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共18页TOC\o"1-2"\h\z\u315051.工程概况 1299901.1概述 1250081.2边坡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在施工图设计的落实情况 185471.3工程设计分册及主要设计内容 120803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 1143182.1设计依据 160122.2采用的规范标准 16866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2216923.场地边坡情况 275334.建设条件 2229084.1场地现状 2139804.2气象水文 2123574.3地形地貌 23484.4工程地质情况 3164685.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 11264655.1一般边坡防护 1157135.2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 11280136.施工要求 1330106.1填方 1360076.2路基 1328566.3边坡边线监控测量 13191636.4边坡防护其他注意事项 14240327.监测 1418307.1监测原则和内容 1467247.2边坡监测规定 14210617.3边坡监测报警工况 15152677.4施工险情应急处理 1523320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 15314838.1范围 15117088.2专项施工方案 16303768.3现场安全管理 16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第1页共23页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第20页共14页工程概况概述綦江区,隶属重庆市。东邻南川区,西连江津区,南接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北靠巴南区,总面积2748.27平方千米。本次设计场平红线面积83408m²,规划用地面积96326m²。本项目与B区环道毗邻。本设计本着合乎路网规划,符合排水规划的原则进行设计,并满足地块企业要求,以达到减少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本次设计綦江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为新建项目。场地南北长约360m,东西宽约230m,场平红线面积83408m²。本次边坡设计范围为由场地西北沿逆时针方向至场地东部的818.13m范围内场地边坡,根据边坡坡率及治理方式不同分别分为9段,段落起终点分别以A-H表示。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本次设计的綦江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填方边坡高度最大7.9m均小于8m。岩质挖方边坡大于15m的路段长度总计为180.7m,立面面积为4053.9m2。本工程为永久性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边坡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在施工图设计的落实情况完善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复核岩土参数及稳定性。回复:已根据意见进一步复核岩土参数并完善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及复核稳定性。完善边坡比选方案内容;复核格构间距,坡顶上层坡率宜放缓;剖面数量偏少;协调超用地红线关系;填方边坡坡脚宜设置护脚墙;完善边坡设计说明内容及图面表达;完善场地截排水设计、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回复:已根据意见完善比选方案内容;已复核修改格构间距,并将边坡上层土质边坡坡率放缓;增加剖面数量;修改调整用地红线关系;根据填方边坡高度及地基情况,分别采用护脚墙及挖台阶填筑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边坡设计说明内功及图面表达;完善了场地截排水设计及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已根据意见在说明中补充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并强调了“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以加强边坡检测及信息反馈。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质安【2022】110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已根据意见明确了危大工程范围。并根据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质安【2022】110号文对施工单位提出了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的要求。工程设计分册及主要设计内容綦江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共分二册:第一册含3个部分,分别为平场工程、道路工程、边坡工程。本篇为第三部分边坡工程设计。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年产4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项目平场勘察报告》(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24.4)业主提供的道路沿线1:500管线地形图《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采用的规范标准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住建部标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地方规范标准《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各段边坡均未违反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场地边坡情况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本次设计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填方边坡高度大于等于8m的边坡划分为高边坡。本项目场地边坡分布见下表(其中高边坡段已加粗):类型范围位置长度(m)最大高度(m)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面积(m2)边坡类型挖方G1-G2右侧822.5岩质二级157.3永久性填方G2-H1右侧714.6土质二级268.7永久性挖方H1-H1.1右侧4713.2岩质二级354.3永久性挖方H1.1-H1.2右侧6016.49岩质一级902.8永久性挖方H1.2-H2右侧71.229.9岩质一级1871.4永久性挖方H2-H3右侧4229.9岩质一级1124.0永久性挖方H3-H4右侧139.519.86岩质一级1460.0永久性填方H4-D1.3右侧124.67.8土质二级572.7永久性挖方D1.3-D1.2右侧731.97岩质二级77.6永久性填方D1.2-D1.1右侧107.56.0土质二级482.0永久性建设条件场地现状项目区位于重庆綦江区北渡工业园区,主要为园区企业的场平及市政道路,交通总体较方便。气象水文4.2.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春早秋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水量1057.6mm,最大年降水量可达1551.8mm,降水量9月最多,1月最少,年均霜日40天,日照多年平均1589小时。4.2.2水文场地在勘察期间,由于长期处于阴雨天气,故场地中低洼地段存在少量积水,除此外场地内及周边未见地表水体分布。由于拟建场地北侧和中部区域现状高程与设计高程接近,大气降雨易在场地北侧和中部汇集。地形地貌本场地区域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浅丘槽谷地貌,由于拟建场地已于5-8年进行了两次回填,拟建场地现状北侧和中部地势总体较为平缓,场地南侧和南东侧主要为原始浅丘地貌区,地面坡度约10-15°。场地大致南侧、南西侧稍高、北侧和中部较低,勘察场地范围内最高点为场地南西侧ZK54处,高程为327.42m,场地最低点位于场地北东侧ZK19处,高程为291.94m,相对高差35m,地面整体坡度约3~10°。工程地质情况4.4.1地层岩性根据调查及钻探成果分析,勘察区覆盖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和残坡积层组成。下伏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岩、泥岩。地层描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人工填土层(Q4ml):为素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成分以粉质粘土和砂、泥岩块碎石为主,块径一般为3-30cm,碎块石含量40%,回填时间约5-8年,尚未完全完成自身的固结沉降。钻孔揭露厚度为0.40(ZK46)~34.40(ZK32)m,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中部分布,其余位置可见零星分布。2、残坡积层(Q4el+dl):为粉质粘土,黄褐色,呈可塑~硬塑状,干强度高,韧性高,刀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厚度1.00(ZK69)~4.50(ZK68)m,该层主要在场地南侧和南东侧的原始浅丘分布。(2)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J3sn-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本场地的泥岩大多数有砂质胶结或充填;岩体层面裂隙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总体较完整,多呈5~30cm短柱状、柱状,少量由于机械破碎呈碎块状。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与砂岩呈互层状形式出现,未揭穿。砂岩(J3sn-Ms):灰白色~灰色,中粗粒~中粒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有泥质充填,岩心局部呈红色,断面为灰白色;岩体层面裂隙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总体较完整,多呈5~30cm短柱状、柱状,少量由于机械破碎呈碎块状。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与泥岩呈互层状形式出现,未揭穿。地质构造场区位于南温泉北斜南东翼,在本次勘察施工前,场地内已有部分地段进行了土石方开挖,局部有基岩出露,在出露基岩的位置测得岩层产状135°∠18°。在场区附近灰岩出露处测得两组构造裂隙:LX1:321°∠57°,局部裂宽0.2mm~3mm,延伸长度3m~5m,间距1m~3m,未见粘土充填;LX2:233°∠76°,局部裂宽1mm~3mm,延伸长度1m~3m,间距3m~5m,未见粘土充填。两组裂隙结构面结合程度均为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水文地质条件在勘探深度内,揭露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组成。勘察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内主要为北侧和中部为平缓地貌区,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南侧、南西侧为斜坡地貌,有利于地表、地下水排泄。勘察期间,钻孔结束后立即提干孔内循环水,经24h~48h后对钻孔进行水文观测,地下水位未恢复,钻探深度内未发现地下水。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内素填土的孔隙率大,有利于孔隙水的赋存,但由于粉质粘土的透水性差,不利于孔隙水的补给、排泄,故场地内孔隙水主要以上层滞水的形式赋存于素填土中。场地基岩局部存在少量裂隙,岩体局部较破碎,可能局部存在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和孔隙水的下渗进行补给。且由于场地的北侧和中部存在原始的基岩槽谷区,地下水易在此区域进行汇集。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久晴,无地下水存在;久雨,局部存在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但由于拟建场地北侧和中部的地势较平缓,后期雨季施工基坑底部可能局部出现大量积水,建议应在基坑等低洼处做好排水措施。据邻近类似场地经验,地下水及土体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地震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以地壳缓慢的抬升为主,河流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了两岸多级阶地。重庆地震以微震为主,历史上均未出现破坏性地震记载,邻区最大地震震级均小于5级。勘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为地震一般区,结合公路的重要性,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对大型、特大型桥梁工程应以Ⅶ度地震烈度设防为宜。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烈度为Ⅵ度,设防烈度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确定。综上所述,该段工程区地震作用微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表明,拟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水文地质条件线路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第四系覆盖层在沟谷地段厚度较大,基岩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相对较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经拟建场地范围内及相邻区域的水文地质调查,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以上层滞水的形式赋存于上部覆盖土层下部、基岩层顶部,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原冲沟区域的基岩风化裂隙内。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局部土层较厚地段和沟槽地段有零星地下水分布,根据勘察资料及工程经验,拟建场地完整岩块均为相对隔水层,场地地下水为素填土底部空隙及基岩裂隙内的上层滞水。水位为雨季雨后测量,较枯水季节时水位将有所提升,分布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场地内大部分土层较厚地段(原冲沟地段)形成上层滞水,水位停滞于下伏基岩处。经水文地质调查及区域水文地质经验,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主要于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向场地低洼区域排泄,最终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少量下渗赋存于土层孔隙、基岩裂隙内或经地下渗流向场地西侧低洼区域汇集。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交替循环较强烈,较复杂。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质调查测绘和钻孔揭露,拟建桥址区未见活动性断裂、泥石流、崩塌、滑坡、危岩、大型溶洞、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和强风化基岩。其中素填土厚度不均,均匀性较差,杂色,稍湿,松散-稍密,成分以粉质粘土夹灰岩碎石为主,后期基坑基槽的开挖易产生塌孔,应加强护壁。粉质粘土呈可塑-硬塑状,后期后期基坑基槽的开挖易产生塌孔,应加强护壁。强风化基岩在基坑基槽开挖的过程中易掉块,应加强护壁根据地区经验可知,素填土、粉质粘土对砼呈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呈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呈微腐蚀性。基岩面及风化带特征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内基岩顶面坡度一般5~10°,局部略有起伏,基岩面坡角最陡达35°。经过本次现场钻探揭露和分析,初步查明了北侧和中部分布有原始基岩槽谷区。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0.50m(ZK36)~5.10m(ZK60)。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底界标高260.27m(ZK75)~327.82m(ZK53)。强风化层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呈块碎状;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设计岩土体参数取值工程地质分层勘察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泥岩、砂岩。本次勘察共选取6个孔做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由于本次勘察揭露的粉质黏土厚度总体小于2.5m,故本次勘察未在该层取样,根据区域经验和临近项目经验值,提供该层的岩土力学参数。本次勘察共采取17组泥岩试样和14组砂岩试样,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及试验均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真实、可靠,试验数值较接近,离散性较小,具有代表性,因此可分别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统计。岩土试验成果统计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本次勘察范围内的素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东侧及中部,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块碎石。褐色,结构稍密,碎石块径5~30cm,,块石含量约40%,回填时间约5~8年,尚未完成自身的固结沉降。钻孔揭露厚度0.50(ZK18)~8.10(ZK01)。本次勘察选取ZK07、ZK11、ZK14、ZK21、ZK37、ZK75钻孔进行N63.5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试验,评价素填土的密实性及均匀性。其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1。统计结果表明场地内素填土N120未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3.959~5.507,加权平均值4.523,密实程度为稍密,变异系数0.223~0.312,变异性较小,因此,素填土的均匀性较好,承载力较高。表4-1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孔号触探深度(m)平均击数(锤)变异系数加权平均击数(锤)ZK076.46.960.3126.585ZK1110.47.550.223ZK1411.05.720.243ZK215.56.110.352ZK374.67.290.345ZK754.75.880.298泥岩、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本次勘察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分层分别进行统计,主要应用了以下公式: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岩土参数的标本数;——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本工程取0.05);——岩土参数标准值。室内试验指标成果统计中等风化泥岩、砂岩试验指标成果统计详见表4-2、表4-3。表4-2遂宁组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物性试验统计表取样编号天然块体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g/cm3Mpaδτ(MPa)φ(°)c(MPa)ZK0129.722.128.819.223.120ZK462.4324.916.92.4424.718.42.4320.917.6ZK5026.920.426.422.332.823.1ZK612.4630.226.82.1340.58.32.4533.426.41.972.453621.92.05ZK7632.424.133.625.341.732.9ZK7439.32835.828.736.827.7ZK4726.717.527.218.222.720.4ZK362.4423.2172.4324.517.22.4323.417.4ZK383124.332.822.226.222ZK242719.124.319.127.320.8ZK7228.620.41.7139.26.53022.31.6326.821.61.57ZK152.4734.427.22.4633.125.52.4636.627.5ZK6933.824.733.3222823.7统计个数123939622最小值2.42520.90016.9001.57039.1626.537最大值2.46541.70032.9002.13040.5158.275平均值(μ)2.4529.7022.361.8439.847.41标准差(σ)0.0145.0283.8780.2360.9571.229变异系数(δ)0.0060.1690.1730.1280.0240.166统计修正系数(γs)0.9530.9520.8940.9430.606标准值(fr)28.3121.291.65表4-3遂宁组中等风化泥岩单轴抗压、物性试验统计表取样编号天然块体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三轴压缩强度天然饱和g/cm3Mpaδτ(MPa)φ(°)c(MPa)ZK562.5013.68.940.80136.83.12.5113.87.810.7272.50119.370.828ZK112.5012.16.832.5110.47.752.5110.87.4ZK5711.17.450.59436.53.111.87.660.67310.77.240.619ZK5911.38.8610.97.812.47.08ZK2212.48.5113.88.3311.58.94ZK1713.38.24138.5311.28.55ZK6411.512.512.61311.213.4ZK532.52127.952.5112.37.882.5010.87.34ZK7810.76.9412.27.7910.47.58ZK3215.69.9113.810.114.19.62ZK312.4912.97.962.5011.68.292.4912.17.68ZK4212.69.4414.69.2613.98.54ZK332.5012.78.162.4912.37.392.5010.47.6ZK1911.16.9910.46.8411.47.12ZK7510.77.8810.88.6413.67.49ZK0915.910.415.810.314.211.2ZK2810.27.56128.0611.47.07统计个数155151622最小值2.49110.2006.8300.59436.5013.110最大值2.51915.90013.4000.82836.8473.133平均值(μ)2.5012.218.490.7136.673.12标准差(σ)0.0081.4831.5130.0950.2450.016变异系数(δ)0.0030.1210.1780.1350.0070.005统计修正系数(γs)0.9710.9570.889标准值(fr)11.868.130.628从表4-1、表4-2、4-3可以看出: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块体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28.31Mpa和21.29Mpa,变异系数为0.169~0.173,变异性低。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块体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11.86Mpa和8.13Mpa,变异系数为0.121~0.178,变异性低。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室内岩样抗压试验统计结果及现场钻探,依据《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CQSZDE-2008)规定,勘察区填土属于三类土壤,粉质粘土属于三类土壤,强风化砂岩、泥岩属于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29MPa,属较软岩;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13MPa,属软岩。岩土参数建议根据野外鉴别及室内试验成果统计结果,结合綦江区周边临近项目和地区经验,综合建议岩土体参数如下表。表4-4岩土体土石方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岩性项目现状填土压实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等风化砂岩重度*19.5(天然)*20.0(饱和)*20.0(天然)*20.5(饱和)*19.0(天然)*19.5(饱和)*24.825.0*24.324.5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11.9(天然)8.1(饱和)/28.3(天然)21.3(饱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现场载荷试验确定*170*3002940*6007731土体抗剪参数C(Kpa)3(综合)*5(天然)35(天然)*7801852*3(饱和)28(饱和)*φ(°)27(综合)*28(天然)10(天然)*31.233.8*25(饱和)8(饱和)*抗拉强度(Kpa)157412基底摩擦系数0.250.400.500.450.60负摩阻力系数0.25层面抗剪强度指标C(Kpa)7090φ(°)2227裂隙面抗剪强度指标C(Kpa)7090φ(°)2227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k(比例系数m)8MN/m410MN/m4100MN/m490MN/m3120MN/m4320MN/m3取值说明:①加*者为经验值;②目前填土结构稍密—中密,建议桩周负摩阻力系数为0.35,28°为压实填土综合内摩擦角建议值;③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灰岩采用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1.1(岩体较完整)得来;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再乘以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0.33得来。④表中岩体抗剪强度C为岩石试验平均值的0.25的折减值,ф为岩石试验平均值的0.85的折减值,抗拉强度为岩石试验值的0.25的折减值;⑤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岩体水平抗力系数(k)、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基底摩擦系数和负摩阻力系数均由《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查表得来土石分级及比例勘察区目前土层主要由素填土、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岩、泥岩。由于ZK01、ZK08、ZK09等钻孔位于平场开挖线范围内,现对勘察区范围内的平场开挖区域,分别采用钻孔数据加权平均统计计算方法,对该场地开挖区域范围内的土石比例分别进行概略计算,其计算结果如下:表4-5开挖范围线以内各级土石比算结果钻孔三类土厚度(m)极软岩厚度(m)软岩厚度(m)较软岩厚度(m)钻孔位置场平标高设计场平标高以上总厚度(m)ZK012.16298.72.16ZK085.78298.75.78ZK090.34298.90.34ZK141.57298.71.57ZK210.92298.90.92ZK220.73298.90.73ZK230.07298.90.07ZK2813.53.935.2298.713.63ZK294.51.32.59298.98.39ZK300.86298.90.86ZK310.19298.90.19ZK355.40.62.76298.78.76ZK390.57298.90.57ZK402.80.27298.93.07ZK432.32.114.33.11298.721.81ZK460.4318.67.29298.729.29ZK471.51.518.23298.921.23ZK481.510.334.3298.916.13ZK491.26.934.9298.913.03ZK5026.88298.98.88ZK540.827.32299.328.12ZK581.82.313.62299.317.72ZK593.11.68.9298.913.6ZK605.18.52.7298.916.3ZK611.20.87.22298.99.22ZK641.82.217.03299.321.03ZK69125.335.6298.913.93合计37.1934.3155.8849.96277.33所占比例13.4%12.4%56.2%18.0%100%场地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本场地区域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浅丘槽谷地貌,场地北侧和中部多为回填形成的缓坡平台地貌,地形坡度约3-10°;场地的中部偏南侧分布有由回填形成的临时土质斜坡,斜坡为东西走向,长约100m,宽约17m,高度约6.0-9.0m,坡向为10°,经过现场踏勘发现斜坡整体稳定,未见坡顶开裂,坡面鼓胀等变形迹象。该斜坡坡脚的南侧为原始基岩斜坡,斜坡长约210m,宽约30-35m,高度约8-20m,坡向为6°,坡角约35°,为直观反映斜坡的稳定性状态,现作赤平投影进行如下分析:图4-1斜坡赤平投影图斜坡为近切向坡,LX1与LX2均与斜坡呈大角度相交,斜坡无不利结构面,斜坡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斜坡整体稳定。拟建场地的南侧和南东侧分别分布有两处斜坡,斜坡表层局部覆盖有粉质粘土,厚度约1.0m,主要为岩质斜坡。其中南侧斜坡长72m,高约20m,坡度约20°,经过现场踏勘发现斜坡整体稳定,未见坡顶开裂,坡面鼓胀等变形迹象。南东侧斜坡长105m,高约10-12m,坡度约32°,经过现场踏勘发现斜坡整体稳定,未见坡顶开裂,坡面鼓胀等变形迹象。另外,场地范围内及其周边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地下水较贫乏,拟建场地适宜修建。环境边坡稳定性初步评价按照场地内的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场地的北侧、东侧、南东侧形成6处填方边坡(AB、BC、CD、DE、EF、FG),高度约3.0-8.0m;西侧、南西侧将形成3处挖方边坡(H1H2、H2H3、H3H4),高度8.0-30.0m。现根据各段环境边坡的坡向、边坡类型将边坡分段列表评价如下。表4-6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表分段编号边坡工程地质特征赤平投影图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措施建议AB、BC、CD、DE、EF、FG为土质边坡,最长段落长345m,边坡高度3.0-8.0m,边坡为回填形成的土质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场地整平形成基坑之后,边坡将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现状地面线平缓,基岩面整体平缓,局部反倾,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塌。由于场地外侧为规划用地和已建市政道路,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由于覆盖层厚度大,建议挡墙基础采用压实换填之后的素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需达到0.96。H1-H2为岩质边坡,长172m,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边坡高约10-30m,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坡向97°,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砂岩为52°、泥岩为48°,岩体破裂角砂岩取62°、泥岩取60°。。建议本段边坡按设计坡率值放坡开挖之后,坡面采用锚喷支护,坡脚修筑排水沟。H2-H3为岩质边坡,长43m,边坡岩性为泥岩,边坡高约30m,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坡向5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泥岩为48°。建议本段边坡按设计坡率值放坡开挖之后,坡面采用锚喷支护,坡脚修筑排水沟。H3-H4为岩质边坡,长125m,边坡岩性为泥岩,边坡高约30m,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坡向7°,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泥岩为48°。。建议本段边坡按设计坡率值放坡开挖之后,坡面采用锚喷支护,坡脚修筑排水沟。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1、本场地区域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浅丘槽谷地貌,由于拟建场地已于5-8年进行了两次回填,拟建场地现状北侧和中部地势总体较为平缓,场地南侧和南东侧主要为原始浅丘地貌区,地面坡度约10-15°。2、根据调查及钻探成果分析,勘察区覆盖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和残坡积层组成。下伏岩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砂岩、泥岩。3、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块体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28.31Mpa和21.29Mpa,变异系数为0.169~0.173,变异性低。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块体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11.86Mpa和8.13Mpa,变异系数为0.121~0.178,变异性低。4、根据室内岩样抗压试验统计结果及现场钻探,依据《重庆市市政工程计价定额》(CQSZDE-2008)规定,勘察区填土属于三类土壤,粉质粘土属于三类土壤,强风化砂岩、泥岩属于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29MPa,属较软岩;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13MPa,属软岩。中风化灰岩抗压强度较高,可作为今后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5、场地范围内及其周边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地下水较贫乏,拟建场地适宜修建。6、由于场地北侧、东侧、南东侧外侧为规划用地和已建市政道路,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由于覆盖层厚度大,建议挡墙基础采用压实换填之后的素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需达到0.96。7、场地内存在素填土及红粘土,素填土厚度较均匀,均匀性较好;红粘土呈软塑状,根据地区经验可知,素填土及红粘土对砼呈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呈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呈微腐蚀性。8、综合分析,勘察区开挖范围内三类土壤占开挖总量的13.4%;极软岩占开挖总量的12.4%,软岩占开挖总量的56.2%,较软岩占开挖总量的18.0%,详见表4-7。表4-7开挖范围线以内各级土石占比统计表名称三类土厚度(m)极软岩厚度(m)软岩厚度(m)较软岩厚度(m)设计场平标高以上总厚度(m)厚度37.1934.3155.8849.96277.33所占比例13.4%12.4%56.2%18.0%100%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一般边坡防护地质评价一般边坡为土质边坡,最长段落长308.4m,边坡高度3.0-8.0m,边坡为回填形成的土质边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支护措施H4-D1.3段主要为填方边坡,设计边坡长130.3m,边坡最高7.9m。采用1:1.5坡率放坡至自然地面。自然地面上覆1.8m厚粉质黏土,横坡接近1:5,填前考虑开挖台阶。坡面防护采用挂三维网植草防护。D1.3-D1.2段主要为挖方边坡,设计边坡长80m,边坡最高2.0m。采用1:0.75坡率放坡。坡面防护采用喷混植生防护。D1.2-D1.1段主要为填方边坡,设计边坡长98.1m,边坡最高7.9m。采用1:1.5坡率放坡至自然地面。坡面防护采用挂三维网植草防护。一般填方边坡断面图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H1-H2段右侧边坡地质评价该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178m,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边坡高约10-30m,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坡向97°,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砂岩为52°、泥岩为48°,岩体破裂角砂岩取62°、泥岩取60°。边坡为斜顺向坡,LX1倾向坡内,LX2约边坡呈大角度相交,无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支护措施本次设计将该边坡细分为H1-H1.1、H1.1-H1.2、H1.2-H2三段边坡。对H1-H1.1段挖方主要为泥岩边坡,边坡长47m,边坡最高13.2m。一级挖方边坡采用1:0.75坡率,坡高8m;第一级与第二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2.0m马道;二级挖方边坡采用1:1坡率。坡面防护采用喷混植生处治。挖方坡口外侧5m设0.6×0.6m排水边沟,排水沟采用C20砼浇筑。对H1.1-H1.2段挖方主要为素填土及泥岩边坡,边坡长60m,边坡最高16.3m。一级挖方边坡采用1:1.5坡率,坡高8m;第一级与第二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2.0m马道;二级挖方边坡采用1:1.75坡率。坡面防护采用喷混植生处治。挖方坡口外侧5m设0.6×0.6m排水边沟,排水沟采用C20砼浇筑。对H1.2-H2段挖方主要为泥岩边坡,边坡长71.2m,边坡最高29.9m。一级挖方边坡采用1:0.75坡率,坡高8m;第一级与第二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2.0m马道;二级挖方边坡采用1:1坡率,坡高8m;第二级与第三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2.0m马道;三级挖方边坡采用1:1坡率,坡高8m;第三级与第四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2.0m马道;四级挖方边坡采用1:1.25坡率。坡面防护采用喷混植生处治。挖方坡口外侧3m设0.6×0.6m排水边沟,排水沟采用C20砼浇筑。H2-H3段右侧边坡地质评价该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42.5m,边坡岩性为泥岩,边坡高约30m,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坡向5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泥岩为48°。边坡为切向坡,LX1与边坡相切,LX2倾向坡内,边坡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支护措施H2-H3段挖方主要为泥岩边坡,设计边坡长42.5m,边坡最高29.9m。一级挖方边坡采用1:0.5坡率,坡高10m;第一级与第二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1.5m马道;二级挖方边坡采用1:0.5坡率,坡高10m;第二级与第三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1.5m马道;三级挖方边坡采用1:0.6坡率,坡高9.9m;边坡采用锚杆格构支护。锚杆采用1φ32HRB400钢筋,锚孔110mm,锚孔深度分别为6m(含超钻0.5m),采用M30水泥砂浆孔底返浆灌注。格构梁尺寸为0.3×0.4m(宽×高),横向间距3m,纵向间距3m,采用C30砼浇筑。框格中采用码砌植生袋绿化。受限于城市开挖边界线,挖方坡口外侧1m设0.6×0.6m排水边沟,排水沟采用C25砼浇筑。取K0+340处典型横断面进行分析验算,路堑边坡整体稳定,计算过程详见计算书。H3-H4段右侧边坡地质评价该段边坡为岩质边坡,长138m,边坡岩性为泥岩,边坡高约30m,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坡向7°,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泥岩为48°。边坡为近切向坡,LX1、LX2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支护措施H3-H4段挖方主要为泥岩边坡,设计边坡长138m,边坡最高18.6m。一级挖方边坡采用1:0.75坡率,坡高8m;第一级与第二级边坡间设置横坡2%、宽度1.5m马道;二级挖方边坡采用1:1坡率。坡面防护采用喷混植生处治。挖方坡口外侧5m设0.6×0.6m排水边沟,排水沟采用C25砼浇筑。施工要求填方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应分层压实、均匀密实。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下表规定。挖方在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对石方,严格控制超挖,若有超挖,超挖部分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回填,严禁用细粒土找平。试验基本试验本边坡工程在施工前应按GB50330-2013附录C.2的要求进行锚杆基本试验,内容包括锚杆抗拉试验,和钻孔取芯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锚杆抗拉试验中,取各类型锚杆3根进行试验性作业(钻孔、安放锚杆、灌浆)。以确定设计所采用的各种参数的合理性及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并考核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适应性。每种类型各进行3根锚杆试验,锚固段应是完全锚固于泥岩中。试验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计等)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锚杆正式张拉试验前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见表2)的0.1倍进行初张拉。试验完成后应向设计人员提供锚杆荷载一位移(Q一S)曲线图,荷载一弹性位移(Q一Se)曲线图,荷载一塑性位移(Q一Sp)曲线图。验收试验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及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各类型锚杆验收试验数量取各类型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各类型锚杆最大试验荷载见下表:锚杆类型

1*32杆体承载力标准值Nak(kN)

265最大试验荷载(kN)

400最少试验根数

5锚杆正式张拉试验前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倍进行初张拉。试验完成后应向设计人员提供描杆荷载一位移(Q一S)曲线图。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规定,本桥所处的环境类别为Ⅰ类环境,为提高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施工等方面做如下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1)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2)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型良好的洁净骨料;3)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应作为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4)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的引气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5)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6)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型要求;7)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且胶凝材料的总量也不能过高。(2)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以及最大碱含量等参数满足《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规定,进场骨料须做碱活性检测。(3)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结合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1)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精心选择原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应在现场进行试浇筑。2)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控制。3)应仔细规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与开裂,如墩、梁、板分段分块浇筑的施工缝间隔等。4)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截头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腐蚀能力和强度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为保证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5)混凝土的搅拌宜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不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或立轴强制式搅拌机。6)拌和物的振捣必须做到均匀密实。用插入式振捣变换插点时,应快插后向上缓慢拔出,不得沿拌和物表层平拖。7)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湿养护不得间断,尤其注意初始保湿养护,避免新浇表面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在结束正常养护后仍宜采取适当措施,能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燥。8)梁板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对于桩基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为2×10-4~4×10-4。9)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10)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11)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12)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13)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14)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骨料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钢材1)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l4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5)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6)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7)当直径≥Ф20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JGT107-2003)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8)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9)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10)梁板梁体钢筋绑扎时,为保证顶底板钢筋竖向位置,施工单位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架立钢筋。梁横向蹬筋图中未示出,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但须保证骨架的成形。锚杆锚孔灌浆材料M30水泥砂浆的灰砂比宜0.8~1.5,水灰比宜0.38~0.5。可适量掺入减水剂、早强剂,挂网喷浆及喷浆封闭的应掺入适量速凝剂,品种和掺量由试验确定。浆体材料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a)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MPa。b)砂:应选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时,其细度模数不宜小于0.7。含泥量不得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0.8,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c)水:宜用饮用水,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d)对非预应力锚杆采用全粘结水泥砂浆防腐,水泥砂浆标号同锚固段。构造作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保护层厚度:板为20mm。除图中特别标示外,锚杆平面布置与相应边坡走向正交。当锚杆钢筋长度超过出厂规格长度而需要接长时,采用机械连接,禁止在外端锚固区接长。箍筋末端弯折不小于135°,且其弯折后直段长度不小于5d。钢筋的连接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条(6.4)钢筋连接的要求。格构每15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缝宽30mm,缝中满嵌沥青麻筋。锚杆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锚杆施工前,施工队伍应熟悉场地地勘报告,了解场地地质条件,掌握施工区建构筑物的基础及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并进行锚杆基本试验(具体要求见后文)。锚杆间距详见图纸部分,特殊情况由设计人员现场确定。锚筋(1*32)孔径D=110mm。格构梁应嵌入坡面以下不小于200mm。施工面开挖完成后,应对边坡面进行锚孔放点,并作出标记,锚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锚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锚孔钻进偏斜度不宜大于3%。锚孔宜一次性钻进。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宜小于500mm。锚杆钻孔进入假定破裂面后应逐段抽芯观察,若存在软弱夹层或与设计前提条件相悖,则应继续钻进以确保锚固段长度;并及时将情况反馈予设计方。对塌孔段采用钢套管或UPVC套管跟进作业。安放锚杆前,必须对锚孔进行清洁处理,保持干燥,并用高压风将孔内残渣吹净。锚筋在使用前,应先调直、除锈、除油等并保持清洁,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锚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1.0m(土层)或2.0m(岩层)设一定位支架。杆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安放锚杆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锚孔注浆本工程采用一次常压灌浆,灌浆压力不小于0.4MPa,并确保浆体灌注密实。注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宜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管路。一次常压注浆作业应从孔底开始,直至孔口溢出浆液即可停止注浆。浆体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肋(立)柱按平面布置图及立面展开图进行肋(立)柱放线,并仔细校核,经现场监理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挖肋(立)基基槽。立柱开挖时应采用“间隔法”跳槽施工,每间隔一柱进行人工开挖。人工开挖柱基基槽的成孔质量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的有关要求。柱基成孔后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基槽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及时用C15细石混凝土封底,厚100mm。锚杆挡墙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肋(立)柱施工缝(榫头)应严格按图示要求留设,并与现状肋柱相对应,在浇筑下一道混凝土前应对施工缝(榫头)进行凿毛、清灰、刷稀水泥浆湿润结合面等工艺处理。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验,以检验施工质量及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具体要求见后文)边坡边线监控测量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后,应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做好对边坡和邻近构筑物的变形和位移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并及时通知设计人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工程建成后,要求监测不能间断至少连续监测3年,并要求设立维护和维修机构,以保证支挡结构的正常使用。1、监测目的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某个限值就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用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以便施工组织设计得以进一步优化。2、监测项目(1)边坡滑塌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一级边坡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坡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和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进行监测。监测内容还应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其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支护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要求等合理选择: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一级边坡工程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或预估支护结构变形最大处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应测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墙面和整体倾斜应测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应测锚杆(索)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应测支护结构变形桩和冠梁等主要受力构件应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2)除上述项目外,还应对工程施工区域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相邻建(构)筑物、周边土体表面及地下管涵等进行变形观测。(3)施工过程中做好目测巡视工作。施工单位应指定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进行肉眼巡视,主要是对支护结构顶部、邻近建筑物及邻近地面可能出现的裂缝、塌陷和支护结构工作失常、流土、渗漏或局部管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记录、检查和综合分析。肉眼巡视包括用裂缝读数显微镜量测裂缝宽度和使用一般的度量衡手段。3、观测周期(1)本工程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根据相关规范,工程建成后,要求监测不能间断至少连续监测3年,并要求设立边坡的维护和维修机构,以保证高挡墙、高边坡的正常使用,边坡的监测方案应经过相关专家审查评估通过后执行。(2)支挡结构施工前,进场设置监测点,建立基点网,顶梁施工中装设位移和沉降点,处理测斜管管口,然后进行初值观测。监测系统的全面启动从正式开挖开始,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并回填后,支护监测工作结束,周边环境的监测工作继续直至稳定为止。(3)观测次数视开挖施工情况而定,在开挖期间,一般1天~2天观测1次,根据变形等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频率,出现险情时则监测时间为1天2次或数次。(4)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防护其他注意事项1、边坡位置和高度参数与现场不一致的,以现场为准,差异较大时,应通知地勘及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处理。2、本边坡防护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土质和强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2m,中等风化岩质边坡每阶开挖高度不大于3.0m,校核结构面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应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尽快修改设计,保证安全和工期。3、由于边坡高度大,安全等级高,建议甲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并具备丰富高切坡施工经验的单位施工。监测监测原则和内容为了保证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行中的安全,对工程进行安全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应考虑其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监测内容如下表所示:表7-1边坡监测原则及测点布置位置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二级边坡一级边坡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1.0H(H为边坡高度)应测应测降雨与时间关系应测应测锚杆拉力锚杆主筋选测应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构件选测应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选测应测坡顶建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和墙面选测应测边坡监测规定(1)施工过程中业主应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施工监测,永久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小于两个水文年。临时边坡竣工后的监测时间同临时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但需考虑临近地块开发时间因素。(2)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3)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少于3个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方向。(4)当边坡变形曲线出现异常时,应加密测点和监测频率,必要时加强围护措施。(5)当边坡变形值突变时,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待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6)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边坡监测报警工况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或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连续3d大于2mm/d。土质边坡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已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允许值的80%,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变化速度已连续3d每天大于0.00008;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已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施工险情应急处理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并根据险情状况采用下列应急处理措施:坡底被动区临时压重;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应严格控制卸载程序;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临时加固支护结构;加强险情区段监测;立即向勘察、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及时按施工现状开展勘察及设计资料复审工作。边坡施工出现险情时,施工单位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及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汇编等工作。边坡施工出现险情后,施工单位应会同相关单位查清险情原因,并应按边坡排危抢险方案的原则制定施工抢险方案。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抢险方案及时开展边坡工程抢险工作。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事项范围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