现。(5分)(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2分)【解析】第(3)题补充史料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常见的史料有官方正史、野史、文学作品、方志碑刻、考古发现、外国文献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答案:(3)方志碑刻、文学作品、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2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元时期的明州(宁波)是重要海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